书城科普读物生物进化密码
43646500000028

第28章 大雁

大雁属大型候鸟,又称野鹅,天鹅类,是我国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是热情十足的动物,它们会经常喜欢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们。

大雁

基本特征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一种形状略似家鹅的大型游禽。它们的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它们以嫩叶、细根、种子和农田谷物为主食。大雁每年春分在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以6的倍数成形,由一些家庭或者各家庭的聚合体组成。

一般雁属鸟类都被通称为大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18枚。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种,而我国就有7种,包括常见的鸿雁、豆雁、斑头雁、白额雁、和灰雁等,不过它们被人们统称为大雁。

大雁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一般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会由于在空中划过而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以减少后边大雁的空气阻力,排在后面的雁群就会依次利用这股气流的冲进节省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 科学家通过大雁的这种领队的方式而受到启发,得出运动员在长跑比赛时,要紧随在领头队员的后面的结论。

它们的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以不补充所消耗的体力。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它们,例如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的“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等。

用途

据分析有些雁肉有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特性。我国古书《千金食治》、《本草纲目》等十多部药典中均对雁肉有详细记载: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肾、肝,祛风寒,壮筋骨,益阳气。当然,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令标指野生大雁是禁止捕食的。据了解,目前国内真正能飞又能吃的大雁只有向海大雁。大雁的羽绒保暖性好,一般比较硬的羽毛可用来加工成扇子、工艺品等,而轻软的羽毛可作我们日常的枕、垫、服装、被褥等填充材料。

生活习性

大雁的迁徙习性使它们注定成为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它们会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飞上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严密而有纪律,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它们会以此为信号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

其实,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还有利于防御敌害,算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因为一旦有成员单飞、掉队就可能会被天敌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