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生物进化密码
43646500000027

第27章 丹顶鹤

丹顶鹤

丹顶鹤自古至今一直都是长寿的象征,现在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们也叫仙鹤、白鹤、鴜鷜,其实白鹤是另一种鹤属鸟类。中国古籍文献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如《尔雅翼》中称其为“仙禽”,《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胎禽”。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丹顶鹤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在当地文化中它们之所以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主要是因为它们优雅的体态和分明的颜色。

外形特征

丹顶鹤具备嘴长、颈长、腿长的鹤类特征。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传说剧毒鹤顶红从此处得来,但纯属谣传,鹤血是没有毒的,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隐晦的说法。丹顶鹤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鸟的羽毛为棕黄色,喙是黄色。青春期都是丹顶鹤羽色为黯淡,丹顶鹤头顶裸区的红色到2岁之后会越发鲜艳。

分布

中国的三江平原的松嫩平原、俄罗斯的远东和日本等地都有丹顶鹤的繁殖地。它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越冬。历史上丹顶鹤的分布区比现在要大得多,越冬地更为往南,可至福建、台湾、海南等地。现代的人们之所以能有如此翔实的资料来研究丹顶鹤古代的分布,是因为它们在各地文化种都有的特殊地位,让它们的分布、特性等在各地一直都有着详细的记载。

习性

除了日本北海道的丹顶鹤是当地的留鸟,其他各地的丹顶鹤每年都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迁徙。日本的丹顶鹤不进行迁徙,可能与冬季当地人有组织的投喂食物,食物来源充足有关。丹顶鹤的栖息地是沼泽和沼泽化的草甸,食物主要是浅水的鱼虾、软体动物和某些植物根茎,以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丹顶鹤成鸟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每年都会彻底的换两次羽毛,春季换成夏羽,秋季换成冬羽,换羽期间都会暂时失去飞行能力。丹顶鹤非常嘹亮的鸣声,既是明确领地的信号,也是发情期传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丹顶鹤属于单配制,一般无特殊情况一生也只有一个伴侣。

丹顶鹤为杂食性动物。一般春季以植物性食物如草子、芦苇的嫩芽及作物种子等为食,夏季食物较杂,动物性食物较多,主要动物性食物有小型鱼类、甲壳类、食蛙类、小型鼠类、螺类、昆虫及其幼虫等。

繁殖

丹顶每年的繁殖期从3月开始一直到才9月结束,其中6月为一个高峰。它们在浅水处或有水湿地上营巢,巢材多是芦苇等禾本科植物。丹顶鹤每年产2~4枚卵,孵化期为30几天,由雌雄双方共同孵化它们的宝宝。繁殖期求偶伴随舞蹈、鸣叫,营巢于具一定水深的卤芦苇丛、草丛中。雏鸟也是早成鸟,它们2岁性成熟,它们的寿命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人的是寿命,大约有60年左右。

丹顶鹤一般在4月中旬以后就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待幼鸟学会飞行,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一般到越冬期最多一年会有600多只丹顶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丹顶鹤在1954年被北京动物园饲养展出,十年之后成功繁殖。

保护状况

丹顶鹤在湿地环境中属于上层食物链,他的存在与否影响着湿地生物的多样性。日本北海道的阿依努人把生活在钏路湿地的丹顶鹤称为“湿地之神”。目前它们面临的威胁主要有:栖息地的破坏。在中国东北和远东地区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在1960年代以后急剧加重,对湿地的围垦不仅侵占了丹顶鹤原有的栖息地,还阻断了原本连通的水系,而且当地的气候日趋干旱,水域面积严重缩小。此外人类活动制造的污染也威胁着丹顶鹤的生存,如烧荒等开垦方法,对丹顶鹤的巢材和掩蔽处毁坏严重,致使其分布更为狭窄。偷猎:由于自古东亚地区对丹顶鹤就有着对其羽毛和器官的需求,猎杀就难以避免。虽然近些年随着保护法规的建立,直接猎杀丹顶鹤的事件很少发生,但是由于为了猎杀其他水禽而投毒的方法,也误杀了不少的丹顶鹤。

目前,丹顶鹤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红皮书中记载的濒危物种,也被列入在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一中。所以丹顶鹤在我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