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曲艺
42931900000008

第8章 曲艺艺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曲艺艺术的基本特点

目前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曲艺品种总计约有429种。每一个曲艺品种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但作为一种统一整体的艺术形式,无论从总体还是它们所包含的主要艺术成分来看,又都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点,即艺术共性。它们的艺术共性大致有如下一些方面:

(1)由曲艺艺术家以叙述者的客观身份或客观口吻为主,来叙述、代言事物(学仿、模拟性的,而并非真正的扮演),所谓“登场面依然故我”,以“一人多角”的方式塑造形象和揭示主题;(2)以述事、代言为主的口头语言为媒介、手段,来表达曲艺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和美学理想;

(3)以语音(语气、语调、声音节奏等)和语义(具体的指物性和观念性)来直接唤起欣赏者的想象,使欣赏者与表演者共同完成艺术创造;

(4)讲究以曲艺自身的特定艺术技巧(包括评点、批解、用笔法、使扣子、抖包袱、开脸儿、摆砌末、赋、赞、贯口,以及说、唱、诵、学、做等技巧在内),来进行艺术创造;(5)熔诗、词、歌、赋、曲、舞、乐、语言于一炉,为我所用,使其有机融汇,从属于曲艺的艺术表现;

(6)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和规范性(包括脚本、音乐和表演等在内的程式性和规范性);

(7)以演员为中心进行多角度的艺术创造;(8)在艺术审美情致和审美趣味方面,注重“书味”(故事性、传奇性)、“戏味”(冲突性)、“趣味”(幽默感、喜剧性),以及其“火炽味”(火爆、炽烈,响堂的艺术效果等);

(9)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色彩和突出的民族风格等。

这九个特点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之间又都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曲艺艺术的魅力,也恰恰是由此而生。

(第二节)曲艺艺术的构成

曲艺艺术虽包含有诸多艺术因素,但其最基本的艺术因素则主要是曲艺文学、曲艺音乐和曲艺表演。

曲艺文学(亦称脚本),是曲艺演员进行再创造的基础。它是以述事、代言结合为主的韵,散,和韵、散相间的曲词(包括单口、对口和群口的白、书词、诵词或唱词等)为手段,在一定的曲艺组织结构形式下,如以不同“笔法”展开方式的叙表、代言、评点和以“扣子”为中心机制的“柁子体”;以“包袱”为中心机制的“捧逗体”;以“词牌”为中心机制的“词牌体”;唱中加说,说中加唱的“说唱体”;“单唱体”;“单诵体”;“单数体”;以及“联唱体”和“联数体”等,通过情节的铺陈,矛盾的揭示,冲突的展开,“扣子”的设置、施展“包袱”

的系结、抖放,述事、抒情、状景、言物,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主题。作为曲艺艺术的演出脚本,它与戏剧艺术的演出脚本不同。戏剧艺术的演出脚本,主要由剧目中的人物以各自的语言、行动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不用或基本不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性语言。而曲艺文学却恰好是要为曲艺演员提供以第三人称为主的叙述性结构的脚本。

曲艺脚本的最明显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富有表情、动作性,人物语言要求高度的个性化;故事情节要完整,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场面和主要时空等,要高度集中;书情、路子要曲折、起伏、跌宕,结构、线索要人情人理、丝丝入扣;“四梁”(书根、书领、书胆、书筋)、“八柱”(男、女、老、幼、精、憨、正、邪等)要齐、要全,要通过矛盾冲突,以及其“包袱”“扣子”等,来集中地反映、表现其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

曲艺音乐,由声腔和伴奏两个音乐系统构成。声腔音乐(包括韵唱、韵诵、韵数、韵白和散数与散白的声腔音乐等在内),是以演员语言的自然声韵为基础,在一定的曲艺音乐组织结构形式(如“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单曲体”“曲牌板腔混合体”“板式韵诵体”“板式韵数体”和节奏性“散数”“散诵”与“散白”体等的音乐组织结构形式)下,与一定的音乐曲调,或音乐因素(辙韵、韵律、节奏,或夸张性的语言声调、音韵与地方性的语音音韵、音调等)有机结合,形成了极富民族声乐传统特色的曲艺声腔音乐体系。曲艺声腔音乐与一般歌曲演唱不同,歌曲演唱主要是为了抒情,为塑造乐音和旋律性的音乐形象,其语言的因素应服从乐音或乐曲成分的规定性。曲艺的声腔音乐却主要是为了达意,曲艺音乐要服从语言(主要是语义)成分的规定性;其曲调与乐音因素,都要突出对于其语言因素(主要是对其语音、语调,或其声腔、声调)的强化、乐化与美化,是为了更好地塑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内容服务的。由于曲艺声腔音乐,以叙事达意为主,所以它特别讲究和强调先“按字”而后“行腔”,和先“字正”而后“腔圆”的原则,以“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和“迷人的声韵”与“醉人的音”为最佳的艺术境界。曲艺的声腔音乐是一种说、唱、诵型的独特的声腔音乐体系。

曲艺的伴奏音乐(包括击节和管弦音乐等在内),是一种与声腔音乐相配合的器乐性音乐体系。而近声腔、似述讲、伴说唱、助表演、托氛围、塑形象以及配合、辅助声腔抒发其未尽之情,则是它的主要的艺术特性。

曲艺表演,是曲艺演员以叙述者的客观身份为主,在脚本所提供的各种演出因素的基础上,运用说、唱、诵、学、做等艺术手段,凭借使用述事、代言结合为主的口语媒介,塑造形象,表达艺术家审美情趣和美学理想的特定表演体系。

说,即叙述、说讲,也即人们依照一定语法,口中发出带语音的语言和话语之意(包括叙述性的表说、表白,和代言性的说白,亦称说表;又可分为散说、韵说与数说等)。唱,即歌吟、咏唱,也即人们依照一定旋律,口中发出有组织的乐音之意(包括叙述性的表唱,和代言性的模拟唱等;也有韵唱及富含音乐性的散念、散白和散数与韵白之分)。诵,即吟诵、数诵,关于“诵”,《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句汉郑玄注说:“诵,谓歌乐也”;而唐孔颖达以为他解释得还不够深入和确切,又更进一步作说明:“诵,歌乐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应该说后一解释更恰当和更科学些。因而所谓“诵”,就是用一种有节奏的声调来歌唱或诵吟可以配乐的诗章。学,即学仿、模拟,包括以语音、语气、语调和以表情、动作等所作的学仿与模拟。做,即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包括口、手、身、眼、步的表情、动作,主要是指手势、眼神和面部的表情、形态等)。

说、唱、诵、学、做,总称为曲艺表演艺术的五大基本表现手段,但又由于曲艺艺术的节目内容,主要靠说、唱、诵等来表达,学和做的手段,则只是配合前三者的辅助性的艺术手段。

曲艺与其他姊妹艺术之间也自有其共同的规律,所以在艺术实践中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是理所当然的。如曲艺表演与戏曲表演就有许多相通之处。但两者有各自的个性,却不能相互替代。二者之间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戏曲艺术的表演,主要是戏曲演员以角色第一人称的身份,按照脚本内容所规定的情境的扮演,而曲艺艺术的表演却主要由演员以第三人称的客观身份,或客观口吻,对于其曲艺文学内容所进行的一种叙表,或模拟性的代言。其表演所注重和讲究的是神似性的学仿与模拟,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

(第三节)曲艺艺术的种类

曲种,顾名思义,即指曲艺艺术的不同种类。它是在我国曲艺演唱形式的不同形态不同个性的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由于表演方式有的以说为主,有的以唱为主,有的以韵诵为主,有的又是说、唱相间的,便产生了曲艺艺术的门类。在一些较大的、不同的曲艺艺术门类中,其演唱形式,有的以普通话的语言、语音来说、唱,或韵诵,有的则又以地方性的语言、语音唱、说、诵;加之有的有伴奏、有的无伴奏;有的站着说、唱、诵;有的则又坐着说、唱、诵;或有的又边走、边演地说、唱、诵;以及有的用曲牌体的语言方式唱,有的用板腔体的语言方式唱,有的则又采用板腔与曲牌相结合的语言方式唱,于是,在一些较大的、不同的曲艺艺术的门类中,则又产生了各有特点,或略有不同的较小的曲艺的演唱、说讲形式,这也就构成了我国曲艺艺术丰繁多姿的各种各样的曲种。

自然,曲种的多彩多姿,与它来自民间、来自生活密切相关,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的。比如我国唐代“俗讲”的音乐曲调,虽然到了北宋就已不知其详,但是作为一种艺术的因子,作为一种曲艺艺术的先河性因素,却并未真的消失。一曲“散花乐”,不仅传之后世,而且还演化成了较大的曲种“莲花落”和“三棒鼓”等。它的击节乐器法鼓或响钹等,也一直被某些曲种(像“钹子书” 等)沿用至今。又如两宋时期的“说诨话”“学像生”“合生”“商谜”“学乡谈”“叫声”“说药”和“耍令”,在南宋末年即已失传,但它们的讽喻、风趣、幽默、诙谐和滑稽等喜剧性的曲艺表现方式,却又开启了“相声”的最基本的艺术手法的先声。

当然,这种发展变化是漫长而复杂的,它们既有其内在的规律,也有着外在的原因。无论是哪一个曲种,或哪一种曲艺演唱形式,它们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并得到广大听众的欣赏,都是有着一定的条件的。大致来说,即:①成熟的表现方式(包括系统的艺术技巧体系);②有一批精彩的、成熟的、有代表性的节目;③有成熟的、表演艺术能力精湛的艺术家的群体。

例如,“相声”这一曲种形式之所以至今还能风靡全国,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就是由于它在长期不断地发展中积累和创造了像说、学、逗、唱等这样一些系统的艺术表现体系;同时,也由于它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造就了一大批相声表演艺术家,以及创造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令人百听不厌的、具有迷人魅力的相声艺术节目。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曲种能够得以形成,并继续存在下去,它就必须要具备以上所说的这些最起码的艺术条件。

如上所说,目前我国的曲艺曲种约为429种左右。由于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为:以说为主的,以唱为主的,以说、唱相间为主的和以韵诵为主的四大曲艺艺术门类。以说为主的,如评书、评话、相声等,它们是由曲艺艺术家以第三人称为主的散说、学、做的口头语为主要表现手段塑造艺术形象;以唱为主的,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和单弦等,它们是由曲艺艺术家以第三人称为主的吟唱或咏唱、学、做的口头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塑造艺术形象;以说、唱相间为主的,如中、长篇评弹和中、长篇西河大鼓等,它们是由曲艺艺术家以第三人称为主的说、唱相间及学、做的口头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而以韵诵为主的,如数来宝、山东快书和快板书等,它们是由曲艺艺术家以第三人称为主的韵诵、学、做化了的口头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塑造艺术形象。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极大提高,中华各族人民的口头语言、语汇以及音乐也将会更加丰富、发展、强化和提高;而随着广播、电视和电脑等传播媒体的更加先进、扩大与普及,则也将更加有利于促进我国以口头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曲艺艺术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