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表现
本病一般见于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归纳如下:1.腹痛痛多位于右下腹,反映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常有上腹或脐周疼痛,系回盲部病变引起的牵涉痛,经仔细检查可发现右下腹压痛点。疼痛性质一般为隐痛或钝痛。有时在进餐时诱发,因为回盲部病变使胃回肠反射或胃结肠反射亢进,进食促使病变肠曲痉挛或蠕动加强,从而出现腹痛与排便,便后即有不同程度缓解。在增生型肠结核或并发肠梗阻时,有腹绞痛,常位于右下腹或脐周,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肠型与蠕动波。
2.腹泻与便秘腹泻是溃疡型肠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每日排便2~4次不等,粪便呈糊样,不含黏液或脓血,不伴有里急后重。在病变严重、范围广泛的患者,腹泻次数增多,甚至每日达10余次,有时粪便中含少量黏液、脓液,但便血极少见。此外,可间有便秘,大便呈羊粪状,隔数日再有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在过去常被强调是本病的临床特征,实际上是胃肠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也可见于其他肠道器质性病变或肠易激综合征。在增生型肠结核多以便秘为主要表现。
3.腹部肿块主要见于增生型肠结核。当溃疡型肠结核合并有局限性腹膜炎,病变肠曲和周围组织粘连,或同时有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也可出现腹部肿块。腹部肿块常位于在右下腹,一般比较固定,中等质地,伴有轻度或中度压痛。
4.全身症状和肠外结核表现溃疡型肠结核常有结核毒血症,表现为午后低热、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高热,伴有盗汗。患者倦怠、消瘦、苍白。随病程发展而出现维生素缺乏、脂肪肝、营养不良性水肿等表现。此外,可同时有肠外结核特别是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增生型肠结核病程较长,全身情况一般较好。多发热或有时低热,多不伴有活动性肺结核或其他肠外结核证据。
并发症见于晚期患者,常有肠梗阻,肠出血较少见,偶有急性肠穿孔。可因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而出现其有关并发症。
二、诊断
可根据下列各点进行诊断:①青壮年患者有肠外结核,主要是肺结核。②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腹痛、发热、盗汗等。
③有右下腹压痛、肿块或原因不明的肠梗阻。④胃肠X线钡餐检查发现回盲部有激惹、钡剂充盈缺损或肠腔狭窄等征象。在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病灶好转或稳定,但一般情况与结核毒血症表现反见加重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在本病的早期,因症状多不明显,诊断常有困难,有时甚至X线钡餐检查也难肯定病变性质,应借助于纤维结肠镜检查,多可获得确诊。在疑为肠结核的患者,可给抗结核药物试疗2~3周,观察临床表现有无好转,有利于判明诊断。增生型肠结核有时需剖腹探查,才能确定诊断。溃疡型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痛、脐周痛或全腹痛,呈隐痛状,以后可呈绞痛,先为间歇性,多发生于饭后,随病情发展而转为持续性腹痛。腹痛时常伴有腹泻。可有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常以腹泻为主。常有结核病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增生型肠结核早期仅有轻度腹胀、腹泻和腹部隐痛,当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则有肠绞痛、呕吐等肠梗阻的症状。X线检查、粪便结核杆菌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等对诊断有帮助。治疗包括休息与营养、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并发完全性肠梗阻、肠穿孔、肠大量出血经一般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