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血液中的白细胞共有五种: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白细胞计数是计算每立方米五种细胞的总数。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与侵入人体的细菌、病毒等作战,将它们杀伤、中和及除掉。白细胞增高见于各种炎症、烧伤、大出血、白血病等,白细胞减少见于一些传染病、血液病等。但在剧烈活动和饭后的暂时性增高,则属于正常现象。白细胞计数正常值为4000~10000/米3。
白细胞分类是看五种白细胞各占多少百分比,比例的变化是不同疾病的反应。
二、尿液常规检查
1.常识概说
尿液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排泄物,它含有人体不需要的废物,而不能带走对人体有用的东西。当人患有某些疾病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时,尿液则发生变化。而较为简便又能基本反应问题的检查方法为尿常规检查。
2.特点综述及分析
尿常规检查包括一般性状,蛋白质定性,糖定性和显微镜检查。健康人一天尿量为1000~1500毫升。颜色为稻黄色至黄褐色。在食入葱、蒜等后可有相应的特殊气味。患糖尿病、酮症时散发出水果的甜味。新鲜尿清晰透明,若因盐类析出而变混浊,则为正常现象。
正常人蛋白质定性为阴性。若为阳性则为疾病所致。通常尿中含有微量葡萄糖,只不过用普通方法检查不出来,尿糖是“阴性”的。老年人尿糖阳性应进一步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3.实用范围
显微镜检查:正常尿中无红细胞或偶见,可有少量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偶见透明管型。红细胞增多见于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肿瘤。白细胞增多说明泌尿道有炎症。管型提示有肾脏病变。
三、粪便常规检查
1.常识概说
粪便检查帮助诊断消化道疾病和其他有关疾病。正常大便一般为褐色,可因摄取的食物而不同。上消化道出血时呈黑色,下消化道出血时带血色,总胆管完全阻塞时呈灰色或陶土色,这些均为不正常现象,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通常大便为成形软便,腹泻或患痢疾时为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患有寄生虫病者可见到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的体节。
2.补充说明
显微镜检查:观察食物残渣,可以了解胃肠道消化功能。观察寄生虫卵及原虫,对寄生虫病和原虫病有确定诊断的价值。大量上皮细胞表示肠黏膜有急性炎症,细菌性痢疾黏液多且有多量白细胞。
四、肝功能检查
1.常识概说
肝脏好像是人体内的一个综合化工厂,能制造一些人体必需的物质,又能处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临床上常用肝功能试验来了解肝脏的情况。
2.综合分类及特点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有下列各项:
(1)转氨酶的测定。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这两种酶是蛋白质合成与分解代谢的重要物质,在人体许多组织中广泛存在,但以肝脏中含量最丰富。当肝脏受损害时,血中这些酶的活性就升高。血中转氨酶测定方法不止一种,正常值也不同。因此,要根据检查单位的正常值来判断化验结果。
转氨酶测定对肝脏病的检查虽灵敏度较高,但由于这些酶分布较广,其他病也可使其增高,如心肌梗死、胆道梗阻、急性胰腺炎、溃疡病和肌肉疾病等。
(2)胆红素测定。正常人血清每100毫升中含胆红素0.1~1.0毫克。高于1毫克为不正常,当高于2毫克时,就会发现白眼珠变黄,严重者全身皮肤发黄,就是常说的黄疸。许多病都可引起黄疸,常见的为肝炎、胆结石、肿瘤、血液病等也可引起黄疽。
(3)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测定。肝脏是合成血浆白蛋白的主要场所。正常人血清总蛋白6~8克/升,其中白蛋白4~5克/升,球蛋白2~3克/升,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A/G)为1.5~2,5。肝脏有病时,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升高。A/G比值倒置时,表示肝功能严重损害。另外,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白蛋白的减少和球蛋白的升高。
(4)血糖测定。老年人易患糖尿病,而糖尿病又常为冠心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及失明的罪魁和同犯。因此老年人要警惕糖尿病,进行血糖检查。正常人血糖水平较恒定,宜清晨空腹取血。血糖升高多为糖尿病所致,血糖降低亦属不正常,要查明原因。
(5)血脂测定。血脂是指血浆中所含脂质的总称,概括为四类: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及非酯化的脂肪酸。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甘油三酯亦升高。常见于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过多、糖尿病、肝病等。高血脂症与冠心病关系密切,故疑为冠心病时,常作血脂检查。除胆固醇检查外,6脂蛋白、前β脂蛋白均属血脂检查范围。
随着血液的黏度增高,血液会变稠,流动速度也会随之减慢,造成大量脂质沉积在血管内壁,使各器官供氧不足,导致人头晕、困倦、记忆力减退。日积月累,当年轻人开始步入中年甚至老年时,这些平时沉积的脂质块与衰老脱落的细胞、细胞碎屑聚集在一起,容易形成血栓阻住血管,使依赖该血管供血的组织缺血与坏死,从而引起脑栓塞、栓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等病。
要降低血液黏稠度,可采用多喝水来稀释血液的办法。最好是喝凉开水或者有抗凝聚作用的淡茶水,在每天清晨、饭前1小时及睡前2小时饮用。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降低脂肪。黑木耳具有溶血的作用,长期食用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此外,经常吃一些维生素C,多参加运动消耗脂肪,因熬夜而消耗体液后多补充水分,也都有防止血液黏稠的作用。
6.尿素氮测定
血液中含氮物质主要为蛋白质,约占总氮量的98%~99%,只有1%~2%为非蛋白氮,其中尿素中的氮又占非蛋白氮的一半,大部分由肾脏排出体外。假如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或肾脏排泄障碍时,血液中尿素氮便升高。常见于心力衰竭、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肾炎、肾脏肿瘤、输尿管结石、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路梗阻等。
五、皮肤的温度和测量
皮肤的温度略低于体温。有的人基础体温高,皮肤温度也高,有的人基础体温低,皮肤温度也低。老年人体温略低,因而皮肤温度也略低。老年人病情危重时,周围循环血流障碍,肢体发绀、皮肤冰凉,如休克、急性大失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等。高热时皮肤温度升高,如各种细菌性感染及中枢神经性高热等。随着病情的恶化,肢体甚至躯干部的皮肤冰凉发紫或持续高烧不退,均为不祥之兆。
皮肤的湿度与汗腺的分泌功能有关,由于正常人的植物神经功能是因人而异,因而有的人皮肤比较干燥,有的人皮肤比较湿润。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里出汗增多是正常的生理调节,但在病理的情况下出汗过多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人病情危重时,表现为手脚冰凉,全身大汗淋漓,称为冷汗,是休克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皮肤温度过低,湿度过高是疾病的全身反应,应视为危象。在观察皮肤温度与湿度的同时,须配合生命体征的观察,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的变化。
(第三节)常规测量检查
一、脉搏
1.常识概说
脉搏是指动脉中血流随心动周期而发生的压力升高,并引起动脉搏动,动脉内的周期性压力变化可以用手指或仪器在动脉管外测出,因而叫动脉脉搏,简称脉搏。中医以手指按手腕部桡动脉处,借触觉测定脉搏,并将它分为浮、沉、迟、数、紧、缓、弦、滑等20余种脉象,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脉搏不独反映心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况,而心血管系统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的功能状况,因此注意观察老年人的脉搏是非常重要的。
2.特点综述及分析
老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卧或坐位,伸出右(或左)手腕,手心向上,测试者坐在老人旁边,通常是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放在病人手腕桡侧的桡动脉处(即拇指根侧手腕处)进行触诊。在特殊情况下也检查其他动脉,如颞动脉(即头部太阳穴的上方)、股动脉(即大腿窝正中间)、足背动脉(即足背正中)等的搏动。检查时应注意两侧桡动脉的搏动强度是否相同。如一侧动脉有狭窄或栓塞性动脉炎时,脉搏较弱,甚至触不到。在肯定两侧脉搏相同后,即可检查单侧的脉搏。检查时应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紧张度及强弱等变化。
所谓速率是指每分钟脉搏的次数,正常人的脉率每分钟在60~100次之间(或一次呼吸的脉搏为4~5次),女性较男性稍快。假如是经过长期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脉搏次数可偏慢,但精神刺激时可增快。另外,老年人可因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导致心功能较差,这时脉搏往往偏快。发热时脉搏可加速,一般为体温升高1℃,脉搏增加10次左右。
紧张度是手指按压桡动脉在施加压力时所感到的动脉壁形态特点。如紧张度增加,祖国医学称为弦脉,假如老年人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时,脉搏紧张度则增加。
正常脉搏的节律强弱是规整适中的。节律不齐时,称为心律不齐。如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脉搏强是心绪力强的表现,如发热、运动等等;脉弱代表心缩力不足或机体衰竭,如休克、消耗病等。
3.补充说明
老年人病情的好转和恶化,常可从脉搏的变化中反映出来,在家庭生活中,了解一些疾病时的脉搏变化,就会及时发现紧急情况,速送医院诊治或紧急处理,这对挽救老人的生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里可以列举几种常见的异常脉搏,提供老年人和家属掌握。
(1)交替脉。指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是由于心脏收缩强弱交替所引起,心脏收缩强弱的变化常表示心肌的损害,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病)及左心衰竭时。
(2)奇脉。指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不易触及的现象。常见于心包积液及缩窄性心包炎。
(3)水冲脉。指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即心脏收缩有力随即有动脉塌陷,是收缩压增高与舒张压降低,造成脉压增大所致。可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贫血等。如检查时病人将上肢高举时触摸桡动脉则更为显著。
(4)不整脉。指搏动不规则的脉搏,也叫节律不整,这时常伴有强弱不等。假如不整齐但有规律的叫间歇脉,如二联律,三联律,前者搏动二次停一次,后者搏动三次停一次。假如是无规律而又绝不整齐的脉搏则见于心房颤动、过早搏动等。
二、血压
1.常识概说
血压系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于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动脉和静脉均有血压,动脉内压称为动脉血压,静脉内压称为静脉血压。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脏收缩时,血液由心脏流入动脉,因而动脉血管内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虽无血液自心脏流入动脉,但由于血管壁的弹力仍能维持血液向前流动,但压力比心脏收缩时降低,此时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2.特点综述及分析
血压是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心输出量有密切的关系。正常的血压是保证各器官和组织血液供应的重要条件。假如动脉血压过低,即不能保证各组织的血液供应,尤其较心脏为高的部位如头部,更是如此。但另一方面,动脉压过高也有危害性,因动脉压过高代表了周围血管阻力过大(血管痉挛),使心脏工作负担过重,时间一久即可发生心力衰竭。同时血压过高时,血管壁也易于发生损害,如脂质沉积,最后导致动脉硬化。因此正常动脉压是有一定范围的。
正常人血压数值,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正常成人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mmHg,下同),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为30~40mmHg。假如经多次测定收缩压高于160mmHg,或舒张压高于95mmHg,即可确定为高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称为低血压。
血压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在家庭中备置一个血压计是很有必要的。测量血压可以及时了解老人血压的情况,若有突变,则应马上去医院诊治,对久有高血压的老人,则能根据血压高低来适当增减降压药物的剂量。
3.测量血压
准备好血压计和听诊器,测量者将血压计打开,扭开水银柱开关及气囊开关,将囊中的气挤掉,被测者露出一侧上肢,必要时脱去衣袖,将气囊袖带平整地缚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约2~3厘米,松紧度应适宜,关上气囊开关,视血压表上的水银柱须在零点,手触肘窝正中偏内,当感到动脉跳动处,即将听诊器胸端置于搏动处并紧贴皮肤,将听诊器耳件嵌入耳孔,开始打气至水银柱升到动脉搏动音消失后再加压升高20~30mmHg,然后再缓开气门,注视水银柱下降的同时也要耳听有无搏动音,当听到第一个跳动声音时,即是收缩压。当再继续放松气门钮时,听到搏动突然明显变弱即是舒张压。测完后解开袖带,将带囊中余气排出,卷好袖带,放入盒内,以手倾斜表盒,将柱内水银全部倾入蓄器中,拧紧水银柱开关,盖好血压计并妥善放好。
被测量血压的老人,取卧位或坐位均可,但手臂平放时一定要在心脏左心房的同一水平,卧位一般在腋窝中的水平,坐位在第四肋骨水平。
4.补充说明
测量血压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情绪激动、紧张、饮酒、吸烟和刚刚运动后,不要马上测量血压。需静等15分钟后方可测量,否则结果偏高。
(2)放气要缓慢,以下降2mmHg/s为宜,假如没有听清楚时,不要马上反复打气,以免血压不准,应该将气囊里的气全部挤出,略等一会儿,再重新打气测量。
(3)被测量的一侧手臂切忌高于或低于心脏水平,否则测出的血压不准确。由于高出心脏水平则偏低,反之则偏高。
(4)袖带缚于手臂不可过松或过紧,由于过松测出的血压则偏低,反之则偏高。
(5)正常情况下影响血压的因素,使血压有高低的变化,如早晨血压较低,晚上、饱食后血压较高,高热环境中血压可以下降,寒冷环境中血压上升。因而测量时需注意客观因素的影响。
(6)对患偏瘫的老人,要在健康的一侧手臂测量。
(7)血压计应经常检查修理,以保证结果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