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肾病防治
42915200000002

第2章 肾脏疾病常识(2)

正常人夜间从晚上8时至次日早晨8时,排尿2~3次,夜尿总量平均约500毫升,相当于全日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若夜尿总量超过白天总量,而且排尿次数增多,特别是入睡后半夜仍需起床排尿者,称为夜尿。当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功能损害,浓缩尿液的能力减退,吸收水分减少,由此使夜尿尿量增多,一般超过750毫升。

5.肾性水肿

水肿的出现是由于液体在组织间隙中潴留,用指端加压,维持压力10秒钟,皮下水肿部位可出现凹陷。肾性水肿是全身性水肿的一种,它的临床特点是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尔后遍及全身。在水肿的同时伴有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如蛋白尿、高血压、管型尿等。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里就有这样的描述:“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风水与急性肾炎相类似,这里所说的“面目肿大”就是肾性水肿的临床特点。

6.蛋白尿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有的患者拿着化验单,着急地询问医生,自己的尿液里有蛋白,这是怎么回事?医生应该耐心地向患者做出满意的解释。正常人原尿中每天含有2~4克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但绝大部分已被肾小管吸收了,因此尿中蛋白质的排泄量极微。健康成人每日排泄蛋白仅40~80毫克,故常规定性检查为阴性结果。

蛋白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蛋白尿,为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蛋白质,上限为200毫克。病理性蛋白尿,为尿内蛋白增多,排泄增加,每日小便排出蛋白超过200毫克,尿蛋白检查呈阳性结果。蛋白尿与绝大多数肾病疾患有关,是肾脏病的一项客观指标。

蛋白尿是肾炎、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中医认为蛋白尿的发生与“外邪侵袭,脾肾亏损”有着密切的关系。外邪侵袭,可酿湿生热,蕴结下焦,清浊不分,则尿中便出现了蛋白。此外,风寒所致的反复感冒,风热而引起的咽痛、乳蛾肿大、烂喉痧及猩红热;湿热而致的各种皮肤感染,均可产生蛋白尿。脾肾亏损也极易产生蛋白尿。中医理论认为“脾能运化水谷精微”,“脾主升清”,机体精微物质的化生与敷布主要依赖脾的生理功能。从临床上观察到,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常与脾虚气陷有关,因此蛋白尿的产生机理与脾气亏虚、升清摄精无权密切相关。临床上还常常观察到肾炎、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与肾气虚损有关,由于肾虚封藏失职,固精无权,则精微物质流失于外而致蛋白尿。

7.血尿

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有微量红细胞。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久站之后,尿中可能出现一时性红细胞轻度增多,亦属正常。

若尿中经常出现红细胞,并且红细胞数异常增多;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大于3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大于6万个,则为血尿。轻者仅在镜下查见红细胞数目增多,称为镜下血尿。重者呈肉眼血尿。不论是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均应结合其症状查清原因。有的患者有时镜下出现血尿,但不一定患有泌尿系统疾病,如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发热疾病,脱水或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暂时性的镜下血尿。但肉眼血尿应视为异常现象。

尿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称为溲血或溺血,属血证范畴。尿血病在肾和膀胱,其主要病理为热伤脉络及脾肾不固,因热蓄肾与膀胱,邪气积滞下焦所致者居多。

(1)下焦热盛:胞移热于膀胱,热邪盛于下焦致使脉络受损,血渗膀胱,故而尿血为鲜红。

(2)肾虚火旺:劳欲过度伤肾,肾阴亏损,阴虚火旺,相火妄动,以致热迫血妄行而成尿血。

(3)心血亏虚:烦劳过度,耗伤心阴,心火亢盛,热移小肠,迫血下行而致尿血。

(4)肾气不固:久病及肾,肾气不固,封藏失职,血随尿出;或久病之后,病邪入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常道而致尿血。

(5)脾不摄血:体劳过度,损伤脾气,脾不摄血,气失统摄,血无所归,下注而尿血。

8.脓尿

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脓细胞即白细胞时,称为脓尿。临床上指的脓细胞就是变性的白细胞,故又称白细胞尿。

正常人的尿中只含少量的白细胞,新鲜清洁的中段尿,经离心沉淀做镜检,通常小于3~5个高倍视野,或者用不离心的均匀尿液做镜检,每3~5个高倍视野小于1个。若12小时尿白细胞计数大于100万者为异常;1小时尿白细胞计数大于40万者为脓尿。

脓尿的程度按尿中含白细胞的数量而定,一般可分为镜下脓尿和肉眼脓尿。引起脓尿的病因较多,但大致可分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其邻近器官和组织疾病两大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括如下五类:(1)肾脏疾病:肾盂肾炎、肾脓肿、肾乳头坏死、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髓质海绵肾、肾小球肾炎和各种继发性肾病等。

(2)输尿管疾病:输尿管结石、肿瘤、巨大输尿管、结核、炎症等。

(3)膀胱疾病:膀胱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异物、憩室、狭窄、尿道旁腺炎或脓肿、龟头炎、包茎炎等。

(4)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症、脓肿、肿瘤等。

(5)精囊疾病:精囊炎症、脓肿等。

泌尿生殖系统邻近器官和组织疾病包括:肾周围蜂窝组织炎或脓肿、输尿管周围炎或脓肿、阑尾脓肿、输卵管及卵巢炎或脓肿、结肠憩室脓肿、盆腔脓肿等。

9.管型尿

管型是指在肾小管内由蛋白质凝固而形成的圆柱体。在正常人尿内可有少量透明及细胞颗粒管型。如管型数量增加或尿中出现他种管型时,称为管型尿。

10.肾性高血压

直接因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占成人高血压的5%~10%,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肾动脉狭窄导致肾缺血引起的高血压独成一类,称肾血管性高血压,在整个肾性高血压中所占比例尚不及一半。而由其他单侧或双侧肾实质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统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几乎每一种肾实质疾病都可以引起高血压。各种肾脏病引起高血压的机会与其病变的性质、对肾小球功能的影响、造成肾实质缺血的程度及病变的范围等有关。一般肾小球肾炎、狼疮肾、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等病变较广泛,可伴有血管病变或肾缺血,故常出现高血压,而肾结石及肾盂肾炎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机会较少。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发生高血压的机会亦不相同,如微小病变和膜性肾病很少有高血压,而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极易出现高血压。此外,肾性高血压与肾功能状态有关。肾功能减退血压趋于升高,肾功能衰竭后期80%以上伴有高血压。

三、有些肾脏病会出现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消化功能失调的表现,有些肾脏病患者一恶心、呕吐就认为自己血尿素氮增高了,是得了尿毒症,精神很紧张,其实这倒不必。肾脏病出现恶心、呕吐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肾病综合征

由于丢失大量蛋白质,形成低蛋白血症,不仅患者肢体出现水肿,而且胃肠道亦呈现水肿,消化系统功能失调,临床表现可见恶心、呕吐及腹泻。中医学认为是湿浊中阻、胃失和降。一旦尿量增加,则胃肠道水肿得以缓解,恶心诸症,随之减轻。

2.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时,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

患肾脏病时,各种原因皆可引起血清钠低于130毫摩/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在体内潴留或过量输液而致稀释性低钠血症。②长期忌盐。③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钠转移到细胞内。④某些间质性肾脏病、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退,钠由尿排出增多。⑤长期限盐、不恰当应用利尿剂等。

3.代谢性酸中毒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酸性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出,遂蓄积体内形成酸中毒。通过检测血pH以及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即可得知酸中毒的程度。酸中毒时,患者可出现叹息样呼吸、恶心及呕吐等。

4.肾炎

肾脏病应用环磷酰胺治疗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这是药物损害肝脏功能引起的,从用药史及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可作出正确的判断。停用环磷酰胺后,肝功能渐渐恢复,恶心、呕吐亦随之消失。

5.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素在胃肠道被细菌的尿素酶分解为氨后,刺激胃肠道黏膜产生炎症或溃疡。尿毒症毒素特别是中分子物质等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水肿,肾脏功能减退影响胃泌素的排泄和失活,形成高胃泌素低胃酸的情况等因素,均可导致消化功能失调,出现恶心、呕吐。

通过临床观察,消化系统症状的轻重,与肾脏功能毁损的程度及尿素氮数值的高低基本是一致的。中医学认为,这是关格病的上格现象,其病机是因肾气衰惫,气化无权,二便失司,遂致浊邪内停,上于脾胃,胃失和降。临床可根据贫血、血肌酐升高、血尿素氮升高3项指标得知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即使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的恶心、呕吐也不必过分紧张,通过中药调治是可以缓解的。

四、肾脏病与烟酒有关系

一般的说,吸烟有害无益。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种毒素,它能使人的血管收缩、脉搏加速、血压上升,促使动脉硬化,使内脏供血减少,出现头痛、昏眩、失眠、视力减退,以及肌肉迟钝、协调性减退、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

吸烟患者,可因肾脏血流减少、肾脏动脉硬化及收缩,而使血压难以控制,加重病情。其次,吸烟损伤上呼吸道及肺部,使肾脏病患者容易感冒,诱发肺炎,一旦有气管及肺部感染,又会加重肾脏病,使病情恶化。另外,长期吸烟是肺癌、肾癌、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因此,应主动戒烟,烟瘾大的患者,也应逐渐减少吸烟量,控制在每日10支以下。

酒对于肾脏病患者而言,有害有益。白酒含有大量酒精,因酒精能刺激人的大脑中枢系统,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肾脏病患者及高血压者血压更易升高,故不能饮白酒。另外,随着喝酒摄入的热量过多,容易导致肥胖。饮酒过多,会使细胞中的结合水丧失(细胞内脱水),肌肉中肌酸代谢亢进,使血肌酐升高。酒精分解时。可以产生酸性物质(焦性葡萄糖酸、乳酸等)使机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恶心、食欲不振、精神抑郁、头痛等。

至于啤酒、葡萄酒虽然度数较白酒低,但都与白酒类似,宜少饮为佳。米酒、黄酒,因酒精含量少,又有一定的通血脉作用,故可以少量饮用。每日酒的摄入量以25克以下较安全。通常可以喝一杯啤酒,或一小杯白酒或黄酒,对疾病不会有大的影响,但不应喝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