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的急性软组织损伤,一般是由于外伤、扭挫、突然回头或扛拾重物使颈部过度侧弯等,造成颈部肌肉无准备地强烈收缩或过度牵拉,形成颈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部分撕裂或损伤。有时也将这类损伤称为急性颈部扭伤。在急性颈部扔扭伤的致病原因中,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在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在汽车紧急刹车时,惯性的作用使乘车者头颈部快速地前后摆动,造成颈部急性软组织损伤,而且伤情一般较为严重。
1.中医方法
颈部急性软组织损伤,一般可采用中医手法治疗。如采用局部的揉、按、推、摩等理筋解痉按摩手法,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基本手法包括:①点核定位:术者用拇指点按肩井、天鼎穴,每穴点按约2分钟,以达到局部镇痛目的。②肌肉提拿:术者将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放置于与肌肉纤维垂直的方向,捏住肌腹用力提拿1~2次。提拿部位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提肩胛肌等处。③按揉痛点:痛点处一般有条索样或硬结样物。痛点面积小时,可用拇指指腹按揉。痛点面积大时,可用掌根部按揉。④纵向牵拉肌纤维:为了使斜方肌或胸锁乳突肌拉开,术者可将患者患侧肩部固定,另一手推动患者头部向对侧侧屈,将肌纤维拉长,达到缓解肌痉挛的目的。
2.其他方法
除了中医手法治疗外,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还可采用药物、理疗、针灸、封闭等疗法。药物疗法主要有内服和外用2大类。常用内服药有优布芬、消炎痛等;常用外用药有扶他林、解痉镇痛酊、红花油和沈阳红药膏等。理疗主要选用透热疗法,如超短波、红外线等。针灸一般可选择落枕、后溪、风池、悬钟、大椎、天柱穴。落枕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界处,直刺1寸~1.5寸。封闭疗法一般选用1%普鲁卡因10~15毫升,或加入酯酸强的松龙,作痛点封闭,每5日注射1次,共2~3次。
在颈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治疗中,一项特别重要的治疗是休息,尤其是急性期,更应避免颈部过多的活动。颈部过多的活动可使损伤的软组织不易恢复。必要时,可采用颈围或牵引等制动治疗方法,但制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生颈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不良反应。在颈部疼痛消失,颈部软组织损伤基本趋于恢复时,应逐渐开始颈部的肌肉锻炼,以增加肌肉力量和弹性,确保颈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五、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知识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年龄较高,多在50~80岁,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加重。患者常以位置性眩晕或体位摔倒、头痛、恶心呕吐,或耳鸣、耳聋、视物不清、舌活动障碍、血压异常、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等症状就诊。临床上常伴有神经性型颈椎病症状。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9.44%。
1.病因病机
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基础和临床及实验研究。人体颈部损伤,劳累过度及局部感受风寒湿之邪,颈椎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随年龄增大,均可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此外,钩椎关节错位也可成为眩晕等症状的发病机理。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第6颈椎以上的颈椎。常因外伤、劳累等使颈4~5和颈5~6椎水平的钩椎关节出现向侧方增生的骨刺,或后伸性椎体半脱位使上关节突向前滑脱,或关节突骨刺,或后侧型颈椎间盘脱出等。这些病理改变不仅可引起颈周围软组织痉挛、炎症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而使供血受阻,导致交感神经丛甚至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发生痉挛,而且还可直接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导致脑内微循环障碍而致病。引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有:①血管痉挛,管腔变窄;②先天性血管变异,管腔狭窄;③管壁炎性变增厚,内膜损伤;④血液瘀滞,血栓形成或血液黏滞度增加;⑤血管退变或硬化等。
部分病人有椎动脉畸形,如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偏向外侧,前斜角肌发生痉挛时即可受压而狭窄;或者一侧的椎动脉管径很小,对侧椎动脉出现痉挛或压迫时则引起供血不足;寰枢椎也是本病的好发部位,因为寰枢椎的椎动脉有四个弯曲,其本身血流不畅,而局部受炎症刺激或压迫则影响血液循环;此外,动脉粥样硬化症亦可累及椎动脉,成为直接或间接的致病因素。
位于脑桥的前庭神经核以及内耳的迷路器官,其营养动脉皆由椎-基底动脉系的分支支配。如引起椎动脉痉挛,可导致前庭中枢性损害,包括前庭神经颅内部分、前庭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出现:①眩晕较轻,或呈假性眩晕的症状,起病较缓慢,症状亦较持续。②分离性偏斜的客观体征,即眼震慢相、Ronberg征的偏斜方向,指误试验方向和星迹试验方向一致。③不一定有耳蜗症状,如果有,一定也会有其他颅神经核或传导束受损害的症状,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的其他体征。
窦椎神经是脊神经和交感率纤维的混合支,属感觉性及血管运动性神经支,由各脊神经分出,通过椎间孔返回椎管。其受到机械压迫或炎症刺激,可出现颈部疼痛,椎间盘性疼痛或韧带组织的炎性疼痛,而刺激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发生瞳孔散大、体位失稳、听觉障碍及头痛等后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颈椎部是经络联系人体脏腑器官和气血流通的一个枢纽,颈椎病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关系最为密切。而颈部操作受累,感受风寒湿邪,老年退行性变的关节增生,报导血两虚,炎症刺激,均可导致这些经脉失调,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发生阴虚肝风内动,血少脑失所养,精亏髓海不足的眩晕。其次,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亦可形成眩晕。
2.临床表现
(1)头痛:系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使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常发作性出现,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更长些,在发作期阵发性加剧。晨起、转动头颈部及乘车时症状加重。疼痛多为一侧,在右颈枕部或枕顶部,呈跳痛、灼痛或酸胀痛,常由颈后部开始,向耳后及枕顶部扩展,或向眼眶和鼻根部放射,可有眼前一过性发黑、闪光视等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以及心慌、憋气、血压异常,或面部、硬腭、舌咽部疼痛、麻木、刺痒及异物感等。
枕大神经病变是引起头痛的常见病因。椎动脉分支枕动脉支配枕大神经,临床上椎动脉痉挛缺血引起枕大神经缺血时,可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的头痛症状,疼痛性质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可伴灼热感,少数患者患部呈现痛觉过敏,触及患部头皮时疼痛难忍,甚至触碰头发即感剧痛。斜方肌由副神经周围支支配,该神经起于上5~6个颈节,其根性病变或该肌外伤后可引起斜方肌痉挛,从附着于枕骨鳞部的斜方肌腱膜中穿出的枕大神经支,由于受到挤压而出现症状。环椎或枢椎发生旋转移位时可使从其椎弓间穿出的枕大神经受到损伤或刺激而出现头痛,该神经局部有压痛。
(2)眩晕: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眩晕有:①自身或周围景物在一起方向旋转的幻觉;②身体站立不稳,摇晃自感地面移动;③物体倾斜、下陷等。往往在变换体位、头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诱发或加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可极短暂,也可持续数小时或更久。可伴有耳鸣、听觉减退或渐进性耳聋等。极少发生眼球震颤。有的患者在转动颈部时忽感下肢发软而突然摔倒,发病时多无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病人能自己起立行走,这是临床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发病时的一个特点,可和其他脑血管病变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