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视觉症状:主要为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由于颈椎病变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痉挛,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所致视觉障碍,轻者视物模糊不清或有复视症状,常为发作性视力减退,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或失明、幻视等。因为椎动脉借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系统相连,亦可出现反射性视网膜动脉痉挛,引起眼痛、眼底血管张力变化,如眼底静脉扩张和动脉变细,颈过伸时尤为明显,或血管痉挛性视网膜炎等。某些颈椎病患者,可伴发眼睑痉挛、结膜充血、角膜感觉减退甚至形成溃疡、泪腺分泌障碍、球后视神经炎、突眼及青光眼等。
(4)神经根型症状:由于局部解剖关系,临床上常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可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或交感型颈椎病变的症状,出现更复杂的病理变化,应认真进行鉴别诊断。
(5)其他症状:少数病例可有发作性意识障碍症状,如在某次颈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和剧烈头痛,并很快发生晕厥乃至昏迷。数分钟即好转,其发作后可有嗜睡及精神改变。少数患者可突然四肢麻木、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正常,跌倒后可很快爬起继续行走,或过度转动、猛然回头等出现摔倒。偶有发作性咽部痛,并伴蚁行、刺痒及异物感,甚至出现干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呛及咽反射减弱等症状。
(6)在体征方面,发病时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后伸活动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部分患者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可听到椎动脉由于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常查到患椎向一侧旋转移位,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压痛明显。
3.诊断依据
(1)颈部有慢性劳损或有外伤史,在患者后颈部触诊检查,可发现部分患者上颈椎或其他患椎移位,相应的关节囊部肿胀、压痛。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部可听到椎动脉血流受阻的杂音。发病时颈部功能活动受限。
(2)中年以上的病人,常由于头颈部体位改变引起眩晕、恶心、头痛,或视力减退、耳鸣、耳聋、舌活动障碍、血压异常。如长期供血不足,可出现小脑及大脑枕叶损害的症状(脑性轻瘫、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复杂的中枢神经损害症状)。
(3)位置性眩晕或体位性摔倒患者作颈部幅度较大的旋转、后伸活动时,可引起眩晕或体位性摔倒;压头试验阳性。
(4)颈椎正侧斜位X线片显示,患椎可有病理性变化或旋转性移位。排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疾病。
(5)其他检查如脑血流图、肌电图、心电图、血脂、眼底、尿等检查,必要时作椎动脉造影。
4.鉴别诊断
(1)内耳综合征(美尼尔综合征):①常突然发作,为四周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的错觉,发作刺激性(如光线、情绪波动等)加重;②严重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多等迷走神经症状;③发作时间持续,多在1~3天内逐渐缓解,为反复发作,间歇期一般无症状。
(2)良性阵发性眩晕:常为外伤、耳病、年老、噪音性损伤及使用链霉素过敏,使内耳椭圆囊的耳石变性、移位(地心引力作用)所致。鉴别:①常见50~60岁妇女;②睁眼作体位查出位置性(3~6秒钟后出现)眼球震颤;③病检为良性,可有复发。
5.康复治疗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可根据病情轻重、病期长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选择应用如下方法:(1)手法康复治疗:患椎移位、关节囊肿胀、颈椎失稳、颈肌紧张、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及其他软组织的炎性变是引起病人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病因。关节囊炎性肿胀和颈肌紧张疼痛,颈功能活动受限,常由于患椎移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失调引起,需要及时进行手法复位,纠正颈椎正常解剖关系。手法可松解颈部软组织,解除患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恢复颈部功能正常及颈肌肌应力平衡,解除椎动脉受压,是康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手法有颈椎点推旋转复位法、颈椎点推斜扳旋转复位法、颈椎点推侧扳旋转复位法、颈椎点推提扳复位法、仰卧手法牵颈点推旋转复位法和自体手法颈椎点推旋转复位法,应注意辨证选用。
(2)颈椎牵引康复治疗:
颈椎牵引能纠正颈椎失稳、颈椎骨关节移位、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平衡颈部肌应力,康复颈部神经血管,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好方法。临床上常用布兜颌枕颈椎牵引,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后凸者,应仰卧加颈枕牵引;颈椎生理弧度正常可端坐位牵引。牵引重量4~5千克为宜,牵引时间30~40分钟,每日2~3次。
(3)物理康复治疗:
物理康复疗法有消除患部水肿,缓解肌肉痉挛、疼痛,改善患部血循环,促进神经血管正常,增强肌肉张力,恢复颈部功能作用。可结合临床适当选用石蜡疗、电疗、超声疗、光疗、磁疗、水疗、坎离砂疗、冷疗、空气浴和森林浴及日光浴等。
(4)功能康复治疗:
在手法纠正患椎旋转移位后,需要积极进行颈部功能锻炼,以调整颈椎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缓解血管神经的病理刺激,改善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松弛肌肉痉挛,减少疼痛,增强肌力和稳定颈椎,减少复发,如颈肩操、康复保健功十法等。
(5)气功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气功锻炼能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增强正气,安宁心神,疏通经络,强健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调整阴阳平衡。气功锻炼就是从扶助正气,改善整体情况入手的整体疗法,能促进颈椎病康复,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6)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疗法是在传统针砭之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针对一些疾病(主要是疼痛性疾病)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该法不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还具有操作简便易学、创伤小、痛苦轻、安全经济等优点。应用小针刀对病理组织进行松解、减张,切断特定的微血管、细小的神经束,造成有限的局部损伤,促使病变组织中的血管重建,以改善局部内环境,从而消除临床症状,获得康复。通过对病变部位较强的刺激,以提高局部组织的兴奋性,调动人体生物能康复系统,促使组织修复,阻断疼痛——肌紧张的恶性循环和对中枢的不良刺激,消除疼痛。
小针刀疗法应用范围广泛,据有关报道的不完全统计,它主要适用于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跗管综合征、肩周炎、腰背筋膜炎、臀上皮神经损伤、棘上或棘间韧带损伤、胫骨结节炎、跟骨结节炎、跟痛症、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胸椎小关节紊乱和颈性眩晕等的报道。我们临床应用主要是集中在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伤科的疼痛性疾病上,对于治疗颈椎病方面。
(7)药物康复治疗:①药物外治法与脊髓型颈椎病的药物外治法基本相同。②中药内取按中医辨证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以祛瘀和营,平肝熄风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③西药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的常伴发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为了缓解疼痛可适当选用;消炎痛、强筋松、抗炎松、布络芬、透明质酸酶、维生素类等药物对症治疗。
(8)穴位封闭治疗根据病症辨证选穴进行注射及封闭治疗。
(9)手术康复治疗对于综合治疗症状无改善者,应根据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制定出有关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及早对症治疗。临床常用的方法有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治疗。
(10)饮食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多数是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两虚,正气不足,缺乏某种元素及维生素等的人,因此注意饮食康复疗法,有利于颈椎病患者早日康复。
六、颈椎先天畸形生颈椎病
颈椎先天性畸形可以产生颈部椎管狭窄,许多研究表明,颈部椎管矢状径狭小与颈椎病发病有密切关系,是脊髓型颈椎病的前置因素。
颈椎结构的异常,导致内平衡失调及运动点移动。以颈肋为例,由于颈肋或第七颈椎的横突肥大,增强了第七颈椎的稳定性,使颈椎的活动点上移,增加了第六及第五颈椎的受损机会,所以颈椎病多发生在颈5、颈6,而极少发生在颈7与胸1之间。椎体或棘突融合多见于颈2、颈3或颈3、颈4,融合以下椎体的活动度必然增大,产生高应力点,创伤机会也增多,这是颈椎病常见于颈5、颈6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