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42893500000023

第23章 红白喜事剪纸

陇南的民间剪纸除了过年时贴的窗花以外,在婚嫁和丧葬习俗中,也流行剪纸,但体现出不同的艺术趣味和主题。

一、婚礼中的剪纸

陇南民间传统婚嫁习俗中,除了在窗格上贴窗花外,在新房内的墙壁上也用剪纸进行美化和装饰。和窗花剪纸相比,墙壁上贴的剪纸构图较复杂,装饰面积大,是作为婚嫁民俗事象的主题性图形,剪纸的色彩均为红色,突出“红喜事”的主题。在题材方面,多为吉祥喜庆的题材,主要有“龙凤呈祥”、“喜鹊登梅”、“鸳鸯戏水”、“鹭鸶闹莲”、“多子多福”等。同时,图案构成中包含“成双成对”的特征,取民族艺术传统题材中的“比翼鸟”、“连理枝”的含义,暗合男女结合的寓意,并且多将花卉图案与“双喜”字进行结合,一般以“双喜”为构图的主体,周围则配以植物花卉纹样,图文结合,寓意深远。除了在新房墙壁上粘贴的主体图案以外,在许多新婚的器物和家具上也粘贴小型的剪纸图案,一般以双喜为主体,配有简单的花卉图案,小巧别致。整个红色系列的剪纸,与新娘的红色衣服、门框上张贴的红对联一起,将婚礼的喜庆气氛渲染到极致。

在目前陇南民间的婚嫁习俗中,虽然保留了部分传统风俗,但随着文化教育的西方化发展,当地人们的婚嫁习俗也逐渐发生变化,例如中华民族红色系列的传统喜庆婚嫁服饰,逐渐被西方的黑白系列取代,传统婚嫁习俗中的许多民间艺术品已经很少见,例如以刺绣工艺为主的绣花鞋、鞋垫、枕头等系列民间工艺品基本消失。而传统形式的剪纸也被另外一种形式代替,即精品店中出售的现成剪纸,色彩多为暗红色,一般与“双喜”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为省事方便,多购买现成品。这种现代剪纸虽然也较为精致,但缺乏更多的人情味,缺少了淳朴祥和的传统民俗文化意味。

二、丧葬习俗与宗教活动中的剪纸

在陇南地域的丧葬习俗中,普遍有布置灵堂的风俗,整个灵堂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纸扎造型来完成,并以纸扎的规模和质量,来衡量人们对死者的感情,以及显示家族的荣耀。在丧葬习俗纸扎造型中,剪纸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另外,在当地宗教活动中,也有剪纸内容,一般在家族的水陆道场宗教风俗中,有“纸人”、“纸马”,以及神灵灵堂中的祥云花卉剪纸等。

丧葬习俗和宗教活动中的剪纸由于特殊的情境,所以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明显区别于其他剪纸,色彩一般以白色、紫色、绿色等为主,内容方面,一般为花卉和云纹图案,在情感色彩方面比较平静安详,通过美好的祥瑞图案,抚慰死者的灵魂,同时,通过色彩单纯、但又不乏华美的灵堂剪纸图案,为死者创造一个舒适美好的安息之所,体现了亲人对死者的怀念与孝敬。在当地的水陆道场活动中,有剪纸人和纸马的风俗,纸人用白色纸剪成,造型概括,并剪出象征性的五官等细节,虽然造型简单,但具有强烈的精神意味,与原始彩陶文饰中的蛙文一样,充满了神秘色彩;纸马的造型与纸人类似,众多的纸人与纸马用绳子串起来,悬挂在院子中,形成一种类似于现代装置和观念艺术的趣味,渲染了宗教氛围,传达出深厚的原始艺术精神意味。

陇南宕昌县官鹅沟和大河坝的藏族居民,原为古代羌人的后裔,在吐蕃东扩的过程中深受藏文化的影响与同化,所以其民族文化与艺术也有藏文化的鲜明痕迹。羌人最初信仰自然神,后来藏文化中的苯教信仰也普遍被当地羌人接受,目前宕昌藏民普遍信仰苯教,他们俗称为“苯苯”,没有宗教偶像的造像,供奉的形式是家家在上房正厅中央设置灵位,灵位的设置主要采用剪纸形式,用白纸剪成四方连续纹样,分为四个单元格,中间两格与左右两格图案不同,上边装饰三朵白纸花,下面剪出丝穗,设置成类似于灵堂的形式,而白色则象征着神灵的崇高与圣洁,整体造型与装饰宛如过去的花轿,以此表示对神灵的敬仰与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