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42893500000010

第10章 根雕艺术

根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门古典艺术,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西汉壁画中就发现画有树根造型的焚香几、花几、花凳等图案,出土的三国时期的荆州文物记载中有根制的家具,《齐书》载齐高祖赠曾绍竹根制如意一文,《唐书》载李泌用天然之根雕制龙形抓背(又名孝顺子)奉献唐皇,唐皇爱而藏之,唐《吕黎集》中记载大诗人韩愈为根雕技艺所感,专为其根艺作《题木居士》一诗,赞其艺法洗练,神妙之处在于“神似”。根雕艺术的特征就是采取“循根造型”的艺术手法,是以“根”的天然形态、自然纹理和色彩,采取因势利导、因材施意的表现手法,赋予“树根”以生命,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语言、含蓄魅力和浪漫情趣的艺术,是通过把丰富的空间想象转换成确定的艺术形象的主体艺术。这门奇巧的艺术靠迁想妙得,它不同于牙雕、木雕和其他雕刻艺术主要以精细的人工雕琢为特色,而是以粗犷、大胆和巧妙的构思,以自然美为创作基础,依势造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体现了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精神。但和其他传统民族艺术一样,根雕艺术从审美趣味和造型手法方面也体现出“上层官方”与“民间”的区别,前者具有抽象典雅的上层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而后者则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韵味;前者在造型方面突出“循根造型”的语言特征,讲求天然雕饰,追求自然之趣,强调人文之气,后者则在“循根造型”的基础上,倾向于写实化的精雕细刻,突出艺术形象的栩栩如生,并体现出古拙的民间艺术情趣,所以在欣赏和创作方面都应区别对待。

陇南地处西部山区,不仅是中国南北文化交汇融合的地区,也是中国南北气候的中间过渡地带,常年气候温和,森林覆盖面积广,尤其陇南东南部的文县、康县、徽县、两当等地区,森林资源相对充足,这对从事根雕艺术的民间艺人提供了广泛丰富的材料。目前在陇南市各县,都流行根雕艺术,尤其县城的居家户,根雕是其室内装饰和摆设的常见艺术品,所以在当地不仅出现了许多从事根雕创作的民间艺人,也产生了许多有一定规模的根雕加工基地,进行商业性的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民间艺术种类。目前陇南民间流行的根雕艺术作品,以上两种风格都有,但笔者此处主要以具有民间艺术审美趣味的作品为考察对象。这种类型的根雕作品其创作主体主要是民间艺人或农民,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去塑造形象,而不同于传统根雕艺术中具有人文情趣的作品,前者是民间艺术,后者则具有民族艺术的审美情趣,民间根雕艺术体现出的是稚朴与憨厚,而不追求抽象与精巧。所以当地的许多民间根雕作品,在循根造型的基础上,民间艺人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根材进行雕刻和加工,追求造型的写实性,体现出浓厚的民俗文化特征,这正是民间艺术情趣的自然流露。根雕艺术由于突出“循根造型”手法,所以其题材内容多取决于树根的造型,但民间艺人往往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构思,对树根进行巧妙的加工改造,其表现题材大多以人物和动物为主,人物主要以八仙、福禄寿、神话故事、小说故事、历史人物等为主,动物主要以生肖动物、祥瑞动物为多,也有一些生活用具类的根雕,则突出树根的形式感,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目前许多从事美术专业的人员也参与到根雕艺术创作中,但他们往往从专业造型规律的角度、从民族艺术传统审美的角度去对待根雕艺术,所以产生的根雕作品就是另外一种审美情趣,虽然构思巧妙,但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有些专业人员也对民间艺人的根雕艺术进行批评和指导,但往往会适得其反,使民间根雕艺术丧失其根本的民俗文化趣味。就像当初许多专业画家指导农民画一样,使农民画成为一种具有现代构成意味的“新程式化”民间绘画。民间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其非理性、大胆自由的特点,如果有了过多的规范约束,就失去了民间艺术的本质。所以民间的根雕艺术应体现民间的审美情趣,造型上的着意刻画和写实倾向也正是其本体特征,不应过多的进行规范和干预,民间的根雕艺术和专业根雕艺术应双向发展。

陇南地域的民间根雕艺术由于艺人层次的不同,所以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审美特征,但总体上具有民间艺术审美趣味的作品占据主流,同时民间的根雕艺术本身就是当代兴起的新类型,所以缺乏深厚的传统积淀,民间艺人的创作观念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虽然具有一定的民间艺术情趣与民俗文化意味,但根雕艺术的语言缺乏民间艺术语言的纯粹性,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民间艺术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