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商就学胡雪岩
4286600000050

第50章 商人的本质 (2)

盛宣怀是江苏常州人,老爸盛康以前做过盐运使,布政使,家里有钱。盛宣怀是家里的老大,但是这个人读书不怎么行,眼看考不上功名了,就由父亲推荐到直隶总督李鸿章门下做事。盛宣怀虽然读书不行,可是做生意却是天生奇才,李鸿章对他很是看重。

后来李鸿章着手经营洋务,在上海办起了大清国第一个“官督商办”的大企业轮船招商局,可是一开始找来当“总办”的朱其昂经营能力不行,把企业办亏了,李鸿章又改让盛宣怀去管,结果盛宣怀引荐了当时给怡和洋行当买办的唐廷枢,几个人一起使劲儿,好歹让轮船招商局起死回生。

从这件事儿上,盛宣怀更得到李鸿章的信任。要说老盛这个人也确实很有一套,脑子活,眼界开阔,就跟李鸿章商量:现在虽然国泰民安,可是大清国外患极重,东南西北到处有事儿,咱们是不是把电报给它办起来?将来通信方便,对打仗很有好处。

对电报这个东西,李鸿章早在十几年前担任江苏巡抚的时候就接触过,现在眼看时机成熟,就自己先动手在天津一带搞了起来。

一搞,成了!在天津、山海关之间架的电报线路很顺畅,李鸿章就上报朝廷,说了办电报的好处,朝廷下旨让他把电报办起来,李鸿章就把这个差事交给了盛宣怀。

要说盛宣怀在李鸿章手下,正如同胡雪岩在左宗棠手下一样,能力特别强,效率特别高,办事特有谱儿,很快就联系了英国的大东公司、丹麦的大北公司,准备办电报。

后来李鸿章和盛宣怀一商量,觉得英国人“滑”(这帮英国人,已经自己把名声做臭了),决定和丹麦大北公司合作,在大清国全国范围架设电报网络。

这一次盛宣怀来上海,就是要把上海作为一个网络中枢,从这里架设通向南方各大城市的电报线路。

当然,盛宣怀办这个事儿,得跟两江总督左宗棠通个气儿。

一听盛宣怀来了,左宗棠心里挺别扭。他不喜欢这个姓盛的。

盛宣怀这人名声不好。听说他在搞轮船招商局、办矿山等好多事儿上手脚都不干净,为这事儿以前的两江总督刘坤一还上奏章弹劾过他,可是被李鸿章给保下来了。

左宗棠跟李鸿章原本都是曾国藩培养出来的,可是这两个人都才华出众,脾气也特别大,以前在曾国藩手底下的时候就经常互相,后来各自领军挂帅,也总是闹不到一块儿,再后来都当了封疆大吏,还是总闹别扭。所以左宗棠对李鸿章手下这个盛宣怀也是特别反感。现在这个人跑到江南来要办电报,左宗棠就动起心思来了。

电报,左宗棠也知道些,只是他忙着打仗,忙着当军机大臣,没时间去做。现在李鸿章已经把电报网络铺了半个中国,可左宗棠觉得,电报嘛,不过就是电线杆子,架上一根儿线,有啥难的?两江这一片儿就不用这个盛宣怀插手了,老左自己就能把电报线给弄妥。

就是,多大个事儿呀,咱自己办!省得这姓盛的在两江地面上又贪一鼻子。

左宗棠想办电报,可是让谁办呢?老左就想起来了:胡雪岩呗!

胡雪岩在上海这么些年,跟洋人打了N次交道,以前在西北几回买机器,老胡手到擒来说买就买,现在让他架电报线,绝对没问题!

于是左帅把胡雪岩从杭州叫到江宁,说了:老胡,你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出把力,把电报给咱办起来吧!

一听这话,胡雪岩直皱眉头。电报那个玩意儿,不懂啊……

还不说电报,凡是跟“洋机器”沾边儿的,老胡一律不懂。

你想啊,胡雪岩总共才上了半年学,他肚里那点墨水儿非常有限,认识字儿,会打算盘,也就到此为止了。再说了,那个年头,西洋进来的东西样样都是新鲜的,别说老胡了,就算读了一辈子书的人,出来跟睁眼瞎一样的,有的是!

可是左宗棠吩咐下来的事,胡雪岩不能不接。硬着头皮还是接了任务,回到家把古应春找来商量:老古,你说咋办呢?

古应春说了:你别急,我跟洋人熟,替你问问!你别说,古应春真有办法,很快就打听回来了。这个电报要三件事:一,官府特批;二,电线器材;三,报务人员和电码本。

在这三件事儿里,头一件不用说了,本来就是左大总督让老胡搞的嘛。第二件也好办,古应春认识英国大东电报公司一个叫腾恩的主管,可以帮着联系一下。关键是第三件事,报务员和电码本子,不好找。

人家李鸿章那边为这个电报,下了大本钱了,专门在天津开了电报学堂,训练报务员,两江这边要人才没人才,要技术没技术,怎么搞呢?

哎哟胡雪岩这个愁哟!琢磨来琢磨去,想起来了:咱们不也办了个洋学堂嘛,福建船政学堂,那里头也培养洋学生!从那儿调一批学员来,改学电报,应该也行吧?

至于电码本子嘛,嗯,咱另想办法。

4.“狗”和“主子”:想办法,胡雪岩到底有什么办法可想呢?

花钱,“弄”!

胡雪岩在天津认识人(老胡在全国各大码头都有熟人),这时候就拿出一笔银子,托熟人想办法,上电报学堂给咱“弄”几套电码本子来……

真没耽误工夫,一个月,电码本子“弄”到上海来了。同时,福州船政学堂调出来的学生也到上海了,拿出电码本来让他们一看,这帮人说了:咱虽然是不会吧,可看着,也不是“太难”。嗯!有这句话就行。

干事业就是这样,敢想,敢干,就容易成功。非得等到什么条件都具备了才敢动手,那就晚啦。

你看胡雪岩,没有路,人家闯出一条路来。这不,基本快搞定了,就剩买器材了。

这时候,古应春就把英国大东公司的腾恩给介绍过来了。两人一见面,胡雪岩就说:想买电线,买器材。

结果腾恩说了:电报这个东西,你们大清国管得特别严,以前洋商铺了几条电报线都被你们拆毁了。我们一向是和天津的李鸿章大人联系的,和你没打过交道,不敢乱惹事儿,所以器材不能卖给你。

洋人说的是实话。电报这个东西太重要了,在当时它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特殊意义,所以朝廷对此看得很重,李鸿章当江苏巡抚的时候就曾经叫手下人拆过洋人在上海私架的电报线,就在不久前又让盛宣怀花三千两银子“强买”了丹麦大北公司私架的电报线。

李鸿章这个人,在对待洋人的时候态度往往很强硬,所以这帮洋人有顾虑,怕得罪人。

眼看英国人胆儿小,古应春又把丹麦大北公司的主管道森介绍来了。结果这个道森眼下正在和盛宣怀合作,更不敢跟胡雪岩打交道,缩着脖子不肯答应。

胡雪岩就跟他们泡开蘑菇了。泡来泡去,又拖了一个多月,腾恩说了:既然你有左总督做后盾,那我们干脆咬咬牙,把材料卖给你吧!

英国人答应了,事儿就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