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封“告状信”递到了左宗棠手里,老左立刻叫杭州府的差人带着拘票到上海去抓张广川。
要说张广川在上海也算个有钱有势的人,官府里有他的朋友。现在杭州来人要抓他,就有人给老张通风报信了。张广川一听,把裤子都尿了。
鼓动“乱民”杀害知府,这可是凌迟之罪呀!
这一家伙把张广川给吓的!在上海藏着不敢露面,同时派儿子回来打听消息。
找谁打听消息呀?
张广川的朋友里,就数胡雪岩面子最大,杭州那帮官老爷他都认识,所以老张的儿子就找了胡雪岩了。
这不是找倒霉嘛。
胡雪岩就说了:“你爹这事儿太大!我可没辙。”
“我爹跟您是好朋友,您不能见死不救,给帮帮忙吧。”
“那我帮你问问吧——不一定行哦。”
胡雪岩出去转悠了一圈,回来了:“我帮你跟总督大人打听了一下,总督大人说了:张广川是著名的乡绅,杀官造反这种事估计他干不出来,现在兵荒马乱,谣言满天飞……这样吧,如果你爹能拿出十万两银子救济杭州百姓,‘杀害知府’这事儿呢可以压下来,先不查了,你看行不行?”
“十万?只要我爹能活命,十万就十万吧,我给!”
收了张广川家十万两银子,胡雪岩给左宗棠写了封信:您让我去查张广川“杀害知府”一案,我查了,貌似没有真凭实据……可是有这个风儿传出来,就说明这事儿跟张家还是有点关系。现在张家愿意为杭州灾民捐出十万银子做善事,我觉得这算是一笔“罚捐”,看在老张为杭州灾民做了这么大的贡献,这事儿先放下吧。
看了胡雪岩的信,左宗棠提起笔来在上头批了两句话:“‘罚捐’两个字要斟酌!如果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就算捐十万两黄金,也不能赎他一条命!”
要说左宗棠这位爷,天生就是当大官的料!别的不说,你就看他这句批语,那里头的学问大了去了!
有了张广川这个案子,加上左大总督在老胡那封信上的批语,后边的事儿全都好办了。
胡雪岩到了富人家里,先说好听的。好话不行,老胡就把这封信掏出来说:“兄弟,你听说过张广川的事儿没?我这儿有封信,你看看……”
如果“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就算捐十万两黄金,也不能赎他一条命!
看明白没?嘿嘿……
从这儿起,杭州赈灾用的银子,基本解决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劝捐”。
3.火轮船:自从在绍兴“劝捐”成功,弄回来大把的银子,杭州的老百姓得了救济,左宗棠和他的湘军也弄到不少军饷,一家伙搞了个皆大欢喜。
在胜利的鼓舞下,胡雪岩像只大头苍蝇一样(那些被“劝捐”的人们这样亲切地形容他)嗡嗡地到处乱飞,走哪儿落哪儿,逮谁“劝”谁,忙得不亦乐乎。
这一家伙忙乎了能有俩月,眼看着杭州城里的粥场开到了二十二个,饿死人的现象基本没有了,胡雪岩这才能喘一口气,回到阜康钱庄歇歇腿儿。想不到屁股还没坐热呢,来了个中军:总督大人有请。
这时候左宗棠和他的湘军主力部队已经在杭州休整两个多月了,粮草弹药也补充得差不多了,他的副手蒋益澧已经带着部队开始进攻石门,另一员大将杨昌浚也率军去攻武康,下一步就要攻打浙江省内太平军最后一个重要据点湖州了。这个时候左宗棠把粮台官老胡找来,估计是要问他粮饷的情况吧……
完全不是。左宗棠跟胡雪岩商量的事儿,让老胡非常晕菜,简直摸不着头脑。
“老胡,你懂火轮船吗?”
一听这话,胡雪岩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不懂不懂不懂不懂……”
火轮船!胡雪岩这辈子总共就上过一年的私塾,他要是能懂这个洋玩意儿,那才真叫“见鬼”了。
左宗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话题来了?难道说老左打算造几条火轮船玩玩儿?
确实,闽浙总督左宗棠已经打定主意,要在浙江省府杭州城的西湖里搞出一条“清国制造”的火轮船。
说起火轮船,左宗棠曾经因为这个东西而受过很深的刺激。
左宗棠这个人,因为性格太倔犟,这一辈子难得交上知心朋友。可他曾经(说曾经,是因为此时此刻,此公已经病逝了)也有个好朋友,那就是湘军中仅次于曾国藩的第二号人物——湖北巡抚胡林翼。
胡林翼这个人,是湘军这些名臣大将里唯一的“好脾气”,为人随和,跟身边的人都处得不错,而且在左宗棠发迹之前,胡林翼对老左有活命之恩,所以左宗棠这辈子跟谁都
,唯独和胡林翼处得最“铁”。
有一次,胡林翼和左宗棠一起坐着湘军水师的战船在长江巡视,正好有条洋人的火轮船从下游逆水而上,跟湘军战船脸对脸地开过去。本来谁也不碍谁的事儿,可不知这条洋船发了什么疯,忽然开足马力往湘军的战船队里冲上来,把当兵的吓了一跳,赶紧转舵!结果木船张着满帆,本就不稳,又突然侧转,加上火轮船速度快,激起的水浪也大,呼啦一下子几乎把湘军战船掀翻在江里,船上的水师官兵像下饺子一样全折到水里去了。
这时候就见几个洋人在火轮船上拍着手儿地笑。
洋船居然敢在长江上冲撞湘军水师,这不是找碴儿吗!
胡林翼大怒,立刻命令自己的坐船转舵去追洋船,要把这帮耍浑的洋人逮住,好好收拾一顿!可湘军的木船又慢又笨,等转过舵来,火轮船早就开过去了。
胡林翼这人虽然比别的湘军将领温和些,到底也好不到哪儿去,脾气也够倔的,瞪着眼命令战船追上去!水手们也都急了眼,玩了命地划桨……
可再划桨也不行啊。
这是在长江里逆水上行!洋船上的蒸汽机可比湘军的几十个水手有劲多了。
眼瞅着那条火轮船冒着黑烟越走越远,把胡林翼气得口吐鲜血,晕倒在船上(说明一下,人不是一生气就能“吐”出血来的。胡林翼吐血是因为他身体本来就不好,有吐血的病根儿)。醒过来之后对左宗棠说了一句:“将来为祸中国的,必是这帮洋人!”
胡林翼说这话的时候,大清朝廷和太平军正在拼命厮杀,还看不出谁胜谁负。可眼下太平军已经走向失败,胜负已分,倒显出胡林翼的远见来了。
现在杭州拿下来了,眼瞅着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也快拿下来了,左宗棠就想起当年的事儿来了。
要说这位闽浙总督老左,那是一位盖世奇才!他读的书可比胡雪岩多多了。可是话说回来,有才华,不等于有“知识”。左宗棠早年读的都是四书五经,对洋人的那些机械东西,他也是一窍不通。
但凡对某个事物一窍不通的人,往往会有两种极端表现。
一种人会妄自菲薄,觉得对方太了不起了,简直是神,是圣!咱们怎么也学不会,怎么也追不上人家了,完了,毁了,颓废了……
另一种人则相反,妄自尊大,无缘无故地认为对手“也就那么回事儿”,没啥了不起的!我也就是没工夫做,老子要是真动起手来,一家伙就能超过你去!
眼前这位盖世奇才的左总督,偏巧就是第二种人。
因为老左对洋人的机器、火轮船一窍不通,所以凭空认为这东西没啥了不起,自己是没工夫搞,要是想搞,马上就能搞出来!
原本左宗棠想委托胡雪岩去造火轮船,可想不到老胡这个“大能人儿”偏偏在这上头玩儿不转。左宗棠是堂堂总督,手底下有的是能人,既然胡雪岩不行,老左也就不再麻烦老胡,他自己想办法去了。
左宗棠不再提造船的事儿,胡雪岩也以为他忙着跟太平军打仗,没工夫再瞎寻思了,就没再问。
后头这些日子,老胡在江南各地到处奔波,该“劝捐”劝捐,该买粮买粮,整天忙忙叨叨,也就把这事儿忘了。
就这么又过了两个月,这一天,总督衙门忽然又送来帖子,让胡雪岩第二天一早带上赈抚局里的大小官员到西湖边来,观看火轮船下水试航。
造出来了!
啊,左宗棠是谁呀,盖世奇才!那是开玩笑的吗?这才两个月工夫,人家已经把火轮船给拿下了!
说实话,火轮船,不只是左宗棠一个人内心的隐痛,它是大清国四万万子民共同的仇敌!当年洋人不就是靠着坚船利炮杀进大清国来的吗?
现在听说总督大人亲自造出了火轮船,马上要在西湖试航,哎哟,杭州城里群情激动!那真是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第二天天刚亮,西湖边上已经围了好几万人,就等着瞧这个稀罕了。
这时候,左总督造出来的火轮船已经稳稳当当停在西湖里,远远地看见船上有六七个水手,伸着脖子往岸上瞅,等着这边儿发信号,好开动轮船。
对于火轮船试航这个事儿,左宗棠自己是信心十足。所以他不但请来了杭州城里和周边府县的各级官员,请来了湘军和绿营兵部队里的大小将领,请了杭州里的绅士名流,还顺便请来了两个洋人。
这两个洋人都是法国人,一个是担任常捷军统领的法国军官德克贝;另一个是常捷军帮统、宁波海关税务司日意格。本来这个德克贝已经带着常捷军到湖州打仗去了,可是为了观看火轮船下水,左宗棠专门把他从前线叫了回来。
这时候两个洋人都在左总督身边坐着,胡雪岩也挺有面子,老左也给他留了个座位。身后围着上百位五品以上的官员,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翎子补子,各色顶戴在大太阳底下像一堆小灯泡儿,闪得人直眼晕。
等大家都坐定之后,就听西湖岸上一声炮响,远远看着火轮船上的水手进了船舱,又过了一会儿,甲板上的大烟囱冒出黑烟来了。
眼瞅着烟囱里的黑烟越来越浓,离岸挺远就能听见船舱里“扑通扑通”地乱响,岸上好几万人一个个大气儿都不敢出。又等了足有半刻钟,忽然,船尾溅出一片雪白的浪花!
不等岸上的人欢呼起来,这片浪花儿忽然又变小了,而且眼瞅着越来越小,也就打个呵欠的工夫吧,看不见了……
这时候,就看烟囱里的黑烟呼呼地冒着,船上的机器嘭嘭地响着,声音时大时小。几个水手在船舱里钻进钻出,不知在鼓捣什么,可这火轮船就是纹丝不动。
又折腾了老半天,那“火轮船”上的机器声又响亮起来,接着船尾再次溅起水花,而且越翻越大,忽然那条船一晃,慢悠悠地往前走了!
这一家伙,西湖岸边欢声雷动!老百姓全都乐坏了。
喝彩声中,就看这条机器船颤颤巍巍,在西湖里一寸一寸地挪动,说实话,那速度还真不如划桨来得快呢。
西湖岸边,两个洋人挤眉弄眼,互相扒着耳朵根子小声说着洋话。左宗棠脸色铁青,一声不吭,身后的官员们一个个缩着脖子,脑门儿上直冒冷汗。
要说这林子大了,真是什么“鸟儿”都有。眼前这个场面,多数当官的都窘得抬不起头来,哎!可也有几位很得意,很开心,觉得这火轮船开得很好!
你看看,会冒烟儿,能动,还扑扑响,多好哇!
这帮没心没肺的“高兴人儿”里就包括杭州知府。
眼瞅着火轮船在西湖里转了一圈又开回岸边来了,这位知府大人非常满意!凑过来问德克贝和日意格:你们二位觉得咱大清国造的火轮船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