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商就学胡雪岩
4286600000029

第29章 胡雪岩和左宗棠 (2)

老乡,老朋友,老铁!不久前左宗棠还挂着个四品卿的头衔儿在曾国藩幕府里帮忙呢,后来是曾国藩让老左回湖南招兵,率军开进浙江,接掌军政大权。所以说曾国藩活活拖死王有龄,一半儿就是为了安插左宗棠这个“铁哥们儿”来当浙江巡抚……

好家伙,胡雪岩居然当着左宗棠埋怨曾国藩!这个一向精明透顶的家伙今天是不是吃了迷魂药儿了?

这么说胡雪岩不知道曾国藩、左宗棠、王有龄这仨人之间的“连环套”?

显然不知道。

那年头儿,“政治”就像个核桃,一般人(胡雪岩这个买卖人,就属于相当一般的“一般人”)只能看见壳,绝对看不见“瓤儿”。所以胡雪岩完全不知道王有龄送命的内情。

否则借他八个胆儿,老胡也不敢当着左宗棠说这话呀。

说得再绝点儿,要是胡雪岩知道王有龄是曾国藩和左宗棠联手害死的,他根本就不可能来投奔左宗棠。

一,这样做对不起王有龄。二,就冲胡雪岩和何桂清、王有龄关系那么好,老胡肯定早就上了湘军的“黑名单”,这种情况下,他姓胡的怎么可能——怎么敢来投奔左宗棠?那不是打着灯笼上厕所——找死(屎)吗?

这种时候,就显出当官的比商人“强势”的地方来了——胡雪岩不知道的那些“内情”,左宗棠全都知道。

说实话,胡雪岩进他的门之前,左宗棠打心眼儿里就没拿这小子当人看。

老左来自湖南,天生了一副炮筒子脾气,又是个教书先生出身(典型的“士”,最瞧不起“商”),先是给大官们当了多年幕僚,现在自己又做了官,得了军权,带着几万大军四处征战。也就是说在当时那个社会上,左宗棠什么场面都经过,跟什么人都打过交道,就是没跟“商人”打过交道。

在那个时代,人们一张嘴就说“士农工商”,头一等是读书人;二等是种地的;三等是手艺人;最后也最“低贱”的那一等,才轮到商人,所以整个大清国从上到下,人人都看不起买卖人。

左宗棠也是这类人。

一开始老左打心眼儿里瞧不上胡雪岩,认为这个姓胡的无非也是个拍马屁溜沟子、要钱不要脸的货色。可想不到胡雪岩一进门直接送给他一万石大米,紧接着就指责这个官,埋怨那个官,左宗棠冷眼瞧着,心里暗暗琢磨:这个姓胡的,不俗哇!

你别说,眼下这个 “非常激动”的胡雪岩,跟一向都非常激动、非常热血、非常个性的左宗棠,还真挺对脾气。

虽然胡雪岩刚才那番话说得特别不中听,可左宗棠是人中俊杰,太出色了。他想事儿不像一般人那么简单,听着好听的就喜,听着难听的就怒……不是,左宗棠听话儿,听的是瓤儿,不是壳。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站在比胡雪岩高得多的地方,居高临下审视整个事件,从而做出一个比胡雪岩“精明”得多的决定。

这样的人才应该立刻拉拢过来,为己所用。

虽然胡雪岩说话很冲,不管不顾,可左宗棠并没生他的气。因为左宗棠心里清楚,不管胡雪岩多么愤怒,他一个小小商人,动不了“湘军集团”的一根毫毛。

在左宗棠他们这些手握军政大权的“实力派”看来,商人,基本等同于草民。要说他们跟乡间市井那些草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商人比较会做买卖,会经营,会管账,会赚钱。

现在左宗棠马上就要进兵浙江,他最需要的就是浙江当地的能人协助,帮着他筹粮筹饷,联络地方官绅,而这个自己送上门来的胡雪岩,是浙江省内著名的大商人,人脉广,官绅富户他都熟,又会理财,人也挺侠义,正好是个最用得着的能人!

至于这个姓胡的和王有龄有什么瓜葛,或者这个小子是不是奸商,这些事儿对大局无损,暂时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左宗棠站起身来,拍着胡雪岩的肩膀说了一句话:“胡老弟,我看你这个人称得起‘一时豪杰’!我这就要进兵浙江,以后用人的地方多得很,你就先给我帮帮忙吧。”

得啦!天儿不早了,你也别在这儿胡说八道啦,洗洗睡吧。从明天起,你就给咱湘军打工了。从这一秒钟开始,胡雪岩,跟了左宗棠了。

3.“粮台官”的生意经:就在胡雪岩傻傻地带着大米去“搬请”湘军的时候,湘军,这个晚清最为庞大的“军事集团”早已把它的触手伸进了整个江南地区,如同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眼下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省的军政财权,已经完全控制在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将领”们手里了。

就在王有龄死后不久,两江总督曾国藩上奏弹劾江苏巡抚薛焕,于是朝廷把薛焕明升暗降,给了他一个“通商大臣”的空头衔儿,把江苏巡抚的职位空了出来。曾国藩立刻让自己的学生李鸿章带兵进入上海,接任了江苏巡抚。

至此,“曾经的”两江总督何桂清苦心培植起来的两个亲信都倒了,他在江浙两省的势力已经土崩瓦解,没有人再罩着他了。新任江苏巡抚李鸿章一到上海,第一件事就是把已经在上海隐藏了两年之久的何桂清抓了起来,解送京师。

好在何桂清在京城里也有朋友,十几个大臣一起上奏替他求情,朝廷对此犹豫不决,垂帘听政的慈安皇太后亲自下令,让两江总督曾国藩来审何桂清的案子。

呵呵,咸丰四年曾国藩率湘军杀进湖北的时候,军饷困难,向浙江求助,是谁扣着银子不给?不就是这位时任浙江巡抚的何桂清吗?

再说了,何桂清身为总督,太平军打过来的时候,这小子居然临阵脱逃,性质恶劣,影响极坏,他也确实该死。

所以曾国藩根本就没去审什么案子,而是直接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里面有两句非常厉害的话:“疆吏以域守为大节,不宜以僚属之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定罪状,不必以公禀之有无为权衡。”

什么意思呢?

曾国藩的意思是说:像何桂清这样的封疆大吏,最要紧的就是守卫疆土,不能因为手下人让他逃跑,他就跑!给朝廷大臣定罪状,不必看他的犯罪细节是什么,只看他的心是不是“忠诚”,不忠,就应该杀!

在今天看来,曾国藩的这道奏折完全践踏了“法律”和“人权”,可它却是打着“忠义”的旗号,在用大道理杀人!

在大清国,“忠义”可比“法律”和“人权”值钱得多。所以慈安皇太后看了曾国藩的奏折,二话没说,立刻就把何桂清给宰了。

王有龄死了,何桂清死了,薛焕靠边站了……那给这些人掌管公库、运作财政,整整帮了十年忙的“铁杆儿幕僚”胡雪岩该落个什么下场呢?

说实话,如果当年胡雪岩抛弃了商人的身份,跟着何桂清这帮人在官场上混,现在的老胡大概当不上“道台”也混上“知府”了,可结果呢,他那些大官哥们儿全掉线了。

然后左宗棠领兵开进浙江,胡乱找个碴儿把胡雪岩撤职查办,要是弄得狠点儿的话,甚至可能会定他个充军发配的罪名,最起码也得革职回乡。要是这么着,胡雪岩这一辈子也就算混到头了。

可这事儿也巧,胡雪岩偏偏是大清国独一无二的怪人,他以经商为荣,不愿意当官。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铁哥们儿都当了浙江巡抚了,他自己却只是个挂空头衔儿的“候补道台”,不能算个正儿八经的官儿。

就因为胡雪岩这个人专注于事业,坚决不愿意当官,一心一意只想当个商人,他才侥幸避过了眼前这一劫,这正合了福祸相依。

现在老胡已经是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的幕僚,跟着老左的副手——浙江布政使蒋益澧攻打浙江省内的太平军去了。

这个蒋益澧是湖南湘乡人,跟湘军大帅曾国藩是老乡,可曾国藩对这位蒋兄弟,那是相当的讨厌!咋回事呢?

湘军,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是相当强悍,可它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湘军的将领们一个个都是又暴又倔的脾气,结果这帮人谁跟谁都处不到一块儿,打仗的时候还能互相配合,打完仗下来,就互相个不停。

就说这个蒋益澧,当年曾国藩在长沙刚组建湘军的时候就有他。可这个人脾气非常暴,逮谁跟谁,就算对曾大帅也不客气,说话难听,脸子难看,倔头倔脑,弄到最后曾国藩一看见姓蒋的就烦,干脆把蒋益澧扔在湖南,不要他了。

结果姓蒋的就在湖南训练团练,跟着别的湘军部队打仗,混来混去,最后也混上个“道台”,算是还行吧。

这时候,左宗棠奉了曾国藩的命令回湖南招兵,准备杀进浙江。老左一到湖南,第一眼就看上这个蒋益澧了。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蒋益澧跟左宗棠恰好是同类,所以左宗棠特别喜欢他!觉得他又憨厚又勇敢又讲义气,带兵打仗又是把好手,简直就是超级将才!于是老左让蒋益澧带兵八千(足有一个师),跟着左宗棠开进了浙江战场。

还别说,蒋益澧还真是块打仗的料!跟着左宗棠东征西讨,战无不胜,汤溪、龙游、兰溪几场恶战,蒋益澧立了大功,顺理成章担任了浙江布政使,成了左宗棠的副手。

而此时胡雪岩在蒋益澧手下担任什么职务呢?

以浙江记名道台身份接任湘军粮台官。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读者在想了:胡雪岩是个商人,可是好久没提到他做生意的事啦。现在老胡在全国各地开的那些买卖怎么样了?

眼下的胡雪岩已经快破产了!

杭州是胡雪岩做生意的“老窝”,可现在杭州已经被太平军给占了,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总店、当铺总号“公济典”,已经连渣儿都不剩了。江苏、浙江两省打成了一锅粥,生丝买卖当然也没得做了。

胡雪岩虽然在浙江经营了十年,可他做的主要就是这三个买卖,现在三个买卖全没搞头了。战乱之中,人命都不值钱了,哪还有什么商机可言呢?咬着牙往下混吧。

当然,胡雪岩并没被连根拔起,他的阜康钱庄在北京、上海、福州这些地方还有分号。虽然总号跟杭州城一块“完蛋”了,可这些分号倒没垮,还在艰难地支撑着。而老胡自己在生意即将崩溃的情况下,也一直在绞尽脑汁苦苦撑持。

慢慢地,胡雪岩给自己的钱庄找到了一条财路。

这时候湘军刚进浙江,还没打下根据地,江西那边原本就不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粮食,现在他们都出了江西了,想从江西搞粮食就更没戏。所以眼下湘军的粮食主要还得到上海去搞。

可上海不是浙江的城市,它归江苏省管辖,而江苏眼下是李鸿章和他的淮军的势力范围。

李鸿章,安徽庐州(今合肥)人,曾国藩最器重的学生,也是清末的一代俊杰。

但李鸿章跟左宗棠的私人关系却不太好。主要原因是老李和老左都太能干,太出色,而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方法不太相同,结果两人总是想不到一起,说不到一块儿,莫名其妙地互相冲突。

其实要说有什么私人恩怨,官场倾轧,你死我活……也谈不上。

就是处得不愉快吧。

就因为左宗棠、李鸿章处得不愉快,胡雪岩想请李巡抚帮忙从上海弄粮食,老李就懒得尽力了。这一来,胡雪岩就得经常为了粮食、武器的事儿往上海跑。

早先杭州失守,上海被围,局面一度非常混乱。但是中国人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忍耐力,随着太平军的攻势告一段落,上海城里慢慢地又热闹起来了。

这时候的上海,成了江浙两省有钱人的“避难所”,洋人租界里一下子挤满了从各地逃来的乡绅富户。这帮人到处赁屋居住,闹得上海房价猛涨,物价也跟着一路上扬,结果刺激了上海的经济,阜康钱庄和胡雪岩在上海开的当铺也趁机做起了大笔的买卖。

上海是个十里洋场,最是繁华,那些从乡下出来的富绅们到了这里,一个个眼花缭乱,加上他们从乡下逃出来,手里都有些金银细软,那些败家子儿就大吃大玩起来。花光了银子,就把值钱的东西送到当铺里去换钱,到后来好东西也典当得差不多了,只有拿着在老家的房契地契做抵押,跑到钱庄来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