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冲出围城:常州、苏州各处失守之后,李秀成率军直取上海。
当时上海只有四千多清军,而且战斗力很差,可是那个江苏布政使薛焕却挺有机智,仗着自己在上海待了多年,跟洋人混得很熟,硬是让手下联络洋人,搞到一批洋枪洋炮,又在租界里找来个名叫华尔的美国瘪三儿,招募了一批在租界混事的穷洋人,拼凑出一支破破烂烂的“洋枪队”来。
其实这支临时组织的小小队伍并没什么用处。薛焕搞这一手,主要是想给英、法等国驻上海的洋兵找个借口,让他们可以插手进来。
上海是个繁荣的商港,租界里洋行林立,洋人在这里有很大的商业利益。如果上海陷入战火,洋行就赔了大钱了!所以西方列强不愿意看到上海被太平军攻占,可他们又没有借口直接插手。现在薛焕一搞“洋枪队”,等于给他们一个“武装干涉”的机会,这帮洋人马上心领神会,行动起来,不但武装了洋枪队,而且英、法各国在上海的驻军都行动起来,公然阻止太平军进攻上海。
必须要说,薛焕组建洋枪队的这一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引洋兵来“防守”上海,这就等于在出卖中国的主权。这帮洋兵请进来容易,送出去就难了!而且此例一开,将来各国洋人都会“引用此例”,这么一来,就后患无穷了。
好在这时候何桂清已经倒了,薛焕没有了后台,斗不过湘军大帅曾国藩。曾大帅那边很快就派李鸿章带着淮军进了上海,把薛焕架空,接了他的职位,又用种种办法限制“洋枪队”的发展,最后费了老大劲儿,终于把洋枪队裁撤掉了。
此时的太平军虽然刚破了江南大营,气势正盛,可纵观战争全局,太平天国的实力其实还没能恢复到内讧以前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愿意跟洋人直接冲突的,于是忠王李秀成扔下上海,走人了。
李秀成去哪儿了?他到安徽去了。
江南大营是打破了,太平天国在南边的局势扭转了。可与此同时,曾国藩的湘军正一路东下,前锋已经包围了安庆。
安庆是长江咽喉,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大门上的“钥匙”,这里一旦有失,天京立刻会再次陷入包围,所以太平军各路精兵又一次组织起来,准备把“声东击西”的计策再使一遍:出动陈玉成、李秀成两路人马佯攻湖北,调动湘军回援湖北,接着太平军主力回师安庆,消灭在安庆城下的湘军主力,解安庆之围。
当然啦,要想顺利地实施这一战略计划,李秀成就得带着他的全部兵马去一趟湖北,于是他就走了……
注意,安徽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根据地,安庆,是陈玉成英王府所在地。而李秀成的根据地在江浙一带,安徽跟他“关系不大”,李秀成出兵进攻湖北,等于是在给陈玉成帮忙。
就因为这一仗是“帮着”陈玉成打的,所以李秀成没有尽力。
李秀成这个人,精明有余,厚道不足。在这次“佯攻湖北,助攻安庆”的战役中,他的表现非常不好,偷奸耍滑,不出老本儿,结果湖北没打下来,安庆也没救到,反而把个英王陈玉成活活地给“拖”死了。
安庆那边发生的事儿与本文无关,就不说它了。
且说咸丰十一年(1861)六七月间,李秀成胡乱应付了差事之后,就扔下陈玉成,扔下安庆那边的战斗,自顾自地带着大军退回江南,直入浙江,扑向杭州!
这一家伙王有龄可倒霉了!
李秀成所部太平军相对而言战斗力不算特别强,但是人数极多,兵员达到二三十万人,一旦铺开了阵势,那真叫“漫山遍野”!
王有龄这几年在浙江整军经武,倒也训练出两万左右的精兵,加上江南大营刚破的时候,李秀成本人带兵到江苏去了,浙江这边儿压力比较小,所以那时候王有龄还支撑得住。
就这么扛了一年,浙江省内嘉兴、绍兴各处重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反复拉锯,仗打得越来越残酷,很多地方老百姓逃亡一空,几十里不见人烟,王有龄手里仅有的两万来人越打越少,渐渐支撑不住了。
到咸丰十一年夏天,李秀成亲自到浙江督战,太平军攻势更盛。
和太平军的二流部队作战,王有龄还撑得住,可面对李秀成本人,老王打仗的本事就不够用了。失守的城池再也无力夺回,直至整个浙西、浙北全部落入太平军手中,杭州的粮道逐渐断绝了。
随后,诸暨、绍兴、余杭各地相继失守,李秀成亲自领兵打到杭州的大门口了。城里顿时局面大乱,所有人都盯着王有龄,只要他稍一怯战,很多人就准备弃城逃命了。
可王有龄毕竟不是何桂清。
老王这个福建佬儿是个厚道人,有胆量。虽然在当官这最后几年他也学了点坏,有点儿“湿鞋”,可总的来说,他身上还有正气。现在眼看太平军杀到面前,王有龄下了决心,与杭州城共存亡!
有这么个官儿撑着,局面就不会很快垮掉了。但是,会慢慢垮掉。
就在杭州逐渐陷入绝境的时候,忽然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咸丰十一年八月,湘军攻陷了安庆!
安庆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太平天国的都城又暴露在清军面前了!
得到这个消息,杭州城里民心振奋(说实话,振奋得有点太早,毕竟安庆的胜利是远水不解近渴)。王有龄也激动起来,就打算来个“锦上添花”,派部队出城,咬着牙打一场硬仗,给杭州军民再打打气,助助威。
于是王有龄派人潜出杭州,联络驻扎在城外的绿营兵部队,请他们拼一回命,和杭州城里的部队里应外合,对太平军展开一次有力的反冲击!
很快,城里城外的人马商量妥了,准备动手。
这时候,王有龄把胡雪岩找来了。
这次反突击能否得手,目前尚未可知。但即使得了手,也不可能把李秀成从杭州城下彻底击退。人家太平军是兵山将海,而王有龄手里,能打仗的人已经没有多少,杭州城陷入绝境了。
以太平军的兵力,清军没有十万八万的人马,解不了杭州之围。可是想等来一支大部队解杭州之围,真不知要熬到何年何月。眼下杭州城里粮食已经快吃光了,没有粮食,仗就没法打,所以王有龄希望胡雪岩能找个机会混出杭州,到上海去筹一批粮食。
依王有龄想来,上海是薛焕的地头儿,老薛和老王都是何桂清的亲信死党,平时处得特别好,这个时候薛焕一定肯出兵出粮,帮王有龄一把。
不多说,能弄来一万石粮食,两千名士兵,就能让杭州城多拖上两个月。
有这两个月,湖南曾大帅的湘军,也许就赶到了。
在这个时候,孤身一人从杭州走到上海,这可难得很哪!
仗打到眼下这个份儿上,谁知道哪条路通,哪条路不通?胡雪岩一个商人,手无缚鸡之力,出了杭州城,就像羊羔子进了狼群一样。要是半路遇上溃兵,土匪,太平军,那脖子上的脑袋还不如地里的西瓜,说砍就给你砍了!
可胡雪岩眼都没眨,立刻就答应了。
他必须答应,因为这是王有龄求他的事儿。老王跟他处了这么些年了,对胡雪岩来说,王有龄既是朋友,又代表着“朝廷”。
朋友之请,得讲义气;朝廷之命,得表忠心!
于是胡雪岩回家收拾了个小包袱,同时告诉母亲和老婆孩子:别吱声儿,今天晚上会打一仗,如果太平军退了,咱们就出城。
然后胡雪岩又回到巡抚衙门,等着“里应外合”。
这一夜,杭州城外的绿营兵如约而至,对太平军发起突袭,城里的部队也出城反扑,结果还真把太平军打退,在杭州城下撕开了一个小缺口儿(只维持了一天多一点儿的时间,就又被堵上了)。
于是胡雪岩背起包袱,拖家带口准备上路。王有龄问他买粮食要不要银票,胡雪岩拒绝了。
这一路上太危险,要是把十几万银票带在身上,那估计就死定了。
眼看杭州危如累卵,自己这一走,弄不好就和王有龄生离死别,胡雪岩是真动了感情了,拉着王有龄的手哭得呜呜的。老王就劝了:别担心,我死不了。
曾国藩的湘军已经攻克安庆,控制了长江上游,他的部将左宗棠即将率领精兵猛将开进浙江,湘军一到,浙江局势就转危为安了;湖南那边,李元度也已经在湖南招了八千精兵,组成了一支“安越军”,说话就打过来。
听了这两句话,胡雪岩心里总算踏实了点儿,一咬牙,出了杭州,往上海去了。
2.上海筹粮:战国时,有两个贤士左伯桃、羊角哀结为异姓兄弟,相约一起到楚国求官,行至半路,天降大雪,人都冻僵了,干粮也快吃完了,深山之中找不到人家,左伯桃就脱光了衣服,自己钻进一个树洞,让羊角哀穿着两个人的衣服,带着仅有的粮食先去楚国,若求得官职,再回来接他。
羊角哀到了楚国,果然求得官职,急忙赶回来,却发现兄长早已冻死在树洞里了。
后来有一天晚上,羊角哀梦到左伯桃来哭诉,说自己被一个厉鬼欺负,魂魄不安,羊角哀一听大怒,立刻自刎,然后魂魄去追随大哥,跟那个厉鬼搏斗……
这就是“舍命全交”的故事。
话说胡雪岩冲出杭州之后,找个村落安排了自己的母亲妻儿,然后一个人孤身上路,直奔上海。
此时太平军已经重新围住了杭州,四周的府县有的已经陷落,有的正在苦战,附近的城镇都被战火烧成了焦土,白天浓烟蔽日,夜里火焰烛空,大路上尸体横陈,到处都是难民。溃散的绿营兵和不知从哪里开来的太平军都裹在人群之中四处抢掠。
胡雪岩也挤在人群里一步一步往前混。
刚离开杭州的时候他身上带了些碎银子,小包袱里还有几块干粮。可是在路上走了三天,先后被乱兵抢劫了好几次,东西都抢光了,一个钱儿也没有,也弄不到吃的,只好跟难民一样看见什么吃什么,野菜、树皮,或者干脆饿着肚子。
就这么一路艰辛,好歹走到嘉兴附近,想不到嘉兴已经被太平军攻占了,旱路、水路、大路、小路全部断绝,到处都是太平军设下的卡子,抓捕清军,堵截商人,阻住了向上海去的道路。
这怎么办?
已经走到半路上了,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得硬着头皮往上闯!
好在胡雪岩这时候身上已经分文没有了,一件长衫倒是绸子的,可这些日子泥里滚土里爬,早就脏得看不出颜色来了。身上最值钱的,就是瓜皮小帽上还缝着块玉,老胡一想,别惹事儿了,把玉抠下来,在小店里换了块饼子,吃了半块,另半块揣在怀里,牙一咬,低着头往嘉兴就走。
结果还不错,绕了两天的路,还真让他从嘉兴城外绕了过去。
好不容易又走上了官道,老胡实在是折腾不动了,在路边坐着歇脚,还没缓过劲儿来,忽然迎面过来了一伙子太平军,见人就搜,见东西就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