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像胡雪岩这样从小吃过苦的孩子,懂事特别早,心计比同龄的孩子强得多。可就是因为过于“懂事”了,胡雪岩看事情特别“实际”。他知道考科举就像买彩票一样,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中奖”,要想踏踏实实赚钱,养活母亲,养活自己,然后再去发大财,真正稳当的不是读书科举当大官,而是经商,做生意。
胡雪岩不爱“学习”,他进学堂只是为了认几个字儿,学学加减乘除,将来做买卖算账用得着。
可这个胡小孩儿毕竟年纪小,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社会”。
在那个年代,人,是不能有个性,也不敢有个性的。一个人要是跟身边的人们想法儿不一样,那不但是可耻,简直是可怕!
比如读书。
凡是读书,肯定是为了考功名。不为考功名而来读书,这在封建社会是件不可思议的事。甚至可以这么说,一个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却“不想做官”,这就是离经叛道!这样的孩子,就是传说中的“坏孩子”!
可偏偏胡雪岩就不想做官。他识字,只是为了将来做点买卖,养活家人。
胡雪岩生在“徽商”最集中的绩溪县,他的爷爷、老爸都是商人出身,整天利来利去,张嘴闭嘴都是“钱”。后来父亲去世,家里争闹,分家产,说到底还是一个“钱”字。现在家里日子这么艰难,母亲却为了“投资未来”硬是咬着牙送他去“名校”上学,然后那个道貌岸然的陈老夫子,觍着脸跟他们要上百两银子的学费……
在胡雪岩这个小小的孩子看来,社会是钱,家庭是钱,亲情是钱,连圣人、夫子,都是伸着手要“钱”的!
既然钱这么要紧,胡雪岩当然喜欢“钱”,就是喜欢!喜欢得干干脆脆,不折不扣,不遮不掩——读书就是为了挣钱,目的相当明确。
因此,胡雪岩坐在学堂里,听先生给他讲《三字经》,讲《论语》,讲“程朱理学”大道理的时候,这孩子心里很不以为然,私下跟其他孩子说:圣人已经死了几千年了,他这些大道理是古时候讲的,现在时代变了,咱们对圣人之言的理解也必须跟着变!不变的话,听这些大道理不但没用,反而把人心都听糊涂了,你想考取功名,连老先生自己都中不了……
你看看,这就是胡雪岩这个七岁孩子的思想!
胡雪岩这个人,表面温顺圆滑,一团和气,其实这个从小吃过大苦受过大罪、看尽了世态炎凉人心险恶的孩子,内心深处是相当偏激的。正是这种偏激的个性使他像个锥子,不管放在哪儿,总要冒出个尖儿来。
一来二去,这些偏激的话传到先生的耳朵里去了,陈老夫子一听这些“妖言邪说”,大怒!第一时间就认为胡雪岩是个“朽木不可雕”的坏孩子,对他很不满意!要不是看在一百两银子的份儿上,估计当场就要把胡雪岩开除!
虽然没开除,可陈先生从此就没什么好脸色给这个“不成器的小子”看了。
别看胡雪岩小,可是小时候的遭遇,使这孩子天生就非常有心眼儿,懂得看别人的脸色,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知道在人群中不能太张扬“个性”,否则很容易受伤。
现在见先生对他态度疏远,胡雪岩就悄悄留了神,不敢在学生中间随口瞎扯淡了,反而帮着老师剔烛研墨,挑水浇园,刻意讨好儿,慢慢把先生哄得不那么烦他了。
其实说真的,胡雪岩心里特烦这个乱收高学费的“缺德”先生(仗着书院牌子响就乱收费,确实很缺德),只是没敢表露出来。因为他知道:对他来说,“先生”代表的势力实在太强大了,跟他硬碰硬,只会让自己吃亏。
对一个商人(或者想成为商人的人)来说,个性很重要,但个性不是拿来张扬的,对与错,也不一定要当面理论清楚。自己的立场,自己心中有数就行了。
这叫心计,也称之为“心术”。
这个有心计的小孩儿就这么上了大半年学,有一天,家里来了个老娘们儿,一脸神神秘秘,把母亲叫到里屋说悄悄话儿,不久就听见母亲在屋里小声地哭。
胡雪岩赶紧跑来扒窗根儿偷听,发现来的是个媒人,想劝他母亲改嫁。
“家里就这么几亩薄田,两间烂屋,孩子这么小,又得上学,往后你们娘儿俩怎么过?还是趁着年轻,‘往前走一步’吧。”
媒婆一路说,金氏一路哭,最后金氏说了:现在改嫁,孩子肯定要受委屈,自己好歹有个儿子可以指望,还是守着吧……
媒人走后,胡雪岩进来了,张嘴就是一句:“妈,我不上学了,你别难过,以后我赚钱养活你!”——这是胡雪岩这一辈子所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
这一年,他八岁。
从这天起,这个一肚子主见的小孩儿死活不进学堂的门了。
反正该认的字都认得了,书也读了三五本了,加减乘除也会了。对于一心要做生意发大财、赚钱奉养母亲的胡小孩儿来说,书院里还能教给他什么?
呵呵,再聪明再要强的孩子,到底只是孩子,想的是孩子事儿,说的是孩子话。小胡就没想想,他一个八岁的小娃娃拿什么“赚钱”?
最终胡雪岩也只能像其他农村孩子一样去给有钱人家放牛,一天下来,不过就赚两个馒头罢了。
可不管怎么说,家里不用再咬着牙卖地,去凑那一百两银子的学费了,另外,一天好歹还能省下俩馒头。
当然,就算做个放牛娃,胡雪岩也跟其他的放牛娃不太一样,因为这个孩子的心事儿特别重。
每天放牛得了闲儿,胡雪岩就一个人坐在地上,拿根树枝子在泥土上画。
画什么呢?加减乘除,算算术。
晚上回到家,胡小孩儿也不歇着,找出一把破算盘,把爷爷、老爸当年做生意留下的旧账本子翻出一本来,对着上头那一笔一笔的账目练打算盘。
就这么又过了好几年,眼看胡雪岩已经过了十三岁生日,奔十四岁了,可他那做生意发大财的梦想,根本却连个影儿都没有。
生意,不是抬手就能做的,要么家里有本钱,要么就得去给商号当学徒,从零学起,白手起家。
可胡家孤儿寡母的手里哪有本钱?就算想当学徒,也需要有路子,有人收啊。
世间本没有路,所有路都是那些勤奋的人自己蹚出来的。平时不作准备的人,绝对有不了“机会”,可只要作了准备,机会一定会来,而且永远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这天胡雪岩跟一帮孩子到野地里放牛,远远看见路边有棵果树,果子结得热热闹闹的。这帮孩子一见乐得直蹦,把牛一扔,全围过去摘果子去了。只有胡雪岩一个人连眼皮都没抬,自己往草地上一坐,从怀里掏出本书来看。
这时候正好胡家村的村长过来,看见一帮孩子闹哄哄的,就胡雪岩一个人在边上看书,觉得挺奇怪,过来问他:“你怎么不摘果子吃?”
结果胡雪岩说:“这果树就长在大道边上,人来人往的,可树上还能结这么多果子,肯定是果树品种不好,果子吃不得,要不早让人摘完了……”
话还没说完,就见那帮放牛的孩子骂着街回来了。
“什么破玩意儿,又酸又涩!”
这一家伙把村长给惊了!小小孩子就这么有心计,了不得呀!难怪当年道观里的老道士说他是大富大贵之相!又接过他手里的书一看,是一本《缉古算经》,一个小孩子看这样的古书,真是难得。
于是村长就问胡雪岩:“这书看得懂吗?”
其实中国古代的专业数学书籍内容很深,胡雪岩文化底子相对较浅,大半看不懂,只能读懂些简单的内容,可就这样也很了不起。
村长又问:“你会不会记账,打算盘?”
这些胡雪岩都会。
村长点点头,啥也没说,走了。
几天后,村长来到胡家,跟金氏商量:你儿子快十四岁了,老在家里待着也不是办法。我有个亲戚在杭州开钱庄,我想做个保,让雪岩到钱庄去当学徒,你愿意吗?
一听这话,金氏眼泪哗哗地!不是难过,是高兴。
到钱庄当学徒,又当差事又学本事,将来出了徒,能在钱庄里头当个伙计,钱挣得也不少,三十岁能买房,五十岁能置地,比在安徽乡下守着几亩薄田当一辈子泥腿子可有出息多了!
其实在徽州府下辖的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这“一府六县”,年轻人多数是要出去经商的,胡雪岩更是从小就立志要经商发大财。只是想当学徒必须要有担保人,胡家孤儿寡母,找不到中保,没有路子。现在忽然机会临头,村长主动愿意作保,胡家母子二人感激不尽,千恩万谢。
几天后,还不满十四岁的胡雪岩就打起个小小包袱,坐上沙船顺江而下,背井离乡,到浙江打工去了。
这个孩子的整个人生,就这么注定了。
3.见钱眼开的学徒:安徽民间有句挺凄凉的俗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大概是说,上辈子“不积德”,托生在了这个土地贫瘠养不活人的穷地方,到十三四岁就要出去学做生意,给店铺当学徒,从此远离故乡,三年五载、十年八年回不来一趟,也许永远回不了故乡。
胡雪岩这年正好十四岁,“往外一丢”,就丢到浙江杭州去了。
浙江的这间钱庄名叫“信和”,老板姓张,人胖乎乎的,和很多掌柜的一样,天生两副面孔,对客户喜眉笑眼,和和气气,一转脸面对伙计们,那可就没有一丝儿笑模样了。
对这么一种“两面派”式的处世态度,很多人是不理解的,把它斥之为“市侩”。其实这是对商人、对商业的一种歧视。
这不是市侩,而是商业活动的特点,即:对生意热情,对经营严谨。
虽然跟胡家村的村长沾亲带故,可张老板并不因此就放松对胡雪岩的考察,专门把他叫来考了考。先找了本书来让他念几篇儿,看这孩子认得多少字,再随口说了几笔小账让他算算,见这孩子字也认得挺多,算数也挺麻利,这才把他收下,立了字据,从此胡雪岩在信和钱庄当起了学徒。
学徒,学徒,这个词儿估计谁听了都觉得耳熟。可说到底,什么叫学徒?
首先,学徒得跟老板立个字据,一签三年。
在这三年内,店里只管孩子的吃、住,根本没有工钱。在店里的时候就是四个字:“听话,勤谨”,眼疾手快,多干活儿少闯祸。犯了小错掌柜的任打任罚,不准顶撞,要是犯了大错,就会通知家里过来把人领回去,算是开除了。住店期间孩子生小病儿自己撑着,没人管,生了大病回家去养,死活店里不问。
有句老话儿叫“商场如战场”,这话不假。
在生意场上,场面没有战场那么血腥,可商场比战场要冷酷得多。在这里,大家伙儿全都笑脸迎人,整天把“人情儿”挂在嘴上,其实却是个最不讲人情的地方。
在一间店铺里,每个人的地位、收入和他的本事大小是对应的。
作为学徒,既是店里年龄最小的人,同时也是本事最小的角色,所以他的地位也最低(“收入”则只限三餐一宿)。上到老板下到伙计,谁都能支使他,谁说的话他都得听,而且绝对要无条件照办。擦桌子扫地,端茶倒水,洗衣、叠被、刷马桶……凡是店里的一切“杂活儿”,全由小学徒负责。有活就干活儿,没活也得找活儿!反正就是别让人看见小徒弟在那儿闲坐着,不然就是一顿臭骂,挨几下打也属“活该”。
挨骂,不准还嘴,受气,自己忍着。至于说到学本事嘛,在这方面没有专人负责。
那些算账的老先生、跑街的小伙计会把学徒的叫过来说:“孩子你过来,我给你讲讲钱庄的业务是怎么回事,算账怎么个算法……会吗?”
门儿都没有!
人家凭什么给你讲?自己偷着留神,慢慢琢磨吧。能学到手算你本事,三年期满出徒,老板看得上,就可以留在店里当伙计,那时候才跟你算工钱。学不来,三年过后没长本事,老板瞧不上眼,一句话就能让小徒弟卷铺盖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