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商就学胡雪岩
4286600000018

第18章 权力的暗战 (3)

这一下子胡雪岩进了闷葫芦罐儿了。

怎么个意思呢?

要说龚振麟是浙江巡抚何桂清派来的,老何已经派了他胡雪岩,怎么又派别人?这不合常理呀!

就算何桂清想借着买军火的机会胡乱加价,暗中多吃一笔回扣,那老何也应该直接派人来跟胡雪岩商量。胡雪岩这个人脑子很活泛,一说就懂,一点就透,何桂清就算有什么想法儿,可以跟小胡直接商量,也没必要瞒着呀!

可现在浙江方面忽然绕开胡雪岩,另派了一个“不知根底”的人过来跟小胡抢生意,这不成了拿胡雪岩“耍着玩儿”了吗!

虽然小胡只是个商人,没啥地位,可好歹跟何桂清、王有龄都是哥们儿!要说何桂清信不过胡雪岩,耍他,那可真邪行了。

难道这次另派人来买军火,并不是何桂清的主意?

可要说这不是何桂清的主意,那是谁把龚振麟派来的?浙江省内什么人有这么大胆子,敢扯巡抚的后腿,坏他何桂清的事儿?

另外,松江知府薛焕的态度也怪。

按说薛焕跟胡雪岩也是有交情的,可这回军火买卖出了岔子,他老薛既不吱声,也不帮忙,这到底怎么个茬儿呢?

难道说这笔军火买卖中间藏着天大的“猫儿腻”,连浙江巡抚都不敢插手,所以何桂清才非得绕开他胡雪岩不可?

胡雪岩左思右想,怎么也琢磨不透。

可小胡是个精明人,薛焕给他的那个暗示,他还是吃透了一半儿,那就是:龚振麟这个人,他胡雪岩惹不起。

可惹不起,并不等于就不能“惹”!

首先,胡雪岩派人打听消息,知道龚振麟在外头请那个洋人军火商吃饭,小胡也带一帮人跑去,在边儿上坐着,也不吭声,就瞪着眼盯着。

果然,让小胡一“盯”,龚振麟有点不自在,和洋人说几句话,就瞄小胡一眼,饭没吃完就提前走人了。

嗯,你心里有愧,这就好办!

胡雪岩又让人写了一封匿名信,给龚振麟送去,内容大概是:兄弟,你也甭跟我藏着掖着,我知道你是咋回事儿……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龚振麟主动找上门儿来了。

瞎扯了几句闲篇,老龚说了:“说实话,这批枪订得别扭,你不容易,我也不容易。现在我跟‘上边儿’商量了,这一万五千条枪我分出五千条来,算你订的,这上边的所有回扣,都是你的,你看行不行?”

要说龚振麟这人是个军火专家,并不是买卖人,也不能算是个“官”,所以他说出话来又直又各,真不好听。胡雪岩也不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含含糊糊不敢答应。老龚又跟他聊了几句,就走了。

第二天,松江知府薛焕把胡雪岩找去,跟他说:浙江巡抚何桂清来信了:这批洋枪,龚振麟做一万条,小胡这边接五千条,价格就按老龚订的走,赶紧把枪买过来,运回浙江就算完事了。

——这什么意思呀!

胡雪岩再精明,毕竟只是个商人,官府那套花活他还真吃不透,可这件事儿这么办,他心里别扭!

哦,一笔买卖俩人儿做!巡抚大人这不是拿我开涮吗?要这么着,你一开始别让我来就完了呗!

这位薛知府跟胡雪岩挺亲近,见小胡不乐意了,就劝他说:“你也别多心,买这批枪也不是老何的意思……”

胡雪岩硬邦邦地来了一句:“那是谁的意思?难道是军机处?”

这本是一句不着调的气话,想不到薛焕脸色都变了,顺嘴秃噜出一句:“你怎么知道!”

就这一句话,胡雪岩“嗖”一家伙出了一身的冷汗。

打这儿起,胡雪岩一句废话也不敢多问了。老老实实配合着龚振麟做完了这笔军火买卖,把洋枪拿到手,装船往杭州运。

那五千条枪的回扣银子足有三万多两,小胡一两银子也没敢要,着急忙慌地把这批军火送回浙江,往王有龄的手里一交,他自己一溜小跑回了家,往床上一躺,把被子一蒙,整整三天没敢出门儿。

4.曾国藩:要说这洋枪,还真是个好东西,弄到了洋枪,何桂清、王有龄他们真的招募团练,开始练兵了。

当然,何桂清职位太高,非常忙,练兵的具体工作他是不管的,这方面主要就交给杭州知府王有龄了。

可王有龄也是个文官出身,军队的事儿一窍不通,怎么办呢?

老王一着急,把胡雪岩找来了:“兄弟,练兵打仗的事儿你懂吗?”

不懂!

你说说,胡雪岩一个买卖人,平时连打架都不会,他怎么可能懂练兵打仗的事儿?老王这问题问的,让人都没法儿接……

不过胡雪岩说了:“打仗的事儿咱们是不懂,可眼下大清国有现成的样板儿,学学不就完了吗?”

“学谁?”

“曾国藩。”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早在道光年间就官拜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咸丰三年(1853)奉旨担任“帮办湖南团练大臣”,在湖南长沙编练湘军。经过两年的摸索,到咸丰四年领兵冲出湖南,在长江之上大破太平军,攻破城陵矶,杀进湖北,克复武汉!一时间湘军大名威震天下,曾国藩成了大清国的头号功臣。

现在何桂清、王有龄在浙江练兵,就打算跟曾国藩学学。所以何桂清专门派出官员,拿着浙江省的公函去拜见曾国藩,当面取经。

很快,这个“经”就取回来了。

要说曾国藩编练湘军共有两个法宝,一是练兵;二是筹饷。练兵这一条胡雪岩不懂;筹饷嘛,这上头跟做买卖有相通之处,胡雪岩就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了。

首先,曾国藩给湘军筹饷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湖南各地设“厘捐局”,逢百抽一,收取厘捐。

别急,咱先弄明白,什么叫“厘捐”?

打个比方:某县城外官道上设了个卡子,几个当兵的往这儿一站,看见推车挑担的就拦住。

“站住!干什么的?”

“做买卖的。”

“行,交厘捐吧!”

“交多少呀?”

“我看这车上装的货至少值一百两银子,逢百抽一,你交一两银子吧。”

“军爷,我这货值不了一百两啊……”

“屁!说你值一百两就是一百两,再废话揍你!……交钱,走人,下一个!”

这就是厘捐。

一听这个主意,“老实疙瘩”王有龄直挠头。

浙江的商人最多,也最富裕。可是以前省内从来没收过“厘捐”,现在官府忽然征收这种玩意儿,会不会引发众怒?

对此何桂清不以为然。

“厘捐是个好东西,湖南能收,浙江就不能收?众怒?现在是打仗!非常时期就要有非常手段,谁‘怒’就收拾谁!”

在浙江境内收取“厘捐”的事儿就这么定了。可胡雪岩还有别的话说。

其实胡雪岩并不是要说“厘捐”,因为这个东西在湖南境内能搞,全国各省一定会争相仿效,已经不能算什么“创意”了。

胡雪岩要说的是真正的创意。

要收厘捐,不能光收本省商人的,那些跟太平军做生意的商人咱们也要“抽厘”,而且对这帮人还得多收!我看对浙江本省那些遵纪守法的“正当商人”的货物逢百抽一就够了,可是对那些不守法纪专门跟太平军做生意的商人,“抽一”就太便宜他们了,咱们不妨搞个“逢百抽六”!

一听这话,何桂清直接就蹦起来了!

“跟太平军做买卖?这叫造反!这帮人一旦抓到,货物没收,人‘就地正法’,没有客气的!现在你说对这帮商人也收厘捐?这不就等于宣布‘跟长毛做生意合法化’了吗?这还得了!”

对这个,胡雪岩自有一番想法。

大清国的商人敢跟太平军做买卖,那真是不要命了,抓住就杀头,也确实没二话。可问题是有一帮人就专门跟太平军做买卖,对这些人,咱们没办法。

谁?

洋人!

因为看不清中国的形势发展,这帮洋人一直在耍两面派。一边和大清国勾勾搭搭,同时又跟太平天国搂搂抱抱。

自从太平军占据金陵以后,经常会有洋商从上海出发,专门到太平军控制的地区去贩卖粮食和军火。这些洋商后台硬,势力大,清军不敢对他们来硬的,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见。

与其让洋商偷偷摸摸地这么干,还不如干脆宣布这些洋人“和太平军做买卖合法”,然后对所有进入太平天国控制区的商品课以重税。这样不但官府能捞一笔税金,这些商品到了太平军那边也必然要涨价,来弥补交税造成的损失,这样一来,无形中给太平天国造成了“通货膨胀”,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一番话把何桂清说愣了。

你看看!这种招数,恐怕只有胡雪岩这样的“商人”才能想得出来。

沉默半晌,何桂清说了一句:“今天先到这儿吧,让我想想……”

几天后,浙江巡抚何桂清给朝廷上了一道折子,请求对进入太平天国控制区的“洋货”加征厘捐。

很快朝廷就答复下来:一切照准。

从此,大清国开始向“洋货”征收商业税了。

当然,向“洋货”征税,触动了洋人的商业利益,这帮人是不答应的。

几年后,又是何桂清(此时已经升任两江总督)出面,会同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和英、法、美三国改订税则和通商章程,承认贩卖鸦片为“合法贸易”;所有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抽百分之五的关税,“洋货”远销内地,则一律抽取百分之二点五的商业税;各口税收划一办理,“邀请”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

这个做法从短期来看,给大清国多弄来一笔银子,支持了他们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可从长期来看,造成了中国主权的进一步丧失。

同时,随着海关关税和“商业税”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在封建落后的大清帝国,商业和商人的地位,开始不可逆转地逐渐抬升了。

这时候,派到湖北去见曾国藩的浙江官员又给何桂清送来了湘军的“训练大纲”和部队编制表,外加曾国藩的一个“请求”。

早先何桂清不是派人去找曾国藩,向湘军“取经”吗?浙江的官员到了湘军大营,曾国藩对他们非常欢迎,态度很好,把自己编练湘军的心得、湘军部队编制表全都写了下来,交给浙江来人,让他们回去依葫芦画瓢,好好练兵。

之后曾国藩又摆下酒宴,请浙江的官员吃饭,饭桌上老曾说了:早听说你们浙江厉害,富甲一方啊!我们湖南可差远了,穷山恶水外加“刁民”(曾国藩治“刁民”的手段很残酷,在大清国是出了名的),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眼下我手里两万多人马粮饷不足,你们回去能不能跟巡抚大人商量商量,从浙江省里拨一笔“协饷”,每个月好歹接济我们湘军几万两银子?只要你们肯帮我这个忙,以后浙江有事,湘军一定尽力!

于是浙江官员就把曾国藩的话带给了巡抚何桂清。何桂清就把王有龄、胡雪岩找来商量:湘军要银子,咱给还是不给?

听了这话,王有龄立刻表态:不给!

湖南省在长江上游,浙江省在长江下游。湘军从湖南出发,顺着长江往前走,首先开进湖北,再往前是江西,过了江西是安徽,过了安徽就是江苏,到江苏就到金陵了,那是太平天国的都城。如果湘军这一路上到处“大获全胜”,连金陵都给打下来了,战争就结束了。战争都结束了,咱浙江省还用得着湘军“帮忙”吗?

要是湘军走到半道,打败仗了,垮了,土崩瓦解了,那这帮湖南佬儿就更帮不上咱们的忙了……

这么算起来,湘军无论如何也帮不上浙江的忙。曾国藩跟浙江方面要银子,明显就是想讹咱们一笔,这个钱当然不能给。

听王有龄这么说,胡雪岩在边儿上直摇头。

“我觉得这笔钱应该给。做生意嘛,就是要做个‘人缘儿’,这样买卖才能做得大,做得长远。依我说,一来湘军眼下风头正劲,帮了他们,日后万一用到人家,咱也好张嘴;二来湘军是大清国的柱石,咱们好歹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互相帮衬也是有必要的;三来这一个月两三万两银子,咱们浙江也拿得出来,何苦为了一笔银子得罪曾国藩他们那帮人呢?”

所以说,商场如战场,这战场嘛,有时候也像商场。人在社会上混,“厚道”两个字值千金!长远投资最要紧。

可惜,这个时候就显出胡雪岩这个商人“人微言轻”了。王有龄和何桂清都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后来这俩人扔下胡雪岩坐到一块商量了一下,觉得“协饷”的事先别答应,也别不答应,拖着,看看下一步局势如何发展。

后面几个月里,湘军从武汉顺长江东进,先是在田家镇大破太平军,继而攻克广济、黄梅,直逼江西九江。气势如虹,威风凛凛。

紧接着,曾国藩在九江遇上了太平军的翼王石达开,一场大战,湘军兵败如山倒,就像一个掉在地上的瓷碗,摔了个粉碎!

见了这个局面,何桂清和王有龄相视而笑。

你看看!幸亏没听小胡的,不然这一个月几万两银子就白瞎了。

现在湘军已经崩溃,局势已经明朗,给湘军银子的事儿自然就不再提起了。

人生在世,可不能太“精明”了!要是一个人走在街上,所有人都指着他的背影说:这人可精了!这小子在社会上就不好混喽。

何桂清,王有龄,这两个人的算盘就过于精明了。结果是,他们为了省一笔银子而狠狠得罪了曾国藩这个“晚清第一功臣”!

几年之后,先是王有龄,后是何桂清,一个接一个把小命儿断送在了这位爱记仇的曾老夫子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