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
42803600000051

第51章 中国楼市泡沫疯狂无比

中国房地产的泡沫程度与1990年代的日本、次贷危机爆发前的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疯狂至极。

在2005年,由于美国做空,国际资本从中国撤走导致房地产一度低迷,但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的房地产又开始大繁荣。

这一阶段中国房地产投资约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3%左右,所以人们有理由怀疑,中国现在的房地产模式和90年代的日本、次贷危机爆发前的美国十分相似,因而这种繁荣也就一样可怕。繁荣的整个过程都是一样的——就连导致房地产泡沫的原因也是一样的,都是由于数年里银根放松所致,所采取的政策都是扩大贷款和促进投资,导致房价暴涨;然后是民众排队熬夜地买房,这些都和日本、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高涨时一模一样。直至2011年底,上海一套93平方米的房子总价为仍然约合33.5万美元(按照2011年汇率,1美元约合6.39元人民币),这相当于普通居民年收入的45倍。

根据国际通行的要求,家庭年收入超过30%用于支付住房需求的人群,属于不可支付人群,这一人群需要政府通过保障机制给予扶助。而现在中国住房价格相当于城镇家庭年收入的10-20倍,房屋月支付占家庭收入的50%一100%,早已超出了国际通行的可支付标准。

到2010年底,中国城镇人口6.7亿,人均住房31平方米,而2010年底中国城镇住房存量已经达到208亿平方米,足以满足现有城镇人口居住。但其中却存在着巨大矛盾,即大量住房处于空置状态,另外每年超过12亿平方米的房屋新开发速度,也明显大于新增城市化人口的实际需求。所以,房地产的泡沫已经十分巨大。

不过,看多者认为,把中国与美国做比较,说中国房价大幅度下跌会导致中国经济“崩盘”不合适,理由是,其一,据统计,到2010年年末中国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只有7.4万亿元,只占年末全部贷款余额的15%,而美国仅次级房贷就已接近美国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0%,全部房地产贷款则超过全部贷款额的一半;其二,2010年年末个人按揭贷款是4.8万亿元,占房地产贷款总额的65%;其三,中国全部贷款的违约率只有6%~7%,而房屋按揭贷款的违约率更是只有2.5%。假设违约率上升一倍,那么不良贷款也只增加数百亿元,对中国银行业来说,这不算什么;其四,以总量衡量,房地产在中国经济总产出中的比重远低于美国,2008年房地产在美国经济总产出中所占的比重是12.5%,在中国则只占5%。所以,即使中国房地产业崩盘,也不会发生美国那样的剧烈震荡。

但看多者往往是把乐观因素放大,而没有把乐观因素与悲观形势放在一起比较,实则,2008年以后的中国经济与日本1970年左右非常相像。当时日本高速经济增长的60年代,所依靠的主要动力就是从农村转移至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至1970年,日本迎来了“刘易斯拐点”。所谓“刘易斯拐点”,是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一个说法,即在城市工商业部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中,经济会高速增长,而这种转移一旦完成,高速增长便终止。1972年田中角荣政府制定了“列岛改造计划”,希望农村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中国在2010年也提出转向农村,提振农村经济,这似乎就是中国版“全国均衡发展蓝图”;中国政府还开始致力于推进社保政策,这一点也和70年代初的日本类似。2010年左右,沿海地区工资大幅上涨的现象说明,中国已经过“刘易斯拐点”。有报道称,为留住来自农村的劳动者,许多地方的工资飙升至原来的2至3倍。根据统计据,工资年均涨幅是15%;与此同时,内陆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也在加快,这又抑制了劳动力转移,这对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来说是一个釜底抽薪,加之,经济危机以来,国际市场大幅萎缩,所以,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明显下降。

国际上认为,“人均收入不到5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却将资源集中在钢筋水泥上”显然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别忘了中国房地产泡沫与当年推动日本、美国房价上涨的情况没有什么区别,房价泡沫还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流动性的爆炸式增长导致全国的资产通胀。所以,“刘易斯拐点”一定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