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若虫上树前,在树干下部刮除10厘米宽的老翘皮一圈(树干光滑者不刮皮),上涂胶或废机油;隔10~15天涂1次,共涂2~3次,并及时清除刮皮下部的若虫。
④在若虫分散转移期和分泌蜡介壳之前,用25%可湿性粉剂灭幼酮1500倍液进行喷布。采果后,喷布速扑杀1500倍液,或70%水分散粒剂艾美乐20000~30000倍液,苦参氰1000~1500倍液。
6.樱桃翅斑实蝇
(1)为害状:成虫产卵在果实内,幼虫孵化后食害果肉。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5毫米,翅展6毫米,大多有斑点。卵长椭圆形,长1毫米,乳白色。幼虫由12节形成,宽16毫米,长75毫米,白色蛆状。蛹为草包状,长径为46毫米。
(3)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成虫出现在5月份至6月下旬。成虫白天在樱桃树下活动,夜间飞到果实上产卵。一头雌成虫平均产卵146粒,以产卵管穿刺到果肉内,1次产1粒卵,有时也产2~3粒卵。卵期4天。幼虫孵化后蛀入果实内为害,蜕皮2次,老熟后由果实中脱出,进入土中化蛹。
(4)防治方法:①收集被害果烧掉,或用莫比朗1000倍液进行处理,杀死幼虫和卵。②萌芽期喷布晶体石硫合剂20~50倍液。
③5月上旬地面喷布好年冬2000倍液。
④在成虫发生期,向树体上喷布噻嗪铜1500~3000倍液。
7.樱桃果蝇
(1)为害状:成虫产卵于果实内,使果面出现小斑点。孵化出的幼虫直接在果实内为害果肉。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呈暗黄褐色,常聚集在腐果上。雄虫翅端有黑斑。卵乳白色,长椭圆形,长径为05毫米左右。蛹长椭圆形,长3毫米左右,呈赤褐色,头部有2对角状突起。幼虫是乳白色蛆,长5毫米左右。
(3)发生规律:樱桃果蝇一年发生十数代。以成虫越冬。5月I份至6月上旬再出现的成虫,在樱桃开始有甜味时,将产卵器插入果皮下,1次产一粒卵。幼虫杂食性,为害多种水果,孵化后,蛀入果肉中为害。果树落叶后,以成虫在果库越冬。
(4)防治方法:①用糖蜜诱杀成虫。收集被害果和腐烂果,用莫比朗1000倍液进行处理,杀死幼虫和卵。
②成虫发生期,在树体上喷布噻嗪铜1500倍液,杀灭成虫。
8.樱桃叶蜂
(1)为害状:幼虫从幼果上端果面蛀入果肉为害,在果肉内生活22~27天,食害果核和果肉,使果实脱落或变为畸形。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毫米,翅展8毫米,全身黑色,头胸两侧的胫节及脚节呈黄褐色或赤褐色,翅透明,有暗色斑。幼虫长3~10毫米,乳白色,口部呈黑色,皮肤富有弹性,在口部的前下方呈肉状突起,先端有4个分裂。卵椭圆形,黄色,长约2毫米。
(3)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盘下土壤中越夏或越冬。在翌年樱桃树开花期,羽化上树。
成虫产卵于花萼表皮下、花托下或花柄端部。一般在一朵花上产1粒卵,卵期5~7天。初孵幼虫爬出后,从幼果上端果面蛀入。幼虫有5龄,老熟后从果实下端咬一圆孔脱出,落在地表,爬行几分钟后入土2~7厘米深处,结茧越夏或越冬。
该虫是我国新发现的樱桃害虫。
(4)防治方法:及时清除被害果实,集中予以烧毁。在末花后期喷布莫比朗2000~3000倍液,在花芽开始膨大期,于果园地面喷布好年冬1000倍液,杀灭该虫。
9.梨花网蝽
该虫又称梨军配虫。
(1)为害状:成虫和若虫刺吸叶片汁液,使叶面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整片叶子失绿脱落。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35毫米,黑褐色。头胸背部隆起,前胸两侧和前翅为半透明,有网状纹。卵长椭圆形,一端稍弯曲。若虫初孵化及刚蜕皮时为白色,后渐变为褐色,头、胸、腹两侧各生有刺状突起。
(3)发生规律:梨花网蝽在河南地区一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翘皮、裂缝、土块、落叶和杂草下越冬。树干基部附近,越冬虫量较大。翌年4月份,甜樱桃落花期开始出蛰,并出现第一代卵。越冬代成虫多在树冠下部叶片上为害,以后各代逐渐向树冠上部扩展。成虫在晴朗高温天气时飞翔活动。成虫、若虫均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为害,被害叶片被有许多黑褐色斑点状的黏稠粪便,叶片正面先沿叶主脉变成褐色。雌成虫产卵在叶背靠近主脉两侧的叶肉内,常十几粒聚集在一起,产卵口外覆盖黑褐色分泌物。孵化出的若虫,喜聚集在一起为害。各代若虫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其中第一代若虫发生比较集中,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以后各代逐渐重叠,在同一时期内,卵、若虫和成虫都有发生,一般前期发生较轻,8月份以后为害严重。9月下旬,成虫进入越冬期。其主要天敌有草蜻蛉和小花椿象等。
(4)防治方法:
①秋、冬季节要彻底清除果园内的落叶和杂草,刮除主干上的老翘皮烧毁,清除越冬虫源。
②发芽前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晶体石硫合剂20~50倍液,杀灭越冬成虫。
③成虫和若虫发生期,对树体叶片喷布艾美乐70%水分散粒剂20000~30000倍液,或吡虫啉3000~4000倍液,或莫比朗2000~3000倍液,或苦参氰1000~1500倍液,或阿维菌素3000倍液,进行防治。
10.大青叶蝉
该虫别名青叶蝉、大绿浮尘子。
(1)为害状:成虫和若虫刺吸枝叶汁液,在北方地区,成虫产越冬卵于果枝皮下,刺破表皮,常引起冬、春抽条。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10毫米。雄虫较雌虫略小,青绿色,头橙黄色,左右各具1个小黑斑。单眼两个,红色。
前翅革质,绿色,微带青蓝,端部色淡,近半透明。腹部两侧和腹面橙黄色,足黄白色至橙黄色,有跗节3节。卵长卵圆形,微弯曲,一端较尖,长约16毫米,乳白色至黄白色。
若虫,与成虫相似,共5龄。初龄灰白色,二龄淡灰色微带黄绿色。三龄灰黄绿色,胸胶背面有4条褐色纵纹,出现翅芽。
四龄、五龄与三龄相似。老熟若虫体长6~8毫米。
(3)发生规律:该虫在北方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枝条表皮下越冬。4月份孵化,第一、第二代主要为害杂草和蔬菜等农作物。至10月中旬第三代成虫陆续转移到果树上为害,并产卵于枝条上,以产卵器刺破表皮成月牙形伤口,产6~12粒卵于其中,排列整齐,产卵处的表皮呈肾形凸起。有时产在叶柄和主脉等组织内。10月下旬为产卵盛期,直至秋后。成虫有趋光性。
(4)防治方法:①在成虫产越冬卵前,用塑料袋套住1~2年生幼树树体至基部,阻止成虫产卵,效果很好。
②发芽前,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晶体石硫合剂20~50倍液。③10月中下旬,对树体叶片喷布吡虫啉3000~4000倍液,或力富农2000倍液,或绿色功夫2000倍液。
④结合冬剪,收集虫梢烧毁。
二、咀嚼式害虫的防治
咀嚼式害虫的为害特点是,害虫取食时直接用口器啃食果树的叶片、枝条和果实等器官,使被害部位出现明显的伤口,给树体造成为害。用药物防治这类害虫时。宜使用具有胃毒、触杀和熏蒸等作用的药剂。这类害虫主要有黄刺蛾、金龟子类和卷叶蛾类等。
1.舟形毛虫
该虫别名苹果天社蛾。
(1)为害状:以幼龄幼虫群集叶面啃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下表皮,被害叶呈网状。幼虫稍大则将叶片啃食成缺刻,以至全叶被食,仅留叶柄,常造成全树叶片被食光,不仅产量受损,而且易造成秋季开花,严重影响树势及下一年的产量。
(2)形态特征:雌成虫蛾体长30毫米左右,翅展约50毫米。雄蛾略小。全体黄白色,复眼黑色,触角褐色。前翅银白稍带黄色,近基部中央有一个椭圆形大斑,斑内有一棕褐色细线,将大斑一分为二。前翅近外缘有6个并列椭圆形斑,各斑亦有一褐色细线,翅面有4条浅黄褐色的波状横纹。后翅淡黄色,近外缘有一条褐色斑带。卵球形,直径约1毫米,初产出时淡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常几十粒卵整齐地排列成块,产于叶背。老熟幼虫体长45~55毫米,头黑色,有光泽,虫体背面紫褐色,腹面紫红色,背线黑色,体侧有稍带黄色的纵线纹。各体节有黄白色长毛丛。幼龄幼虫紫红色,静止时头尾两端翘起呈舟形,故名。蛹长23毫米,暗红褐色,全体密布刻点,尾端有4或6个臀基刺。
(3)发生规律: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寄主根部附近约7厘米深处土层内越冬。翌年7月上旬至8月中旬羽化出成虫,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昼伏夜出,具较强趋光性,交尾后1~3天产卵。卵多产在叶背面,每头雌蛾产卵1~3块,约300粒,最多可达600粒以上。卵期7~8天。幼虫共5龄。三龄以前的幼虫群集在叶背为害,早晚及夜间取食,群集静止的幼虫沿叶缘整齐排列,且头尾上翘,遇振动或惊扰则成群吐丝下垂。三龄以后渐散成小群取食,白天多停息在叶柄上,老熟幼虫受惊扰后不再吐丝下垂。幼虫在四龄前食量较小,五龄剧增。9月份,幼虫老熟后陆续沿树干爬下树,入土化蛹越冬。
(4)防治方法:①在幼虫为害初期,可利用其群栖习性,予以捕杀。在成虫发生期,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于傍晚用黑光灯诱杀,或点火堆诱杀。②在幼虫发生期,喷布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2000~3000倍液,或力富农50%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
2.大灰象甲
该虫别名大灰象鼻虫。
(1)为害状:早春以成虫啃食幼芽、嫩叶和嫩梢。幼虫在土中为害根系。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12毫米,灰黄色或褐色,密被灰白、灰黄色鳞片。复眼黑色。虫体椭圆形,前胸稍长。鞘翅略呈卵圆形,末端较尖,后翅退化。卵长椭圆形,长12毫米,初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幼虫长约17毫米,乳白色,无足。蛹长约10毫米,灰黄色。
(3)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份开始出土活动,先为害杂草,后爬到树上为害新芽,特别是为害幼苗的嫩梢。白天多潜伏于土缝或阴暗处,傍晚及清晨最为活跃。成虫不善飞翔,以爬行为主,为害部位较低。有假死性。以4~5月份为害最重,常将芽、叶食光。6月份开始产卵于叶尖或土中,将叶尖两边折起,包被卵块。卵期1周左右。幼虫孵化后入土生活,取食根系。至晚秋老熟于土中化蛹,成虫羽化后即在土中越冬。
(4)防治方法:
①在成虫发生期进行人工捕捉,或振落捕杀。对新定植的苗木,在4~5月份罩网袋加以保护。
②地面施药。在越冬成虫出土期,对树下地面喷施好年冬2000倍液。
③在幼树发芽期,对树体喷布果蔬利2000~3000倍液,或艾美乐20000倍液,或莫比朗2000~3000倍液。
3.刺蛾类
该虫俗称洋辣子,有黄刺蛾和绿刺蛾等。本书以黄刺蛾为例进行阐述。
(1)为害状:以幼虫伏在叶背面啃食叶肉,使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只剩中间叶脉。幼虫体上的刺毛丛含有毒腺,接触人体皮肤后,皮肤倍感痒痛而红肿。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16毫米。翅展30~34毫米。头胸部黄色,腹部黄褐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棕褐色。
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为黄褐色,从翅顶角向后缘伸出两条暗褐色斜细线纹,在黄色部分有两个深褐色斑点。后翅淡褐色,翅面鳞毛较厚而密。卵为椭圆形,扁平,长径约1毫米,黄绿色,半透明,在叶片背面常几十粒聚集成薄卵块。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头小,淡褐色,隐于前胸下。体形较肥大成长方形,黄绿色,背面有一条较大的紫褐色斑纹。虫体两端宽,中间细,极似哑铃形。各体节有4个枝刺,胸部有6个枝刺,尾部有2个较大的枝刺。腹足退化。蛹长约12毫米,椭圆形,黄褐色。茧卵圆形,极似雀蛋,质地坚硬,表面光滑,灰白色,有几条长短不一的褐色纵斑纹。
(3)发生规律:该虫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越冬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于茧内化蛹,6月中旬陆续羽化为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较强的趋光性。6月中下旬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卵期为7~10天。幼虫于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取食为害。幼龄幼虫群集于叶背啃食,长大后逐渐分散。待老熟时在小枝条或枝干的粗皮部结茧越冬。
(4)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季修剪,将越冬茧剪掉烧毁。②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利用幼龄幼虫群集为害的习性,在7月上中旬及时检查,发现幼虫后立即捕杀。③在成虫产卵盛期,可采用赤眼蜂寄生卵粒,每667平方米放蜂20万头,每隔5天放1次,三次放完。经过这样处理后,该害虫卵粒寄生率可达90%以上。
④在幼虫发生期,喷布青虫菌1000倍液,或阿克泰10000倍液,或功夫菊酯20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BT)500倍液,或5%绿保威乳油1000~2000倍液,灭幼脲3号25%悬胶剂2000倍液,或定虫隆(抑太保)5%乳油1000~2000倍液。
4.桃天蛾
(1)为害状:幼虫食叶,仅留粗叶脉和叶柄。
(2)形态物征:成虫体长36~46毫米,翅展80~120毫米,体灰褐色。复眼黑褐,触角短栉状,浅灰褐色。头胸背中央有深色纵纹。前翅内横线双线,中横线和外横线为带状,及近外缘部分,均为黑褐色,近臀角处有1~2个黑斑。后翅粉红色,近后角处有两个黑斑。卵为椭圆形,初产出时为绿色,光亮。
幼虫体长80毫米,黄绿色;头小,三角形;体表密生黄白色颗粒,胸部两侧有颗粒组成的斜侧线;腹部每节有黄白色条纹,气门黑色,尾角粗长。蛹长45毫米,深褐色,臀棘锥状。
(3)发生规律:该虫在东北地区每年发生一代,在河北、河南和山东,每年发生2代。均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7月份为害,6月下旬开始入土化蛹。第一代成虫在7月下旬发生。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寿命为5天左右。卵多散产于枝干皮缝中,卵期7天左右。第二代幼虫7月下旬开始发生,至9月上旬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老熟幼虫多在树冠下疏松的土内化蛹,入土4~7厘米深。其天敌有绒茧蜂寄生幼虫。
(4)防治方法:①保护和引放天敌。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