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好员工就用这几招
42533700000030

第30章 如何解决员工的矛盾与冲突(3)

比如,有些管理者面对下属的冒犯时,管理者图一时痛快,与员工针锋相对地吵起来,结果激化了矛盾,造成双方不快。有个下属找上司借单位的车练手,上司不同意,下属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上司受到冒犯后,一气之下居然动手打下属,最后闹得沸沸扬扬。

管理者坚持原则原本没错,不把公司的车借给个人,这种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在受到下级的冒犯之后动手打人就显得太不理智,太没素养了。作为管理者,想纠正下属的无礼表现可以理解,但应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使下属丢了面子,激起了下属的逆反心理,下属还固执己见,决不退让,最后让他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有些管理者被下属冒犯之后,睚眦必报,打击报复。比如,有些管理者自恃有权有势,处处骄横跋扈,只喜欢听好话,而一旦受到了冒犯,就不高兴,甚至耿耿于怀,并寻找机会打击报复,给下属“穿小鞋”,设置障碍坑害下属。

以上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明智的,不但会破坏上下级的关系,影响团队的和谐,还会损害领导者公正、宽大的形象,是不可取的。那么,怎样应对下属的冒犯才叫明智呢?

有个大型公司的董事长去分公司考察,事先他没有与分公司的领导打招呼。来到分公司后他直接进入生产车间,当他看见一位员工在工作的时候没有戴手套,也没有戴帽子时,便走过去对那位员工说:“你为什么不戴手套,也不带安全帽啊?”员工见一个陌生人这样跟自己说话,不假思索地说:“你是谁啊?管得着吗?”董事长一点都不生气,他不紧不慢地掏出胸牌,递给那位员工看。

接下来的场面可尴尬了,只见员工红着脸、低着头,流露出一副等待批评的神态。没想到董事长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笑着说:“快把手套和帽子戴上吧,这样既保护自己,也对公司有好处。以后要保持这种习惯,而不要等别人来提醒你。”

面对下级的冒犯,管理者宽容相待,才能体现出大度,树立威信。要想做到宽容,首先要接纳不同性格特点的人,还要接纳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反对的声音,这样可以从中获得有益于自己的东西,以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

面对下属的冒犯时,睿智的管理者不会冲动,而是审时度势,分析原因,看看下属冒犯自己是因为自己存在不足,还是下属无心之过,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的办法。睿智的管理者很清楚,下属一般是不会冒犯上司的,因此他们会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比如,是不是自己对下属关心不够,是不是自己有不公正的表现,然后他们会放下架子,去倾听下属的真实想法,以找到问题的症结。

有些矛盾“冷”处理更好

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同事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比如,上下级之间由于分工不合理,同事之间由于语言不当等原因,导致彼此心里不愉快而发生争吵。出现这种情况时,矛盾的双方都在气头上,情绪都比较激动,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处理呢?答案是“冷处理”。

当两名员工发生矛盾时,他们有可能马上找到你,希望你站出来公正地判出谁对谁错,以解决这个矛盾。这个时候,如果你立即处理,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此时双方的情绪都很激动,即便你的处理是公正的,也难以让双方满意,总有一方认为你在偏袒另一方。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先受理这个矛盾,然后请双方先回去,平复一下心情,冷静一下头脑,稍后再找他们谈话,了解矛盾的真相。

“冷处理”通常会达到这样三种效果:

第一种效果:冷静一段时间后,纷纷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对之前发生的矛盾冲突有所反省。这时,你可以分别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苦恼,稍加安慰和提点,矛盾就化解开了。你再找个机会,让矛盾双方见个面,彼此道个歉,他们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了。

第二种效果:冷静一段时间后,一方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你可以将这一方的反省反馈给另一方,促使另一方自我反省。我们知道,很多时候闹矛盾,往往出于一种面子心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咽不下这口气”,如果一方主动承认自己不对,那么另一方的对抗心理就很容易被软化。这样一来,双方的矛盾和纠纷不就化解了吗?

第三种效果:冷静一段时间后,仍然觉得自己占理,死活不妥协。这个时候,最公平的解决办法就是你给他们讲清利害关系,比如,“你们这样闹下去,搞得大家都不愉快,何必呢?倒不如大家各让一步,把矛盾解决了吧?”这样做可以体现你的公平和公正,也能更好地服众。

以上说的员工之间产生了矛盾,你作为管理者,作为“裁判员”,在调解矛盾时应注意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你是矛盾的一方,比如,你和同事发生了矛盾,你和上司发生了矛盾,你和员工发生了矛盾,这个时候你同样要学会“冷处理”。在这方面,有一个案例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易安信是一家美国信息存储资讯科技公司,有一次,其在大中华区的总裁陆纯初下班后回到办公室取东西,走到门口时一摸口袋,发现没带钥匙。此时,他的私人秘书瑞贝卡已经下班,于是他给私人秘书瑞贝卡打电话,但是没有联系到她。几个小时候,陆纯初怒火难耐,于是在凌晨1时13分写了一封措辞严厉、语气生硬的谴责信给瑞贝卡。与此同时,他还将这封信传给了公司其他几位高管。

瑞贝卡看了这封邮件后,马上以咄咄逼人的口气回复了一封信,并把这封邮件发给了中国分公司的所有人员。很快这件事就被传到了网上,形成了几千人转发的局面,网友们把瑞贝卡称为“史上最强的女秘书”。

在这个案例中,无论是总裁陆纯初,还是秘书瑞贝卡,他们的做法都是不理智的。客观地说,这起矛盾之火是由陆纯初点燃的。对于下班后秘书未接到电话,陆纯初表现出难以抑制的愤怒。这种愤怒的背后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我和专制。当然,作为下属,瑞贝卡在被谴责后,没有保持冷静,直接导致矛盾升级。

矛盾双方都在气头上,在极不冷静的情况下对事情作出了回应,而且他们忘记了对事不对人的批评原则,直接把矛头指向对方。其实,身为下属的秘书,如果瑞贝卡能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在面对上司失控的情绪时选择回避,等对方气小了或消了再作解释,也许更容易化解矛盾。这种暂时性的回避并不代表软弱,而是一种宽容和体谅,反而更能赢得上司的尊重和好感。

同样,作为上司的总裁先生,如果在情绪失控时提醒自己冷静下来,把这件事放一放再去想,也许就不会出现后面的结局。所以说,无论矛盾中的一方是你的上司,还是你的同事,抑或是你的下属,你都有必要对矛盾进行“冷处理”,这是一种理智的、明智的、富有智慧的矛盾化解法。

对于不知好歹的人不必一味退让

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人是善良的,是懂得感激的,但是有一部分人是极度自私的,是贪得无厌的,是不知好歹的。对于这种人,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他们存在,他们始终都在那里寻找机会获利。在工作上,他们往往找理由推脱责任,又找理由维护自己的权益,满足自己的私欲。对待这种员工,你会怎样处理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案例:

潇潇是某公司的助理,当初公司老板聘用她,是因为觉得她是穷孩子,能吃苦。考虑到潇潇的实际情况,她一进公司,老板就给她正式员工的待遇。老板之所以在薪酬方面照顾潇潇,是因为潇潇家境贫困,她没有了父亲,母亲又下岗了,弟弟还在上大学。人事部经理和副总经理都认为老板是妇人之仁,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是对的,因为潇潇根本没有记老板的好,根本没有领他的情,反而变本加厉地提出过分的要求。

潇潇在公司工作了两个月后,顺利转为正式员工。老板对她说:“虽然你转正了,但是工资还是那么多,因为你一来公司,我就是给你正式员工的工资,不过你转正后,可以享受公司的其他福利。”

这原本是非常合理的规定,但潇潇却不高兴,她说了很多困难,软磨硬泡要求老板加薪,老板心一软,就说:“那好,我给你加200元,希望你好好干。”同时,老板表示,在未来的一年之内不会再给潇潇涨基本工资,潇潇答应了。

紧接着的一个月,潇潇的工作出错比较多,老板通过了解,得知她家里的事情比较多,于是就提醒了注意改错。当时公司辞退了两名不合格的员工,还有一个员工准备离职,公司的生意从淡季转入旺季,要做的事情比较多,还要培养新员工,空位还需要替补,这些事情让老板忙得不可开交。

没想到,潇潇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找到老板,说她的工资太低了,还说她一个人干了好几个人的工作,言外之意是自己是不可替代的。老板当时没有表态,说会考虑的。事后,老板和人事部经理、副总经理商量了这件事,他们都表示要辞退这名员工,因为她太不知好歹了。最终,老板作出了决定,辞退了潇潇。

像潇潇这样贪得无厌、不知好歹的员工,被称为渔婆型员工。这种员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自信心强得过了头,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对待这种员工,无论你给他们多高的工资,无论你对他们多好,他们始终心比天高,不知道满足,更不知道感激。

有时候公司为了关心员工,会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给他们一些恩惠。但渔婆型员工脸皮很厚,什么要求都敢提。一旦有了开始,就会得寸进尺。有时候公司为了引进人才,会给员工一些比较优惠的条件,但渔婆型员工在此基础上,还会提出名目繁多的附加条件,比如,要求公司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要求公司解决交通工具的问题,要求公司解决住房的问题等等;有时候公司体贴员工,对员工请假事由不予追究,但渔婆型员工毫不自觉,有了一次成功请假之后,就会屡次请假,一点都不自觉。

渔婆型员工对薪水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偏差,他们总是认为老板给他们加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他们的加薪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这种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他们本人的工作效率,还可能传染给其他员工。更可怕的是,渔婆型员工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当公司不能满足他的利益要求时,他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

徐伟民在武汉一家不锈钢铝合金公司上班,每个月工资3000元。徐伟民头脑灵活,工作肯吃苦,两个月后,老板给他加薪200元。半年之后,老板又给他加薪300元。春节将近,徐伟民对老板说:“你什么时候再给我加薪?”老板听后说:“你现在干活不如刚进公司那阵勤快,而且与另外两名员工协作不是很好,暂时不考虑给你加薪。”徐伟民心中愤恨,居然当即抄起铁锤,将老板办公室的电脑和饮水机砸毁了。

徐伟民得寸进尺,老板屡次加薪后,依然不知满足,不知感激,厚颜无耻地要求加薪。如果说他工作努力,给老板创造了很多利润,他提出加薪要求也不为过。可事实上,他的工作积极性不如先前高,与同事协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他都能张嘴要求加薪,你是否觉得这种渔婆型员工愚昧可笑呢?

我们知道,多数老板是珍惜与员工难得的合作机会的,对于员工提出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大都会予以满足。只要员工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老板就会觉得值得。但是如果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值有限,而要求却绵延不绝,那么老板就不能一味退让、一忍再忍了。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狠一点就必须狠一点,坚决将这种不知好歹的员工清理出团队,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管理者的威信,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