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42255600000003

第3章 千古帝王溯源(2)

在成汤部落逐渐繁盛的同时,夏桀的残酷统治日益彰显,顿时异心四起,诸侯昆吾氏率先反叛。成汤立即召集四方诸侯,合兵前去讨伐,然后乘着时局动荡,公开讨伐夏桀。为了团结一致,成汤对大家说:“其实我并不敢叛上作乱,可夏桀惨无人道,犯下了滔天罪恶,使得百姓敢怒不敢言。听说大家不是十分赞成征讨夏桀,可夏桀的罪恶是有目共睹的,大家一定要看清呀。如果不征讨他,我害怕会得到上天的惩罚。有人也许觉得我不体恤民情,让大家放下生产而赶来征讨,有人或许会问夏桀到底有多深的罪恶。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夏桀不顾民众,耗尽了国家资财。民众对他恨之入骨,甚至想和他同归于尽,也不愿意再受他的统治。夏桀有如此堕落的德行,因此我不得不率军征讨他。如果大家愿意和我同行,顺应天意去惩罚夏桀,我一定会重重赏赐你们的。如果有人违背了誓言,我也一定会重重地惩罚他们。”经过这番声明,四方诸侯不再有什么疑虑,愿意服从成汤的领导。

经过一场激战,成汤获胜。在四方诸侯的归附下,成汤登上了帝位。

当帝位传至雍己时,商朝在他的治理下,难以树立起威信和德望,呈现出了衰败之势。一些诸侯国见此情景,不再前往朝见。雍己的弟弟太戊即位后,任命伊陟为宰相,辅佐他治理国家。

在国都南亳城里,生长着一棵独特的桑树,能够预示吉凶。有一次,这棵树在一天之内就长成合抱之粗。太戊帝非常惊恐,连忙令伊陟解释。伊陟说:“臣听说妖孽是战胜不了德行的。是不是您在治国的时候犯了什么错误?臣建议您专心修德,以德政治国,妖孽迟早都会消失的。”太戊帝听后深受触动,专心致志地施行德政,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没过多久,那棵桑树便枯死了。太戊帝由此更加敬重伊陟,在祭祖时对其大加称赞,并打算提高其待遇。伊陟表示谦让,一如既往地辅佐太戊帝治理国家。在君臣的同心协力下,商朝重振雄威,那些有反叛之心的诸侯又重新开始前往朝见。

盘庚即位后,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有了迁都的打算。在他之前,追溯到成汤,商朝已迁都了多次。这时,百姓们已经厌烦迁徙了,毕竟在一个地方住得好好的,已经习惯了,并且一些贪图享乐和安逸的贵族们对盘庚提出的迁都一事也抱有不满。由于反对的人很多,盘庚不得不耐心劝导:“我们之所以要搬迁,就是为了使国家更加安定。我们的先祖正是因为团结一心,才平定了天下。如今,我们也应该团结,一起把迁都这件事做好。迁都顺利的话,我们就会为我们商朝创建一个千秋伟业!”听了盘庚的这番话,大家这才愿意搬迁,随着盘庚从黄河以北搬迁到黄河以南的殷地(今河南省安阳市)。在盘庚的治理下,商朝得以复兴。

公元前1075年,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即位。他是前任商王帝乙最小的儿子,因为他的母亲是帝乙的正室,因此他继承王位顺理成章。

纣王自小聪明过人、善于言谈,见识也很广博。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无穷,曾徒手勇斗猛兽。可是,纣王一向自恃聪明,不听大臣劝谏。他经常口若悬河,炫耀自己的才能;也经常天花乱坠,粉饰自己的错误。他觉得自己本领高强,谁都及不上。他贪杯好色,对宠爱的妃子妲己言听计从。他命令乐师涓作出了很多淫乱不堪的乐曲,只是为了满足他的邪欲。

纣王一即位就开始享受生活,用象牙筷子吃饭。其叔父太师箕子听闻后叹息不止:“既然用了象牙筷子,就不满意用陶制的食器,饮酒也要用犀玉做成的酒杯。这些奢华的餐具只能用来盛美食,那些野菜将再也不会端上餐桌。接着,粗布衣服会变成锦衣,茅草屋会变成富丽堂皇的宫室。随着他的需求,整个天下都难以让他满足,他还会弄来各地的奇珍异宝、珍禽异兽等,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使用了象牙筷子。因此,我非常担心朝廷会由此走向灭亡!”

纣王贪财无度,多次加重赋税,除了鹿台(宫苑建筑,位于今河南省汤阴县朝歌镇一带)存放的大量珠宝财物外,就连国库里都堆满了粮食。他派人四处搜集奇兽异物,派遣工匠大肆扩建位于沙丘的行宫,将那里变成种草养花、休闲娱乐的场地,在其中放养了很多飞禽走兽。

纣王肆意怠慢鬼神,在祭祀的场合毫不避讳,仍然大行淫乐,命令下人不论男女都得赤身裸体穿梭其中,互相追逐嬉戏,不分昼夜。文武百官和贵族都怨恨不已,四方诸侯也开始悄悄地背叛商朝。

纣王为了加强统治,多次加重刑罚,并且发明了炮烙这种酷刑:在燃烧的炭火上面横放一根铜柱,等到铜柱烧红之后,让人在上面行走,直到忍受不了脚下烫烧,掉入炭火之中被活活烧死为止。实施这种酷刑的时候,纣王、妲己等人在现场观赏,以此为乐,残忍的程度令人发指。

当时,姬昌继承了父亲周王季历的西伯(西部诸侯之长)之位,遂有了西伯昌的称谓。西伯昌继承父业,效法先代,专心致志广施仁义,尊老爱幼,对待贤士谦卑有礼,有时候为了接待贤士都顾不上吃饭,因此士人纷纷归附于他。

纣王提名九侯、鄂侯和西伯昌出任三公,辅助他执掌军政。九侯将自己非常漂亮的女儿进献给了纣王。九侯的女儿不喜淫乱,惹怒了纣王,后来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谗言,将她杀了,并且对九侯施加了醢刑,残忍地把九侯剁成了肉酱。鄂侯非常气愤,言辞激烈地劝谏废除酷刑,纣王恼怒,将他杀了,还把他的尸体熏制成了人肉干。西伯昌听闻之后,只得独自暗暗叹息,无可奈何。不知崇侯虎在哪儿打听到了这个事情,向纣王告了密。于是,纣王将西伯昌关押了起来。西伯昌属下的臣子闳夭等人一心救主,进献给了纣王一些美女以及一些奇珍异宝,纣王这才将西伯昌释放。

西伯昌被释放后,将自己的很多土地拱手献给了纣王,顺便请求他废除炮烙的酷刑。纣王应允,并赏赐给西伯昌一大批弓箭和大斧,赋予他征伐诸侯的大权。于是,西伯昌在西部诸侯中变成了最为强大的。三公尽失之后,纣王把国家大事交给费仲处理。费仲是一个善于阿谀奉承、贪财图利的小人,都城殷地(今河南安阳一带)的百姓非常厌恶他。后来,纣王又提名重用了恶来。恶来喜好诋毁他人,如此一来,四方诸侯和殷商王朝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西伯昌自从回到周国以后,暗自修身养性、遍施恩德,四方诸侯纷纷背叛纣王而臣服于他。当时,芮国人和虞国人因为土地问题争执不休,相约到周国找西伯昌裁决。等他们进入周国疆域之后,只见周国农民都互相谦让田地的界限,每个人对待老者都谦和有礼。于是,他们虽然还未见到西伯昌,就已经非常惭愧了,双方都说道:“我们争来争去的,却是人家周国所耻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找西伯昌了,去了也只是自取其辱罢了。”双方各自返回本国,互让田地,再也没有产生分歧。四方诸侯听说之后,愈加敬重西伯昌。

此后几年,西伯昌征伐了几个忠于纣王的小诸侯国,而后又建造了丰邑,将国都从岐下迁到了丰,做好了伐纣的基本准备。

西伯昌的势力愈加强大,纣王渐渐没有了以前的威严和权势,但他却丝毫不担忧。当时,纣王的叔父比干担任少师(官名,周代设立,职责是辅弼君王,是太师的副官;“三孤”之一,除它外,还有少傅和少保,又称“三少”)一职,极力进谏,纣王不予理睬。当时商朝有位大贤者,名叫商容,很得百官贵族的尊敬,可是纣王却毫不吝惜,将他废弃了。

随着实力的增强,周国开始对抗商朝。饥国,是一个忠于商纣的小诸侯国,被西伯昌灭掉了。商朝大臣祖伊知道以后,心想如果情势这么发展下去的话,商朝就完了。他连忙上奏道:“大王啊!我朝的国运将要被上天收回了啊!我使用大龟占卜法占卜多次,都没有一次好兆头。不是先王们没有保佑我们,而是大王您的暴虐和淫乱造成的,我朝就要灭绝了!大王您不顺应天意,又不恪守国家礼法。因此,上天只能放弃我们了!如今人心惶惶,四处散播的都是亡国思想。人人都说‘上天为何还不惩罚商纣王’?我朝的处境已经如此凶险了,大王您说说该如何是好啊?”纣王不以为然,散漫地说道:“我既然生为天子,上天就会保佑我和我的国家,有什么好担心的!”祖伊听到纣王这番话,顿时大感失望,于是离开商都,返回了封国。他慨叹地说道:“看来纣王确实是无可救药了啊!”

西伯昌过世之后,传位于儿子武王姬发。纣王依旧肆无忌惮,愈加淫乱、暴虐。纣王的庶兄微子劝谏多次,纣王都不予理睬。微子失望之余,就和其他两位大臣太师(“三公”之首,除它外,还有太傅和太保)和少师,一起离开了纣王。比干忠心不二,认为身为人臣哪怕以死劝谏国君都是应该的,于是极力进谏。纣王怒道:“听闻圣贤之人心有七窍,我倒要看看你是否也这样。”于是令人将比干的胸膛残忍地剖开。大臣箕子见纣王残暴无道,为了保全自己,只得整天装疯卖傻,但是还是被纣王囚禁了起来。

至此,讨伐纣王的时机已经成熟,武王姬发率领着诸侯联军,向东讨伐商朝,纣王出动军队前去迎战。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一带)这个地方,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不料,纣王的军队临阵移志,纷纷倒戈归顺武王。纣王惨败,只身逃回王宫。他穿上金线玉饰的华丽衣服,登上鹿台,跳到火中自焚而死。同时,祸国殃民的妃子妲己也死在了战争之中。

周武王很早就听说了箕子的美名,因此亲自前去拜访箕子。武王道:“上天安守百姓,让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我却不知道上天是用什么常理秩序来安定百姓的,敢问先生,您说我该如何是好呢?”箕子回道:“尧舜时期,洪水泛滥,鲧奉命前去治水。鲧采用了堵塞的方法,扰乱五行之律,惹得天帝大怒,就派祝融杀死了鲧。到了鲧的儿子大禹时,他对天神恭恭敬敬,于是天帝赐予大禹九大主持天道的方法,天道常理才恢复了秩序。”武王听完大为受教,十分感激箕子,不勉强他成为自己的臣民,依然给了封地。

箕子受封后,有一天去朝拜周武王,从故都殷墟经过,看见殷朝已经坍塌毁坏的宫室,四处生长着翠绿的禾苗,于是触景生情,悲痛异常,想要大哭一场。他又怕随从报告周武王、惹周武王不满,因而只得小声哭泣。箕子根据这个情景作了一首诗,名叫《麦秀》,诗中说:“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徸兮,不与我好兮!”(尖尖的麦芒,绿油油的禾苗。那个小子呀,不和我交好!)诗中提及的小子,指的就是纣王。殷商遗民听到后,都暗自垂泪,悲伤不已。

周夷王姬燮死后,其子姬胡即位,是为厉王。厉王即位后,在宠臣荣夷公的影响下渐渐有了贪利的嗜好。

厉王三十年(公元前848年),大夫芮良夫进谏厉王:“王室真要衰落吗?荣夷公喜欢独享利益而不知大难正在靠近。利益是从世间百物中得到的,应该使其充满于天地。如果想独占它,就会招致很多害处。所有的人都想得到利益,大王怎么可以专享呢?大王这样做只会引起众怒,大难随时都有可能到来。荣夷公以专利来教唆大王,大王怎么能够保证社稷经久不衰呢?作为王者,应该疏导利益,使其广布天下。否则,天下之人每日都会生活在警惕之中,担心自己的利益被大王占有,久而久之就会对大王产生怨恨。所以,用来赞美功德的诗中写道‘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大雅》中写道‘陈锡载周’,正是因为历代君王因惧怕大难而广布利益,周朝才能延续至今。如今大王采取专享利益的做法,这是需要杜绝的。普通人要想专享利益,必定会成为盗贼;大王继续这样做的话,很少有人会愿意依附大王。如果继续重用荣夷公,周朝必将走向衰败。”厉王非但没有因此惊醒,反而对芮良夫的这番肺腑之言视若罔闻,并最终擢升荣夷公为卿士。

厉王不仅贪婪,而且为人暴虐,生活奢侈,国人对其多有责备。召公进谏说“民不堪命”。厉王大怒,专门派人在国内监视国人,一旦听说有人责备他便将此人杀掉。不久,国人大都把不满憋在心里,各个诸侯也都不再前来觐见。

厉王对待国人更加苛刻,以致国人连话都不敢说,只能用眼神进行交流。厉王大喜,得意扬扬地告诉召公说:“我已经消除了国人对我的责备。你看,他们连话都不敢说,还如何责备我。”召公反驳道:“大王这种做法并没有消除国人的责备,只是暂时阻隔了他们的责备而已。堵住国人的口舌比堵住水流造成的后果还要严重。堵住水流,只能换来暂时的安宁。时间一长,被堵塞的水流一旦冲开堤岸就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堵住国人的口舌同样如此。要想消除水患,就要在大水来临之前主动挖开堤岸,对水流进行疏导;要想彻底消除国人的责备,就要让国人畅所欲言。天子之所以要听政,就是要从文武大臣口中得知民声,然后仔细斟酌,争取事事不悖民心……”厉王不听,仍然我行我素。于是,国人不敢说话,三年后反叛周朝,合力攻打厉王。厉王被击败后,逃向山西一带。在周公和召公的努力下,周朝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周幽王即位后,成为了西周最后一个帝王。当时,得罪过周朝的褒国人担心受到周朝的惩罚,于是给幽王献上了一个宫女,这就是褒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