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42255600000002

第2章 千古帝王溯源(1)

在《史记》中,本纪有十二篇,主要记录帝王之事。其中,西楚霸王项羽和汉吕太后虽然没有帝王之名号,却有着帝王之实权。帝王的更换,朝代的延续,推动着历史的发展,由夏商周到秦汉,最终延伸到我们所处的时代。追溯帝王之源,便于了解中华祖先。

五帝创中华

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名为公孙轩辕。出生后才70天,黄帝便能开口说话。年幼时,他不仅口才出众,而且诚实机敏。成年后,他更是见闻广博,能够明辨事理。

随着诸侯领袖神农氏(炎帝)领导力的下降,各地诸侯不再听其号令,战争不断,导致老百姓吃苦受难,纷纷抱怨。神农氏有心无力,难以征讨。于是,黄帝前去征讨,使得那些反叛的诸侯重新听从神农氏的号令。当时,蚩尤部落生活在东方,虽残暴凶狠,但势力庞大,黄帝并没有前去征讨。

神农氏虽然重新有了权威,但却开始欺负一些实力单薄的诸侯。为了自保,各地诸侯纷纷归附黄帝。黄帝一边治军,以对抗炎帝;一边治德,积极发展农业,使得天下民众安居乐业。随着矛盾的加深,黄帝和神农氏进行了一场大战。在阪泉(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东南)一带经历了多次交战后,神农氏落败。

蚩尤乘着黄帝和神农氏交战的时机,发动了叛乱。黄帝打败神农氏后,立即率领诸侯军队东进,在涿鹿山前的原野(涿鹿山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与蚩尤开战,擒获了他并将他杀死。此后,黄帝一声令下,四方诸侯拜服。

黄帝在诸侯的拥护下,做了天子。为了巩固政权,他不辞劳苦,居无定所。凡是有不顺从者,他就会前去征讨。在掌权期间,他遍历中华东西南北,在涿鹿山下建起都城。在其住所,有大量军队驻守,戒备森严。为监管众多部落,他设立了左右大监机构,专门负责监察一事。黄帝对神灵极为敬畏,祭祀规模宏大。

黄帝当政期间,风调雨顺,土地连年丰收,并且珍宝频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他改变了原始的野蛮,开创了文明时代,由此被尊称为“黄帝”。

帝尧是帝喾的儿子放勋,他有上天般的仁爱和神灵般的智慧。人们渴望依附他,就像渴望见到日月。他虽然富有,但从不骄纵。他平易近人,节俭朴素。他宣扬德行,以恭顺教化民众,使得各个部族团结一致、和睦相处。他划定职务,百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他的治理下,天下诸侯团结而祥和。

帝尧任命羲氏与和氏,令他们根据天象规律总结出历法。在春夏秋冬四时时令的指导下,农耕井然有序,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羲仲和羲叔是一对兄弟,和仲与和叔是一对兄弟。羲仲奉命掌管东方的天象,居住在郁夷(今山东半岛一带),恭迎朝阳,安排春季的农事耕种;羲叔奉命掌管南方的天象,在南交(南方的交趾)居住,督导夏季的农事劳作;和仲奉命掌管西方的天象,居住在昧谷(神话中的日落之处),恭送夕阳,监督秋收;和叔奉命掌管北方的天象,在幽都(指北方的阴气聚集之地)居住,安排冬储。帝尧时,一年开始定为366天。为了调整四时造成的误差,又有了闰月的设置。

帝尧渐渐年老,于是召集各部落首领前来商讨继承人的问题。商讨过程中,大家提出了两个候选人:帝尧的儿子丹朱和掌管水利的共工。在帝尧看来,丹朱虽然比较开明,但喜欢争强好胜;共工虽然能言善辩,口才了得,但此人表面和气,内心阴险,难成大器。于是,帝尧认为他们二人都不能胜任联盟首领一职。

为了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帝尧再次召开会议。此次,各部落首领共同推荐虞舜为部落联盟的继承人。帝尧虽然听说过虞舜的美好德行,但没有立即表示同意,而是让他们讲讲虞舜的一些事迹。

据他们所说,虞舜一家有四口人:父亲、后母、同父异母的弟弟和他。虞舜的父亲瞽叟一向糊涂,对后母言听计从;后母心肠恶毒,特别宠爱自己的亲生儿子,对虞舜则百般刁难;弟弟象在父母的宠爱下,显得傲慢无礼。虞舜在这个家中虽然处处受到鄙视,但他从来都没有报复过父母和弟弟,而且对他们都非常好。听了大家的讲述后,帝尧认可了虞舜的高尚品德,但他还是没有同意让虞舜做继承人,因为他要亲自考察虞舜。帝尧对虞舜的考察方法很特别,他不仅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虞舜,还送去了粮食和牛羊。虞舜的后母和弟弟象见他突然变得这么富有,顿时起了歹心,唆使瞽叟与他们一起谋害虞舜。

第一次,瞽叟让虞舜将粮仓顶部的漏洞补好。谁知虞舜在仓顶补漏洞的时候,瞽叟已经悄悄将梯子搬走,并偷偷点燃了粮仓中暂存的柴草。虞舜发现粮仓起火后,无法下去。他灵机一动,将两顶用来遮阳的笠帽分别握在手中,借着风力从仓顶轻轻地落在粮仓附近的草丛里。

然而,他的父母和弟弟三人并不甘心,想再次谋害虞舜。

第二次,瞽叟让虞舜淘井。待他跳下井后,瞽叟和象开始向井中填土块。虞舜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用铲子挖了一条小道,然后顺着小道爬了出来。

瞽叟和象认为虞舜这次不可能逃生,回家后得意扬扬地将此事告诉了虞舜的后母。三人正在高兴的时候,突然听到虞舜的屋子里有琴声,顿时感到吃惊,因为他们家中只有虞舜会弹琴。随后,象前去看个究竟。他在虞舜的屋子外发现虞舜正抱着琴坐在床上,此时,虞舜也发现了他,并把他叫进房中。虞舜对他们谋害自己的事只字不提,并让弟弟以后好好帮他料理事情。从此以后,虞舜的父亲、后母和弟弟再也没有想办法谋害他了。

虞舜在以德报怨的过程中既表现出了美好的品德,又显示出了常人少有的机智,令帝尧感到非常满意。同时,在虞舜的管理下,帝尧的两个女儿严守妇道,从不傲慢,小心翼翼地侍奉虞舜的父母。

帝尧不仅把女儿嫁给了虞舜,而且又将他的九个儿子派了过去。通过交往,他们对虞舜十分忠实恭敬。并且,在教化民众时,虞舜总能以身作则,处处谦恭,与人和睦相处;讲究诚信,不违背约定。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受到百姓的拥戴。无论是农民、渔夫还是工匠,都仰慕他的为人。为此,很多人搬到他周围居住。经过三年的发展,他的住处先是变成了村落、乡邑,后来竟变成了一个大都会。有了这些考察,帝尧开始试任用虞舜,令其管理百官。

华夏祖先有高阳氏一族(颛顼帝所在)和高辛氏一族(帝喾所在)。在高阳氏一族中,颛顼帝有八位贤能的儿子,合称为“八恺”,后来发展成为八个部族;在高辛氏一族中,帝喾也有八位贤能的儿子,合称为“八元”,后来也发展成为了八个部族。在这十六位贤人的后代中,人才辈出,帝尧在位时未能举用他们,而虞舜却能很好地举用他们。在他们的宣扬和教化下,为父者变得仁义,为母者变得慈爱,为兄者变得友善,为弟者变得恭谨,为子者变得孝顺。家家和睦融洽,社会一团和气。

有帝鸿氏一族,有一人不成才,为人凶残暴戾,并且极力掩盖罪行,被人们称为“混沌”;有少暤氏一族,有一人没有仁义,四处害人,不守信义,并且憎恨忠直的人,满口恶言,被人们称为“穷奇”;在高阳氏一族,有一人不成才,冥顽不灵,不分善恶,被人们称为“梼杌”。这三人繁衍的部族,承袭了他们的恶行,弄得百姓忧虑不堪。帝尧在位时,并没有清理他们。后来,缙云氏一族中也有一人不成才,贪酒好财,被人们称为“饕餮”,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厌恶。虞舜则顺应民心,把他们统统流放到边疆,用他们抵御境外的野蛮部族。

帝尧去世后,虞舜做了帝王。

帝尧时起用了很多贤才,但并没有划清职责,没能让他们发挥特长。虞舜即位后,把四方诸侯召集起来,商讨了此事。他向诸侯们问道:“在众位臣子中,谁能管理百官,助我发扬先帝事业呢?”诸侯们一致推举伯禹,认为他最适合担任司空一职。当时水患严重,虞舜听从了百官的建议,当即令伯禹前去治水。接着,虞舜安排弃去管理农事;任命契为司徒,令其教化民众,使百姓团结,使家人融洽;任命皋陶为刑官,惩罚那些扰乱中原的蛮夷人和国内犯法的人,吩咐他一定要明察秋毫,判刑要得体,有轻有重,要让老百姓信服;任命倕管理全国工匠;任命益为虞官,管理四方草木鸟兽;任命伯夷协助他掌管礼仪;等等。安排具体职位后,虞舜还制定了考核制度,以决定百官升降。

虞舜的任命很得体,各位官员表现得都很出色。比如在弃的管理下,百谷生长茂盛;在契的管理下,人与人之间都能和睦相处;皋陶执法公平,判决合理,得到了民众的信服;在倕的管理下,百工听命行事,大力发展了各行各业;在益的管理下,山林茂盛,水泽丰润;在伯夷的管理下,万民遵照礼仪,处处谦让;等等。

虞舜在位三十九年,其间有三大功劳:治理洪水、划定九州和明确职责。

夏商周的演变

虞舜在年老的时候,和帝尧一样,同样面临选择继承人的问题。各部落首领一致推荐伯禹,因为伯禹在治水的时候立了大功。

早在帝尧为联盟首领的时候,黄河流域的百姓就饱受了洪水之苦。由于当时没有比鲧更精通治水的人,帝尧接受了众部落首领的意见,令鲧前去治水。然而,鲧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不仅没有制伏洪水,而且使得洪水更加泛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在治水时,只知道筑造堤坝阻截洪水而不知道及时疏通,以至于被阻截的洪水在堤坝被损后更加凶猛。

虞舜接替了帝尧的位置后,立即着手治理洪水。他在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将办事不力的鲧杀掉,然后将治水的重任交给了鲧的儿子伯禹。

伯禹不仅身强体壮,而且头脑聪明。他没有采取父亲的治水方法,而是以疏通为主,组织当地百姓挖沟开渠,不断将洪水引入大海。在治水期间,伯禹不仅亲自指挥,而且参与劳动,常年在洪水泛滥之地工作。不仅如此,为了把洪水制伏,伯禹数次经过家门而不进去,即使在自己新婚后。

伯禹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治水重任,使得黄河流域的百姓不再遭受洪涝灾害。

虞舜病死后,伯禹顺理成章地成为继承人。虞舜有一个儿子叫商均,伯禹本想让位于他,于是搬到阳城居住。不过,四方诸侯并不认可商均,根本不去朝拜他,而是赶往阳城朝拜伯禹。因此,伯禹即帝位,建立了夏朝。

到了夏代后期,出现了一位腐败的君主孔甲。他迷信鬼神,并且十分荒淫。在他的统治下,先祖的德望日益衰减,夏王朝的威望也日益衰微,不断有诸侯背叛的情况出现。

据说,当时天上飞下四条神龙,两雄两雌。孔甲很喜欢它们,只是苦于找不到养龙的人。后来,有一人名为刘累,声称学过驯龙术,能够为孔甲养龙。孔甲十分高兴,重赏了他。但刘累并没有把龙养好,那条雌龙被他给养死了。接着,他把它做成肉酱,然后献给夏后。夏后品尝后,觉得很好吃,于是令刘累再弄一些这样的肉酱来。刘累既无肉酱可贡,又担心把龙养死的秘密泄露,于是逃走了。人们从这件事上看出,夏王朝再也得不到上天的庇护了,必将走向灭亡。

夏王朝末代君王桀,是一个暴君,以残暴出名。他毫无德行,竟对民众用武,伤害他的子民。他自比太阳,认为他能像太阳一样,一直照耀四方、统治四方,永远不会灭亡。百姓们知道后,难以掩藏心中的悲愤,指着太阳说:“你这个太阳呀,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消失呢?如果你消失了,我也宁可灭亡。”

商族首领成汤曾被桀囚禁,后来被释放。他回到封地后,勤政爱民,积极修德,赢得了四方诸侯的归附,力量不断壮大。后来,汤顺应民意,率军讨伐桀,打败他后,把他放逐了。临死的时候,桀对身边的人说:“真是后悔呀,当初没有杀汤,导致我落得如此下场。”

殷契是古代殷人的始祖,是帝喾的儿子。他的母亲简狄是帝喾的次妃,在一次去河川洗澡时,正好遇到一只玄鸟从树上弄掉了一个蛋,于是她把它吃了,不久便怀孕生下了契。契长大成人后颇有才华,不仅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且在做了司徒后教化民众有功。为了表彰他,虞舜把商地(今河南省商丘市)封给他,并赐了子这个姓。

成汤出生后,是契的第十四代传人。从契开始,殷人屡屡迁都。成汤即位后再次迁都,定都于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帝喾曾经定都于此,契则受封于此。

当时,一旦有违背夏朝的诸侯,成汤就有权率军征伐。有一次,诸侯葛伯违背夏制,不行祭祀。成汤征服他后并告诫说:“你以后如果不恭顺天命,我一定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你。”此后,葛伯谨记教训,遵循夏制。成汤说:“以水为镜,可以见形貌;体察民情,可以知国情。”臣子伊尹听后大加赞美:“真是英明的君主啊!听从谏言,就能改进治国方法;爱护百姓,就能提拔贤能。努力,努力!”

有一次,成汤在出行时遇到了捕猎者捕猎的场景,在四面都张开了大网,于是向捕猎者请教。对方回答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四方猎物都收入网中。”成汤说:“不能这样做,否则会捕尽猎物的!”令其去掉三面,仅留一面大网,然后说:“这样的话,有的猎物想从左边逃走,有的猎物想从右边逃走,那就让它们去吧。那些不愿意逃走的,才是我的猎物。”四方诸侯听说后,纷纷赞美成汤的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