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42255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历史是人类的传记,是国家的传记。同时,历史也是生活的老师。唐太宗曾对房玄龄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翻开司马迁呕心沥血、含垢忍辱,历经13年而成的《史记》,一部三千余年的历史呈于眼前。自黄帝始,止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这部纪传体通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渗透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没有司马迁这位伟人,就没有《史记》这部巨著。

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字子长)出生。太史令司马谈是他的父亲,在学识渊博的父亲的影响下,十岁起司马迁就开始读古文,日日积累学问。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18岁的司马迁来到了长安,先后拜经学家孔安国和哲学家董仲舒为师,分别向他们学习《尚书》和《春秋》。次年,司马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回到长安后,汉武帝任命他为郎中(侍从官的一种),得以随从汉武帝四处巡游,并奉汉武帝之名出使巴蜀之地,丰富了他的阅历。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死后的第三年继承了太史令之职。

自太初元年(前104年)始,司马迁开始了《史记》的编纂工作。至天汉二年(前99年),46岁的司马迁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时惹怒了汉武帝,结果在年近半百的年龄遭受了宫刑。在狱中,他没有为此而自暴自弃,而是致力于撰写《史记》。太始元年(前96年),50岁的司马迁赶上了汉武帝大赦天下的机会,得以出狱。

出狱后,司马迁担任了负责传宣诏令的中书令(该职位在当时多由宦官担任)。他别无他求,专心编写《史记》,花费了5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史记》的编纂。

《史记》共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类,取材广泛,比如《尚书》、《牧民》、《轻重》、《晏子春秋》、《国语》、《天问》、《国策》、《秦记》、《诸子百家》,等等,都是司马迁的写作素材。在司马迁的筛选、润色和考证下,《史记》内容丰富,据后来的多方专家考证,虽然有纰漏之处,但整体却不乏翔实的史事,值得阅读和欣赏。

本书在以白话文的形式讲述史记故事时,重新进行了有代表性的分类,挑选出富有特色的故事以飨读者。在有纰漏的地方,做了一些考证,比如对齐威王和齐宣王的在位时间、苏秦游历各国时拜见的国君等进行了细微的校改,以便把同一个时代中的人物脉络理顺,保证整本书的连贯和通畅;在故事缺乏的地方,进行了一番归纳,比如在讲述某位大臣的时候,会从本书未涉及的《史记》篇章中搜集材料,保证各个章节的内容丰实,方便读者了解这些历史人物。

历史是过去的回声,是记忆的生命,我们也将成为过去,也将成为记忆,希望本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做最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