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宁静是人生的珍宝,拥有一颗宁静之心,比那些急切忙于赚钱谋生的人更能够体验生命的真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追求内心的宁静。在远离大自然的现代喧嚣都市,冥想和静思是获得内心宁静的主要途径。很多人通过冥想训练自己,让注意力在宇宙间漂浮,不被焦虑所困。伊斯华伦在《征服心灵》中说:“在深沉的冥想中,我们的心灵是静止、宁静而澄静的。这是我们童年时期的天真状态,借此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以及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每天花点时间进行静思和冥想。这种练习能使我们精神活动放慢。一旦我们放慢内在混乱状态的活动速度,外在生活自然也就慢下来了。
据资料记载,冥想会给人体带来许多好处。首先,有控制地深呼吸能增加我们身体的供氧量,镇定神经系统。其次,定期地练习冥想,能有效地帮助我们的头脑清除杂念,便于我们精神更加集中,使之能够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更有效地制定决策。再次,冥想可使我们对事物的形势有更清晰的了解,并且消除基于社会环境对人大脑的下意识影响。
冥想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修行,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冥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行为,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就会让自己安静下来,并集中注意力,思路就会变得比较容易打开。这种集中注意力的行为,其实就是冥想。
有一次,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带着介绍信前往发明家埃玛·盖茨博士的实验室去见他。当希尔到达时,秘书告诉他说:“很抱歉……这时候我不能打扰盖茨博士。”
“要过多久才能见到他呢?”希尔问。
“我不知道,恐怕要3个小时。”她回答。
“盖茨博士现在很忙吗?”希尔又问。
她迟疑了一下,然后说:“不,应该说不忙,不过他正在静坐冥想。”
希尔不禁笑了:“静坐冥想?”
她笑了一下说:“我实在不知道博士要静坐多久,如果你等不及,我可以帮您另约一个时间。”
希尔决定留下来继续等,因为他想弄清楚静坐冥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当盖茨博士终于走出房间时,寒暄了几句之后,希尔就把话题转到了静坐冥想的问题上。博士高兴地说:“你想不想看看我静坐冥想的地方,并且了解是怎么做的?”希尔当然很乐意。接着,盖茨博士把他带到一个隔音的房间去,这个房间里唯一的家具是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着几本白纸薄、几支铅笔以及一个可以开关电灯的按钮。
从谈话中希尔得知:盖茨博士每次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就到这个房间来,关上房门坐下,熄灭灯光,集中注意力进入冥想状态,等整个思路比较清晰明了时,他就会立刻抓紧时间把它记录下来。盖茨博士的许多发明就是在冥想中获得的灵感。
心灵宁静的人往往是喜欢冥想的人,通过冥想来自省和思考人生,抵制诱惑,从而更进一步地守护心灵的宁静。
很多人误以为冥想是宗教行为,其实不是,冥想是一种有益身心的养生方法。正因为如此,大多宗教会用这种方法修行,但不等于说冥想只能是宗教的修行方法。因此,如果你并未皈依任何宗教,也可以通过冥想来升华精神境界,强化内心力量。通过冥想,我们可深入内在去探寻灵性世界,还可与之对话,深入自我认识。
说起焦晃可能一些年轻人不知道,但说起《雍正王朝》《乾隆王朝》《汉武大帝》这些耳熟能详的电视剧,大家一定有印象。在这些电视剧中,焦晃饰演的是康熙帝、乾隆帝、汉景帝三位皇帝。别看他在电视剧里呼风唤雨,威风八面,现实生活中的焦晃,却是一个很随缘的人。
他已经年过七旬,身体却好得不得了。有人向他请教养生秘诀。他总结说:“第一,是不能吃太多,也不能吃太好。其次是锻炼。”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养生秘诀,真正的秘诀不在于他的生活习惯,而在于他对待生活的心态。
在外地拍戏的时候,他绝不像那些大牌演员,身边有助理随时伺候着,对吃什么也不挑剔。“饭菜只要可口一点就够了。我还自己洗衣服,出门前把衣服泡着,等回来后洗净晾干。”不拍戏的时候,他就在家中侍弄花草。家里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的,环境安静优雅。有人把这叫作“焦晃的味道”。
除了养花弄草,焦晃还坚持每天静坐冥思。在书房地板上放一张垫子,没事的时候,就盘腿在上面一坐,多则一个小时,少则半个小时,让自己进入冥思状态,这就是在喧嚣而浮躁的演艺圈里,焦晃始终能保持一份宁静的诀窍吧。
半辈子的演艺生涯过去了,焦晃非但没见老,却越活越年轻。对此,焦晃非常得意:“20世纪80年代,我就觉得自己的身体机能比年龄小一轮;90年代,感觉小了15岁;现在更不止,应该比实际年龄小20岁了。”
焦晃保持年轻的秘诀就是心灵宁静。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是越简单越好。简单才能宁静,宁静才能活得快乐。很多人把自己活得不快乐归结为是外部世界的干扰太多。其实,如果人的心灵不宁静,即使生活在桃花源中,他也一样会觉得烦躁不安。即使在烦尘闹市,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冥想获得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境界。
冥想时,最好找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你要做的事就是摒除脑子里的杂念,让大脑什么念头也不要有。当然,刚坐下来时,你很难安静下来,心头反而杂念丛生,这时,你要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比如,用意念在大脑中想象出一支蜡烛的火焰,四周都是黑暗,只有这一点火焰……将注意力都放在这点火焰上,当然,你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其他东西,比如一朵花。或者念一句经文,或者不断地重复一句话,只要在一段时间内,你能将注意力集中于一点即可。
当注意力完全集中后,你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了:什么都不想,心无杂念。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一个办法是:每当有什么想法钻进你的头脑时,你要有意识地将它赶出去。过一段时间后,你就能学会如何消除杂念了。你将不再受外界思想的控制,从而找到真正的自己。
当然,生活中,我们并不需特意经常去做冥想,只是经常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哪怕在这个空间里什么也不想,把烦恼暂时放在一边,安静地过一个下午,也是很好的。
7.问心无愧最心安
作家马德说:“一个人活得幸福不幸福,一要看是不是能睡着,二要看是不是想醒来。能睡着,说明心安,此前问心无愧;想醒来,说明心美,当下正是所要。”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有一种特别的现象,亦即每当我要去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情时,内心都会出现一个声音叫我不要做。”苏格拉底所说的内心的声音就是良知。我们常说:“做了这件事,我会良心不安的”,因为自知会良心不安,所以我们才不会去随便作恶。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的心学大师。一天半夜,他的一个弟子捉到一个小偷,看着小偷正当壮年,不缺胳膊不少腿的,也不是个大奸大恶之徒,送交官府肯定要法办,关上三年五载的,这个弟子有些于心不忍,便说:“你说你一个大活人,干点什么不好呢?出来偷东西,你不觉得良心难安吗?”谁知,小偷却嬉皮笑脸地问道:“你能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吗?”时值盛夏,虽然半夜了,天气还是很热,这个弟子便笑着说:“我可以放你走,不过也不能白白放过你啊。看你身上也没什么值钱东西,也就这一身衣服还值点钱了。你就留下你的衣服,走人吧。”王阳明的弟子让小偷先脱掉外衣,接着又让他脱掉内衣。小偷很不情愿的脱掉了。当让他脱掉裤子时,小偷抓住自己的裤腰说:“这恐怕不太好吧。”
王阳明的弟子笑着说:“你怎么说不知道自己的良知在哪里呀,良知不就在这里吗?”他指指小偷的裤子。
《法华经》有言:“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却是最大的幸福。”俗话说,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人遇到了挫折和磨难,虽然也会有痛苦和挣扎,但是只要熬过去了,就不会再难过。可是,如果是自己的良心在受着谴责,那么即使是再努力,再挣扎,也没有办法躲开痛苦。遮掩,或许可以逃过别人的眼睛,甚至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唯一逃不过的是自己心灵的谴责。
在一次海难中,他侥幸生存,而其他船员集体遇难。大家都以为他也已经死亡,船主按法律的规定,给每位遇难者的家属一笔不菲的经济补偿。
作为唯一的幸存者,他几经磨难,死里逃生,当他在回家的途中听说在这次事故中,每位遇难者的家属可以得到十几万元的补偿费后,立刻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因为他一回去,家人就得不到这笔钱。而这些钱,如果让他去赚,至少得20年。
思考再三,他开始了流浪生涯。然而,他的心始终无法安宁,他夜夜失眠,想妻子儿子,承受着良知的煎热。终于,他感到无法承受心灵的煎熬,他回家了,回到了亲人的怀抱。为此,亲人们没能得到那十几万的赔偿,但他,心里安宁了。
尽管他选择了远离,但还是无法躲开心债。十几万元的财富,也买不到自己内心的快乐。其实有时候想想,人们的心灵还真是奇怪,越是没有人知道,就越是会自己提醒自己。所以,在事情发生的时候,越是想要掩藏,就越会受到内心的折磨。所以,索性不如公开,索性不如让自己受到惩罚,反而可以心安。
她是一位普通的车间统计员,有一次,她从财务科领回工资,发给工友后,发现手里居然还剩594元。那时,她每月的工资只有71元。当时,她的父亲患癌症刚刚去世,留下治病欠下的3000多元债务,弟弟妹妹正读高中,女儿嗷嗷待哺,肚子里还有另一个生命即将降临……钱,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她悄悄地把钱收了起来。
不料,就是这一念之差,这594元竟成了她沉重的心理负担,折磨了她10多年,使她寝食难安。终于有一天,她鼓起勇气,找到当年的那位会计,还了那笔钱。在回家的路上,她泪流满面——终于卸下了压在心上10余年的心债。
巴金先生说:“良心的责备比什么都痛苦。”当我们欺骗别人的时候,最让人觉得可怕的,不是别人对我们的惩罚和报复,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不安。背负着心债过日子,其中的痛苦滋味可想而知。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欺骗他人,否则我们将会永远受到自己内心的惩罚,让自己的内心永远都得不到安宁。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光明磊落,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人生才是真正的洒脱,我们才能获得幸福。
做错了事,心感到不安,是因为我们原本就是善良的人,但我们都不是圣人,犯错是难免的,受到诱惑是难免的。但这毕竟不能成为我们做错事的借口,做错了,就要去承认,就要去改正。改正了,我们的心也就安宁了。
真正的君子即使是在没有一个人的荒野上也绝不会做违备良知的事。但如果他认为某件事值得自己去做时,即使顶着再大的压力也会去做。淡定的人历来奉行一个四字箴言:“问心无愧”。
有一个人看隔壁的女人带着孩子过日子不容易,经常帮着她干点活。比如挑水的时候顺便给她捎上一担,家里需要搬什么重物,他看见了就主动上前帮忙。时间一长,村里的人都说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有暧昧关系。男人的老婆为了这件事和他大吵大闹,还把他的脸挠破了。第二天早上,人们看见这个男人脸上带着伤赶着马车去赶集,隔壁的女人和孩子背着一个口袋在艰难地行走。男人跳下车,二话不说,把口袋往车上一扔,说:“上车!”女人犹豫着说:“大哥,这不好吧?”男人满不在乎地说道:“怕什么,我问心无愧!”
有人认为,人生最可怕的不是磨难,是违背良知,遭受内心的谴责。你不知,他不知,但天知,地知,自己知。人做了违备良知的事,最大的折磨就是心灵的谴责。背负着心债过日子,其中滋味可想而知。
就像故事中的男人一样,即使天底下的人都骂他,他也依然能够保持从容淡定,这是因为他问心无愧。问心无愧最心安。只有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才是真正洒脱幸福的人生。
其实,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摆脱良心的折磨。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一点私心,做一点违备自己良知意愿的事。没有几个人能够理直气壮地拍着胸脯说自己的一生都问心无愧。作为凡人的我们,只要在大多数事情上问心无愧,就可以心安。对已经发生的错误,及时去改正它,去弥补损失,你也一样能够获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