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学点做人心理学
41867400000015

第15章 悲观自卑的心理不要抱怨自己的命不好(3)

第二个女人喜欢时尚,爱穿与众不同的衣服。她是被别人羡慕的白领,但她却很少买特别高档的时装。她找了一个手艺不错的裁缝,自己到布店买一些不算贵但非常别致的料子,自己设计衣服的样式。在一次清理旧东西时,一床旧的缎子被面引起了她的兴趣——这么漂亮的被面扔了怪可惜的,不如将它送到裁缝那里做一件中式时装。想不到效果出奇地好,她的“中式情结”由此一发而不可收:她用小碎花的旧被套做了一件立领带盘扣的风衣;她买了一块红缎子稍事加工,就让她那件平淡无奇的黑长裙大为出彩……

第三个女人是个普通的职员,过着很平淡的日子。她常和同事说笑:“如果我将来有了钱……”同事以为她一定会说买房子买车子,而她的回答是:“我就每天买一束鲜花回家!”不是她现在买不起,而是觉得按她目前的收入,到花店买花有些奢侈。有一天她走过人行天桥,看见一个乡下人在卖花,他身边的塑料桶里放着好几把康乃馨,她不由得停了下来。这些花一把才开价5元钱,如果是在花店,起码要15元,她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了一把。

这把从天桥上买回来的康乃馨,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开了一个月。每隔两三天,她就为花换一次水,再放一粒维生素C,据说这样可以让鲜花开放的时间更长一些。每当她和孩子一起做这一切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开心。

第四个女人下了岗,在离家不远的人行道上卖面窝。由于品种太单一,她的摊子在一个卖热干面的摊子旁边,吃早点的人图个方便,吃热干面的时候顺便来一个面窝。这个四十多岁的下岗女工不像别的摊主,东西炸好后,就用手里那双筷子或铁夹子夹到客人碗里,而是准备了一些很精致的竹制小盘,每一次她都不厌其烦地把炸好的面窝放到盘子里,端到客人桌上,等他们吃完再收回来……不知是她炸的面窝味道好量又足,还是由于她这个细心的举动,她的生意还真不错。

这四个女人各自在不同的轨道上过着不同的生活,她们有钱也好,没有钱也好,年龄大也好,年龄小也好,她们都有一个让人称道的共同点:她们懂得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精致。

面对生命的缺陷敢于奋斗

赖斯利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于怎样打好一副坏牌。”是的,如果干什么事情都一帆风顺,那么人生还有什么喜悦可言;只有不断地面对逆境和挫折,挑战它,战胜它,成功之后的欢乐才更能打动人,这样人生才更加丰富多彩。

况且,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谁也不能一辈子都活在成功胜利之中。真正的成功者往往是一些身处逆境或遭遇过失败的人。

贝多芬30岁失去了听觉,但他仍在耳聋中完成了世界名曲《第九交响乐》。美国科学家弗罗斯特推算出了太空星群以及银河系的活动变化,可他自己只是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人。达尔文病魔缠身40年,他仍然四处考察,发表了著名的进化论观点。爱迪生小时候便失去了听力,但他居然发明了留声机。

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缺陷而不宜从事自身工作的人,可他们又在那些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说来容易,但其中的艰辛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当我们身处逆境之时,不妨多想想这些战胜困难的成功者,这样就会带来无比的自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于是就有了百倍的勇气继续奋斗,那么胜利也就在眼前了。

不怕别人的抨击和否定

最强的性格,就是对自己有充分自信的性格。不怕别人的抨击和否定,对过去不后悔,对现在有信心,对未来满是希望的人,就是成功者。

为了生活有更好的保障,大仲马在巴黎当差之余,经常替法兰西剧院誊写剧本,以增加收入。许多精妙的剧本让他深为着迷,常常忍不住放下誊写的剧本,动手写自己的剧本。有一天他来到法兰西剧院,径直走进当时著名的悲剧演员塔玛的化妆室,张口就说:“先生,我想成为一个剧作家,你能用手碰碰我的额头,给我带来好运气吗?”塔玛微笑着把手放在他的额头上,说:“我以莎士比亚和席勒的名义特此为你这个诗人洗礼!”大仲马一点儿也没在意这位大演员善意的玩笑,他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郑重其事地说:“我要在你和全世界人面前证实我能做到!”

然而,大仲马花了三年时间写出的大量剧本,没有一个被剧院接受并上演。直到1928年2月11日傍晚,法兰西剧院才给他送来一张便条:“亚历山大·仲马先生,你的剧作《亨利三世》将于今晚在本院演出。”大仲马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时,才发现自己没有体面的硬领,他连忙用硬纸剪了个硬领,套在脖子上便飞奔剧院。但是到了剧院他却无法靠近舞台,因为连座席间的通道上都站满了观众。直到演出幕落以后,剧院主持人请剧作家上台时,大仲马才得以出现在台前,顿时,暴风雨般的喝彩声响彻剧场。当时的报纸如此描述他:“他的头昂得那么高,蓬乱的头发仿佛要碰到星星似的”。这个带着硬纸领子的混血儿一举成名,一夜之间成了巴黎戏剧舞台上的新帝王。

紧接着,大仲马的另一个剧本《安东尼》演出后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大仲马在巴黎成了最走红的青年剧作家。尽管如此,巴黎的许多贵族和一些文坛名家们仍然蔑视他的出身,嘲讽他的黑奴姓氏。甚至像巴尔扎克这样的大家也不放过嘲笑他的机会。在一个文学沙龙里,巴尔扎克拒绝与大仲马碰杯,并且傲慢地对他说:“在我才华用尽的时候,我就去写剧本了。”

大仲马断然地回答道:“那你现在就可以开始了!”

巴尔扎克非常恼火,进一步侮辱大仲马:“在我写剧本之前,还是请你先给我谈谈你的祖先吧——这倒是个绝妙的题材!”

大仲马也火冒三丈地回答他:“我父亲是个克里奥尔人,我祖父是个黑人,我曾祖父是个猴子,我的家就是在你家搬走的地方发源的。”

另起一行争取第一

假如你生性好强,不甘平庸,也无须烦恼,地位的高低与否是有不同的判断标准的。只要你肯于换个角度做事,你同样可以“居高临下”,位列第一。

有一名念小学的女孩,每天都第一个到校,第一个到教室,等待一天的开始。有一天,她的同学途中遇到她,问她为什么每天都那么早到校,她带着腼腆的笑容,回答了这个问题。

原来,她学习成绩不怎么样,长相也普通。她从来不知“第一名”的滋味是什么。某一天,她发现当她第一个到达教室时,竟意外地获得了一种类似“第一名”的喜悦。她很快乐,也有了期待。

她一面走着,一面向同学坦露心中的小秘密,周身散发出一股期待及喜悦的光芒。接近教室时,她心中甚至升起了一种不小的兴奋和快感……

也许在现实生活中你也是这样一个始终与“第一名”无缘的人,眼看着别人表现出色,自己却永远居于人后,你会不会有不平衡的心理呢?

小谢是一位热力四射、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经常是社团中令人注目的热点,认识小谢的人几乎都可以感受到他热情的付出。在得知他交了女朋友后,他的一个朋友开玩笑似地问他:“那现在我在你心中排第几呀?”他想也不想,便答道:“第一。”朋友不相信地看着他,问:“怎么可能呢,你女朋友应该排在第一位呀。”小谢狡黠地一笑,然后说:“你当然排第一,只不过是另起一行而已。”

生活中,工作中,每个人都期望得到第一的位置,其实要拿到第一也很容易,就看你愿不愿意换个角度——只要“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有可能拿第一了。

不要计较自己的无能

你不会“一无是处”,不要去计较自己的无能。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那些总在羡慕别人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人,是永远挖掘不到自身的金矿的。

法国文豪大仲马在成名前,穷困潦倒。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

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

“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老伯。”

“数学精通吗?”

“不行。”

“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

“什么都不知道,老伯。”

“会计呢?法律如何?”

大仲马满脸通红,第一次知道自己太不行了,便说:“我真惭愧,现在我一定要努力补救我的这些不行。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一定会给老伯一个满意的答复。”

他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大仲马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住址。他父亲的朋友叫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名字写得很好呀!”

你看,大仲马在成名前,也曾有过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然而,他父亲的朋友,却发现了他的一个看似并不是什么优点的优点——把名字写得很好。

把名字写得好,也许你对此不屑一顾:这算什么!然而,不管这个优点有多么“小”,但它毕竟是个优点。你便以此为基地,扩大你的优点范围。名字能写好,字也就能写好;字能写好,文章为什么就不能写好?

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不自信的人,切不可把优点的标准定得太高,而对自身的优点视而不见。你不要死盯着自己学习不好、没钱、相貌不佳等等不足的一面,你还应看到自己身体好、会唱歌、字写得好等等不被外人和自己发现或承认的优点。

不要计较他人的评价

我们最不应该做出的牺牲,就是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我!因为那些对你指手画脚的人,其实四根手指头正指着自己,惶惑的不知道他们遵从的规则是什么。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评价他说:你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则是: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沃特·迪斯尼当年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的理由开除,建立迪斯尼乐园前也曾破产好几次。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读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他的化学成绩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评价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如果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要被一时的失败击倒

很多人整天抱怨条件比别人差,运气没有别人好,没有出生在好的家庭里……其实,这些都不足以限制你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主要还在于你的想法,是你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而成功和失败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只要你的人生有过成功,失败就并不可怕。

一夜之间,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森林庄园”,刚刚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这座庄园的保罗·迪克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他经受不住打击,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熬出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小伙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保罗在外祖母的说服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他没有目的地在街上闲逛,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的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家庭主妇们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让保罗的眼睛忽然一亮,他看到了希望。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保罗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在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的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结果,木炭被抢购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然后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初具规模了。几年以后,“森林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别让眼睛老去,这样才不会让心灵荒芜。当意外的苦难向我们袭来时,当我们被忧愁压得无暇喘息时,不要惧怕,伸出手,拨开心头上的那团云翳,像拨开水面上的一块块浮冰,这时候天上的太阳,自然就会亮亮地照进我们的心田。

我们每一个人头脑中都应该充满积极和勇敢,决不让挫折将自己击倒。对我们而言,挫折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攀登高峰时必须经历的有益训练。

缺陷和逆境并不意味着失败

艾里克天生就得了一种稀有的眼疾,13岁时他失明了。他听别人说他再也不能做别人所能做的事情了,因为他有缺陷。然而,艾里克并不接受这样的生活。在同眼疾作斗争的过程中,艾里克学会了面对逆境,将逆境看成他生命的一部分。

首先,他参加了学校摔跤队,成了副队长,并在班级比赛上夺得冠军。接着,他开始对攀岩宣战。攀岩对视力完美无缺的人来说都是一项艰难的运动,更别说是对一个眼睛看不见的人了,那更是难上加难。然而,艾里克却说:“盲目并不能阻止我获得快乐。”他将他的缺陷——眼睛看不见——转化成了力量,同生活顽强地作斗争。

1995年,他登上了北美最高峰,海拔20330英尺的麦金利山。1996年,他成为第一位成功攀上约塞米蒂3000英尺高、名为艾尔船长的花岗岩巨石的盲人。艾里克现在是凤凰私立中学的老师。他说:“失明只是一种不方便,对于攀登来说,你得寻找不同的方法去完成它。”

缺陷和逆境并不意味着失败。如果不努力,就算走在平坦的人生路上你也会摔跤。

没有一辈子学不会的东西

有位中国古人曾感叹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要是从年老向年轻活那该多好啊!因为年纪大了,更懂得珍惜时间。我们提出把一生时间当作一个整体运用要抓一个“早”字,说的是应该珍惜青春时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但绝不是说,年老可以废学,坐而空叹,少壮努力学诚然很好,老来发愤也无须叹晚。西方有句谚语:“人的生活在40岁才开始。”

自从约翰·柯克隆有记忆起,文字就一直是他的克星。小时候上学,他总觉得书上的字母跑东跳西,母亲的声音他永远捉不到。由于有自卑感,他在学校总是表情呆滞,沉默寡言,他多么希望有人能坐到身旁,拍着肩膀安慰他:“我来帮你,别害怕。”

但那时没人知道什么叫阅读困难症,约翰的左脑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将文字之类的符号有次序地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