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漫谈建筑史(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8300000009

第9章 复古思潮:现代建筑黎明前的混沌与嘈杂

君权时期在欧洲历史上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迈入十八世纪的欧洲在科技和文化上都有了显著地发展,所以中央的君权又一次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一次的挑战不是来源于罗马的教廷,也不是各处的贵族们,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

按理来说新的资产阶级代表着新生力量,应该是有着打破天地重造之的魄力,当然最后的法国大革命也是有着这样的气魄。但是在资产阶级掌权的初期,建筑却陷入了一种复古的思潮之中。这显然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但是细细想来这件事情也是可以想通的,中国在维新变法的时候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情况。康有为曾写过《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一类的书,企图旧瓶装新药,用旧的外衣来带出新的东西。但是很不幸失败了。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在力量薄弱的时候,也想到过用这样的手段来进行改良运动。而建筑上的体现就是复古思潮。

资产阶级革命时,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就是以古典文化的复兴作为新思想的根基。而欧洲人也真正做到了。复古建筑在欧洲大陆上拔地而起的时候,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在迅速传播着。而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欧洲古典时期的思想真的是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的。民主制度和罗马法,早期的哲学和辩证法,都成为了欧洲近代思想的基础。第二点则是因为资产阶级势力自身的薄弱,如果不是因为自身的薄弱,欧洲人也犯不着要去找几千年前的人来给自己做后盾。当时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宗教势力作为两座大山压在新型的富裕市民阶级的身上。从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就能看出来。当时的法国把人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僧侣,第二个等级是世袭的贵族,最后一个等级才是平民。而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坚力量正是这些来源于市民阶级的资本家。

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主要在三个国家出现,法国,英国和美国。原因也很简单,这个时候的英国正是资产阶级世界的霸主,早早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正忙着在整个世界上插旗子。日不落帝国的雏形在这个时候已经基本确立了。而法国现在正在革命,贵族和资本家之间,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雅各宾派专政),无产阶级和资本家之间(巴黎公社运动)正打得不可开交。一切旧的都被摧毁,新的东西正在树立。而这个时候的美国,刚刚摆脱了英国而独立,正处于一个国家的上升期。南北战争更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于国家的统治地位,所以资产阶级在这三个国家的势力最为昌盛。

而复古思潮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这三种思潮在三个国家都有体现,而且在时间分期上也不是相互分离的,事实上是相互穿插的。

古典主义是一种比较好理解的思潮,资产阶级希望借由欧洲古典文化来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而古典文化推崇的是人的理性,这种理性也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赖以立命的基础。所以在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以希腊和罗马为范本的建筑。

当然,古典主义具体上还有小的分类。可以分为希腊复兴和罗马复兴。当时的法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中心,他们向往罗马时期的兴盛。而且法国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一种来源于罗马之正统的心理。所以这一时期法国主要是以罗马复兴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巴黎万神庙。(听名字就知道是跟罗马脱不开关系。)

英格兰则是以希腊复兴为主,因为这个时候希腊刚刚独立,而且希腊和英国的关系向来不错。所以出现了一大批的希腊复兴建筑。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列颠博物馆。

这一阶段的所谓古典主义,其实就是把古典的希腊罗马建筑搬过来抄一抄。当然新的元素也是有的,看巴黎万神庙就能知道,前面的山花和柱廊很古典,顶上的穹顶明显是后来的元素。

这时候的美国也掀起一波复古的潮流,当然也是为了树立起一个民族理念。美国作为一个刚刚独立的国家,在文化上毫无根基。为了标榜民主和自由,就有必要依托于希腊和罗马这个旗帜。

而在资产阶级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个新的思潮却出现了。这就是浪漫主义的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的思想根源来源于理性的对立面,也就是感性。国内的建筑教材上认为浪漫主义思潮是由于一部分人对于当时大工业生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失望。而我更倾向于认为浪漫主义是对过分理性的反思。物极必反是一个不变的原则。当人们的目光过分放置于理性之上的时候,就必然有人会对这个世界有理性的反思。浪漫主义的产生就是对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的反思。我们先暂且不看这种反思是对是错,这种思潮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建筑。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英国的国会大厦了。通过对哥特式的一种模仿,表达更为随性一些。浪漫主义建筑的哥特复兴倾向在这个建筑上表现得很明显。

而在这两股思潮涌过之后,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建筑广泛的采用过去的一切元素,我们也称这个思潮为集仿主义。也就是过去能抄的一切都拿来抄,但是抄得很肤浅。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大量的资本开始聚集。资本家手上很有钱,所以产生了一种“暴发户”心理。大概意思就是要把自己失去的贵族的那一套补上来。具体的建筑风格我甚至可以推荐你去看一看《了不起的盖茨比》。倒不是说那座建筑就是折衷主义,但是那时候美国的喧哗却是不折不扣的符合这个建筑思潮。

我暂且不知道西方对这一时期的建筑的评价,但是国内的建筑评论对于这一阶段评价不高。说到底还是那个问题,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过去。过去对于建筑来说永远都只能是基石。如果不能正视过去的自己,那么建筑就不能发展。现代建筑的黎明之前就是这样的纷扰的复古思潮,而中国建筑的前路又是什么呢?我们如何看待传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