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消失的光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41820100000007

第7章

正月初八,高中开学,海子小叔把海子送到县城,和其他七八个农民背着褥子就往浙江打工去了。海子爸爸留在了家里种地,海子小叔在去之前,把他家的地全部托付给了海子爸妈种,年底他只要三成粮食。虽然海子爸妈觉得种两家的地可能忙不过来,但是种地多就收入多,也就答应了。正月十五未过,海子爸妈就开始忙着为春耕做准备了。

春耕前,村委为解决村民的吃水、庄稼灌溉问题,鼓励家家户户打水井,出了新政策:村里提供水泥沙子给村民打井,并打完井后每立方米给村民补十元钱。虽说海子家吃水没什么问题,但他们家吃水的井还是队里十几年前修的公共水井。十几年过去了,这口井的来水越来越少,这口井源头的山泉再过几年就要枯竭了,并且公共水管年久失修,三天两天出问题,不是堵住了就是漏水。有时候水龙头里出的全是浑水,有时候水还没有筷子粗。很多农民前几年就自家打了井,不在公共水井吃水了。文大爷和海子小叔他们也有自家的井,只是海子家在坡上,他们水井的水过不来。现在队里也就几个老人和海子一家还在公共水井吃水。海子爸妈早就想自家打一口井,但是眼前家里这种光景,顾了两个孩子就不能顾其他了,也就迟迟没有行动。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两口子决定自己也要打一口井。其他农民都是请挖掘机挖井的,那个大家伙半天的时间就能打好几口井,但是它工作一个小时要收好三四百元钱,这是海子一个月的生活费,海子爸妈舍不得出这个钱,两口子硬是用锄头和铁锹用了足足十多天的时间在屋后的堰塘外挖出了一口井。打完井还剩余一些水泥,海子他爸用这些水泥在院子里又做了一个洗衣洗菜的池子。

海子在学校读书,除了一心上课考试,倒也没有其他的事。迎春花开过后的第二个周末,海子上完上午的课,广播室播音有人找海子,海子还以为是他爸爸来给他送生活费了。等到他跑到校门口,才惊喜地发现是余灵。天刚下过小雨,她穿了件格子衬衣,站在一棵梧桐树下,正在往校门口张望。这时他们才发现,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彼此都长高了不少。不过相比之下,余灵更加成熟了。海子赶紧向余灵走了过去。

“你怎么现在才来?”海子满怀高兴却故作责怪的问到。

“哟,我来看你,你还不高兴了啊,见面一句关心的话不说倒先兴师问罪了!我下次都不敢来了呀!”余灵呵呵笑道。

海子慌忙说到,“还以为你早就会过来呢!”

“你要上课我也要上课呀!又不是只有你是忙人我就是个闲人!我有个在县城的亲戚家出了点事,我过来看看他们,也正好看看你!”余灵给了海子一个苹果,两人并肩沿着校门外的这条小道向江边走去。

“这一年过的怎么样?”海子问余灵。

“还行吧!没有想得那么糟糕,也没有期望的那么好。职高也就那样,有努力的人,但大多数还都是在混日子,就说我们宿舍的那群女生吧,打扮的一个比一个妖艳,成天就想着谈恋爱,比攀换了多少男朋友。如果有人刻苦读书,倒被视作了另类!去之前还抱了很大的期望,现在被消磨的是一点热情都没有了!”余灵叹了口气。

“其实在哪都一样,再差的环境也有很努力的人,在好的环境也有不少混日子的人。每个人想要的都不一样,难免会难以相互理解。”海子安慰她。

“这种氛围你是不会明白的,进入职高的学生都是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不仅是我们自己觉得自己没用,就连老师家长也不会给予我们多高的期望。他们也就想有个地方让我们安分守纪地混混日子,免得放我们在社会上惹是生非。至于学点什么,倒是其次。一中怎么样?”

“马马虎虎,就是学习压力有些大,一句话说就是看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

“有压力才有动力啊!我现在就是太没压力了。我也不打算读下去了,这学期读完我就去广州打工。”

“毕业证也不要了吗?”

“这种证要了估计也没什么用,混日子更没什么意思,去年我爸爸的生意赔了不少钱,家境也不比往年了。再混下去我怎么对得起家里人啊!”

“那你早点挣钱,到时候请我海吃海喝!”

“还以为你要劝我再读下去呢!”

“听你这么说,这种学校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早点出来早解脱了!如果说一个学校,连自己的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最基本的自信都不能给予,不读也罢!”

“去了广州以后我更难来看你了,一年没来看你,你就记恨成这样,三五年不看你还不晓得你在心里该怎么骂我呢!”

“我去看你呗!等我暑假打点工,攒点钱,就能去看你了!”海子笑到。

两人来到江边上,这时四月初。万物更新,百花盛开。好一句“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两人在江边石凳上一直坐到日色西沉,华灯初上。余灵把海子送到学校后自己回到县城里的那个亲戚那住一晚,明天早上再赶去宜昌上学。这时已经过了晚自习的时间,海子回到学校后免不了受到了班主任的一番责问,海子以家里人来看他的原因搪塞过去了。

海子每天除了上课就是下课后和张洋一起打球,然后一个月回一次家,一学期回五次家就过去了。转眼到了又到了暑假,张洋和他喜欢的那个女生还是不认识。这时英子已经能帮着家里干活了,平时放学回家也不再去找她的小伙伴玩去,要么在家里扫地洗衣服,要么跟着爸妈在地里帮着扛农具撒肥料。这个夏天,英子竟然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了,要是爸妈忙的没有时间做饭,就是英子主厨。这让海子不得不惊讶,自己的妹妹一夜间就长大了。这个暑假海子也没闲着,两家的地他爸妈实在是忙不过来,过了一年,海子力气长了不少,现在他几乎能和他爸爸背的一样多,现在海子俨然成了家里的一个主要劳动力。

海子小叔在外打工,文涛放暑假也没回家,只留下海子小婶一个人在家。她现在彻底成了一个闲人,不用种地,连牲口也不喂养了,每天除了做自己的三顿饭就是早出晚归的去打麻将,养的鸡把屎窝在了门口都懒得收拾。有天文大爷实在看不下去就骂了儿媳妇一顿,不想海子小婶一气之下直接回娘家了。现在文大爷的院子只剩下文大爷自己一个人在家。海子爸妈担心老人一个人在家寂寞,时常让海子叫文大爷过来吃饭。文大爷也在地里帮帮忙,重的活干不了,但细致的活他依然是一把好手。虽说海子爸妈今年种了两家的地,但是一家人齐心协力也能应付的过来。

八月下旬,海子小婶和文涛回到家里。他们家里好久没有开火,一时半会饭也吃不上,海子爸妈弄好了饭菜叫来他们母子俩一起吃。这会海子小婶气也消了,一个月没回家也没觉得有什么难为情,带着文涛就到了海子家。

一家人正围在桌前一起吃饭,海子小婶说到,“九月份涛子不去读三中了,要去考兵,我的几个侄子没考上高中的现在都去当兵了,当兵一个月能挣三千块钱,等到复原了还能发好几万块了。”

孩子爸妈和海子一惊,文大爷并没什么反应,只见文大爷说到,“当兵当然是光荣,就怕涛子吃不消这个苦!”

“正好把涛子送到部队上磨练磨练,也是好事,放在家里我们也管不了他!”海子小婶说到。

海子问文涛,“你是怎么想的?”

文涛说到,“我自己想去当兵啊!我想去新疆,去西藏,在那些地方,呆上三五年,都比读完这三年三中强。要是在部队上能当一个文艺兵,就更好了!”

海子爸妈见他们母子已经如此坚决,虽说对文涛突然辍学有些看不过去,但也只好表示支持了。

九月初,海子去县城读书,文涛留在家里,等着体检和政审。

十月,海子还在学校里,他爸爸打来电话告诉他,文涛顺利地的通过了政审和体检,拿到了人武部的《入伍通知书》。海子在这个月回家前,用省下的生活费买了一支口琴和几本琴谱,打算回家后送给文涛。

回到家后海子约文涛来到屋后,两人一起坐在田埂上,自从初中后他们就没有过这样了。在文涛眼里,海子就是个书呆子,就只会死读书。在海子眼里,文涛就是不务正业,整天只会惹是生非。在家里,众人又只见得见海子看不见文涛,两人的隔阂就越来越深了。

这天天特别蓝,万里无云,田野里的庄稼刚收割,空旷一片。海子把口琴给了文涛,沉默了片刻,海子说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是吗?”

文涛手里拿着口琴,胡乱吹了几声,轻快的琴音很快飘向远方。“我真怀念小时候啊,那个时候我们一起摸泥鳅,一起偷西瓜,一起打架,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去摘人家梨子,被人逮住了,被送到学校后一起挨了处分,然后罚站在国旗下。这些都是好些年前的事了啊!”

“是啊,那段时间真开心。你说的这些我到现在还记得了。我还记得我们和韩家那几个娃子因为一个西瓜还打了一架了!”

“亏你还记得,要不是我,你早被人家把耳朵撕下来了!”文涛笑到。

“那是,他们三个也不过你一个!”海子也愉快地笑了起来。共同的美好回忆无疑是消灭隔阂最好的利器。

文涛照着琴谱吹起了口琴。海子惊讶不已,“还以为你不会呢!居然连五线谱都会看。以前音乐课上学的我都忘光了。”

“我天天不去学习考试也总的干些事吧!”文涛得意的说到,“其实我去想当兵,也是因为只有在部队上我的这点才能能有用武之地!”

“我们还真是不一样!”海子感叹道。“我们家里指望我读书来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而你只要追寻自己的路都行了!”

“优秀也是一种负担啊,开始他们就给予了你很大的期望,而从不指望我怎么样,我倒也乐得个自在!”文涛笑到,“我管好自己就行了,也不用担心会让人失望!”

“说不定小叔小婶并不是对你没什么期望,只不过是等着你有一天你觉悟了!”

“你这些不过是些安慰人的话。他们从来都不会觉得我行,只觉得我会添麻烦。所以我想走的越远越好,在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证明我自己!”

两人从过去一直聊到遥远的未来,他们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聊得这么开心过了。

子女能当兵在农村一直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文涛接到《入伍通知书》的第二天,海子小叔从浙江专程赶了回来,在文家院子里摆了一百多张酒席。海子爸妈帮着做饭、招待客人,文家小院坐满了前来贺喜亲朋好友。这天文大爷,文涛,海子小叔小婶全都换上了新衣服。

酒席足足摆了三天。海子妈妈见侄子去当了兵很高兴,但不禁也有些懊恼,海子考上了重点高中他们两口子为省钱没有体体面面的办一场事,都还没有这么荣耀。但是她转念一想,等以后海子上考上了重点大学在热闹闹补办一场也不迟。

酒席摆完后的第三天,海子小叔小婶,文大爷,海子爸妈还有英子欢快地送走了文涛。只有海子在学校没能回家。文涛跟着一群和他同样热血的青年被火车拉到了祖国的边疆,那是比他家乡更为贫穷的地方,只有黄沙和石头,不到一个月,文涛对一株草,一棵树,只要是绿色,比对家里人都还要想念。

文涛不去上学后,海子小叔和小婶的日子更加轻松了。今年海子小叔出去一年打工挣了六七万块钱,他比别的农民出门挣得多了两三万,因为海子小叔会开车,去的那个工地的老板又是他郎舅的熟人,经介绍就给那老板开车去了,工作比一般农民工轻松的多,天晴下雨都有收入,因此比一般农民工的收入高了许多。刚到年底,他们两口子决定在借五六万块钱盖一栋楼房,其实他们住的这两间瓦房并没有多少年头,粉刷的墙都还是白色。山下的村民家家户户早已经盖起了楼房,看的山上的人是心痒痒。有时候山上的人遇见山下的熟人他们一起拉拉家常,山上的人少不了羡慕一番,表示自己也要挣钱盖楼房。山下的人就会说,楼房有什么好的,熏腊肉都没有地方,夏天太阳一晒热的要死,冬天风一吹又冷的要命,关上门窗就像水泥笼子,闷得要死,还是瓦房好,冬暖夏凉,透气好。山上的说,那你怎么不住瓦房。山下的人笑到,谁让我是生了那个活受罪的命了,话语中不无得意。这几年来,山上也有几户人家发愤图强盖起了楼房,这让山上其他的农户也坐不住了。

海子小叔要拆掉先前的那两间大瓦房在原来的地基上盖一栋三间三层的楼房,文大爷本是不同意,只骂儿子败家子。海子小叔答应盖好了楼后给文大爷分两间房,虽然文大爷对住楼房一点不感兴趣,但是也不好再反对了。

海子小叔挑了一个黄道吉日,从山下请了六七个人手帮忙,半天的功夫,就将当初他们费了很大一番心血花了两三个月才建成的瓦房就被夷为了平地。文大爷暗暗伤心了好一阵子,当然没人知道。

海子小叔从镇里买来三车火砖,两车沙子、水泥。新房就开始动工了。

海子家成了这个工地的食堂,每天管十几个人的三顿饭,海子他爸和文大爷还得跟着上工地。一开始地基打的很顺利,没想到十多天过后,断断续续下起了冬雨,下三天雨,晴两天。等到海子放寒假回到家,第一层楼还没有盖完。所幸的是腊月初下了一场雪之后天气一直放晴。春节来临前,楼房盖终于盖完了第二层。

今年春节轮到在海子家吃团年饭。比起往年少了文涛不在家。大年三十中午,文涛打来电话,和家里每个人说了长话短话说了一通,说些祝福家人新春快乐和想念家人的话,他还在电话里嘱咐英子好好学习,要文大爷保重身体,这不禁让全家人都很惊讶,这个从不念家的孩子一到部队就突然懂事了。这让海子小叔小婶真是喜出望外,电话里一个劲的说,儿啊,在那边要吃好穿暖,听领导的话,不要在任意乱为……今年吃团年饭文涛不在家,全家人也是第一次关注到文涛的存在。

一家人团年饭吃的正开心,海子他妈跟海子小叔商量到,“翻年让你大哥跟你去打工吧!”

海子小叔笑到,“去年让大哥跟我去,大姐你不还舍不得吗?”

海子他妈脸上一烧,说到“你这没正经的。我们两个人商量过了,地里现在我能种多少算多少,实在种不了的就放了,长草也好,租人也好,地都在那不会跑。现在你大哥还算年轻,出门还能打几年工,等过几年,再想出去打工也没劳力了。”自从海子小叔今年出去打工回来后盖了房子,海子他妈没少后悔年初没让自己的丈夫出门打工去。

海子小婶笑到,“要是大哥大姐早这么想,今年你们也能盖楼房了!”

海子他爸说到,“盖楼房暂时还不敢想,只想海子和英子读书的钱不用再发愁。”

文大爷没再阻止李祥鑫出去打工,现实他现在看的很清楚,这个时代早已经不是他熟悉的那个时代了。

“不过你大哥从来没出过远门,明年你们兄弟俩出门在外,得多照应,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的,你得多说,在家里他是老大,在外面你是老大!”海子他妈对海子小叔嘱咐到。

“大姐你不用多说,虽说大哥是我的亲哥你是我的亲姐姐啊,等到了浙江,我请那个老板吃顿饭,让他给大哥安排一个安全轻松些的活儿。”

一家人在饭桌上把李祥鑫出门打工的事情商量妥当。只等翻年,海子小叔家的房子盖完,他们就要往浙江打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