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十四)(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品历史)
41807900000007

第7章 改革家

年过半百的吴起再一次沦落天涯,但幸运的是,吴起没有流浪多久,便有人带着重礼来聘请他了。

要聘请他的是楚国人,当时的楚王熊凝(史称楚悼王)。

熊凝一直以来都十分仰慕吴起的才能,非常希望自己的手下能有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所以,当他听说吴起被魏国人猜忌而外出流亡时,便立马派人去请了。

正愁失业的吴起接受了熊凝的邀请,来到了楚国。

由于吴起是外人,熊凝怕一下子给予他高官会让本地的官员不服,便先把吴起任命为宛城太守,负责楚国北方的一部分军防。吴起当了一年左右的太守之后,熊凝觉得时机成熟,便力排众议,将吴起提拔到了令尹一职。

吴起终于成为一国之相了。他等这一天,已经从一个莽撞少年等到了胡子花白的老者。

但是,从吴起担任令尹的第一天起,楚国国内反对的声音就从来没有停过。首先,令尹这个职位一直以来都是楚国人担任的,而吴起一个卫国人,才来楚国一年多,就火箭式地被提拔为令尹。楚国官员就想,我本来准备混个令尹当当的,竟被吴起这个外人坏了仕途,那叫一个郁闷,所以这些人对吴起非常有看法;其次,吴起的为人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到哪里都有一大堆人讨厌他,楚国人当然也不例外,许多人都看他非常不爽。

所有反对的浪潮都被熊凝挡住了,他信任吴起、尊敬吴起,无论大臣们如何说吴起的坏话,他都坚持自己的决定。

吴起则依然是老脾气,对于那些反对自己的人他是嗤之以鼻,报之以不屑。而且他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在楚国变法。

变法是熊凝长期以来的想法,原因是楚国如今不变法已经是不行了。

楚国在春秋时代是当之无愧的超级霸主,但自从柏举之战后,它的国力就一直下滑,威势已经大不如前。进入战国时代,楚国因为国内的腐败问题和世袭制弊端影响,在与列国争雄之中更加力不从心。楚国人在中原事务中几乎完全丧失了话语权,诸侯们都不愿意跟从它。所以,志向宏大的熊凝下定了决心,非在楚国改革不可。

熊凝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吴起,他相信吴起能办得到。

接受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吴起心中也有些忐忑。所以在变法之前,吴起曾经两次找到了当时楚国大夫中最有声望的屈宜臼,想听听屈宜臼的意见。

没想到,屈宜臼对吴起也是不欢迎的态度。第一次去的时候,吴起居然吃了个闭门羹,屈宜臼不想见他。第二次,吴起才见到了屈宜臼。屈宜臼问他:

“你准备做些什么?”

吴起说:

“我将改革楚国的世卿爵制,把俸禄从多余的人手中转给欠缺的人,并改革军制帮助楚国争霸天下。”

屈宜臼回答说:

“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是不会更改国家制度的。你更改我楚国的政治制度,还要穷兵黩武去争夺霸权,这对于楚国有什么好处!你以前在鲁国和魏国改革,使他们得罪了敌国齐国和秦国,你还想让楚国陷入灾祸之中吗?我看你离死不远了。”

吴起听屈宜臼这般迂腐的陈词滥调,一下子就火起来,他说:

“难道楚国不能变革吗?”

屈宜臼答:

“不能。”

吴起愤然说道:

“我吴起尽人事,听天命。”

屈宜臼则说:

“楚国你是变更不了的,你还不如老老实实做好一个太平宰相,楚国照样能发展起来。”

吴起没有听从屈宜臼的话,不久之后,他就在熊凝的批准下颁布一整套法令,改革楚国的政治与军事。

政治法令一类的东西,罗列出来总是比较枯燥的。我这里就简单阐述一下吴起改革主要的一些措施,作为大家了解之用。

首先,吴起一把刀杀向了楚国的老贵族们。

本来,这帮老贵族们老是霸占着国家的重要职位,还世代享受着国家提供的优厚俸禄。这不仅等于是让国家花纳税人的钱养了一帮不干实事的蛀虫,而且还阻塞了平民和新贵族们的上升通道。所以,吴起就下了一个法令,宣布“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规定凡获得国家封爵的贵族,只准享受三代的优待,三代之后爵位和俸禄就要收回。而那些收回来的爵位和俸禄则被用于奖励新立功的人。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又能调动其他人的工作积极性。

与此同时,针对楚国国土广阔,却缺乏有效开发的情况,吴起又下令停止对各地贵族的按例供给,要求他们在地方上动脑筋搞发展,自给自足,不要老是想着问中央要钱。他又命令那些在中央无所事事,整天游手好闲的贵族搬到偏远地区去,让他们负责开发那些处女地(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接着,吴起第二把刀杀向了楚国的官场。

一直以来,楚国官场就充斥着严重的冗官问题。一个人就能干的活,非得有设立好几个人官员干。权力的重叠让许多官员捧着金饭碗,却站着茅坑不拉屎,除了扯皮踢皮球,就是卖官鬻爵。社会上走后门、递纸条、塞红包现象屡见不鲜,许多人因官致富,各种富可敌国的大贪官比比皆是。想当年拿金砖铺地的蔓成然就是个典型例子。

吴起一来,这帮昏官贪官们算是没有好日子过了。吴起花了很大的精力整顿吏治,制定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凡是考核不合格的、做不出政绩的官员一律辞退,把那些昏官和庸官清理出干部队伍。同时,吴起精简机构,撤销了一些重叠、多余的部门。他还严厉打击腐败,禁止走后门等行为,规范官场风气(罢无能……塞私门之请),要求每位官员都要与国家荣辱与共,专心为国效力。

最后,吴起第三把刀杀向了楚国的军队。

楚国的军队原来也充斥着不少的问题。楚军的军事制度还停留在春秋时期,士兵多是农民,缺少严格的训练。重要的职位老是由有权势的贵族占据着,一些出身低微的官兵就算立功了也很难升职。而且楚军经历柏举之战的惨败,士气低落,将士们都没信心打胜仗,上了战场就只想着逃跑。

吴起一直都是搞军事出身的,改革军队应该是他的强项。但可惜的是,因为反对的力量太大,吴起没能在楚国军队中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为楚军训练出一支像魏军武卒那样的精锐出来。他只能依照收贵族三代爵位和俸禄的做法,颁布了一道奖励军功的条例,收回旧立功者的俸禄爵位,用以奖励新立功者。但仅此一条,就为腐朽的楚军注入了不少新的活力。

吴起的能力自然不是吹的,他的变法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经过改革的楚国不出几年便强大了起来。吴起小试牛刀,带兵向南征伐百越人,一直打到了苍梧(今湖南南部一带),将楚国南部的疆域扩展到了洞庭湖一带。

公元前381年,一个更能展现楚国雄风的机会来了。

当时,北方的赵国入侵卫国,卫国这么个小不点当然打不过赵国,他们便向当时强大的魏国求援。魏国人是二话不说,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立刻发兵支援,将赵军痛打了一顿。

这事儿到这里还没结束,魏国当起好汉没完了,他们又联合了齐国,打着为卫国报仇的旗号,找上赵国人的家里要“拳打镇关西”。魏齐联军攻入赵国的境内,摧毁了刚平城(今河南清丰县西南),直逼当时的赵国首都中牟。

赵国吃不消魏国人那砂锅大的拳头,便派人跑到楚国求援来了。熊凝见这是个楚国势力回归中原的好机会,便让吴起亲自挂帅前去支援。

对与老东家魏国,吴起是知根知底,他魏击手下的队伍还是自己亲手带出来的,自己还有什么好含糊的。吴起带领着楚军也来了个风风火火闯九州,直接就往魏国的土地上冲了过去。楚军在州西(位置不详)大败前来阻截的魏军,趾高气昂地横穿大梁城(今河南开封市),一直开进到了黄河岸边。吴起效仿当年楚庄王的做法,放楚军的战马饮水于黄河,向中原的诸侯展示楚国的军威。

楚军饮马黄河,使魏击不得不将赵国前线的魏齐联军撤回来,用以抵挡吴起犀利的攻势。但是魏军的将领们几乎个个都是吴起带出来的学生,他们哪里敢和吴老爷子较量。双方刚一交战,魏军就撒丫子跑了,剩下倒霉的齐军则被吴起的楚军一顿海扁,狼狈逃跑。赵国就此解围。

有楚国大哥的撑腰,赵国也跟着牛了起来。赵国随即出兵报复魏国,纵火焚毁了棘蒲城(今河北魏县南),攻占了黄城(今河南内黄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