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背着背包转而向西行走,想去投靠当时正四处招贤的魏文侯。
魏文侯,名斯,当时晋国魏氏的宗主,我们先前已经提到过他很多次了。他这个人有多牛,我们也不多说套话来介绍了,总而言之他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在任用吴起之前,他就已经重用了西门豹、李克等贤才,使魏国在三家分晋之初,就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西门豹,这人我们很熟悉,小学课本上就学过他治理邺城的事迹。而李克(有书上写作“李悝”),则是法家的始祖,当时魏国的国相。在讲到吴国灭亡时,他说过“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这句话。李克治理魏国,奉行“尽地力之教”来发展农业;采取“善平籴”(官府在丰年按平价购粮储存,以备荒年出售)的方法来稳定粮价。他还完善法律,以功劳和能力排定官职,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令世人瞩目。
听说吴起来应聘,对吴起过去的事迹有所耳闻的魏斯便问李克说:
“吴起这个人怎么样?”
李克回答说:
“吴起贪恋功名而且好色,但是他用兵连司马穰苴都比不上。”
魏斯用人历来不十分在意人才的缺点,他觉得既然李克都说吴起是人才了,那就收了他吧。于是,吴起就这样顺利跳槽到了魏氏公司的旗下。
身为大国英主,魏斯出手是相当大气。他没有像鲁国那样只给吴起一点小官做做,而是直接就给了师团级待遇。当时,魏氏从赵氏领地借路,攻打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山国,前线正好缺人。他便将吴起任命为副将,派往了中山国的前线,配在大将乐羊的帐下。
乐羊可能大家不怎么熟悉,但说到他一个后代的名字,大家可能就都知道了。这个后代的名字就是——乐毅。
乐羊这个人和吴起十分相似,都是一个为了事业不要亲情的工作狂。乐羊是中山国人,也是攻打中山国的魏军主将。中山国人气愤他投靠外国,便将乐羊留在中山国的儿子给杀了,煮成肉汤送给了乐羊。乐羊反而一点也不在意,还把这碗肉汤给喝了,然后下令魏军继续进攻。
和这样一个与自己心情相仿的上司在一起,吴起想必是和他很有共同语言。在当乐羊副将这段时间,吴起大长见识,他不仅学到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而且领教到了中山国骑兵的威力。而他自己则依旧保持着过去带兵的一贯作风,与士兵称兄道弟,同吃同住,从来不搞特殊。有一回,一个士兵脚上长了疮,吴起便亲自为他吸吮脓液。没想到,这个士兵病好了之后为了感激吴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结果英勇战死了。
像吴起这样带兵,他的部队在战斗中肯定是最英勇的。吴起的军功因此飙升得非常快,令魏氏的君臣对他是赞叹不已。魏斯觉得此人放在乐羊的帐下还是太屈才,完全可以提拔他做集团军的司令,让他独当一面。
于是,在公元前409年,吴起在中山国前线服役才过一年,便被魏斯任命为河西魏军的总指挥,调往西部前线与秦国人作战。
吴起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河西,是一个区域的代名词,指的是黄河以西的地区,也就相当于现在陕西省东部靠近黄河的地带。河西原来是秦国人的地盘,但那个时候的秦国还没有商鞅变法,国家穷得叮当响,自家人又忙着搞内斗,国力很差。而魏氏强大了之后,开始四处扩张,秦国的河西便成为了魏军侵略的对象。
早在吴起来河西打仗之前,魏军就已经和秦军打过几场硬仗了。公元前419年,魏军撕毁维持了一百多年的秦晋停战盟约(公元前547年由赵武签署),突袭了河西的少梁(今陕西韩城市西南)。当地的秦军不及防备,被魏军击溃。魏军随即占领少梁,并在当地营造了一座军事要塞,作为进军河西的据点。
为了拔掉这颗钉子,秦国调集了大军对少梁要塞展开了两年的围攻。激烈的攻防战使少梁要塞几乎完全损毁,但魏军最终击退秦军,守住了少梁。失败的秦军只好采取防守战略,沿着黄河西岸一线修筑了许多堡垒,用以抵御魏军进一步入侵。为了钳制魏军的少梁,秦军又于公元前415年在少梁的南北两处,修建了繁庞和籍姑两座城堡。
将少梁要塞团团封锁,秦国人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但魏斯可不这么想,你秦国人不让我从少梁进河西,我就不能换个地方进攻吗?公元前413年,魏斯一声令下,国相李克亲率十万大军通过函谷关,横穿华山攻入了渭河平原。秦魏两军在郑县(今陕西华县,郑国最初的封地)遭遇展开了激战。秦国人虽然作战依旧不要命,但是他们无论在战术还是在装备上都已经远远落后于魏军。魏军最终是将秦军击败,占据了郑县以东地带。
凭借郑县之战获胜的军威,魏军再次从少梁出击,攻下了繁庞据点,并将当地秦国居民全部驱逐。魏军有了少梁和繁庞两座要塞,正式在河西站稳了脚跟。
吴起便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河西的,此时的他手握十万重兵。而魏斯交给他的任务很简单——接着往前打!
但是这个任务说起来简单,但对于初来乍到,年纪才三十出头的吴起来说,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
如何与凶悍的秦国人作战且不说,单单河西的魏军将士们对吴起的怀疑就是一个问题。这些将士们在河西打仗好几年了,突然空降了一个小年轻来当他们的总司令,他们私下里都嘀咕,他吴起有啥能耐,凭啥相信这小子?
吴起知道底下的将士们对自己还不信任,这个样子带他们去打仗是不行的。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当时,秦军有一个岗亭靠近魏国的一处水田。秦国人经常利用这个岗亭射杀附近的农民,这让当地的魏国百姓很害怕。吴起打算去端掉这个岗亭,但是这么个小地方,实在不值得调动正规军去打(可能也没当兵的愿意去)。
吴起便在北门放了一根车辕,然后下令说:
“谁能把这根车辕搬到南门去,我就赏他田地和房产。”
一开始,城里的军民都一肚子怀疑,谁都没去搬。到后来,终于有人站出来把车辕搬到了南门。吴起按照事先宣布的,赏给了那个人田地和房产。
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的红豆,说谁能把红豆搬到西门去,赏赐和上次一样。当地的军民立马争先恐后地去搬红豆。吴起则依旧按照约定,给了搬红豆的人赏赐。
搬完了红豆,吴起又说:
“城外有个秦军岗亭,谁明天能把他打下来,我就封他做官。”
第二天早上,城门刚一打开,城里的军民就乌压压一大片,闹哄哄地冲向那个秦军岗亭,没花一个时辰就把那里给拆了。
有读者朋友可能会说,吴起这招怎么听着那么熟悉。你记得没错,后来商鞅到秦国变法的时候,也用过这个方法来树立信用。不过,这个方法是如假包换的吴起原创,商鞅不过是效仿借用了一下。
依靠这种不走常规的方式,吴起很快就在军中树立起了威信。然后,吴起又用了自己一贯的做法——善待将士,与士兵同甘共苦。河西魏军立马成了他忠实的部下。
有一次,吴起同样是为一位长脓疮的士兵吸了脓液。有人把这件事告诉给了这位士兵的母亲,没想到这位母亲听了却放声大哭。旁边人说:“你为什么要哭啊,你儿子只是一个兵,吴将军会为他亲自吸脓液,你应该感到高兴。”那母亲回答说:“你不知道,前几年吴将军为我的丈夫吸脓液,结果他上了战场奋勇杀敌,结果战死了。现在吴将军又为我的儿子吸脓液,我不知道我儿子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啊。”原来,这个士兵和上次吴起在中山国为之吸脓液的士兵是一对父子。
我们不知道这位被母亲哭泣的士兵后来的命运如何,但我们知道的是,吴起率领的魏军当年便突破了秦军的黄河防线,力克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和元里(今陕西澄城县东南)两座堡垒。第二年,吴起率军再次攻打郑县,又夺取了洛阴(今陕西大荔县西南)和郃阳(今陕西合阳县)两座城堡。秦军的黄河防线彻底失效,他们不得不退守到洛河的西岸,重新修筑了防线。
至此,吴起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便为魏氏占领了将近两万平方公里的河西土地。魏斯大喜,将这片从秦国夺取的土地命名为西河郡,而吴起便成了首任西河郡守。
在西河郡守的位置上,吴起一做就是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