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十四)(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品历史)
41807900000002

第2章 不孝子

吴起逃出了家乡。他不敢在卫国居留,便去了邻近的晋国(尚未三家分晋)。在晋国,他过了一段漂泊无依的生活,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后来,他听说晋国的魏氏从鲁国请来了几位孔子的弟子在西河(今陕西省大荔县、华阴市一带)开办学校,收徒授课。对儒学感兴趣的他便千里迢迢来到了西河,拜曾参(Shēn)之子曾申为师,正式做了儒家的弟子。

曾申的父亲曾参是孔子的亲传弟子,学问高深,“吾日三省乎吾身”的名言便来自于他。相传他还是儒家经典《大学》和《孝经》的作者。而曾申也继承了父亲的博学,还拜史学大家左丘明为师,对于政治学和历史学有比较高的造诣。他和同在西河卜子夏(也是孔子亲传弟子)形成了“西河学派”,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学生的行政才能。他们的学生后来大多成为了政府官员或是学术大家,名噪一时,影响深远。以至于后来的法家学说都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河学派”的影响。

简单来说,“西河学派”的学校就是战国初期的“黄埔军校”,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

吴起便是在这里,每天摇头晃脑地背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耷拉着脑袋听老师讲关于“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的课程。当然,他也不忘自己的课外兴趣,那就是读兵书,画地图,研究排兵布阵。

在西河的这段时间,静下心来学习的吴起,才能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吴起在西河学习了不长的时间,一个噩耗从家乡传到了自己所在的学堂。

吴起的母亲去世了。

按照古礼,父母亲去世,儿女是要回家守孝三年的,无论是谁都是一样。除非自己是有极紧急的公务,在国君或是皇帝的批准之下,可以“夺情”不回家。但是,吴起一没有急事,二没有最高领袖批准的情况下,自己作出了一个决定——不回家守孝。

我们可以想象吴起的母亲在吴起逃亡的这段时间,留守在家中付出了多少辛酸和泪水,她直到自己死了也未能看到儿子衣锦还乡的那一天。然而吴起连看母亲最后一眼的都不愿意,着实让人为他感到心寒。但是,我们回想一下,吴起出走前曾经发过毒誓,说自己做不成卿相就绝不回卫国。而吴起现在,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依他那言出必行的性格。他做出不回家的决定也就在逻辑之中了。

但是,吴起身边的人是不会跟他讲逻辑的。尤其是在儒家的学堂里,忠孝更是被奉为最高尚的准则,吴起的这个决定自然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和唾弃。或许吴起去上课,身边的同学都会挪开一个位子,离他远一点。

对吴起最生气的莫过于他的导师曾申了。曾申的父亲编写过《孝经》,家庭的因素使他对孝道无比的看重,觉得任何理由都不能违背回家奔丧这一基本的孝义。所以,他斥责吴起为“不孝”,认为自己的门下决不能有这样“不孝”的弟子。于是,曾申不久之后终止了吴起在西河的学业,将他逐出师门,断绝了师生关系。

吴起又成了一个流浪汉。

遭到开除的吴起很是气愤,他发誓再也不学儒学来从政,决心要发挥自己在军事上面的天赋,用军功来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吴起打起了背包,再次外出闯荡。这次,他来到了鲁国。

鲁国这个时候正是鲁穆公显在位。鲁显是个有作为的国君,他为了能抗衡三桓的势力,致力于改革,想方设法收回国君的权力。而此时的三桓,他们领袖已经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季孙氏的掌门——季孙强(注:此时季孙氏宗主确切姓名不详,可能季孙强或是季孙强的儿子,个人观点是季孙强)是个沉迷酒色的腐败分子,整天只知道吃吃喝喝,他无法应对鲁显的改革。

别个国家的卿大夫能够篡权窃国,三桓却始终未能修成正果,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衰落,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但是衰落归衰落,三桓仍旧是鲁国最强势的家族。季孙氏广收门客,待遇优厚,正愁没有工作的吴起便去投了季孙氏的简历。凭借着“西河学派”的学历,和自学的军事知识,吴起最后顺利入选,做了季孙氏的家臣。

那么,吴起从政之后,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呢?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后来的事情推测,在做季孙氏家臣的这段时间,是吴起可是崭露头角的时候。他在军事、政治和史学方面的才能在鲁国大放异彩,令许多人刮目相看。

个人估计,吴起弃文从武,有可能是先做了季孙氏部队中的一名武官,官阶不高,大概就是排长、连长的级别。在做低级军官的这段时间,吴起深刻了解了军队基层的状况,他体会到了普通士兵的艰苦和卑微,认识到了士兵的基本训练和马匹的饲养方法上诸多问题。

因此,吴起依照自己的想法,对以往带兵的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变。他放弃春秋时期军官和士兵等级森严的制度,坚持与士兵同甘共苦,吃在一起,睡在一起,还和他们称兄道弟,也不随意侮辱和殴打自己的部下。

在训练方面,吴起认为训练一定要让士兵切实掌握技巧,不能敷衍了事。他改变了以往一个教官训练百十号人老规矩,要求一个教官只能训练十个人(一人学战教成十人),教官不仅要教士兵们格斗和布阵,还要教会他们看懂令旗,听懂号令,一直要练到这十个人都能学会为止。

在养马方面,吴起要求马厩不能脏乱差,随时保持清洁。冬天还要生火给马匹取暖,夏天还要放水通风给马匹解暑。同时,吴起还要求马匹的饲养员和骑兵、车兵都必须爱护马匹,做到“人马相亲”,才能出动作战。

吴起在季孙氏的家兵里牛刀小试,便收获了良好的成果。本来,鲁国军队的战斗力就差,将士们上个战场就是懒洋洋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无非混几钱军饷喝喝酒而已。吴起来了之后,他所在的部队立马焕然一新。他带的兵个个精神抖擞,他养的马匹匹膘肥体壮,就像大国的正规军一样。一遇到有操练比赛,吴起的部队肯定都是拿第一的,其他部队只有靠边站的份儿。

吴起在军中的成绩很快就得到了主公季孙强的赏识。吴起的职位也就此一路升迁,从连长干到了参谋。

再后来,季孙强发现吴起不光打仗方面有一套,行政管理方面也做得不错。于是,他干脆把吴起留在身边,作为自己的近臣,帮自己出谋划策,协助处理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