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马云:我的管理心得
41134500000038

第38章 资本管理: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1)

马云说:“永远不要让资本说话,让资本赚钱。让资本说话的企业家不会有出息,最重要的是你让资本赚钱,让股东赚钱。如果有一天你拿到很多钱,你坚持今天的原则,做你认为可以赚钱的事,我相信有一天资本一定会听你的。”

基本面决定一切,好的公司可以吸引全世界的投资者

感谢所有的股东、所有投资阿里巴巴的香港股民、全世界的机构投资者,还有为整个IPO做出很大贡献的银行、律师团队、顾问团队。

今天对整个阿里巴巴集团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今天的IPO也证明了我们当时的判断,我们认为香港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上市的很好的场所。所以,我们希望阿里巴巴今天的上市,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国、亚洲和全世界的高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也跟阿里巴巴一样,能够得到香港股民和世界股民的关注。

就像几个月前我们坚信一点,好的公司是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来投资的。所以,阿里巴巴这次得到股民的支持,我们深感荣幸,也表示感谢。对阿里巴巴集团来讲,今天只是刚刚开始,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很长。在几年以前我们说过上市是个加油站,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加了油能走得更远。

——马云2007年11月在阿里巴巴香港上市时的发言

马云管理案例

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那天,福布斯网站评论道:“正如其名,阿里巴巴是一个充满惊奇的传说。这个中国最大的B2B网站的股价在香港上市首个交易日的3个小时内即飙升了165%。”

一个公司能够成功上市,几乎是所有管理者的终极目标。公司上市了,不但会让公司运营的资金更加充盈,管理更加规范,也会让公司的知名度扩大很多。阿里巴巴在2007年11月6日第一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这一天,阿里巴巴的人都激动不已。阿里巴巴本来早就可以上市,但推迟了很多年,才终于在2007年上市。至于为什么要将上市这一步走得这样缓慢,马云只是冷静地表示,之前是时机未到。

“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证交所都找过我,希望我们上市,但是我们的公司才创办了5年,员工们都还年轻,平均年龄才26岁,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要打造一家具有百年生命力的公司,现在就匆忙地上市,长远来看对公司并不好。这些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果一下子都成为了富翁,有可能会产生惰性,不再创新求异,故步自封。当我们的员工有了成为上市公司员工的心理准备,能够接受出现在全世界的聚光灯下迎接挑战,并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上市的时候,我们才考虑上市。”在大家的一再追问下,马云做出了这样的回答。那时,搜狐、新浪、网易等公司都已纷纷上市,唯独阿里巴巴静观其变,这让很多人以为阿里巴巴有什么财政上的困难,所以,马云做出了解释。

但大家对阿里巴巴上市的问题一直很关心,到2003年,马云又做出回应:“我最后重申一次,我现在不想上市。但我不是说我绝对不会上市,我的逻辑是,如果今年上市只能支撑10元的股份,而3年后可以达到30元,那为什么不再等三年呢?”

后来,在2004年的时候,软银投资给阿里巴巴8200万美元,大家认为这一次阿里巴巴会上市了,但等了很久,还是不见马云有上市的动作,大家便又开始问马云准备什么时候上市。马云在接受《网易科技》的采访时回答,阿里巴巴的潜力刚刚释放,整体规模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他不希望阿里巴巴为了应付每个季度的报表而放弃更长远的策略。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与其迫于竞争压力和舆论压力被动上市,那还不如不上市。

“上市是个自然过程,阿里巴巴不要为了钱而上市,阿里巴巴绝对不能为上市而上市。融资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需要的话我们还可以融更多的资金,但是创办一家大的公司真的比上市更为重要。比如,很多上市企业今天为了迎合华尔街的需要,每一个季度都得为下一个季度活着,但是由于考虑到投资者,今天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我不需要为3个月或者6个月活着。我们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我只要说服5个投资者就可以,而不是说服华尔街5000个人。”

就这样等了很多年,其间很多次机会,人们都认为阿里巴巴一定会上市,但是,马云都没有上市。马云也知道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上市是名利双收的好事情,但马云更知道,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上市之后,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可能会更加放大。

所以,马云并不急着上市,他认为上市并不能看作是最终的成功,只有将企业做得更好,那才算成功。

马云管理智慧

很多管理者在创建公司时,总是喊着要上市,要上市,他们认为公司上市了就能圈到更多的钱,就能为公司带来更好的发展。但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上市只是一个加油的过程,而不是目的,马云没想过不上市,但也不会急于上市,他只会在恰当的时机选择上市。2007年,阿里巴巴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这个时候,马云认为上市的时机到了,阿里巴巴开始为上市做准备。

上市之后,拉开了阿里巴巴全球扩张的序幕,马云坦言:“上市对阿里巴巴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上市的时机选择得很正确。我们的B2B公司已经有了比较稳固的基础,市场环境也比较好,公司管理也很强,阿里巴巴在香港的成功上市证明,内地的企业也可以在香港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和高水平的估值。

“就在几年前,我们也不想上市,但现在我们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抓住很好的时机上市,对整个中国电子商务或者中国互联网市场都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或者很好的提升。在香港,或者在美国上市区别也很大,我们认为,香港能成为世界级的交易场所,工行在香港上市就能体现香港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阿里巴巴上市就吸引了很多欧美的大型基金。在香港上市对阿里巴巴而言意义重大,因为我们能为香港联交所贡献我们的价值。”

只要是好的公司,就可以吸引众多投资者,吸引全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来投资,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关键不在于自己的企业能不能够上市,而是要看企业是不是能够持续发展、成长,要看企业的结构是不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追求理想的奋斗道路上,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就自大、就满足、就故步自封,要知道,做企业的目标不是上市,上市只是一个过程,上市之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中航三鑫董事长秘书石志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过:“上市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实现资本的以小搏大,利用这种上市资源可以调动其他资源。上市还加速中小企业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市场形象和竞争力,上市公司日渐成为媒体报道关注的对象,上市公司公告和新闻通过各类媒体迅速传播,无形之中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虽然上市对公司有很多好处,但石志还是提醒管理者:“企业高管需要端正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角色,规范公司治理和完善民主决策程序。上市公司需要注意把握特色经营和规模经营的关系,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抢占战略先机,需要处理好主营业务和多元化经营的矛盾,完善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把握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实现业绩高增长,给股价以实际业绩支撑。”

现在很多管理者在资本管理上,喜欢盲目扩张,让企业多元化地经营,扩大了企业的风险,这些管理者认为只要企业上市了,一切风险都会降低,但其实,他们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企业如果没有足够优秀的发展前景和足够强大的竞争力,即便这个企业上市了,也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

在上市的这条道路上,管理者要全面考虑问题,替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考虑,而不是被上市的短暂胜利冲昏头脑。

不要受资本意志控制

没有领导能力的人才会说“资本力量是无穷的”,实际上资本永远是听你的。资本家要投资几十家公司,而我除了睡觉,天天在想如何管理公司,我一定比资本家懂。所以在把钱交给企业之后,资本家会被真正的企业家“绑架”。我觉得今天不是王志东的时代了,今天能活下来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自信和独到的想法。我觉得阿里巴巴面临的问题是谁在经营这家公司,这是最核心的。

——2005年马云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

马云管理案例

资本是一个让企业家倍感纠结的东西,没有资本,企业家难以扩大规模,企业举步维艰;有了资本,企业难免会被投资者所“控制”,同样寸步难行。在中国,有很多企业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和投资者之间究竟谁是主人、谁是仆人?而大多数企业家思考之后却难以得出正确答案,最终往往因为企业家和投资者都强调控股权和控制权,陷入到利益争斗中,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阿里巴巴的原则是“不许任何人控股”,马云曾说:“对股东,我尊重他们,我倾听他们,但我会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做。”马云之所以会有这种思想,与他曾经的经历有关。

早期创办中国黄页时,由于在北京搏出一片天地实在太困难了,马云决定回到杭州,筹划下一步发展。

然而,自从互联网行业不再神秘,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之后,中国黄页便有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其中与马云竞争最激烈的当属杭州电信,当时的杭州电信发展得很快,大有与中国黄页一争高下的态势。

杭州电信资金雄厚,还有政府资源,注册资本达到3个亿,相比之下,马云的中国黄页注册资本仅仅2万元钱,显得势单力薄,不堪一击。杭州电信为了分割中国黄页的市场,还做了一个与中国黄页名字很相近的网页,叫作chinesepage.com,这让马云变得更加被动了。为了拯救中国黄页走出当时的困境,马云选择拉靠山,来增强中国黄页的生存力。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马云决定和杭州电信合作。马云回忆说:“当时脑袋一拍就干了,最后董事会里面他是5票我们是2票。1995年年底我们成立了合资企业,然后灾难就来了。”合作没多久后,双方就闹出了意见,马云和杭州电信方面的很多意见达不成一致,由于杭州电信占70%的股份,中国黄页仅有30%的股份,所以没有控股,马云没有什么话语权。久而久之,马云觉得很压抑,他不得不和杭州电信分道扬镳,提出了辞职。

这次惨痛的教训让马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受资本意志控制”。所以,在创办阿里巴巴时,他一再强调不许任何人控制阿里巴巴,他自己不控股,也不许别人控股。马云曾说过:“几乎所有民营企业都吃过一次亏,就是想方设法去控股。我没有控股董事会。我成立阿里巴巴的时候,就跟董事会投资者讲,阿里巴巴的董事会是一个工作的董事会,不是分享权利的董事会。CEO要凭自己的智慧、勇气、胆略去领导这个公司。”

在阿里巴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数次融资,但是每当和投资人谈到股份时,马云的态度都很明确,那就是投资者只是娘舅,他可以给你建议、给你钱,但是肩负着把孩子养大的职责的人是你。

马云管理智慧

在中国,很多企业都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在企业的董事会中,谁投资得多,谁所占的股份就高,谁就有话语权,这就导致投资者经常会干涉企业的决策,甚至有时会做出错误的判定。有的时候,一些企业在进行股东大会时,持有不同意见的大股东们时常会争执不休,导致一些决策无法拍板,更有甚者,在那种所谓的一股独大的企业中,经营者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投资者踢出局。

在国际上,被誉为“科技狂人”的乔布斯曾经在1985年因在董事会的斗争失势,被迫卖掉绝大部分的股份,离开他参与创办的苹果公司。直到1996年,才在苹果公司董事会的决议下重新回到正在垂死边缘的苹果公司担任临时CEO。而在中国,这种创始人被资本的力量排除在外,成为资本力量下的牺牲品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张树新离开瀛海威,王志东惜别新浪,吴鹰告别斯达康……无数惨痛的案例让企业家们领教了什么是“资本意志至上”。

搜狐总裁张朝阳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出了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的无奈:“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的优点,就是特别早,在别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你跳出来了,你的品牌会被人记住,先入为主。缺点是我们当时融资的时候,没有人要投互联网,谁都对互联网不感兴趣。说俗点儿,给奶便是娘,什么人给你扔点钱都了不起了,我们当时融资是特别难,我们拿到资金的人,根本不懂互联网,整天瞎指挥。所以第一代互联网人比较痛苦的,就是当时怎么做都不知道,股东这边也都是门外汉,而且还以为自己特懂,所以我们商业模式就是这样的。”

一个企业一旦听命于资本的意志,管理者就会失去控制权,造成决策上的被动,而那时,他在企业中的存在也就毫无价值了,企业也很可能偏离原来的发展方向而走上歧途,所以,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做到不能让投资者控制企业,只有企业家才是企业的领导者。

对阿里巴巴而言,阿里巴巴团队的力量才是掌握阿里巴巴命脉的力量,当然,马云并不否认资本的力量,但他不认为资本的力量可以控制一切。他认为企业家不应该因为资金而被投资者控制,而要让投资者跟着自己跑,只有企业家的决定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