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商决定智慧(下)
40403300000006

第6章 展翅高翔:开动想像力(1)

一、想像力: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

1.什么是想像

人们要回想经历过的事情,设想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这便要有想像。想像与感知、记忆、思维等同样都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想像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为青少年拓展了十分广阔的想像空间。由于言语交往的频繁,语词信息不断的刺激,他们经常产生现代科学知识的想像。例如,在知识海洋中,好奇地寻找关于热带森林、星球飞行、尼斯湖、百慕大等有关信息。虽然他们没有机会去实际考察,但是由于看过描绘这些事物形象的图片和文章,或者在科技馆和自然博物馆参观过展览,所以在青少年的脑海里,仍会产生关于这些事物的形象;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与经历不同,经过不同人的加工改造,也会创造出具有不同特色的新形象。人脑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像。

想像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它可以使人的劳动放射出智慧的光芒。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这句格言说得非常有哲理。凡是社会的人都需要参加劳动,在实践活动中丰富各种表象,然后再依据生活和工作的目的,对表象进行筛选和组合,从而想像出许多新事物的形象,创造出劳动成果。青少年若想学会劳动和创造,必须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培养自己想像和创新的能力。

2.想像的素材

想像的基本材料是记忆表象。什么是记忆表象呢?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就是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产生想像的基础。人只有经历感知过程,才能获得相关形象,并储备和保持在记忆里。从这个意义上说,记忆表象是想像的必要条件。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从感知母亲形象开始,逐渐认识了这个大千世界。先是知觉周围的“生活圈”,然后,随年龄的增长,扩大了范围和内容,在自己记忆海洋里存贮许多事物的形象,如果少年的鲁迅不同少年闰土相识,两个人的情谊没有那样笃厚,就不会产生闰土这一人物形象。记忆表象是直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再现,是想像的基础。

想像表象不同于记忆表象,是人脑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的新形象。只有从记忆表象中提取素材,才能进行加工改造、重组和创造,才能有想像表象。鲁迅先生就是凭借非凡的记忆表象,生动刻画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形象变化,以高超的艺术直觉,创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典型的“农民形象”。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充满了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创造新人物形象的想像活动。

3.想像的类型

(1)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90年代初期,在青少年中兴起了“恐龙热”,商店里摆满了画有恐龙的文具、图片及塑像。当他们不由自主地谈论起恐龙的一些传说故事时,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恐龙的“影子”。这是一种无意想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经过任何努力的想像,就是无意想像。它是简单、初级形式的想像。

如果将恐龙形象亲手画出来,或者在教师和家长指导下,根据展览馆制作的恐龙图像,在自己脑子里把各种恐龙表象有意识地重新组合起来,画出新恐龙形象,类似这样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就是有意想像。有意想像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如教师设计教案、学生独立完成学业都需要经过有意想像。即人们按照一定目的,为塑造某种事物形象而进行的想像活动。人们之所以可以控制想像的方向和内容,意识在其间起了重要作用。

(2)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

再造想像是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绘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青少年在生活中,经常产生再造想像。例如,他们没有机会亲自去参观三峡,但是,地理老师在教学中会讲授有关的内容。当教师打开三峡地理挂图,叙述三峡的山、水和自然风光时,随着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青少年会在脑子里出现三峡自然景观的想像。再造想像的特点是再造别人想像过的事物,形成的新形象也是以别人的描绘、叙述或者图形揭示为前提条件,虽然也有一定创造性,但不是自己独出心裁,其想像的独立性和新颖性较差。

再造想像之所以能够发生,是由于他人词语或挂图的提示,并与想像人头脑里相应的表象形成联系,使原来抽象的语词转化成具体形象,在头脑里才能建立新的表象的组合。作为他人提供的表象是原有的,而表象之间的组合是新的,都是每个人自我加工的结果。关于三峡山的表象、水的表象、地势的表象、植被的表象都是原有的,而每个人头脑里的想像表象却是新的。

再造想像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再造想像,人们就不能取得间接经验。青少年时期正值长知识、积累经验的阶段,他们不可能亲自到世界各个地方去,也无法看到世界上的一切东西。然而依靠再造想像,就可以借鉴别人的直接经验,在自己头脑里产生间接经验。总之,依靠再造想像,青少年的认识领域才能扩大。

创造想像是根据预定目的,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科学家们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改造三峡的宏伟蓝图,这个整体构思的过程,就是创造想像的过程。

(3)幻想

幻想是指对于未来渴望的事物的想像过程。它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例如人们幻想离开太阳系去探索宇宙的秘密;幻想征服海洋,到海底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幻想迁徙到别的星球,以解决地球人口过剩、负荷过重的问题。

幻想与再造想像不同,它不一定是根据某种词或其他标志所引起的,而且幻想具有一定的独创成分。

幻想与创造想像也不同,它与当前创造活动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在构思上不像创造想像那样要求完全符合客观规律。同时,幻想总是受个人愿望支配,是自己向往的未来事物,创造想像则受创造的目的任务支配,例如在文艺创作中,有正面人物形象,也有反面人物形象。

幻想既不等于理想,又不同于空想。理想是以现实的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为依据,把当前和未来最美好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是一个人所力图达到的东西,只要通过努力,是必定可以实现的;幻想则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的客观发展规律,但它又是大胆的、合理的未来想像,所以它虽不能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能实现,但通过长期努力,又有某种实现的可能。空想则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消极的幻想。它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实际行动,不是面对现实而是逃避现实,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或向旁边看,使自己陶醉在幻想中,以幻想本身为满足,只想不做,严重的发展为“昼梦”。这种消极的幻想,是十分有害的。

4.想像的一般特性

想像经常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所以它也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在对直觉形象进行分析综合时表现出来的,即概括一类事物的形象,产生一般表象。间接性是指借助各种事物的表象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想像。青少年非常欣赏“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佳句,即使没有去过桂林,也可以根据诗歌或散文的描绘,进行概括和间接的想像:桂林的山——奇、秀、美;桂林的水——静、清、绿。他们通过美好的想像,反映出一幅幅优美壮观的山水图画。

各种表象组合成新形象(产生想像)时,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想像的内容也由此而得到充实和提高。有一些表象是亲自感知的,如山、河、湖、海、树木、房屋等。当这些事物形象不在眼前时,也可以产生想像,这是表象直接组合的方式。

艺术家们以非凡的想像,可以构思出历史事件的形象,或者未来将会出现的事物形象。据科学家们推算:恐龙产生在距今约2、3亿年的中生代。既然它生在远古时代,那么它的形象人们就无法感知。但艺术家却凭借想像把活生生的恐龙形象摆在了展览大厅。科学发展到今天,宇宙飞船及各种火箭相继出现。科学证实:想像的间接反映水平越来越高。

有时,人类还能产生神奇怪诞的想像。青少年非常喜欢《西游记》故事,对其中的观音菩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还有形态各异的神仙和鬼怪,真是百看不厌,有的人还出现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在想像中又增添了现实中永远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形象,这样高级的想像,是对表象实现高水平的综合与概括的结果。就孙悟空这个人物来说,艺术家将头脑里存贮的人的表象、猴子表象、神仙表象、正义者表象,经过创造思维的加工制作,才塑造出受青少年爱戴的孙大圣的形象。

综上所述,想像因间接反映事物的缘故,拓宽了表象的组合方式,使人们的想像表象既含感知过的形象,又含未曾感知的形象,内容丰富多彩,犹如万紫千红的大花园。所以,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想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过程。

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对想像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还容易产生错觉,觉得有一些想像荒诞离奇,使人不可捉摸,是随意编造的。想像内容有时的确神奇古怪,但并不是人们胡乱编造的,而是想像本身具有超现实性和预见性的缘故。想像是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对客观现实进行超前反映的。想像内容常出现在现实之前,如科学家们提出大胆的假设,总是从现实世界中的规律出发,发表预见性的解说。以“厄尔尼诺现象”来说,天文学家早已预料到这种现象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前景或者灾难,电视台以大量图像信息展示了这些设想和已经形成的现实,从天文、地质、气象和生态平衡的发展规律,预见未来的变化,给人们以超前教育,启发人的环保意识并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其中的想像表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科学家们超前反映客观现实的结果。

5.想像的个体性差异

人类所有的创造性活动,无一不是想像的结果,没有想像也就没有文学艺术,没有发明创造,也没有什么科学预见。尽管想像力如此重要,但个体之间的想像力却并不是平衡的,不同的人在想像力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想像力的现实性,也就是想像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程度。想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大脑利用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因而,尽管想像是超越现实的,但他的基础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通过感知所获得的客观现实的感性材料,而不是空穴来风。无论想像有多么新颖、离奇,它的本质依然是对客观事物的某种反映。完全脱离客观事物,脱离社会事物规律的想像,只是一种幻想和空想,缺乏实现的基础。因此在想像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个度,既要使自己的想像处于一定的超前状态,同时又不能完全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在想像力的现实性上存在这样两种不同倾向,有些人的想像基本是基于现实出发,从现实中可以轻松找到它的原型,而有些人的想像则是天马行空,无边无际,这就反映了两者在现实性上的差异。

第二是想像的主动性,也就是指想像指向创造性活动的目的的程度。如果想像的主动性较强,那么就能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使想像明确地指向创造性活动的目标,这样就有利于想像力在创造性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反,如果想像的主动性较差,难以将自己的想像与创造性活动的目的相连,或者控制自己想像的能力较差,让想像信马由缰,这样的想像很可能最终造成漫无目标,误入歧途,甚至于无端地消耗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使自己的创造状态消于无形。因此,个体应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想像,采用意志努力,采用主动想像的办法确保想像的方向。

第三是想像的丰富性,这是指想像的内容的充实性程度。不同的人其想像的丰富性差异很大,想像丰富的人,不仅想像的事物极其丰富,而且就是面对同一联系,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联系中展开想像。这样丰富的想像、理解为创造性拓展思路,使其深广度均有所加深。而有些人则缺乏想像,这样往往导致思路不清,思维狭窄,不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展开。这些创造性中的想像,可因想像丰富而有利于创造;但这并不就是说想像力缺乏的人创造性就低,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想像力就比较差,但这并未妨碍他成为著名科学家,其原因就在于他在其它方面,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得到很好的补偿。但总的来说,想像力的丰富性程度有助于创造性活动。

第四是想像的生动性,这是指想像在头脑中的清晰程度。一个具有想像的生动性的人在想像某个对象时,该对象的形象就十分逼真、生动、具体。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描写包法利自杀时,就生动地想像到自己已经感觉到了砒霜的味道。想像的生动性也往往有助于创造性活动的完成。当创造新的作品时,想像生动者能够在头脑中清晰地浮现出创造的形象。这种鲜明的形象,将成为创造性活动中有力的指示灯,而想像力的生动性较差者,往往其想像出来的物体仅是一个轮廓,需采用语言进行补充,进行描绘,而自己不能在头脑中“看见”它的清晰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