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商决定智慧(下)
40403300000005

第5章 深层加工:发展思维力(4)

即使尝试的各种方法都以失败告终,即使大脑继续停滞不动,即使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激发自己去思考,即使不能使大脑沿着某种方向持续思考,千万不要放弃!下面列出了几种启动大脑的方法。它们具有非常强大的刺激作用,即使面对的是最懒惰的、最一片空白的头脑,它们也能发挥作用。

那么,运用下列四种方法启动大脑,无论遇到的事情多新、多难、多乏味,人们都不会再在某个地方卡住而无法开始思考。

①把注意集中于自己似乎不可能去认真思考的情境、信息或问题;②对自己说:“对我来说,哪些是要点、重点或难点?”然后,花时间认真寻找答案;③对自己说:“这让我想起哪些我曾学习或经历过的事?我过去学习或经历过的哪些事情和它相似?”继续花时间寻找答案;④对自己说:“其中有哪些让我疑惑的事物?”继续花时间寻找答案;⑤对自己说:“在这些问题和答案中,我认为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同样,花时间思考并寻找答案。另外,如果我们不能向别人清楚地表述我们的想法,这些想法再精彩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清楚表述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

5.综合运用三种思维方法

多数人认为自己的“头脑”算不上伟大,但他们相信自己能进行一些常识性的、简单的思考。

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成功的传奇人物,并不比平常人聪明多少,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点而已。我们总假定创造性人才必定拥有高智商。然而,在对各阶层突出的成功人士进行一番研究后,心理学家发现,智商和成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因为每个人有进行简单的常识性思考的能力,所以每个人都已经拥有争取成功的资本,虽然,我们每个人成天都在运用这种能力,但是,却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但有时我们会发现,某些情境需要我们进行“结构化”的思考,如参加一次非参加不可的测验,完成一份重要的分析报告,向一位重要客户展示产品等。当时,我们不知所措,很紧张。我们担心自己的想法不够好。我们焦虑不安,浑身不自在,认为自己会作出错误的选择,认为自己会浪费时间,认为自己会慢得出奇,认为有比自己善于思考的人能作更好的决策。难怪我们的脑子里会一片空白,难怪我们的想法会混乱不堪,含糊不清。

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思考能力。每个人都一直在运用思考能力。问题在于,与其他用脑技能一样,从来没人教过如何去思考。上学时没人教过,毕业后仍没人教。

回头想想自己上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日子。肯定会惊讶地发现,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大学毕业的那一天,许许多多事情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但其中却没有一分钟用来教我们如何去思考。一旦掌握某些简单的技巧,即刻就能学会以这种方式思考。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清楚地进行着常识性的思考,只是没有意识到,这种思考有三种不同表现形式:①逻辑思考——二加二得四;②归纳思考——从一系列相关事实中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③演绎思考——从一个有效前提得出一个结论。而我们要学会的是在什么时间、按什么顺序、如何运用这三种思维。为表达清楚起见,下面对三种思维方式进行分述。

(1)逻辑思考

逻辑思考听上去似乎很难、很麻烦,与有一定天赋并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弄懂的事物有关。实际上,逻辑思考非常简单,连小孩都会。

和其他形式的“结构化”思考一样,逻辑思考是一个人每天都在运用的智力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比向别人问一些问题,自己努力寻找合情合理的答案更复杂更可怕。

什么叫“合情合理”的答案?那就是在清醒的每一分钟里为自己作出的决定。如果静下心进行一番思考,就会发现它包含这样一些要素:答案是否与事实相符,答案是否在自己认为可能的范围内。

那么,怎么知道“思考”是怎样进行的呢?其实这是大脑天生的另一种能力。

“思考”就是在我们大脑所占有的事实、物品、人物、特征及其他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或“进行比较”。有些事物是大脑收集来的,有些是一直存储于大脑资料库中的。首先在脑子里选出某个事实,对自己提几个有关的问题;然后,到周围外部世界或在内心深处寻找一些可能与之有关的事物。最后,对自己提一些有关这些事物的问题,把它们和第一个事实进行对比和比较。如果它们和该事实吻合,那就把它们保留下来;如果它们与该事实不相符,那就抛弃它们。

其中的难点在哪儿?在于人们自己不能控制整个过程。人们的大脑天生就处于不停运转的状态,以便对看见的、想到的、感受的、听到的或尝到的一切事物作出反应。大脑的运转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人们很可能对此习以为常,意识不到自己在思考。但是,人们都是在经常比较不同的冰淇淋店的服务,比较两个雇员的工作方式,比较不同工作的发展前景,比较自己喜欢的影星新拍的两部影片,比较周围人们回家途中的开车习惯,等等。

这不是逻辑思考的全部,也许有人会争辩。还有一些非常困难的成分,如判断和得出结论。正是它们才使智力成熟者与不成熟者有所区别。智力成熟者善于得出结论和决策。

所以,人们必须知道自己已掌握了逻辑思考的所有关键部分。而且,若是很擅长逻辑思考,就能自然而然地、通常是毫不费力地进行这种思考,因此,从不会停下来分析自己在做什么或是怎样做的。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某人开车经过一条绿阴满地非常安静的街道,发现道旁一家午餐摊点生意很兴隆。他问自己它靠什么吸引了这么多顾客。一拐弯,他发现那儿是一个新建的办公区。哦!他找到一个重要的新事实,并把它与午餐摊点联系在一起。他对它们进行比较,发现彼此吻合,于是他得出结论,午餐摊点之所以生意兴隆,要归功于那些天天路过它去办公区上班的人们。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人会惊惶失措,认为自己是个傻瓜;而且,由于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不知道自己能否轻易应付这些事情,因此他会觉得自己被打败了,在还没有开始尝试之前就放弃了。或者,他认为自己要完成这一过程会很费劲,无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要求,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很笨。

然而,这种情形可以得到改变,人们能冷静地发挥大脑天生的能力,像直觉进行的那样,有意识地进行有效的逻辑思考,下面列出了能使人们做到这一点的方法:(1)对自己提问;(2)收集相关的事实;(3)比较它们的异同;(4)让事实为自己作决定。

(2)归纳思考

人们总是在进行归纳思考,通过观察一些事、一些项目、一些情境,然后提出一个一般性的假设,这就是归纳思考。举一例子:一位女商人要对一种新型全天然杀虫剂进行市场调查。她在三个地区分别采用三种宣传手法,考察其市场销售情况。在第一个地区强调该产品是对环境有利的全天然杀虫剂;在第二个地区强调该产品具有快速、有效、持久的杀虫效果;在第三个地区突出该产品的价格优势。她得出的假设是消费者对宣传杀虫效果的广告反应最好,于是她就用这种广告在全国推广那种新型杀虫剂。

首先,她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了一些事实。然后,她根据事实归纳出她的假设:人们购买杀虫剂时只对它的功效而不是对其他感兴趣。

归纳思考有一个缺陷。如果观察有误或事实不全,先前提出的假设就会出错。假如上述有关杀虫剂的调查只在南方进行,情况是否会有些不同?众所周知,南方的害虫非常猖獗,也许北方地区的消费者对强调价格优势的广告会作出更好的反应。

为确保通过归纳思考得出的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必须不断对这些假设进行检验,一旦发现与假设相悖的事实,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对原有假设进行修正。那位女商人可以就杀虫剂的宣传策略做进一步的市场调查,或者她再通过一些调查以确定该杀虫剂具有这样那样的优势,然后再在广告里宣传这些优势。

这种形式的归纳思考包括观察事实或收集资料,基于事实或资料得出一个结论,并对结论进行检验。它分为三个步骤:(1)观察;(2)提出假设;(3)检验假设。

观察事实,提出并检验假设,这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地做着这些事,如,假设冰淇淋的味道很好,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或者有人给电脑装进某种程序后,假设它会出现某种功能,它的确就表现出那种功能。再如,有人信心十足地假设把钥匙插进汽车引擎,期望车子发动起来,而它却没有,事实证明他的假设错了,等等。

(3)演绎思考

夏洛克·福尔摩斯是一位为全世界喜爱的、虚构的侦探,他曾经冲他的搭档大声吼道:“我亲爱的华生,这都是些基本的东西!”故事中福尔摩斯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完全归功于他高超的推理能力。给他一些线索,他就能从中推断出杀手的身份。

他告诉华生,他最著名的案子中有一件和一天晚上冲盗贼狂吠的狗有关。“但那天晚上,狗并没有叫。”华生反驳说。“完全正确!”福尔摩斯说。他推理的结论是:那条狗一定认识那个盗贼。

夏洛克·福尔摩斯对演绎思考的熟练运用并不是令人震惊的事。演绎是我们天生就有的一种内在思维能力。福尔摩斯只是比平常人用得更频繁一些。

演绎和归纳刚好相反,它不是先收集资料,再得出结论,而是恰好相反,先有一个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结论。如根据购买某家公司的许多软件的经验,先认定这家公司出的软件很好,然后,把这个普遍结论运用到具体事件上,认为该公司最新出版的软件也非常好。

也许正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思维过程,所以我们不能有效地思考——藏在上述简单演绎背后的只有三个基本规则。这些规则代表了演绎过程的基本步骤。这三个基本规则是:①一个大前提或概括性的叙述;②一个小前提或概括性的叙述;③一个结论或推论。

演绎很像是“一加一等于二”。通常把大前提和小前提相加就能得出结论。

演绎有和归纳一样的缺陷。如果前提正确,推论就不会有问题,但如果前提不正确,那就会得出错误结论。和归纳思考一样,对演绎而来的结论也必须检验、检验、再检验。

但是,进行了有效思维之后,还不能把想法与实践统一起来。那么,如何才能把所思所想付诸于实践呢?

有许多这样的人,似乎对所有事情都有所了解,但他空有满脑子的知识,就是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以取得成功。他将来即使没有一败涂地,也永远不可能取得人们所想像的那种成功。通常人们会认为拥有那么多知识就一定会取得了不起的成功。

当然,这不一定是他们的过错。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并不是一回事儿,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很像把信息储存在硬盘上,要按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运行、储存和输出这些信息,就必须掌握特定的程序和知识。

例如,有人打算购买一套公寓,于是他对该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周围社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一番调查;他还了解了周围学校的情况,因为在他的长远打算里是准备要小孩的。终于,他该坐下来对已收集到的大量事实和数字进行一番思考了。此时,他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不知该从何入手。

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我们掌握了我们所需要的知识,但在需要应用这些知识时,我们的大脑却不知从何入手。有很多方法教我们怎样学习、记忆、阅读和倾听,这些方法只是告诉我们该如何吸收新观点和新资料,却不告诉我们该怎样应用我们所学的东西。它们常假定,人们“自然而然”就会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做,怎样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应用已经获得的知识。

然而,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应用,这中间需要很大的一步。那么,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填补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间的鸿沟呢?

有六种思维方式从下列不同角度思考所遇到的情境,能使脑力提高六倍:①客观地思考;②批判地思考;③积极地思考;④创造性地思考;⑤直觉地思考;⑥对方法进行思考。

客观地思考是指对所获得的有关某个情境的所有事实、数字和其他客观信息进行有条有理的检验;批判地思考是指仔细地考察某个情境,寻找每一个可能与该情境有关的问题、疑点、缺陷,以及消极后果;积极地思考是指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一个情境,寻找成功的可能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种机会、好上加好的特点及各种益处;创造性地思考是指提出可能使情境变得更好的、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解决办法,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联系;直觉地思考是指把内心深处的反应与情境协调起来,发现“内心的感受”、“心灵深处的语言”、情绪的细微差别、预感,及来自于无意识的其他各种信号;对方法进行思考是指监控自己对某个情境的想法和感受,看看这些想法和感受怎样影响到自己对这个情境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