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有尺度 做人有气度
39773200000031

第31章 做人要智慧深藏,方显雍容气度(1)

我们经常听身边的人说:“做人要低调,不能太张扬。”这是至理名言。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若能够做到虚怀若谷,那么必定有所成。低调做人,学会藏锋,不仅能够保护自己,而且有利于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大智若愚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老子曾经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做人要懂得“不争”的生存智慧。智慧深藏,方显雍容气度;淡泊名利,可得快乐人生。

低调做人,智慧深藏

古罗马大哲学家希留斯曾说过:“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做人也是如此,低调做人,更有利于人们早日到达人生的巅峰。那么,何谓低调做人呢?

低调做人就是不争强好胜,不引人注目,不张扬,隐藏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低调做人就是谦虚忍让、不强出头,不争名夺利;低调做人就是为人处世过程中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以谦虚豁达的胸怀,包容别人;低调做人,友善和气,不争人先,藏锋敛锐,从低微处起步。

传说,因为生存竞争太激烈,南亚地区的一个大象部落被迫向北迁徙,最后选定了东亚的一片丛林为落脚点。这片丛林里,一直只生活着一些小动物,诸如兔子、狐狸、松鼠等,身形庞大的大象来到这个小动物的世界里,就更加显得庞大了。

在丛林驻扎下来的第二天,大象首领就颁布了三项规定:第一,所有大象,不得对其他动物说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第二,所有大象,都不能因为自己身形高大而趾高气扬,更不可欺侮其他小动物;第三,所有大象外出时,都必须用树枝掩盖全身,只露出头部,以使自己显得小一些。

规定一出,大象部落里一片哗然,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难以接受。

“我们就是最强大的,有什么可顾忌的?”

“我们本来就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光明正大地说出来?”

“执行这样的规定,有失我们大象的脸面!有损我们大象的尊严!”

……

这时,大象首领说话了:“这片丛林里,一直只生活着小动物,我们的出现,无疑会让它们感到不安全,它们会本能地防备我们。如果让它们感觉我们过于庞大,它们会将我们视为敌人,那样,我们就一个朋友也交不到,也无法得到外界的帮助。如果它们集中力量来攻击我们,我们的处境将十分糟糕。”

大象首领的决策,正是以一个低调的姿态,来掩饰自身的强大,从而避免让自己成为森林小动物们的众矢之的。做人就应该像大象首领所说的那样,以低姿态处世,将智慧和能力深藏,所谓大智若愚就是这个道理。

人间高处不胜寒,尘世低处好安身。低调做人,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准则。但是却有人不善于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他们更喜欢凌驾于众人之上。比如,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自以为读了不少书,长了不少见识,就盛气凌人,常常只做了一点儿事情就开始斤斤计较,认为索取是应该的,并且日益不满自己目前的所得。殊不知,越这样,越难以获得成功。

低调不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更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和艺术。低调做人,表现了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宽宏的气度,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这种气度所吸引,而不会因为他的低调而感觉其卑微。低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一种圆熟睿智的情怀。做人低调,不代表卑微;做人低调,有时反而更能衬托出你的高贵。身居要职却为人低调的人,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大家风范。

何晶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随着李显龙的宣誓就职,何晶也走向了新加坡政治舞台的前台。何晶是一个精明能干却始终保持低调的商业女强人,对于她的身世和成就,在新加坡鲜为人知。随着丈夫正式宣誓就职,何晶不得不开始在媒体面前“曝光”。

其实,早在李显龙成名之前,何晶就很成功了。在美国《财富》杂志首次选出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排行榜上,何晶排名第18位,与索尼集团行政总裁出井伸之、日本丰田汽车社长张富士夫及香港富商李嘉诚齐名。之所以一直到李显龙就职,何晶才引起人们的注意,正是缘于她低调做人的姿态。她懂得低调做人、智慧深藏的做人哲学,并且深知低调的好处。

低调做人是一种境界,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去留无意的胸襟,一种宠辱不羁的情怀。甘于低调做人者,总能以平常心面对喧嚣的世界、纷扰的人群。

一个人如果能够心情平静,处变不惊,这说明他有修养,有大智慧,且懂得忍耐。低调的人在短期内看不出其与众不同之处,但日子久了便会显露出极其不平凡的一面。

需要注意的是,低调的前提是你要有能力,要有足够的内涵。当你经历的事情多了,处理的事情多了,你也就懂得了怎么做人,懂得了什么时候该沉默,什么时候该张扬。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内涵和能力,也就谈不上低调。

当然,低调的性格也有缺陷,如果你本身能力不足,而且一直处世低调,那么你很可能会因为疏于表现而得不到认可,这个时候就不要过于低调了,而应该学会适当地表现自己,给自己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

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你稍微做得出格,就会招来很多非议。如果你只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表现得出格一点那还好,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可是如果在工作中,那你就离被炒鱿鱼不远了。

人,大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想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聪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更是如此。但是这种表现欲在使自己备受众人关注的同时,也会把自己推入被人防范的陷阱。例如,很多明星在成名之前想方设法制造噱头使自己出名,什么出格的事情都敢干,似乎只要能出名付出任何代价都值了;可是当他们成名后,整天被狗仔队穷追猛打,却又不堪漫天绯闻的压力,觉得成名是个负累,想要隐姓埋名地过普通人的生活,有些极端的人甚至选择了自杀。

这就说明,锋芒毕露很容易招来祸患。聪明人是不会这么做的,他们会时时处处隐藏自己的锋芒,生怕他人知道自己比别人厉害,比别人聪明。因为只有这样处世,才能避祸得福。

东汉末年,刘备曾经逃至许昌,暂时投靠在曹操的门下。曹操看刘备其人气宇轩昂,谈吐不凡,便对他十分器重。曹操还听过刘备多次大败黄巾军的英雄事迹,因此与刘备交厚,同时,他在暗中也对刘备有所防范。

有一次,曹操邀刘备在府里的后花园饮酒,二人坐在花园里观赏着园中美景。曹操命令仆人们热了两杯酒端上来,他们边喝酒,边吃着梅子。

曹操试探性地问刘备:“使君常年征战在外,想必定然知晓天下英雄,请教使君高见!”

刘备答道:“我见识少,故此不敢妄下断言。”

曹操又说:“使君不必太过谦虚,说出你的看法便可。”

于是刘备说:“这个人,他们家族四世三公,并且他本人也雄霸一方天下,河北袁绍可算英雄?”

曹操说:“袁绍有勇无谋,早晚会被我所灭,他算不上英雄,使君接着说。”

“袁绍之弟袁术兵强马壮,粮食充足,虎踞一域,他算是英雄么?”

“袁术不过是承先祖之名而已,日后我定可将他消灭,故也称不得英雄。”

“还有一人血气方刚、年轻有为,江东孙策可称英雄吗?”

“孙策其人勇气可嘉,谋略不足,我迟早破他,算不得英雄,使君再说。”

刘备接着说道:“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徐州吕布这些人是英雄吗?”

曹操十分不耐烦地说:“他们都不是,这几个人全是守家之徒,我早晚会兴兵剿灭他们的。”

刘备说:“如此,除这几人之外,我便真的不知道了。还望丞相明示!”

曹操笑道:“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罢了。刚才你提到的那些人,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英雄。”

刘备韬光养晦就是想东山再起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不想让曹操看清自己的真实意图,因此闻听此言,刘备顿时大惊失色,恰逢其时,天上响起了惊雷,他装作吓得把手中的筷子掉在了地上。刘备躬身将筷子捡起,顺势对曹操说道:“一雷之威,乃至于此。”

曹操说:“你身为天下英雄,怎么会怕打雷呢?”

刘备说:“圣人有言:‘遭遇迅疾的雷声,猛烈的暴风,必须要一改常态,以示有所戒慎。’打雷表示上天发怒了,我怎么会不怕呢?”

就这样,曹操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不足惧尔。于是逐渐对他放松了警惕,从而使刘备有机会开创自己的事业。当赤壁之战结束时,当三足鼎立之势形成时,曹操回想起当年那个说连打雷都害怕的人,不过为时已晚。

豹子要捕获猎物,首先要利用草木隐藏自己以接近猎物。做人也是一样,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隐藏自己的棱角,蓄势待发,等到机遇来临时再全力以赴,这才是明智之举。

在人生的道路上,懂得示人以弱是大智若愚的聪明策略。低姿态可以笼络人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藏锋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手段,藏而不露也是一个智者的魅力所在。过于张扬,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个好策略,“枪打出头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186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打败天平天国之后,害怕自己因为功高盖主被杀,于是主动向同治皇帝请缨“定议裁撤湘勇”。他说:“臣统军太多,即拨裁撤二四万人,以节开支。”表面上曾国藩的实力大为削弱,但是实际上他请求裁军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湘军已经没有战斗力,他想避其锋芒。他在之前已经让李鸿章留下了拥有战斗力的淮军,正像他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说的那样:“惟湘勇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力不足以制捻,将来平定两淮,并须贵部淮勇任之……淮勇气方强盛,必不宜裁,而湘勇则宜多裁速裁。”

在曾国藩和清朝政府之间的博弈中,曾国藩以裁军示弱的方式掩藏了自己的锋芒,占据了主动权。他知道在封建****制度下绝对不能功高盖主,更不能手握兵权威胁到皇家统治,否则性命就会堪忧。避其锋芒、藏而不露的策略是曾国藩的一种自我保护。偶尔显露锋芒是必要的,但是处处显露锋芒只会引来各种嫉妒、猜忌和打击,导致失败。

在人际交往中,太过张扬的人往往“死得快”,比如在职场的人际冲突中,处处显露自己锋芒的人虽然可以一时风光,但是往往会招致同事的反感,最终早早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而那些为人处世相对圆滑低调的人,懂得适当地掩盖自己的锋芒,往往拥有稳定长期的职业生涯,容易受到老板的青睐。所以,就算你满腹诗书、才华横溢、能力比别人强很多,也需要掌握藏拙的本领,唯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藏而不露是一种“风临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的境界,它不是故步自封,而是约束自己的不良贪念、奢望等欲望,以使自己的脚步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藏而不露是一种值得所有人学习的做人之道,也是处世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现代社会提倡个性,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做人做事无所顾忌,处处凸显自己的个性,总想与众不同。当然,做人有个性也无可厚非,可是个性往往会把你的弱点暴露无遗。保持低调而不张扬才不会给自己带来“树大招风”的麻烦。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

大智若愚,把精明藏在浑厚中

生活中,如果凡事斤斤计较,只能使小事变大,给自己招来麻烦。相反,如果在小事上糊涂一点,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缠,获得更多的收益。很多时候,做人就需要懂得装傻、装糊涂。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在《呻吟语》中提出:“精明也要十分,只需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精明需要有十分,但是要懂得在浑厚中悄悄运用。从古至今,惹来祸患的十有八九都是精明的人,没有人因为浑厚而惹祸的。现在的人就怕不能精明到极点,这真是愚不可及!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懂得将智慧深藏,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喜欢到处炫耀自己的小聪明,前者是假装愚蠢的智者,后者是自以为聪明的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