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的人生经历是坎坷的,但是他没有选择用消极的语言抱怨生活,而是选择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自己。刘伟的身体不强壮,但是他用正面语言描述自己的不幸,这就使得他的气场非常强大。无独有偶,日本也有这样一位善于反话正说、用积极话语表达负面消息的人:
2002年1月的一天晚上,时年65岁的日本著名钢琴家馆野泉突然中风,晕倒在舞台上,此后他的右半身彻底瘫痪,他的右手再也不能自如地弹琴了。朋友和家人都希望他能够用左手继续他的钢琴演奏事业,起初他不能接受,甚至说出“我想我到死都不会弹奏拉威尔钢琴曲,让左手音乐见鬼去吧”的消极话语。
2003年初,儿子在馆野泉的钢琴边放了几本专门为左手谱写的钢琴曲。一次偶然的机会,馆野泉拿起其中一本弹奏起来,并完全沉浸在音乐里,忘记了自己在用单手弹奏,此后他突然明白了音乐的真谛,后来他说:“那一刻,音乐就是音乐,管它用哪只手弹奏呢。”这句积极的话语使他重新回到了舞台上。
2006年的一次演出中,他尝试用左手弹了一段简单的旋律,意想不到的顺利,他说:“当我用左手弹奏时,有一种万物复苏,枯木发芽的美妙感觉。”此后,他总是用积极的话语表达那些负面的消息,他用左手弹奏出了事业的另一个高峰,收获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其实,换个角度看问题,换种说话的方式,以积极的态度表达消极的消息,反话正说,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非常美好。
以前,有个小女孩身体素质特别不好,每次体育课跑步都是倒数第一名,她觉得很难过。妈妈没有批评过她,而是鼓励她:“没关系的,亲爱的,你年龄最小,所以才会跑到最后。但是下次你要追上你的前一名。”小女孩记住了妈妈的话,下次体育课跑步的时候,她只盯着自己前一名的同学,结果她最后进步了三名……就这样,一学期的时间,她的体育成绩进步到中等水平。后来,她把这句话也用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2001年她从北京大学毕业后,顺利被哈佛大学录取,而且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这个小女孩就是朱成。
试想一下,如果朱成的妈妈用消极的话来教育她,也许她现在还是个身体素质很差的普通女孩,没有进入北大,更不可能进入哈佛。一句鼓励的话让朱成充满信心,在这种积极心态的影响下,她的气场也日渐强大,最后获得了成功。
人生世事无常,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磨难。当你感觉沮丧、失望的时候,与其悲观地抱怨生活,不如说一些鼓励自己的话。不要觉得这些自我鼓励的话不重要,在有些时刻,仅仅是一些鼓励的话也会让你受到启发,力量倍增,助你走出困境,甚至改变你的命运。
总之,学会用积极的话语表达负面的消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鼓励性语言并不难,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收集一些名人名言,多听听身边成功人士的经验,你就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积极语言。反话正说,做一个气度不凡、乐观积极的人,成功和幸福就会降临到你身上。
做人会说,更要会听
一个有气度的人,不仅谈吐得体,举止大方,而且善于倾听。言为心声,每个人所说的话都是其内心想法的表达,用心去听别人的话,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吐露心声的时候,也许他所期望的并不是你的附和与赞同,只要你用心去听,对方就已经满足了。倾听别人说话,不只是对别人的尊重,也展现了一个人的内涵。很多人人际关系之所以失败,不在于他们说错了什么,而是他们听得太少所致。
现代人的生存压力很大,人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烦扰,或事业受挫,或身虚体弱,或家庭出现危机,等等,其中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能够让人们心力交瘁。对于陷入此境的人来说,他们非常需要一个宣泄的通道,也需要有人聆听自己的倾诉,更需要朋友和同事的慰藉。如果我们给予他们理解和真诚的疏导,他们就会走出困境,甚至还会在将来创造出更大的辉煌。反之,如果没有人愿意聆听他们的倾诉,或是随意地敷衍他们,那么他们的痛苦情绪就很可能会加深,并且在痛苦的深渊中无力自拔。
倾听别人讲话,就要认真地领会别人说话的意思。当别人把你当成一个值得信赖的倾吐对象的时候,作为听众,要努力去感受其内心的那份感情。而当别人讲述某件重要事情,比如开会或者安排工作的时候,集中精力倾听,能让你全面掌握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并且把工作做到最好。所以,倾听不但有其重要性,也有其必要性。
一般来讲,听比说更需要毅力和耐心,只有听懂别人所表达的意思,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事情也才能得到更圆满地解决。其实,沟通就是打开自己的耳朵,倾听别人说话。那种关上耳朵、张开嘴巴的谈话方式,不能算是沟通。倾听是说的前提,只有先听懂别人的意思,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沟通。
有一位顾客,他在某商场购买了一套西服,因为西服褪色的问题,他要求商场退货。可是,售货员不肯,两人便争执了起来。商场经理听到争吵后,连忙赶了过去。商场经理具有丰富的销售经验,他很了解顾客的心理,三言两语便使顾客恢复了平静。
原来,经理赶到顾客面前,先是面带微笑,用诚恳的态度静静听完顾客的抱怨和发泄。当他彻底了解了争吵的来龙去脉后,真诚地对顾客说:“真是非常抱歉,我不知道这种西服褪颜色。现在如何处理,本店完全听从您的意见。”
顾客问:“那么,你知道有什么方法能防止西服褪色吗?”
经理说:“能否请您再试穿一周,然后再作决定?如果到时您还不满意,那么我们会无条件给您退货。这样可以吗?”
结果,顾客穿了一周后,西服果然没有再褪色,刚穿的时候褪色只是衣服上的浮色。
这名商场经理正是因为善于倾听,所以他才能够把握住顾客的心理,使事情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由此可见,倾听要比倾诉重要得多,只有多听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有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认为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倾听别人的谈话,这是维系人际关系,以及保持友谊的最有效的方法。”三星公司创始人李秉哲也认同这个观点,他说:“不管谁说话,只要你用心听,总有一句是对自己有用的。”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费斯诺也告诫员工:“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人们普遍认为,善于倾听的人,别人欢迎,自己受益。并且,善于倾听的人,常常又善于沉默。善于沉默是正确判断的基础,它会让你细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倾听的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直觉都投入到听的过程中,从而集思广益。
只有很好地倾听别人,才能更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说:“在哪里说得越少,在哪里听得就越多。”查尔斯·道是《华尔街日报》的合伙创办人,也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创始人,他十分擅长倾听,他身边的人回忆说:“道先生从一句话或一件事中得出的东西,要比我遇到的任何人都多。”
由于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经历,所以每个人的生活履历都是一部蕴藏丰富内容的教科书,都可以供你阅读和汲取有益的养分,足以提醒你避开前进中的沼泽。因此,我们要善于聆听他人的真知灼见。
伯乐达董事长陆留伯曾说:“让人说话是一种宽厚。正面的话要听,反面的话也要听;好话要听,难听话也要听;干部的话要听,群众的话也要听;长者的话要听,年轻人的话也要听。即使你说的很多话并不正确,即使你反映的情况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即使你语言粗鲁对我多有冒犯,即使我不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但是我仍尊重和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仍会耐心地听你把话说完。因为我记住了******的一句话‘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
他人说话中,有时可能会出现对我们的不敬、冒犯、顶撞,甚至咒骂,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将之看作是对我们的鼓励与鞭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诚地聆听别人的倾诉,不仅仅是一种同情和理解,也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付出,更多的是一种关爱和尊重。
成功的人不只是一位口齿伶俐的说客,还是一位出色的听众。当然,善于倾听能在无形中起到褒奖对方的作用,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谈话,是尊重对方的表现,能够耐心地听说话者诉说,会在无形中满足说者的自尊。这样,在感情上说者对听者会产生信任,认为“听话”者可以理解自己,并欣慰于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倾诉的机会。如此一来,彼此之间的距离便缩短了。
顺着对方说,要比逆着说好得多
古籍《韩非子·说难》篇中写过这样一段:“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就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庶几矣。”其意思是说,君王一般都是十分厌恶大臣直言进谏的,假如触犯了他们,他们就会恼怒,所以,在跟他们讲话时要顺着他们说,不要违背他们的意愿,否则就会因此而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其实,每个人都喜欢人们顺着自己的话说,而不是逆着说。一般来说,在和别人说话时,假如你顺着他的意思说,他就会很顺从你,这样事情往往更容易得到解决;假如你逆着他的意思说,则事情就会越来越棘手。
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很少有人喜欢听这种忠言,大多数人更喜欢别人和自己想法相同,喜欢别人顺着自己说。尤其是位高权重的人,更是如此。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以千百计的君王,正如《说难》中写的那样,讨厌逆耳的忠言。他们只知道寻欢作乐,不关心百姓疾苦,甚至对敢于直谏的大臣行刑。
汉武帝刘彻,在历史上可算是功勋卓著的君王,但是他却是一个听不得逆耳忠言的人。撰写《史记》的太史令司马迁是在遭受了宫刑之后完成《史记》的,“宫刑”在当时是一种既残酷又屈辱的刑罚,它会使受刑之人从此抬不起头来做人。然而司马迁却没有因此而消沉,他经受住了这个沉重的打击,经过数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记》。
也许你会问,如此有所作为的一个人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屈辱的刑罚呢?其原因就是司马迁是一个直言善谏的人,因他进谏时说了汉武帝不爱听的话而犯上。当时他对汉武帝谏言:“陛下不可视匈奴为外族,因为匈奴也是中国人,只不过他们是少数民族而已,并不是什么异族。此外,您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李陵投降匈奴一事,他这样做也是万不得已。假如您能够宽容匈奴和李陵投匈奴一事,那么您将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虽然李陵将军不是司马迁的好朋友,但是他却为李陵向汉武帝求情,司马迁对朝廷的衷心不言自明。
司马迁说了一番肺腑之言,以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但是汉武帝听后却大发雷霆。他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类似把匈奴也划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话,他的大汉族主义早已侵蚀了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因此听司马迁如此一说便龙颜大怒,司马迁因此遭受了“宫刑”。
后来,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提到《离骚》我们就会想到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他跟司马迁是同病相怜的。屈原无奈之下投汨罗江而身亡,实际上也是因忠谏而招致死难的。
屈原在楚怀王时任左徒,权位至高无上,而其才学也是盖世超群的。但他所侍奉的楚怀王却是一个糊涂的昏君,屈原想开导他,经常忠谏上奏、言辞犀利,指斥楚怀王施政当中的许多失当行为。面对言辞犀利的屈原,楚怀王开始是冷落他,最后忍无可忍流放了屈原,使之从丞相骤然降至“流人”。屈原满怀忧愤,撰写离骚诗篇,最后愤而投江。
毋庸置疑,司马迁和屈原都才华横溢,是忠心爱国的贤臣,他们的高洁品格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然而他们的结局却值得我们深思,他们之所以结局悲惨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说话之道。试想一下,倘若他们能够说话圆滑,顺着对方的心思说,将自己的理念从侧面逐渐渗透到君王头脑中,那么他们就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境地。
以史为鉴。在当今社会,若想很好地生存,在做人方面更要懂得说话的艺术。大丈夫胸怀天下,有气度,有包容心,能够尊重对方的思想和价值观,这不仅是对他人的重视,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
总而言之,无论你是政坛中的人物还是精明的商人,抑或是平民百姓,你永远都不要忘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无论是对上司、对朋友、对商业伙伴,或是对偶然交往的陌生人,说话时,你都要挑好听的来说,拣顺耳的来提。否则,很容易招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