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公共设施常常是刚装上后没多久就被破坏,维修起来的速度也特别慢。这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足够严厉的规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人们能够像爱护自己家里的设施一样爱护公共设施。如果国家颁布法律对破坏公共设施的人实行刑事拘留或是100倍罚款,并严格执行这一规定,那么公共设施就会被人们爱惜。对于维修公共设施,还可以实行这样一个规定:“维修公共设施的费用可以报销,主动维修者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如此一来,维修公共设施不仅不伤害个人利益,甚至可以得到一些额外的利益,那么人们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奖罚分明的契约制度可以推广到生活中人际重复博弈的很多方面。比如,在管理者与员工的重复博弈中,管理者可以对怠工者实施严厉的惩罚,以促使其勤奋工作;对认真努力的员工,给予资金奖励和晋升机会等。这样就有助于促使员工更加合作,更认真地对待工作。
在人际关系中,通过带剑的契约来约束博弈双方或多方的行为,也有助于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博弈启示录
在微软和IBM的合作中,IBM对微软实行严格保密的要求,正是博弈智慧指导下的理性决策。在重复博弈中,惩罚机制的效用是明显的。只要惩罚足够严厉,对想要背叛者构成威胁,那么他就不会背叛,合作就能继续下去。这种带剑的契约对于长期交往的人际关系也同样适用。
以道德保证均衡
2008年6月27日,比尔·盖茨正式退出微软公司的日常运营,此后他将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在开发新疫苗和挽救健康的计划中,关注慈善事业,为全人类的健康做贡献。此前,比尔·盖茨在接受英国BBC一个电视栏目访问时表示,他将把自己的全部资产580亿美元,悉数捐给名下的比尔及梅琳达慈善基金会。
比尔·盖茨对于慈善的热衷离不开哈佛大学对他的教育。在哈佛大学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哈佛学习知识和智慧,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你的国家和人民服务。”比尔·盖茨虽然只在哈佛大学待了两年,但是这两年的学习让他懂得了回馈社会和服务社会的道理。这是哈佛大学的道德,也是社会的道德。正是这种道德使得盖茨在自我和社会群体的博弈中,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利益,回馈社会的“合作”策略。显然,并没有什么法律法规等“带剑的契约”强制盖茨这样做,但是道德的力量成功地让盖茨选择了这样的策略。
的确,在人际重复博弈中,道德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运用道德的力量有时是非常有效的博弈策略。虽然带剑的契约对于保证博弈双方或多方的合作关系非常有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找到这把“剑”,并且有些情况根本不适合用剑来保证合作。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采取其他一些博弈策略来保障合作。而道德正是一种具有广泛约束力且行之有效的选择。
在一个笼子里关着一群猴子,笼子上面有一条绳子,绳子下面系着一根香蕉,绳子上方连着一个开关,开关控制着水盆。只要触动这根绳子,开关就会被启动,水盆里的水就会注入笼子里。一开始,猴子们发现了香蕉,争先恐后地跳上去摘香蕉,虽然有一只猴子吃到了香蕉,但是其他猴子都被水淋了。这个过程重复了很多遍之后,猴子们发现,虽然有猴子可以吃到香蕉,但是每次吃香蕉的猴子只有一只,而其他猴子都会被水淋湿。于是后来谁再想去摘香蕉,其他猴子就会集体殴打这只猴子。最后,猴子们再也不敢碰香蕉了。
在这个猴子吃香蕉的故事中,猴子们之间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即猴子间的道德。猴子们都认为摘香蕉对大家有坏处,摘香蕉是不符合道德的,谁去摘香蕉,它们就会合伙教训那只“不道德”的猴子。
在人类社会,道德也是如此。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两个陌生人会因为争抢座位而大打出手,这时出于社会道德,车里的其他人会自觉地联合起来谴责他们的不道德行为。对为了争抢座位争吵的博弈双方来说,因为他们是陌生人,下车之后就谁也不认识谁了,在这种单次博弈中他们都想得到短期的最大利益即座位。如果是相熟的两个人,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他们的人际交往是一个长期的重复博弈,为了维持长期的良好关系,他们就会牺牲短暂的利益,互相礼让。对待这种单次博弈,法律的“剑”太大,用不上,此时只有道德是最佳的维护和谐和均衡的工具。一般情况下,只需要运用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理智地对他们进行劝解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其他乘客或主动阻拦或“窃窃私语”的谴责行为就是道德惩罚机制运行的一种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可以化解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使得人们对不良行为进行不自觉地谴责,从而瓦解不道德人的利益链。这样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就会受到抑制。
在人际交往中,道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一夜情,这种背叛婚姻的行为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因为社会基本道德的束缚,不会轻易跨出这一步。又比如,在职场人际博弈中,经常偷懒的人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其他博弈参与者并不认同这样的行为,会暗地里谴责或是排斥与其来往,最后彻底将其孤立。因此,在道德的约束下,偷懒的博弈参与者不是没有,但他一旦受到道德的谴责往往会重新回到“合作”的轨道上来。
不过,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并不能只依靠道德来保证博弈双方的合作。因为在人际博弈之中,每个人的道德底线不尽相同,很多人会因为金钱、权力等因素出卖自己的道德。我们在以道德来保障均衡的同时,可以辅助其他一些博弈策略,诸如把博弈期限加长或用多种利益牵制对方,从而形成更加可靠的“合作”保障。
博弈启示录
在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间,盖茨选择了回馈社会,这正是道德力量对他的影响。由此可见,道德可以保证博弈的均衡。在重复博弈中,道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约束手段。
假装博弈没有尽头
在微软和苹果的重复博弈中,很多人都以为苹果和微软之间是势不两立的竞争对手,而微软Win7操作系统和苹果雪豹操作系统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但是事实上,微软和苹果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
微软研发的Word和Excel的第一个版本最先是在苹果的Mac平台上销售的,那段时间微软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业务是建立在苹果的Mac平台上。
1997年,苹果遭遇了资金周转危机,比尔·盖茨曾向苹果投资1.5亿美元以帮助苹果渡过难关。同一年,微软成立Mac事业部,近230名分布在雷德蒙总部、硅谷和北京的Mac产品专家共同组成了这个团队,这是除了苹果之外规模最大的专注于Mac机产品开发的团队。
在微软和苹果的博弈中,哈佛大学出身的比尔·盖茨深谙博弈论的原理。于是,盖茨假装和苹果之间的博弈是无限次的,他首先表现出合作的态度,选择以德报怨的策略,以促进两个公司之间的合作,避免两败俱伤,维护公司的长远利益。
根据博弈的次数,重复博弈可分为有限次重复博弈和无限次重复博弈两种。在有限次博弈中,因为博弈双方都知道终点在哪里,所以在最后一轮博弈中选择背叛策略的概率会很高。运用倒推法进行分析,无论这个博弈进行多长时间,如果预测到最后一轮会被欺骗,那么就会提前一轮选择背叛策略,这样一来倒数第二轮就成了最后一轮博弈,还是难以摆脱被欺骗的结局……如此推理,第一轮博弈就变成了最后一轮,那么双方之间的合作也就无法开始。显然,有限次博弈对于双方合作以取得更多利益来说是不利的,因为在有终点的博弈中,对于博弈者来说,背叛是一种优势策略。那么,我们能不能像比尔·盖茨一样用合作的策略让彼此的博弈变成无限次,从而促使对方采取“合作”策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