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际博弈论:掌控绝对优势的交际策略
39763000000017

第17章 促成合作:掌握促成合作的博弈策略(1)

人际博弈中,哈佛人更愿意与人合作,而非争斗。因为深谙博弈论智慧的他们知道,合作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更有利于长远利益;而争斗则往往伴随着损失,得不偿失。然而,并不是我们想要合作,对方就会与我们合作,促成合作需要相应的博弈策略和智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哈佛人是怎样做的!

没有未来才会背叛

在博弈论中,“重复博弈”的定义是这样的:在博弈之中,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出现很多次或者无限次。在重复博弈中,单次博弈叫做“阶段博弈”。每个阶段博弈的规则、内容、条件都是一样的,但是博弈参与者可以选择一起行动,也可以选择分开行动。因为在过去的阶段博弈中,博弈参与者的选择和行为是可见的,所以,在后来的阶段博弈中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选择都会参考其他人过去的行为和选择。

在单次的博弈里,因为博弈参与者没有下一轮的博弈机会,所以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以自己的眼前利益为目标选择策略;而在重复博弈中,因为有一个长远利益的存在,所以各个博弈参与者在前一阶段的博弈中做出的选择和行为都必须要考虑到后一阶段的博弈,前面的选择和行为不能引起后一阶段其他博弈参与者的惩罚、报复、对抗或者其他不利影响。为了长远利益着想,他们会心甘情愿在前面阶段的博弈中付出一些小代价。

那么,重复博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看看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博弈,我们会更加明白。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可以说是最佳搭档。盖茨和艾伦相识于湖滨中学,艾伦比盖茨高两个年级,因为都痴迷计算机而在计算机房里成了莫逆之交,他们经常一起花费大量时间讨论关于计算机现状和未来。为了可以使用在当时来说很昂贵的计算机,盖茨和艾伦先后在几个公司兼职做编程类工作,可以说计算机让他们变得愈加亲密。

1975年,艾伦与盖茨决定创立自己的公司,而盖茨更是顶着重重压力从哈佛大学退学,以实施合作的策略,与之共同创建他们的公司。艾伦热爱技术研发,所以他负责公司的新技术研发和创新;盖茨擅长管理,所以他负责公司运营方面的问题,他们之间配合得非常默契。在微软公司那段艰难的起步时期,艾伦与盖茨虽然各自都面临许多诱惑和压力,但他们一直坚持“合作”的策略,从未背叛。从与IBM公司的首次合作,到买下西雅图计算机公司的Qdos系统,以及后来的多项重大决定,都是盖茨与艾伦倾力合作的结果。直到1982年艾伦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癌变综合征,他才不得不离开微软公司接受休养和治疗。但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艾伦依旧是微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他和盖茨随时保持密切的联系。

比尔·盖茨和艾伦·保罗之间的博弈,就是一种重复博弈,在这长久的博弈过程之中,每次面临策略选择,他们始终坚定地与对方合作,这是彼此对对方的信任使然。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有着共同的长远利益,这是他们始终合作的根本原因。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有着共同的未来——那就是微软的未来,所以他们谁也没有选择背叛对方。

没有未来才会背叛。在研究“囚徒困境”的时候我们发现,当拒绝招供的囚徒出狱后会对招供的囚徒进行严厉报复的时候,这个博弈由单次博弈演变成了重复博弈。考虑到如果背叛就会招来后一阶段的报复,囚徒就会联合,全都拒不认罪,自觉回到合作的轨道上来。因为有未来,所有囚徒才不敢背叛。

在人际博弈中,博弈参与者总是容易在单次博弈中采取“背叛”的策略。比如,经常旅游的人会发现,在车站和景区等地方,商店卖的商品大多粗制滥造、假货横行;而那里的餐馆、旅馆等地方,服务也特别差,其主要原因是商家和顾客之间是单次博弈,因为没有下一次,所以商家只顾及短期的最大利益。这种一锤子买卖不用顾及以后,没有未来,所以商家选择“背叛”。

而在重复博弈中,博弈参与者更倾向于“合作”的策略。比如,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很多职员都非常勤奋努力地工作,即使他们并没有多么热爱工作,他们也会合作,而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与公司或老板之间是重复博弈,知道现在付出的努力可以得到上司和公司的认可,可以得到更多晋升或者加薪的机会,更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利益。因为有升职、加薪这个长远利益的存在,他们才容易采取忘我工作的合作策略。如果员工的努力始终没有回报,他们看不到美好的、可预期的未来,那么他们就容易选择偷懒或者跳槽到其他待遇更好的公司等背叛策略。

人的一生就是个重复博弈的过程。在人际交往中,那些反复交际的人际关系,就是一种无限次的重复博弈。这时,我们在做选择或决策时要有大局观念,要看到长远利益,该暂时退让的就退让,为了未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牺牲暂时的利益无关紧要。比如,婚姻中的夫妻博弈就是一个重复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彼此间难免发生一些争吵和分歧,这时就要理智思考,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为了婚姻和谐以及幸福的未来着想,牺牲一点面子、做些退让都是值得的。相反,如果在很多小事上斤斤计较,互不相让,最终就会走向彼此相互背叛的结局,从而失去美好的未来。

人与人之间的长期交往是一个重复博弈的过程,为了彼此关系的和谐以及在未来相互扶持,我们要像比尔·盖茨那样真诚地与对方合作,不轻易向压力妥协或因受到诱惑而“背叛”对方。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与有共同理想、目标、兴趣、爱好的人进行交往,会更加顺利,不容易被背叛。因为双方之间存在未来,自然容易走向合作。

博弈启示录

哈佛学子盖茨和艾伦之间的合作之所以非常默契,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一种重复博弈。实际上,人与人之间长期交往关系就是一种重复博弈,在这种博弈中,在没有未来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背叛。

如何才能不被“背叛”

世界500强的微软公司在对待盗版问题上从不心慈手软。2010年微软公司采取如下措施惩罚Win7系统盗版:根据2010年微软公布时间表,自2月15日起,凡是装有Windows7RC版本盗版操作系统的电脑每天提醒一次试用期结束的通知;自3月1日起,安装Windows7RC版本盗版操作系统的电脑将会每隔两小时重启一次,而且重启后不保存用户正在编辑的文档;6月份以后,凡是安装Windows7RC版盗版操作系统的电脑启动后将自动变为黑屏,并且显示Windows激活窗口,告知用户正在使用的不是正版系统。

这些惩罚措施对打击盗版软件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在一系列的措施后,用户使用正版操作系统的比率大幅提升。

哈佛学子比尔·盖茨为我们展示了惩罚机制的运用。惩罚机制是博弈中促成合作的一个重要策略。现实人际博弈中,如果我们能够像比尔·盖茨一样懂得好好运用惩罚机制,那么,他人会更容易采取合作的策略,而我们的博弈过程将顺利得多,收益也将更多。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运用的例子。

梅琳是某公司的组织人员,经常要组织同事参加诸如春游等集体活动。但她开展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让她很头痛的问题——有几个同事非常不合作,他们总是晚到,耽误大家时间,让大家跟着他们一起晚出发。

几经思考,梅琳终于想到了好策略——故意将集合时间提前,比如,若真实的集合时间是8∶00,就通知大家说7∶45集合。这样,即使那几个同事晚到,也可以准时出发。

但是这种方法用过几次之后就不灵了。同事们都发现梅琳把集合时间故意提前,于是他们就根据梅琳的通知猜测真实的集合时间,然后再按照真实的集合时间来集合。而那几个习惯晚到的同事仍然是姗姗来迟。

那么,到底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够让每一位同事都和梅琳合作,准时到达呢?

梅琳与同事、同事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是一种多人重复博弈。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的最优策略是选择合适的时间到达集合地点,这个时间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了会白白浪费时间,太晚了又会耽误大家的时间。

要解决这个问题,梅琳有两个策略选择:一是,到了时间就出发,即使有少数人迟到也不再等待,让迟到的人受到惩罚;二是,如果迟到的人数过多,则到达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就立即出发,让迟到时间过长的人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

我们知道,博弈中的参与者采取合作的策略能够使得总体收益最大化,但若一方不合作,合作的一方就必定比较吃亏。所以需要引入惩罚机制:谁背叛,就处罚谁,从而使想要背叛的一方心有余悸,进而选择合作。

这种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够使合作得以维系,而且能够使双方的合作容易达成,因为彼此都知道,如果对方不合作,欺骗了自己,对方也会受到惩罚。

通常情况下,博弈双方或多方唯有合作才能得到最大收益,但是如果一方选择了背叛,其他参与方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时候就需要惩罚机制发挥作用。凡是背叛者都要接受严厉的惩罚,促使他不敢背叛,而采取合作策略。比如,职场人际博弈中,凡是偷懒者一经举报将被扣除当月奖金,而举报者则获得双倍奖金,这就能有效地禁止那些偷懒的搭便车者。因为采用“背叛”策略,自己的利益就会受损严重,他们自然会选择能保全利益的合作策略。

博弈启示录

微软公司对盗版用户的严厉惩罚案例,正是哈佛学子盖茨正确运用博弈论中惩罚机制的表现。惩罚机制可以解决迟到困境问题。在人际交往中,惩罚机制能够有效地抑制背叛的行为,从而使合作继续下去。

只有带剑的契约才真正有效

1980年11月6日,还处在创业阶段的微软和“蓝色巨人”IBM签署了研发计算机软件的合同。IBM公司在合同里规定,微软的研制期限为1年,而且要求微软必须严格保守商业机密,因为这涉及一些重要的商业利益,IBM公司为微软制订了特别严格的保密规定,比尔·盖茨和他的同事不得不住在过道尽头的小房间,这个房间长9英尺、宽6英尺,没有窗户、没有空调,屋里非常炎热,但是公司不准他们随便开门。按照合同规定,1981年3月之前微软必须完成软件开发,否则微软将白白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无所获。

一次,微软员工正开门通风,被IBM公司发现,立即受到了严重的警告。虽然比尔·盖茨和他的同事不习惯也不喜欢这种工作方式,但是他们必须严格遵守。因为一旦泄密他们将面临严重的后果,不仅做出巨额赔偿,甚至可能坐牢。

其实,IBM的做法是对的,比尔·盖茨也非常认同。因为如果一个契约里没有任何惩罚机制,那么这个契约就等于无效。正是因为有这个带剑的契约来约束微软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才保证了机密绝不外泄,才使得他们更有压力和动力去努力研发软件。

比尔·盖茨之所以认同对方的做法,是因为他深知在重复博弈中,严格契约的重要性。从哈佛大学获得的博弈论智慧告诉他,这种严格的契约是双方有效合作以及彼此最大利益的有效保证。

在重复博弈的规则中加入某种惩罚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对方背叛,减少背叛带来的损失。比如,在囚徒困境中,如果招供的囚徒知道自己出狱后将面临严厉的报复,那么出狱对他来说就不那么诱人了。与其出狱面临报复,还不如安稳地待在监狱里,至少还能保证人身安全。其实,在博弈中加入惩罚机制的原始目的是为了减少背叛的动机。而这种惩罚机制生效,不仅是因为背叛者要在此次博弈中做出的赔偿,也是因为博弈的反复进行使得背叛所得的利益远不如合作下去所得的利益。

总的来说,在一次性博弈中很难实现互惠互利的合作,只有在重复博弈之中,惩罚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并且促成博弈参与者之间达成长久的合作,使彼此获得更多的利益。在人际重复博弈中,背叛的一方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一代价会在下一轮博弈中以利益的严重损失来体现。只要这个代价大到足够对想要背叛的一方产生威胁,那么他就会放弃“背叛”策略,合作也会顺利地进行下去。也就是说,为了促进彼此的合作,我们将契约纳入博弈中,并且这种契约必须具有足够的约束力,必须是“带剑”的才能达到目的。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霍布斯曾经说过:“不带剑的契约等于一张白纸,它没有任何力量去保障和维护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利益。”

在重复博弈中,博弈双方或多方签订某种约束性的协议其实很简单,困难的是这份协议是否对所有博弈的参与者都有非常强的约束力。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某两个企业之间原本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但是没过多久其中一家企业就单方面撕毁了协议,背叛了原来的合作伙伴。而这就是因为协议的约束力并不强,所以当企业发现在背叛对方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时,这个企业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背叛策略,毕竟商人的本质就是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