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疑神疑鬼的人,看似是在怀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在怀疑自己,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此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反之,一个人越自信,就越容易相信别人,就不会轻易滋生猜忌心理。
说到疑心重,在小说中最典型的人物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他就是个猜忌心理特别强的人。他刺杀董卓败露后,便与陈宫一起逃到了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看到曹操来了,本是想杀一头猪来款待他,可是曹操在听到磨刀的声音之后,又听到说要“缚而杀之”,便疑心大起,以为吕伯奢是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便错杀了无辜。陈宫问曹操原因,曹操说出了自己那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历来害人害己的祸根。如果一个人掉进了猜疑的陷阱,便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不仅如此,这更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乏猜疑心很重的人。这些人整天疑心重重,甚至无中生有,认为人人不可信、人人不可交。喜欢猜疑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有时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无心话,他可能就会琢磨半天,努力挖掘其中的“潜台词”。这种做法自然使得自己无法与他人轻松交往,甚至无法正常交往,久而久之不仅会导致自己心情不好,也会弄得自己无法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存疑虑的人从不愿公开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这种自我封闭也阻隔了人间真情的流露和外界信息的输入,长此以往,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和否定自己,从而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消极、自卑、怯懦、被动。猜疑更是婚姻和事业的杀手。
琴琴的丈夫自己经营着一家中型规模的企业,在事业上如鱼得水。结婚前,琴琴曾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随着丈夫生意越做越大,她便辞掉了工作,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
由于生意忙,丈夫几乎每天晚上都因应酬而很晚才能回家,而且回到家后一上床就倒头大睡。有时琴琴想与丈夫亲热,可是常被丈夫以疲倦为由而拒绝。这样的日子久了,琴琴就怀疑丈夫有了外遇,天天神不守舍,疑神疑鬼。
有一次丈夫从外地出差回来,等待了近半个月的琴琴很希望得到丈夫的关爱,但丈夫仍没能满足琴琴的要求,怀疑了这么久的她终于哭哭啼啼道出了自己的疑虑,指责丈夫有了外遇,没想到丈夫听后,竟然从床上爬起来摔门而去,整夜未归。丈夫的这种无情的举动让琴琴更加坚信了自己的怀疑,于是她找到一家调查公司,让他们对丈夫进行几个星期的跟踪调查。几个星期之后,调查公司说她对丈夫的猜疑纯属子虚乌有。
猜疑,正一步步成为众多原本幸福和谐的婚姻的隐形杀手。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像琴琴这样不信任配偶的无端猜疑,正逐渐成为危害现代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夫妻间的感情,本应当建立在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而猜疑恰恰违背了这些原则。一旦婚姻中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了猜疑,悲剧便从此拉开了序幕。心胸狭窄、性格不够开朗的人更容易对婚姻产生猜疑心理。若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另一半的丈夫或妻子应当帮助伴侣消除疑虑,用诚恳的态度去化解爱人对自己的误会,用真诚的爱帮助爱人重塑对你和对婚姻的信任。
玫玫是一家公司的会计,业务熟练,人也很细心,工作一直都干得很出色,也从没出过什么差错。但疑心太重的老板却不怎么信任她,总觉得她做的账中会有什么问题。一次,老板竟然从其他单位找来一个老会计来查她的账,还假惺惺地对她说:“这个会计有几十年的从业经验,让他指导指导你,不懂的地方你正好向他多请教。”玫玫并不傻,她当然知道老板这么做的用意,不过她知道自己的账没有问题,她对自己说:“爱怎么查怎么查,我怕什么呀?”但从此玫玫对老板的这种不信任态度身怀不满。老会计查完账后,对老板说玫玫的账做得挺好,老板这才改变了他那怀疑的态度。这件事尽管就这么过去了,没有任何风波,但是从此玫玫心理有了疙瘩,一直都被老板不信任自己的阴影所笼罩,于是她的工作热情大减。她在心里想: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不相信我,何苦又要用我。玫玫渐渐有了离开公司的打算。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老板并不在少数。只是这样的老板或许还不知道他们的这种怀疑对下属自尊心和积极性的伤害和打击有多大。身为一个老板,你可以对下属的工作能力不放心,但是不能随便去怀疑一个人的忠诚度!
爱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尽管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但若过度敏感,特别是当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非常容易伤害他人,尽管很多时候你是无意的,当然有的时候也会伤害自己。如果猜疑心理过于严重的话,就要想办法加以控制。如果你正在猜疑的怪圈里左右为难,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冲动情绪需要理智克制。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了,就要立即寻找这种让你产生怀疑的原因。趁你还没形成思维之前,要对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冷静客观地分析。如“疑人偷斧”中的那个人,如果在丢失斧子后能够冷静地想一想,斧头是不是自己砍柴时忘了带回家,或者可能掉在路上了等等,那么他就不会产生险些影响邻里关系的猜疑。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猜疑,一旦被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被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思维定式所主宰,往往觉得自己的猜疑十分合情合理。所以,我们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冷静思考,用理智去克制冲动的猜疑心理。
2.培养自信心。有时候猜疑别人也可能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理在作祟。因此,要想办法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有了足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带着自信的目光去和他人交流,这样就容易给别人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够做到这些的话,在我们满怀信心地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去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他人的不快,也不会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3.学会进行自我安慰。在生活中,有时要遭受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是在所难免的,在日常交往中,也难免会与他人产生一些误会,其实这些都不值得大惊小怪,或太过担忧。碰到这种情况,你不妨大度点,学着糊涂点,不要在生活细节上斤斤计较,这样就不会没事给自己徒增许多没必要的烦恼了。如果你觉得别人在怀疑自己,那就要学会安慰自己,知道肯定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试着活得开朗点,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你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怀疑和猜忌的阴云自然也就消散了。
4.学会沟通。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与他人产生一些误会和摩擦是很正常的,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消除误会的能力与办法。如果误会得不到尽快消除,时间长了就会发展为猜疑,误会也会加深。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同你“怀疑”的对象尽早的来一次开诚布公的交谈,以弄清真相,消除误会。因此,要在平时的交往中,要学会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因为良好的沟通会帮助你摆脱猜疑的困扰,这不管是对于你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有好处。带着诚意和技巧去用心沟通,相信所有的误会都可以冰释前嫌。
走出自私的狭隘空间
嫉妒、贪婪、报复、吝啬等病态社会心理从根本上来讲都是自私的表现,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对生命目标追求的缺乏以及对真正自我珍爱的迷失是产生自私心理的源泉,一般来说,“自我”是属于社会的“自我”,是一个被社会所固定后毫无自主余地而不得不依样去扮演的“自我”。因此,许多人在这种呆滞的社会形态下便会去寻找漏洞,企图达到个人的目的,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自私”心理便由此产生。不过,一个人的自私程度有轻有重,轻微一点的只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或不讲公德;而严重的自私则会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坑蒙拐骗、杀人抢劫、铤而走险。自私具有深层次性、下意识性和隐秘性等特点,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病态心理现象。
人的需求有很多,如物质需求、生理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等等。需求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始推动力,人就是因为有了许多不同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许多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但需求是受到道德伦理、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等制约的。如果一个人不顾客观现实条件的限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一味想满足自己的各种私欲,那他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自私之心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它隐藏在个人的需求结构之中。正由于自私心理潜藏较深,所以它的存在与表现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很多有自私行为的人并非能够及时意识到他所干的事情是自私的,恰恰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还会心安理得。所以,自私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有些人因自私行为而引起公愤,但又无法及时改变这种习惯,为了逃避舆论谴责和社会惩罚,他们便常常故作姿态,口唱高调,将内心自私的本性隐藏于谎言和假象之中。由此看来,自私是一种羞于见人的病态行为,因为自私的人一般会以各种手段努力掩饰自己,因而自私又具有隐秘性。
在社会制约机制尚不健全的今天,一些自私自利的人确实捞到了某些好处。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自私之风,使之更加盛行不衰。不可否认,自私会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从而衍生出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因此,自私是违法乱纪,使得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源。
学会给予,摒弃自私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向来被人传诵不衰。的确,给予其实是一种利己行为,因为你在付出的同时,也将会收获一份助人后的快乐。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不仅能让人走出困境,自己也会获得心灵上的洗礼。
巴勒斯坦有两片海,一片是淡水,名为伽里里海。从山脉流下来的约旦河带着飞溅的浪花,成就了这片海。它在阳光下歌唱,鱼儿在它里面欢快地畅游,鸟儿在河边茂密的枝叶间筑巢,人们在周围盖房子,每种生物都因它而幸福。
约旦河向南流入另一片海。这里飞溅的瀑布,没有欢跃的鱼儿,没有欢快歌唱的鸟儿,也没有欢笑着的儿童。除非事情紧急,否则旅行者总是选择别的路径而绕开此地。这里水面上的空气凝重,没有哪种动物愿意在此饮水。
这两片海彼此相邻,却为何如此不同呢?不是因为约旦河,它将同样的淡水注入,不是因为土壤的问题,也不是因为周边的国家。而区别就在于:伽里里海接受约旦河,但决不把持不放,它每接受了流入的一滴水,就会流出另一滴水,它使得接受与给予同在。
相反,另一片海却精明得很,它吝啬地收藏每一笔收入,决不让一滴水流出,也就是说它的水是只进不出的。
伽里里海就因为它的乐善好施而变得生机勃勃。而另外那片海则从来都不付出,它就是死海。
巴勒斯坦有两片海,世上有两种人。
这两种人是:一种乐善好施,一种自私自利。你属于哪一种呢?
给予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去学会给予吧!给予失败以鼓励,给予成功以清醒;给予冷漠以热情,给予孤独以狂欢;给予爱人以信任,给予朋友以真诚;给予强者以尊重,给予弱者以谦和……懂得给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给予,是快乐。”耶稣基督也曾这么说过。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我发现生活很令人兴奋,特别是你为他人而生活”。她是这么说的,并把这看做是自己快乐的诀窍。学会给予,将自私踩在脚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精彩,生命也才会更有意义。
人要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零风险高回报的善念。人生如果没有宽容,处处斤斤计较,必定树敌过多,处处受阻。如果你斤斤计较,那就别怪对方睚眦必报;假如你毫不留情,对方也会决不饶恕。宽容是一种理解并接受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行为,是对他人的错误不计较,是对伤害自己的行为不耿耿于怀,怀恨在心。世界因为有了宽容才会五彩缤纷,生活因为有了宽容才会和谐美满,人生因为有了宽容才会远离抱怨。
在宽容方面,美国前总统林肯就是个很好的榜样。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一议员对此有所不满,便对他“好言相劝”道:“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才对。”而林肯却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的时候,难道不正是我消灭了我的敌人的时候吗?”林肯的如此宽容为他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也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领袖之一。这就说明,宽容的人,终将收获来自宽容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