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调控坏情绪,定格好心情
39753900000020

第20章 让积极的因素成为助推力(2)

人们通常都是通过与他人交谈,来抚平心灵的创伤,哪怕只是有那么一位知心的朋友,都会使我们的心境大为不同。但是独处会带给我们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让我们的心境更加贴近自然。大自然,可以说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本是自然的一部分,沉醉于自然怀抱中的那种真切感受,能够使我们的心灵不断成熟。

被称作是东洋哲学大家、历代首相人生楷模的安冈正笃,他把自己的人生观总结为“六中观念”。这一观念,并不仅仅指的是“读书”,它还包含确立人生信念和处世哲学的含义,他把自己心中有确定的法则支柱称之为“胸中有书”,而把人内心的充实称之为“壶中有天”。因为《汉书》中有典故说,有一位做官的人被他人带入壶中看到了另外一番开阔的天地。不论是个人兴趣还是出于谋生考虑,希望大家都能时时提醒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独处,就是指要留给自己时间,把自己从日常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在心里描绘梦想实现时的场面,这种行为也能给我们的心灵提供养分。

正如有所谓“心身”的说法,心灵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身体状况。懂得独处的人,会把独处当成一种享受,不会独处的人,独处便是一种孤独。孤独的人容易让心灵处于煎熬的状态。学会独处,让心灵感受独处的畅快和自由,并让它在独处中得到充分的滋养是每个现代人应该学会的功课。

独处的时光是完全属于你的时间,你有完全的支配权,它只属于你一个人,你爱怎么用就怎么用。一个人的独处可以有很多状态,可以是读一本书、作一幅画、听一段音乐、看一场电影;也可以整理你的衣橱、试遍所有的衣服,或者做一次房间兼空间的大扫除;更可以是蜷缩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翻翻旧照片、回忆几年前的那个初恋男(女)友;又或者是看肥皂剧或玩游戏……独处的方式因人而异,但是也有好有坏,好的可以让你身心愉悦,坏的只能让你心情更加糟糕。聪明的人自然应该挑好的来做了,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用独处的时光满足自己被忽略已久的存在。

一群人的世界是热情洋溢,两个人的世界是温暖浪漫,一个人的世界是悠然自得,当然也可以精彩无限。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是你的事,但是别忘了前提是让自己快乐,即使独处也是一样。

自我认定:正确定位改善自我

自我认定的转换很可能是人生中最有趣、最神奇和最自在的经验,当你换了一种自我认定,撕掉贴在身上的旧标签,你很可能就此超越了过去。

一只小老虎被一只山羊收养,小老虎喝山羊的奶,跟小山羊玩,尽力去学做一只山羊。

然而,尽管这只老虎努力地去学,它仍不能变成一只山羊。

它的样子不像山羊,它的气味不像山羊,它无法发出山羊的声音。其他山羊开始怕它,因为它玩得太粗鲁,而且它的身体太大。这只老虎退缩了,它觉得被排斥,觉得自己差劲,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一天,突然传来一声山动地摇的巨吼!山羊四散奔逃,只有小老虎端坐在岩石上不动。

突然,一个庞然大物靠近了它,它身体强悍,目如铜铃,它分明是一只巨兽。

“跟我来!”入侵者以一种不容抗辩的口吻说。

小老虎跟着巨兽走入丛林中。最后,它们来到一条大河边,巨兽低头喝水。

“过来喝水。”巨兽说。

小老虎也走到河边喝水,它在河中看到两只一样的动物。

“那是谁?”小老虎指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问。

“那是你——真正的你!”

“不,我是一只山羊!”小老虎抗议道。

突然,巨兽拱起身子来,又发出一声巨吼,整座丛林为之动摇,等声音停止后,一切都静悄悄的。

“现在,你也吼一下!”巨兽说。

最初很困难,小老虎张大嘴,但发出的声音像呜咽。

“再来,你可以办到!”巨兽说。

最后,小老虎感到有东西辘辘作响,一直下到它的小腹,逐渐涌向他的全身。

“吼!”这时它再也忍不住了。

“现在!”那只小老虎眼中的巨兽说,“你是一只老虎,不是一只山羊!”

小老虎开始了解到,为何自己跟山羊玩时总感到不满意,它没有认识到自己原来是一只老虎。

从此以后,它再也不在羊群里混了,开始了它飞黄腾达的老虎生涯。

“你是老虎不是山羊”!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们常常会被人认定是个什么样的人,却无视于这样的认定是否正确,正是这种认定,对许多人产生着相当大的影响。

难以想象,这只老虎如果一直被认为是一只山羊,那么,它可能会在羊群中混一辈子,碌碌无为,甚至赶不上一只山羊。然而,最后它改变了对自己的认定,成就了自己。

我们之所以生活的不顺遂,不能在熟悉的领域如鱼得水,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定位产生了偏差。错误的自我定位会把老虎变成山羊,但是却不可能做一只好山羊。

我们的失败通常来自过去的失败。但是,我们应该学会从现在的失败上站起来走向成功。一旦你从某事上站起来了,就意味着离成功已经不远了。善于掌握自己的优势,寻求那些你非常喜欢、非常擅长、竞争少的事情。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改变你的生活,首先就应改变你自己。因为,只有将自己的位置摆放正确了,你的世界才可能是正确的。如果你的心理态度是积极的,你的生活也会是快乐的;如果你的心理态度是消极的,那么,生活也会是忧伤的。在生活中,你可能一直尝试做些改变,可是却一再失败,那一定是你所希望的改变跟你的自我认定不符所致。自我认定只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可以改变和扩展的。

改变和扩展自我认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然而,如果你不满意当前的自我认定,并下定决心去改变它,那么,你的人生将迅速而奇妙地得到改善,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己。

热情:不让灵魂发皱

我们的语言中出现了一个新词:“耗竭”。字典给耗竭的定义是:一个喷射机或火箭引擎的操作停止,通常是燃料用尽。

这个词流行已久,但它被心理学和工业领域采用时,就有了新的意义。

“耗竭”用在事业上,是指你的工作不再令你感到兴奋或有报偿。换言之,一些碰到燃料用尽的人,他们变得无反应和无动于衷。

如果你是个年轻的主管,你也许会对这毫不在意。然而心理学家发现,耗竭的种子种于成年的早期。

当年轻人为生活设定目标,全力去追求时,就已种下筋疲力尽的种子。心理学家发现,很多人在二十八九岁和三十岁出头就已感到筋疲力尽了。

美丽的模特儿发现她才过30岁,事业已结束了,中年主管在他期望升任公司总裁时竟被开除了。对这些人而言,耗竭是很严重的事。

人们为何会耗竭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未能达到目标,二是达到目标后,带给他们的却是失望。

人们未能达到目标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些因素是他们无法控制的,但有些则是可控的。

不管理由是什么,目标不能达到,就会使人感到情绪低落,筋疲力尽,一种意义和目的的失落感,一种热心和驱策力的丧失,一种无助和绝望的感觉。还有一些人达到目标后深感失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以下两种原因:

第一,目标定得太低。一个人立志成为百万富翁,结果他才30岁便实现了这个目标。由于目标无法满足预期的需要。例如,以事业作为解决个人问题工具的人,无论事业有多成功,他们还是无法满意。

第二,目标定得太窄。一个将其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投注在事业上的人,当事业过去后,他会发现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无论你是未达到目标,或是达到目标后感到失望,其结果是一致的——耗竭。

如何避免耗竭?如果你已经感到耗竭,你如何处理?通常人们面对耗竭有三种选择:

他们可从心理甚至生理上放弃。

他们可以反抗使他们到这一地步的机构或人。

他们可以寻求一个复苏的目的。

心理上放弃的人会变得被动,没反应,漠不关心,或是退缩到一个幻想的世界。

选择反击的人,将他们的挫折和问题怪罪于他人,或者是他们服务的机构。这只会增加他们的痛苦和愤怒,有时会损及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关系。

选择寻求一个复苏目的这种方式的人,常会发现他们的新目的比原先的目标更有意义。避免耗竭的最好办法,是及早学会重定方向的秘诀,重定方向意味着事业改变、居处改变或学习一种新的技巧。

俾斯麦去世时83岁,但他最伟大的工作是他70岁以后才完成的;提善一直作画到99岁他去世为止;歌德是在他83岁去世的前几年才完成《浮士德》的;格莱斯顿在70岁时还学习新的语言;天文学家拉布兰在79岁去世时说:“我们知道的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是无限的。”

由此可见,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让自己的热情耗竭而停止成长,无论在精神和事业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上。

你的皮肤发皱了,是因为岁月的无情侵蚀,但是如果你的灵魂发皱了,则是因为你的内心失去热情的浸润。为了不让自己的灵魂发皱,为了让自己成为人群中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就一定要培养对人对事的热忱。人们会因你的热忱而更加喜欢你,学习会因你的热忱而更加有效率,工作会因你的热忱而更加有乐趣。

心理暗示:经常积极地肯定自己

我们对待生活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积极或消极,于是就有肯定自己和否定自己的现象发生。

如果你想自己有自信,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用肯定的方式对自己说,这会给你带来你想不到的好处。

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个例子:

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

令他惊奇的是,不久他发现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不振了。

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装着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他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总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新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心临美境”。

例如,一个人在烦恼的时候,可以多回忆愉快的时候,还可以用微笑来激励自己。当然,笑要真笑,要尽量多想快乐的事情。为什么“自卖自夸”的人会容易成功,这是因为他们用肯定的方式使自己变得自信,并感染了自己,使自己变得成功。

积极心态来源于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反之,消极心态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的结果。它是一种自动的暗示,沟通人的思想与潜意识。它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支配影响你的行为。

一个人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动地把成功的种子和创造性的思想灌输到潜意识的大片沃土中。相反,也可以灌输消极的种子或破坏性的思想,而使潜意识这块肥沃的土地满目疮痍。

也就是说,不同的意识与心态会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识与心态的根源。之所以说心态决定命运,正是以心理暗示决定行为这个事实为依据的。

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哈德飞,记录了自己这样一个实验:

哈德飞请来了三个人,并告诉他们,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要尽全力抓紧握力计。

实验开始,在一般的清醒状态下,三个人平均的握力是101磅。

第二次实验则将他们催眠,并告诉他们,他们非常地虚弱。实验的结果,他们的握力只有29磅——还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

然后哈德飞再让这些人做第三次实验:在催眠之后,告诉他们说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142磅。

当他们在思想里很肯定地认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们的力量几乎增加了50%。这就是我们难以置信的心理暗示的力量。

情绪改变导致行为改变。多年来,心理学家都认为,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我们常常逗眼泪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了。

积极的心理暗示要经常进行,长期坚持,这样积极的自我暗示能自动进入潜意识,影响意识。只有潜意识改变了,才会成为习惯。当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习惯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让自己烦闷发愁的事情。同时,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充满精彩和活力。

健康心态:栽上一棵“烦恼树”

一个水管工的运气很糟,先是因为车子的轮胎爆裂,然后是电钻坏了,最后,那辆老爷车也趴了窝,雇主只好开车送他回家。在门口,满脸晦气的水管工没有马上进去,而是沉默了一阵子,伸出双手去抚摸门旁一棵小树的枝杈。待到门打开时,水管工已经笑逐颜开了。

雇主按捺不住好奇心,问:“刚才你在门口的动作,有什么用意吗?”水管工爽快地回答:“这是我的‘烦恼树’。我到外面工作,磕磕碰碰,总是有的。可是烦恼不能带进门。我就把它们挂在树上,明天出门再拿走。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到树前去,‘烦恼’大半都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