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39747500000034

第34章 耐心经营你的人际关系(3)

为人处世不要一味吹毛求疵,而要事事留有回旋的余地,尤其是那些无关大局的微末枝节,不妨姑且放过,这乃是处世为人的最佳信条。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

——《菜根谭》

注意顾及对方的面子

面子是欺骗自己的把戏,但世界上多数人还是愿意生活在这种自欺中。

虽然说面子同虚荣一样脆弱无力,但是,多数人都很看重面子。你可以活得真实,但是,却不能因自己的真实去敲碎爱面子人原本脆弱的外衣。所以,你可以不在乎面子,但是如果你同他人交往,就必须要给别人面子。

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曾是一个街头的小混混,还做过和尚、讨过饭,这些事情众所周知,因此,在多数人看来,这也就不算什么隐私了。可是当了皇帝以后的朱元璋却觉得这是非常不光彩的经历,于是他的寒微出身便成了他的“短处”,而“短处”和“隐私”一样是别人碰不得的。在他看来,碰他这些东西无疑是揭他的短儿,出他的丑,这件事情简直比挖他的祖坟还令他恼火。

方不圆是朱元璋儿时最要好的朋友,他听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就想去讨个一官半职,也借光风光一回。于是他急匆匆赶往京城,见到朱元璋后赶忙跪在地上大声奉承了一番,他说:“皇上,草民在家听说皇恩大如天,泽被天下亿万黎庶,来到京城一看果然名副其实。常言道:背靠大树好乘凉。草民叩请皇上能够赏给草民个一官半职,让草民混碗饭吃就行。草民相信皇上一定不会让一个儿时好朋友失望的。”

对于眼前这个没有眼色的人,朱元璋早就看出了是自己儿时的好友方不圆,但是他却装作非常惊诧地问道:“你是谁呀?”

方不圆一听,显得有些着急,他赶忙说:“难道皇上您认不出我了吗?我是方不圆啊,您不记得了吗?在凤阳,咱俩从小玩到大,光着屁股在一起玩的时候,您干了坏事都是由我来替您挨打。还记得那次吗?我俩偷了一个农家的豆子,然后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来吃。豆子还没有煮熟,你就非要吃,我不许,你就抢,结果那个破瓦罐被打烂了,豆子也撒了一地。还没有来得及捡,那家被偷了豆子的人就追来打人了,由于您比我小,飞快地跑开了。我因为比您大,所以只好站下来等人家赶来打了一顿。难道这些事情皇上您如今一点都记不起来了吗?”

方不圆对当年的恶作剧进行了一番详尽而具体的描述,他想这次朱元璋总该想起来了吧,而且肯定还会得到他的封赏。心里美滋滋的方不圆哪里意识到他犯了“不为尊者讳”的大忌,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儿揭朱元璋儿时的“短儿”,于是朱元璋龙颜大怒,拍案而起,大声吼道:“大胆刁民,居然敢编派故事来骗朕,朕儿时怎么会有这些不光彩的事情呢?来人哪,给我推出去斩了!”

方不圆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翻脸不认人了。他高喊着朱元璋儿时的小名,破口骂道:“朱老四,你别在我跟前耍威风,别看你现在当上了皇帝,你从小当混混当乞丐当和尚的事就别想瞒过天下的人,你不过是个流氓皇帝罢了……”不等他骂完,刽子手就已经奉朱元璋的圣命把他的嘴巴塞住了。于是,方不圆便被腰斩弃之于京城街头。

其实本来没有多大的冲突,可是这个方不圆却丧了命。导致这场祸患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不懂得“为尊者讳”的道理。在他看来,谈一下当年的趣事,会使彼此的距离更拉进一步,从而得到朱元璋的理解和同情。可是却不曾想这恰恰揭了朱元璋的“短儿”,使得朱元璋恼羞成怒而斩了他。在历史上,没有比皇帝老子更大的“大人物”了,对于任何臣子百姓而言,皇帝都是上司,所以,无论是谁,在对皇帝说话时都应当一无例外地吹捧和赞誉,即使是那个最后招致杀身之祸的方不圆。最初的时候他也是从吹捧朱元璋入手的,说什么“皇恩大如天,泽被天下亿万黎庶”,自己来求个“一官半职”,只不过是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等等。其实这些话说得挺好的。如果到此为止,则真的可能遂了他的心愿,可惜的是,他不懂“为尊者讳”的律条,揭了朱元璋自认为是“短处”的儿时闹剧,才丢了性命。

“为尊者讳”,在官场上是一条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说,如果你认为只在古时最高一级官场宫廷之中才有这样的条规,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约定俗成的习惯。这是一条人际关系的策略,惟有掌握了它,才会为在社会交往中游刃有余增添砝码。

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说。

——谚语

天时地利不如人和

人齐,泰山移。当人向你的时候,不愁办不成事情。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众望所归,人心所向,是成就大业的根本。

古今中外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政治家们几乎没有不用这条心术的。聪明的人都明白,无论做什么事,要想干成、干好,就一定要得到与此相关的上上下下的人们的认同,即获得人心的支持,逆历史潮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结果必定可悲。

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刘备,对这个道理更是深信不疑,且屡加应用,当然成效也非常显著。俗话说:“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可见其善于收买人心,已是家喻户晓。

在《三国演义》中有过这样一段关于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的描写:赵云大战长坂坡,九死一生救出了少主阿斗,当他从怀中把仍在熟睡中的阿斗抱给刘备的时候,刘备接过来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果然,赵云看此情景,听此话语后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一番大事的领导者身边总不乏真心实意的支持者。这是因为他们懂得人心向背关系到自己的成败。

秦国能够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离不开秦国上下几代人的努力,秦穆公是做出杰出贡献的君王,他的很多措施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穆公也是一个非常会收买人心的人,他从不忽略施恩布惠。一次,他的一匹千里马跑掉了,然后被一些不知情的穷百姓逮住后煮着吃了。官吏们得知后,大惊失色,由于事情非同小可,他们就把吃马肉的300人统统抓了起来,准备处以极刑。行刑之前去向秦穆公禀报,谁想秦穆公却说:“君子不能为了牲畜而害人,还是算了吧,不要处罚他们了,放他们走吧。另外,我听说过这种说法,吃过好马的肉却不喝点酒,就是暴殄天物而不加补偿,有损身体。干脆再赐给他们一些酒吧。”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后,晋国人侵秦国,秦穆公率军抵抗。这时有300名勇士主动请缨,而他们正是那些当年吃了秦穆公的千里马而又被秦穆公放了的百姓。这些人为了报恩,奋勇杀敌,不但救了秦穆公,而且还俘虏了晋惠公,秦国大获全胜。

所以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得到了下属的心,就不用担心没有人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劳;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得到了儿女的心,就不愁家庭不和睦;如果你是一位老师,得到了学生的心,就不愁班风低迷:如果你是一位明星,得到了观众的心,就不愁没有人气……因此说,无论是官场、战场,还是商场、职场,甚至是在球场上,人心所向会助你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然而,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规范你自己的言行举止。把话说得恰当得体,把事做得合情合理,把人做得坦坦荡荡,这时,想不让人心向着你都是不可能的。

做一个明智的人吧,牢记“天时地利不如人和”这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并时刻付诸行动,你将会发现人生也别有洞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

爱你的敌人

很多时候,你的敌人所给你的东西往往比朋友给你的还要珍贵。

生活中的许多人总在诅咒自己的敌人,或者因为自己遇到了对手而失魂落魄、无所适从。你应该为自己有一个强劲的对手而庆幸,为自己遇到的艰难境遇而庆幸,因为这正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我们完全没必要去痛恨敌人,因为正是他们使你变得伟大和杰出。倘若能够做到这些,至少在敌人的眼中,你同样值得敬佩。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立传的韩安国就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韩安国,本来是梁孝王的中大夫。梁武王刘武,乃是汉景帝刘启的同母兄弟。他一向飞扬跋扈因而结下了很多的仇家。因此汉景帝刘启和他的母亲窦太后都经常谴责他。窦太后直接告诉他:“若是你无法得到仇人的宽恕和原谅,就不要再喊我母亲了。”

粱武王刘武十分为难地对韩安国说:“那些仇家都恨不得把我一刀宰了,一口吞了,我怎么可能得到他们的谅解呢?”

韩安国说:“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去‘爱’你的敌人,‘敬’你的敌人!”

刘武说:“这便更难了,虽然那些仇敌都是我结怨的,但也是因为他们先对我不敬,对我狂妄无礼的,如今我又怎么可能去‘爱’他们,‘敬’他们呢?”

韩安国说:“那么你这样想一下,跟这些仇敌相比,你的母亲窦太后怎么样?你的哥哥景帝又怎么样?你觉得你那些仇敌们重要,还是你的母亲跟皇兄重要呢?”

刘武说:“这十分明显嘛,跟我的母后和我的皇兄相比,那些仇敌全都是无足轻重的!”

韩安国说:“就是这样啊,为了巩固你在皇室中的地位,向仇人们公开承认你自己的错误,不就是‘敬’敌人、‘爱’敌人最好的办法吗?”

于是刘武依照韩安国所说,跟那些仇敌主动道了歉,还公开宣称:“我爱你们,敬你们,你们已经不是我的仇人了,让你们变成敌人的正是我错误的言行举止。”

刘武诚恳的态度,最终赢得了仇敌们的宽恕和原谅,也因此而巩固了他在汉朝皇室中的地位。

没过多久,韩安国自己也犯了法,被关进了蒙县的监狱里,狱卒田甲故意虐待他并侮辱他的人格,还无来由地将他打了个皮开肉绽。韩安国非但不怨恨他,反倒说:“感谢你如此对待我!”

田甲听了,感觉他这句话倒像是反语,于是便说:“韩安国,你还做梦有一天你能死灰复燃,是吗?我一点也不惧怕你,我撒一泡尿就能把你的复燃之火给灭了。”

韩安国说:“那么,谢谢你这样子开导我。”

田甲没有其他办法了,只好又打了韩安国一顿,从此便不再搭理他了。

不久,窦太后就下令了:“像韩安国这样能做到敬敌爱敌的人绝非等闲之辈,就不要再追究下去了,给他官复原职吧。”

就这样,韩安国恢复了中大夫一职。

这时,先前打过他的那名狱吏田甲因为害怕他会报仇,早就逃之夭夭了。

韩安国对外宣称道:“田甲若是回来继续做他的狱吏,我便对前事既往不咎;但是他不回来的话,我就要把他的全家都杀了。”

田甲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又回来了,一回来他便跪到韩安国的面前向他求情,说了一大堆好话,但求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韩安国说:“你觉得我这样激你回来就是为了要杀死你来报复吗?你错了!那时你打我,骂我,我感谢你,称赞你的话全部都是真心的,而不是说假话。我向来提倡敬敌爱敌,怎么可能只要求别人这样,而自己却做不到呢?”

田甲对此感到十分不解:“韩大人,能否请你明示一下,奴才真的是有些不明白!”

韩安国说:“我犯法获罪被关到了监狱里,你打我,骂我,让我意识到了自己也只不过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有潮涨就有潮落的时候,我被关进监狱里就是应该受到一些惩罚,所以,那个时候我说的感谢你的话都是真诚的,从来没有想过日后要报复你!我为什么要报复你呢?你还是继续做你的狱吏吧!”

韩安国如此崇高可贵的品德,赢得了朝廷上下的极大崇敬。而之前打骂过他的狱吏田甲,则成了韩安国最忠实的门生。从此以后,韩安国的仕途便一路平顺,最后官拜相位,他的崇高品德一直被人传颂并流传至今。人们部说:“爱自己的敌人很难做到,但是韩安国却做到了,他四面八方都没有敌人,只有朋友,所以他没有堵死的路,他自己更不会把自己的路堵死,这种经验实在是太可贵了。”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墙”会把自己的路堵死,一个人如果在四面八方都有敌人的话,就意味着四面八方的路都被堵死了。事实上,也就是只有死路一条了。因此,劝别人“永远别堵自己的路”,其实,就是希望别人能多交几个朋友,少树敌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重视你的敌人,因为他们最先发现你的错误。

——安提西尼

不要比上司更聪明

干瘪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谷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的母亲。

现代社会提倡的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真正的智者都是谦虚而随和的。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知识和见识,于是他们就更加明白自己的无知。因此,他们就会要求自己时刻谦虚、低调。一个有才华的人固然是值得敬佩的,然而倘若他恃才傲物了,则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尤其是在上司面前。

三国时期的杨修是个大才子,他依附在曹操的门下。杨修才华横溢,而且反应机敏,聪颖过人。起初,曹操对他十分看重。但是,杨修向来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这不仅令曹操对他产生了反感情绪,而且最终给他自身招来了杀身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