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39747500000035

第35章 耐心经营你的人际关系(4)

杨修非常擅长揣摩别人的心思。一次,曹操派人修建了一座花园,建好之后他过来参观了一下。曹操对新花园感到很满意,可是临走之前他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待曹操离开以后,杨修便告诉修园人:“主公是嫌花园的门太宽了,你把它改窄一点吧。”

修园人不明白怎么回事,杨修就说:“你没看主公刚才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吗?门跟‘活’结合起来,不就是个‘阔’字吗?也就是说,花园的门太宽了,需要再改小一点。”众人听后,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修园人便按照杨修所言把门改小了。几天之后,曹操又过来参观,发现花园的门已经改小了,非常满意。

又有一次,有人给曹操送来一盒酥饼。曹操便在饼盒上写下“一合酥”三个字,然后把它放在桌子上了。杨修正好这时候进来,看到饼盒上面的字就把大家都叫过来,说可以分吃酥饼。

这盒酥饼可是送给曹操吃的,哪个敢擅自品尝?见众人都有所迟疑,杨修便说:“主公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把它们分开便是‘一人一口酥’。大家尽管放心地吃吧,出了事我来承担责任。”

众人一想都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纷纷上前把酥饼抢了个精光。曹操得知此事以后,虽然表面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对杨修的自作聪明十分反感。

再后来,曹操率领大军大举进攻刘备,兵败定军山。曹操感觉此时正是处在进退两难之际,可是又不想轻易退兵。有一天晚上,大将军夏侯渊来到营帐中,询问曹操当晚夜巡的口令。其时曹操正在吃饭,手里恰好还拿着一块鸡肉,便随口说道“鸡肋”。

夏侯渊紧接着便把这个口令传给了巡夜的将士。杨修听了,立即命令手下的人快速收拾行装,随时准备撤退。很快就有兵士将这件事情报告了夏侯渊,他不解其意,连忙跑来问杨修原因。

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主公不想在此恋战了,虽然他没有直接讲出来,但是在心里却已经随时准备着班师回朝了。”

夏侯渊对此也早有耳闻,因此他对杨修的话更是深信不疑。回到自己营帐中之后,也赶忙下令让手下的人收拾好行军物品为撤军做好准备,还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将士。

这样一来,消息便很快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听后勃然大怒,其实他对于杨修的恃才傲物之举早已非常反感了,于是便即刻命人以蛊惑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推出去斩首。

杨修之所以被杀,正是因为他锋芒太露,不善于掩饰自己。一个人若是想要获得别人的赏识和器重,确实不能为人孤僻,独处一隅,而是应该勇于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不能仅靠胆量,关键在于把握好一个度。过分的张扬或者锋芒太露,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如果让别人认为你自以为是、爱出风头的话,则一定会招致别人的反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

争取上司的信任

在上司跟前,表现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在表现出自己能力的同时不要给上司压力。否则,你不但不可能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受到压制和排挤。

一个能力很强的人,想要博得上司的信任是很容易的。但是,能力太强的人往往会被猜疑。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同时又不致招来别人的猜忌和怀疑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历史学家给我们讲的这个王翦出征在外用巧计的历史故事,以期为我们今后在处理与上司的关系时提供借鉴。

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大起来。经过短暂的内乱纷争之后,赢政执掌了朝政,他怀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听取臣下的建议,开始实施远交近攻的战略,不断地攻城掠地,扩大疆土。秦王赢政的确是雄才大略,然而,他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猜忌心太强,总是担心手下大将带重兵外出后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

秦国准备攻打楚国的时候,赢政把手下将军们都招来商讨作战策略。赢政问臣下此次出征需要多少兵马,大将李信年轻气盛,他说只要带20万人马就足以攻下楚国了。赢政又问老将王翦,王翦却说少于60万人马是拿不下的。赢政听后沉思了一会儿,他想果真是王翦已经老了,20万和60万的悬殊也太大了。再说了,自己国内可征集的士卒加起来也不过70万,倘若让王翦带走60万,则一旦他有图谋不轨之意,剩下的10万人马该怎么对抗他呢?为了打消自己的顾虑,他准备让李信去攻打楚国。于是,他命令李信率领30万人马向楚国发起了进攻。

楚军也不甘示弱,派出一向足智多谋的项燕为将军。两军开始交战,没多长时间,秦军就吃了败仗,损失惨重。秦王赢政无奈,只好请王翦挂帅出战。王翦依然坚持要他带兵出战非60万人马不可。赢政也只好同意。

王翦带60万大军出征前,赢政亲自送王翦直到灞上(今陕西临潼),他拉着王翦的手说:“将军凯旋时,我还会亲自来这里迎接。”王翦赶忙躬身施礼说:“谢大王,出征前,为臣还有一事相求:请大王割地加封,荫我子孙。”赢政一怔,心想,人总还是有所求的,就连王翦都知道趁此机会要求封赏。可是哪有出征前还没立功就要求封地的呢?

不过,秦王赢政到底是政治家,他毫不露声色地笑了笑说:“将军得胜归来后,必定少不了荣华富贵,请放心去打仗吧!”可是王翦却坚持现在就封。无奈之下,秦王赢政只好当时就封他食邑百户,王翦这才率领大军出发了。大军刚刚出秦境,王翦又派使者回去向秦王请求为自己的儿子加官进爵。两军即将交战时,王翦又一次派出使者回去求封。这种做法使得副帅蒙武非常不解,终于看不过去的他对王翦斥责道:“将军这样做不是太过分了吗?况且也有失您的身份啊!”王翦叹了口气,说道:“难道我不知道吗?可是你也明白,咱们的大王一向猜忌心重。如今我率领的几乎是全国的军队,你说他能放心得下吗?我之所以一再求封,并不是我真的贪图那些,而是为了让大王觉得我顾怜后辈,不会有外心啊!”

事实也是如此,秦王赢政果真放心了不少,也没有对王翦带兵打仗进行干扰,经过一番苦战后,终于拿下了楚国,从而为秦王统一天下的蓝图描绘了浓厚的一笔。

王翦出征在外仍不忘消除上司的猜忌,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如此,对于那些很有能力的人,争取上司的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倘若你得不到上司的信任,即使你有能力也不会给你发挥的机会;进一步说,即使给了你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也会对你心存顾虑。一个锋芒毕露、能力超群的人对上司是一种无形的威胁,要想不被上司钳制住手脚,就一定要有策略,也许这种策略看起来不够高尚,或者有失身份。很多时候,无所求往往会让人忐忑不安,担心你有更大的企图,干脆显得庸俗一点好了,做某种事情时给上司一个假象,让他明确你的努力就是为了你提出的那个实实在在的目标。这样他的心就安定了,你的工作才可能顺利进行。

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

——苏轼

善于沟通促进成功

向随便什么人征求意见,叙述自己的痛苦,这会是一种幸福,可以跟穿越炎热沙漠的不幸者,从天上接到一滴凉水时的幸福相比。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由,也许你真的非常有理,但是却不能因为自己有理而“不饶人”。无论是对还是错,只有在同别人沟通时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别人才可能会接受你的意见,采纳你的建议,从而达到最终的沟通目的。

南宋初年,战乱不断,硝烟四起,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急切需要大帅良将。一时间,朝野上下讨论不断,只要开口,就离不开此类话题,正是前方吃紧思良才!皇帝更是求贤若渴。

这一天,建康(今江苏南京)的行宫内,宋高宗同满朝文武商议朝政后正要退朝时,忽听报:“岳元帅求见!”高宗皇帝听后有些吃惊,他想:“岳元帅从抗金前线回来,肯定是有要事禀告。”于是,立即传令召他进宫求见。

岳飞疾走了进来,虽然风尘满面,但精神依然饱满。叩拜后,他便忙向高宗皇帝汇报前线的战事,并有意引到了双方战马的话题。因为他知道高宗皇帝非常喜欢马。

果然,宋高宗一听岳飞说到战马,忙打断岳飞的话,问道“岳爱卿,你最近得到了什么好马吗?”

岳飞意味深长地说:“臣以前倒是有两匹好马,食量远远超过一般的马,并且,这两匹马对食物非常挑剔讲究,只要发现稍微不洁净就不吃,不过要论本领,普通马远远比不上它们。”岳飞说的时候,就势看了高宗一眼,只见他兴致正浓,于是岳飞便继续说:“我一早乘马出发,刚开始的时候,那马跑得还跟普通马没有什么区别,可是等到跑过上百里以后,它又突然风驰电掣般地飞跑起来。直到中午,那马的速度都不曾减慢,后劲十足。直到下午酉时,它还能跑二百余里,等到了目的地,我把鞍鞯卸下,却发现这两匹马连大气都不带喘的,腿也不软,甚至似乎都没有出汗。只有这样的良马,才可真正委以重任啊!”

宋高宗兴致勃勃地听完后,也赞许地点点头,正要发问时,只听岳飞长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可是不幸的是,就在不久前,我的这两匹马竟然先后死去。”看见高宗非常惋惜地连连摇头,岳飞赶忙趁机说道:“现在我乘的这两匹马,虽然吃得不多,而且一点都不挑剔,不管给它们什么草料都一样地吃,脏净根本不讲究。跑起路来,刚开始的时候倒是可以飞奔一阵,不过,跑不到几百里就没劲了,而且气喘吁吁,汗水淋淋。像这种劣马,虽然消耗的食料少,而且也非常容易满足,但是它们却爱逞能,且后劲不足,实在是不可塑之材啊!”

直到现在,宋高宗才终于听明白了岳飞的言外之意,他不过是在以马为题,奉劝自己要珍爱人才。这话里,虽然隐含着批评,但忠告之情更加急切,更何况又是暗喻,对自己的自尊心并未伤及,因此,宋高宗欣然接受了岳飞的建议,并且还连声称赞岳飞:“你说得没错!只有知马善用才会得到良马,而对于得到的良马,就一定要倍加珍爱它们!”

这次进谏可谓是皆大欢喜,主要是因为岳飞把握了进谏的策略。不失时机地从皇帝感兴趣的事情谈起,委婉恳切,因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说,说话是沟通最重要的方式,是一门很精妙的学问,只有把握了说话的技巧,才能使沟通达到最佳的效果,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卡耐基

谨慎处理同上司的意见分歧

但凡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而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尤其是当你与上司意见不同时,这并不可怕,怕的是你采取不“适”的方式。

说话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古人总结出来的那句千古名言“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人尽皆知,但是,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欣然接受这“逆耳”的“忠言”,或者说更多的人还是喜欢顺耳的“忠言”。当你同他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当你要给他人忠告时,谨慎委婉,动之以情,从而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何必非要脸红脖子粗地告诉对方“你这样做不对”呢?所以说,每一个问题都很简单,只不过是解决的方式使其复杂化了。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皮执掌国政,他发现子产聪明而有才干,于是便想把政权交给他。

于是,他找来子产,说明自己的意思,子产听后,忙推辞说:“我们的国家小但是却临近大国;我们的家族大且受宠的人又很多,我恐怕不能胜任。”

子皮说:“您不用担心这个,我率领他们服从您,还有谁敢不服从呢?您只要尽心辅助国政就行了。倘若小国能和大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形势不就可以缓和了吗?”听子皮这样说,子产只好答应了。

子皮手下有个叫尹何的家臣,此人对子皮十分顺从,深得子皮的宠爱。有一次,子皮对子产说:“我想让尹何来治理我的封邑,你认为如何?”

子产说:“尹何太年轻了,他还不懂得治理国家,恐怕行不通。”

子皮说:“可是,他办事小心谨慎,而且又非常听话,我十分喜欢他,知道他不会背叛我的。我想,让他学学,他也就会治理国家了。”

子产摇了摇头,继续自己的看法:“这是不行的。别人喜欢一个人,都会时刻为他着想,怎样做才能更加有利于他;而您喜欢一个人,却要让他伤害自己。尹何尚不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可是您却硬要把政事交给他办,这不就像一个人不会用刀子,您却偏要让他去割肉一样吗?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伤着自己。您说,如此一来,还有谁敢求得您这样的喜欢呢?”

子皮听了,沉默不语,他在仔细地品味子产的话。看到子皮默不作声,子产还以为他不高兴了呢,就赶忙说:“您是郑国的栋梁,倘若栋梁折了,椽子就会离散,那样的话,我将会被压在底下,因此,我怎敢不对您讲真心话呢?”

子皮听了,连声说:“您说的有道理,请继续说。”

子产问:“如果您有了漂亮的绸缎,您肯让不会做衣服的人去练手吗?”

子皮说:“那当然不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