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掩饰自己
做人不要太张扬,保持低调可以使成功更顺利。
凡事切忌锋芒毕露,要想有大作为,就应当保持低调,暗中积蓄力量,才能在适当的时候产生强大的威力。
春秋时期,楚国的储君(即楚庄王)在登基之后,为了更好地观察朝野上下的情况,也为了使其他国家放松对他的警惕,他继位三年以来,从来没有颁布过一项法令,在处理朝廷政事方面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百官们都为楚国的前途感到十分忧虑。
楚庄王仍然不理会朝廷政事,每天不是出宫打猎四处游玩,便是与妃子们在后宫饮酒作乐,他不许任何人对他进行劝谏,并且通令全国:“若是有敢于劝谏之人,便以死罪处之!”
楚国主管军事政务的官职是右司马。当时担任右司马一职的人,认为目前天下各国争霸的形势对于楚国来说非常不利,于是他便想劝谏楚庄王彻底放弃这种荒诞无聊的生活,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以使楚国成为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各个诸侯国新的霸主。但是,他又不敢违背楚庄王的禁令,直接向他进谏,他绞尽脑汁仍然没有想出可以令楚庄王清醒过来的方法。
有一天,他看见楚庄王和妃子们正在玩猜谜语的游戏,楚庄王玩得特别开心。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于是决定借猜谜语,在游戏中给楚庄王一些暗示。
次日上朝的时候,楚庄王仍然是一言不发,这位右司马则始终陪侍左右。当楚庄王就要宣布退朝的时候,他便给楚庄王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说:“启奏王上,臣在南方的时候,曾经见到过这样一种鸟,它落到南方的土岗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只是沉默无声,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楚庄王听明白了,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于是答道:“三年不展翅,是因为它在生长自己的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这只鸟现在不飞,但是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则必然惊人。你可以回去了,我明白你的意思。”
楚庄王认为大臣们希望富国强兵的心情现在已经非常急切了,而自己整顿纲纪、重振君威的时机也已经成熟,半个月之后,楚庄王上朝堂,开始亲自处理各项政事,废除了十项阻碍楚国发展的刑法,置办了九个有利于楚国富强的项目,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官员,起用了六位才华满腹的书生做官参与政事,将楚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没过多久,楚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就一片大好,接着,便开始出兵攻打齐国,并在徐州将齐国打个大败。然后又出兵向晋国讨伐,双方在河雍地区展开激战,最终楚军获得了胜利。
后来,在由宋国召集的诸侯国大会上,楚国便取代了齐、晋两国,成为天下诸侯新的霸主。
因此,并非滔滔不绝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真实本领,平常不露声色是为了更好地观察事情的发展,以蓄积自己的能量,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正确地预测未来,还能够准确地把握时机。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适当示弱可以麻痹对手
示弱并非真弱,示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对方的争强好胜心,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勇于示弱是一种智慧,很多情况下,示弱可以使自己的力量得以保存,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必要的时候,勇敢地向对方示弱吧,这样才能保存住有生的力量,才会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东汉末年,刘备曾经逃至许昌,暂时投靠在曹操的门下。曹操看刘备其人气宇轩昂,谈吐不凡,就对他十分器重。曹操还听说过刘备多次大败黄巾军的英雄事迹,因此便与刘备交厚,同时,他在暗中也对刘备有所防范。
有一次,曹操邀刘备在丞相府的后花园饮酒,二人坐在花园里观赏着园中美景。曹操命令仆人们热了两杯酒端上来,于是他们边喝酒,边吃着梅子。
曹操试探性地问刘备道:“使君常年征战在外,想必定然知晓天下英雄,请教使君高见!”
刘备答道:“我见识少,故此不敢妄下断言。”
曹操又说:“使君不必太过谦虚,说出你的看法便可。”
于是刘备说:“这个人,他们家族四世三公,并且他本人也雄霸一方天下,河北袁绍可算英雄?”
曹操说:“袁绍有勇无谋,早晚会被我所灭,他算不上是英雄,使君接着说。”
“袁绍之弟袁术兵强马壮,粮食充足,虎踞一域,他算是英雄么?”
“袁术不过是承先祖之名而已,日后我定可将他消灭,故也称不得英雄。”
“还有一人血气方刚、年轻有为,江东孙策可称英雄吗?”
“孙策其人勇气可嘉,谋略不足,我迟早破他,算不得英雄,使君再说。”
刘备接着说道:“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徐州吕布这些人是英雄吗?”
曹操听了十分不耐烦:“他们都不是,这几个人全是守家之鬼,我早晚会兴兵剿灭他们的。”
刘备说:“如此,除这几人之外,我便真的不知道了。还望丞相明示!”
曹操笑道:“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罢了。刚才你提到的那些人,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英雄。”
刘备韬光养晦就是想东山再起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不想让曹操看清自己的真实意图,因此闻听此言,刘备顿时大惊失色,恰逢其时,天上响起了惊雷,他故意装作吓得把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了。刘备躬身将筷子拣起,顺势向曹操说道:“一雷之威,乃至于此。”
曹操说:“你身为天下英雄,怎么会怕打雷呢?”
刘备说:“圣人有言:‘遭遇迅疾的雷声,猛烈的暴风,必须要一改常态,以示有所戒慎。’打雷表示上天发怒了,我怎么会不怕呢?”
就这样,曹操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不足惧尔。于是逐渐对他放松了警惕,从而使刘备有机会来开创自己的事业。当三足鼎立之势形成时,当赤壁之战结束时,曹操也许会回想一下那个当年说连打雷都害怕的人。不过为时已晚。
强者示弱,弱者逞强。示弱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勇气。恰当的时候示弱,是进一步强大的基础。
——松下幸之助
学会打圈绕弯
直来直去多数情况下是好的,但不能用于所有的情况。
生活中,“性子直”、“有什么说什么”固然是好的,然而,有些时候“有一说一”是行不通的,所谓“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能通用。必要的时候,说话打圈绕弯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汉武帝有个奶妈,是她把武帝从小带大的。历史上皇帝的奶妈常常会出一些问题,而且往往麻烦还不小。因为皇帝是她的干儿子,所以奶妈的权势在无形中就变得很大,故而经常会在外面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汉武帝得知此事之后,便要将她依法严办。皇帝是真的发怒了,奶妈没办法,于是只好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是有名的调皮耍赖之人。
汉武帝跟秦始皇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至少有两个人让他非常喜欢,其中一个便是东方朔,他幽默滑稽、爱说笑话,常常把汉武帝搞得啼笑皆非。汉武帝十分喜欢他,因为他所说所做的都是有道理的。另外一个人是汲黯,他人品好道德高尚,但他经常当面顶撞汉武帝,他说真话讲直话,甚至让汉武帝下不了台。由此可见,汉武帝能够容纳重用这两个人,虽然他们的官职并不太高,但是武帝对他们十分亲近,因为这二人对他常常能起到中和的作用。所以,东方朔在汉武帝的面前,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皇帝必须秉公办理,着实无法通融,奶妈便只有求东方朔帮忙想想办法了。东方朔听了奶妈的话之后,说道:“奶妈,你一定要注意啊!这件事情,光靠嘴巴来说,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此外,他还教导奶妈道:“而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意思就是说,你若是真的需要我来救你,并且我如果可以帮到你的话,等皇帝下命令要法办你,派人将你拉出去时,你千万不要讲话,皇帝让你滚开你就走开好了,但是你每向前走两步,都要记得回头看皇帝一眼,再走两步,再回头看看,切记不能开口请求,不然的话,你肯定人头落地。你就不要吭声,就连喂皇帝吃奶的事也不能提起。或许还有万分之一活命的机会。
到汉武帝审讯奶妈的时候,武帝厉声喝道:“你在外面做了这么多的坏事,简直是太可恶了!”遂命左右把她拉出去法办。奶妈听后,便依照东方朔的嘱咐,每走两步,就回头看一眼皇帝,并且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这时,站在一旁的东方朔说话了:“你这个老太婆真是有问题!皇帝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难道还需要你来喂奶吗?你赶快滚远一点吧!”听东方朔这么一说,汉武帝心里十分难受,想着她把自己从小带到大,而今却要砍了她的头,或是让她蹲进大牢,内心也着实不是滋味,又听得东方朔这么一骂,便不想与她计较这么多了,就赦免她这一回吧!以后不再犯错便是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乍看起来,只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件极小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由小见大。东方朔的滑稽幽默,并不是说就完全没谱。他是以一种滑稽的方式,运用了“曲则全”的进谏艺术,既救了汉武帝奶妈一命,也使汉武帝不至于在事后感到内疚和后悔。
试想一下,如果东方朔直接跑到汉武帝面前说:“皇帝!无论她好或是不好,总归还是你的奶妈,您就饶了她这一次的罪过吧!”这样一来,皇帝只会更加生气。也许他还会想:一个奶妈有什么了不起的,难道你有三个脑袋吗?而且这关你东方朔什么事,你为何上来替她求情?她做的这些坏事,都是你出的主意吧!我看连你的脑袋也得一块砍了。如此,事情就更不好办了。东方朔之所以要这样做,一方面是代替皇帝发了一通脾气,你这老太婆实在是脑子有问题!这样一骂,皇帝心里自然会感到难过,因此便不需要别人再为她求情了,皇帝自己感到愧疚,也怪不着东方朔,最终是皇帝自己要饶她不死的,所以这个大恩还是皇帝给的。
打圈绕弯有好处,并不是说在任何时候都这样,曲与直是相对的,它们各有优劣,两种不同的说话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但是目的都应当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把事情办好。当直来直去行不通时,就绕个弯吧,或许效果更佳。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
——谚语
见微知著,明辨是非
从一滴水中可以看大海,从一粒沙中可以看世界。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三国时候的吴主孙亮特别喜欢吃生梅子,他常常命太监到库房取来蜂蜜以渍梅。有一次,正当他吃得津津有味时,突然看见蜂蜜里有一颗老鼠屎。这下,大家都被吓得面面相觑。太监赶忙跪下禀奏道:“这肯定是库吏干的,他这算是渎职,请陛下治他的罪。”
不一会儿,库吏便被召至堂上。孙亮问他:“刚才太监是从你那里取的蜂蜜吗?”
库吏吓得战战兢兢:“是臣刚刚把蜂蜜交给他的,但是当时里面并没有老鼠屎啊。”
“你胡说八道!”太监指着库吏的鼻子大骂,“老鼠屎早就在蜂蜜里了,你这是欺君罔上!”
太监一口咬定此事是库吏所为,而库吏抵死不肯承认,硬说是太监放进去的。于是双方在堂上争执不休,一时难以决断。
这时,侍中官刁玄和张邰出列奏道:“太监和库吏各有各的说词,难以断定,不如先将他们押入大牢,然后再一同治罪。”
只见孙亮环视众人,说道:“这个问题很简单。”接着便命士兵当众把老鼠屎剖开。
大家仔细一看,这粒老鼠屎的外面沾满了蜜汁,但是里面却是十分干燥的。
孙亮哈哈大笑:“若是先放蜜中,内外都应是湿的,现在是外湿内干,显然是刚放进去不久。所以此事定是太监所为!你跟库吏有所仇怨,便想嫁祸于库吏,还欲借朕之手把库吏除掉。你好大胆子!居然敢故意侮辱朕,今日若是不杀你,世人便会认为朕无能,来人!将他拉出去斩首示众,惩治欺君罔上之罪。”这番话把太监吓得浑身直打哆嗦,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磕头求饶了,臣子们也十分吃惊,暗暗佩服吴主的聪明智慧。
孙亮能够明辨是非曲直,可以说完全得益于他的细心深入。不仅是孙亮,许多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人都是从细微之处下手的。
商鞅本名为公孙鞅,他凭着过人的才智成为魏国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发现商鞅具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便打算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偏巧这时他病了,而且病情日益恶化。魏惠王听说后,便亲自去相国府探望公叔痤,他还很委婉地问道:“万一先生有了不测,谁来扶助寡人的社稷呢?”
公叔痤说:“我正想给大王推荐一个人才。我有个叫公孙鞅的家臣,他是个治国安邦的奇才,大王如果能够委托他来治理国家,我坚信魏国不久便会强盛起来。”
魏惠王低着头并没有做声。一会儿,魏惠王要起身告辞,公叔痤又屏退左右,悄声告诉他:“若是大王不能重用他的话,就赶快把他杀了,一定不能让他离开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