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提升修养的118种现代礼仪
38785700000031

第31章 语言礼仪(3)

求职面试时最好不要插话回答

有的求职者为了获取主考官的好感,总喜欢抢着表现自己,比如在谈话上往往喜欢试图控制对方。这样一来两人的表现变得像是在做一场虚假的交易,很可能一事无成。聪明的求职者往往是顺其自然。应该说爱插话者的真正目的也许是出自好心,但人们往往非常讨厌这种现象。因而,在求职面试时,无论当时多么激励兴奋,无论见解多么独道超群,无论别人的看法或观点多么不够成熟或近于荒谬,求职者都必须尽量避免插嘴。只有这样,主考官才不致于因为你的打岔而感到心中不快。

批评的礼仪

批评往往使对方产生一种对立情绪,如果批评的方式不得当的话,就很容易给双方的关系和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当你要对别人发表看法,对他人的错误进行批评时,一定要掌握批评的礼仪。

批评他人,可以从自身做起。在批评他人之前先谈一谈自己从前做过的类似的错事,一方面可以为对方提供活生生的例证,让他从这例证中认识到犯错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带给对方一定程度的认同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营造出心胸开阔、坦诚相见的良好的批评氛围,从而使对方更容易接受。有时候,碍于所处的场合或评价对象的面子,批评者虽然胸怀块垒,不吐不快,但却不便以过于直露的方式进行表白。这时候,批评者可以不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把自己的表白作为个人感受的抒发,而将批评之意蕴藏在貌似中性的表白之中,既不破坏特定场合的气氛又能够使批评对象领会其批评的意图,并引起所有在场者的思考。

有时候批评也需要营造适宜的氛围,在冷冰冰的气氛里很难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如果在批评之前先表示对对方某一长处的赞赏,肯定对方的价值,满足其某种心理需要,那么就能够营造出较好的气氛,这样既削弱批评本身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又使被批评者不致产生逆反心理。幽默并非只是与讽刺结缘,在批评中引入幽默是调节气氛最好的方式,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如果把握不好往往会使批评掺杂上讽刺的意味,就会招人反感。

另外,在批评他人时,要善于运用词汇,例如,“意见”和“建议”两词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否定性的,而后者是建设性的。相比之下,人们更容易接受建议而不是意见。建议性的批评可以削弱批评中的否定因素,营造出良好的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被批评者既没有从批评中感受到太多不快,又自然地放弃了原先不正确的做法。

对于那些天真幼稚、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采取一种巧妙的方法。在发现对方的某种错误之后,巧妙借助这种错误行为含义与某种物体的联系,用一个动作和拟人手法的有机结合带出批评的含义,寓批评于某种动作或意味深长的话语之中,会促使人深思、自责。

值得注意的是,当事人犯了错误,最忌讳别人津津乐道他的短处。批评者过多地纠缠于错误本身及其后果只会让他厌烦痛苦,丧失信心,甚至于怀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进行顶撞。既然错误已经发生,倒不如既往不咎,引导犯错者着眼未来,为做好明天的事情而吸取教训,细心准备。许多人之所以做出错误的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得这行为本身的违法、违规和不道德性,而是因为一时被种种不良的念头所驱使,导致自己做出了在理性状态下不太可能做出的错事。遇到这种情况时,批评者往往没有必要再去重申那人人皆知的大道理,只需采用含蓄的方式,暗示对方正在忽略最为基本的道德尺度和法律法规,使之从贪婪的念头中惊醒过来,从而自觉地放弃错误的行为。

交谈中的微笑

微笑是一种魅力,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温馨亲切的微笑可以给对方良好的感受,可以反映出自身的礼貌和修养。微笑要发自内心,不能“皮笑肉不笑”。

恰到好处地发表不同意见

人们在谈话中免不了会对谈话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这个时候,怎样做得恰到好处,又不得罪人,是一个很难掌控的问题。因为谁也不想被别人推翻自己的见解,这样会显得很没有面子。因此,当发表意见时,对方肯定会心理不舒服,也就免不了对发表意见的人产生隔阂。要想除去这种隔阂,发表意见的人,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礼仪。这样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又没有体现出对对方的不敬之意。

要想恳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又不得罪人,就要在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候,肯定对方的观点,然后由其推导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当然分析对方意见的弊端要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同时也要承认自己的意见也可能有错。我们不能强迫别人立刻接受和相信我们的意见,而要允许别人考虑我们的意见。若要别人也像我们自己一样相信我们的意见,我们就必须给对方充分的论据,使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我们的意见,既不盲从,也不武断。而且要尽量用商讨或询问的口吻,不用命令或过于绝对的语气。

有时,自己直接说出不同意见比较为难,譬如面对的是老师、长辈或上级,可借助同类型的,对方也熟悉、或已明确了的事例来替代自己的意见。

另外,我们还要表示愿意考虑别人和我们不同的意见,请对方提出更多的说明、解释和证明。假使别人能够使我们相信他的意见,那我们就应表示立即抛弃自己原来的看法。这样,才是最理想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方式。

交谈中的禁忌

在社交活动中,有些谈话内容被视为不礼貌的,这些话题是交谈中的禁忌:

(1)生理缺陷或身体****。

(2)亲密的性关系。

(3)病痛的细节。

(4)每个人物品的价值。

(5)谈论朋友的工资或是经济收入;谈论女士的年龄。

解释的礼仪

解释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但若想在具体进行解释时做到让人信服,有说服力,还要讲究一定的方式和方法。

解释的主要功能在于澄清事实。当别人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或言行的动机不明了、疑惑不解,或对自己过去的某一说法或做法有怀疑时,人们常常要对别人解释,说明真相,把事情的原因解释清楚。出于这样的目的,若想让人信服,解释必须有理有据,如实地陈述事情的本来状况。同时,为了让别人相信你的理由是正确的,你也可以相应采取比喻的方法,使你的解释浅显、具体、生动、形象,让人一听就明白。有时对一些明知故问或明显带有挑衅、讥讽、轻视意味的问题,或者不便解释、解释起来很费口舌的问题,可以采取不正面回答的方法,以反讽的方式对其质疑和进行反问,使对方对原来的问题重新认识,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