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连环画
38625700000018

第18章 文图结合的功能

连环画和任何艺术一样,也具有娱情、励志、益智、养性等诸种功能。对此,我们将在以后的篇章里再加以论述。但是,任何艺术又都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来满足观赏者对某一艺术品的特殊要求,这便是每一种艺术的独特功能。连环画的独特功能是什么呢?它的独特功能的根源又来于何处呢?在这一章里,我们想对此加以探讨。我们认为连环画艺术的独特功能离不开文图相结合的原理,或者说它来自文图结合的原理。探讨这一问题,不仅是结合原理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必然会加深我们对结合原理的认识,并从不断实践中来促使结合原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那么,连环画艺术文图结合的特殊功能究竟有哪些呢?从内容方面说,由于连环画是时空交织的艺术,便具有情长景真的功能;从形式方面说,由于连环画是图文并茂的艺术,便具有趣味浓郁的功能;从读者对象方面来说,由于连环画是通俗普及的艺术,便具有老少咸宜的功能等等。以下我们对上述三个功能来加以简要地论述:

时空交织情长景真

如果以艺术形象存在的方式来区分,那么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间空间艺术三大类。如绘画、雕塑属于空间艺术;文学、音乐属于时间艺术;戏剧、舞蹈则属于时间空间艺术。连环画呢?它是绘画与文学的结合,因而也属于时间空间艺术。

时空交织使连环画成为故事图画。它不像一般绘画那样,只能表现事物的一瞬间,而是可以通过连续的画面来叙述情节曲折、内容丰富的故事,这是一般绘画所不及的。同时,时空交织又使连环画成为图画故事。它不像一般文学故事那样,只依靠想象和记忆来领会故事内容,而是具有真实可见的具体造型和依据故事情节而展示的形象表演,这又是一般文学作品所不可及的。这一时空交织,情长景真的特点,便成为连环画艺术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功能。它不仅开拓了绘画的境界,也丰富了文学故事的内容。

图文并茂趣味浓郁

文图相结合的连环画的表现形式是图文并茂。读者既能看到文字,又能欣赏图画;既能领会故事,又能看到具体直观的形象,因而觉得有无穷的趣味。这一点正是连环画艺术所以吸引读者的奥秘所在。

连环画当然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但一般读者阅读连环画正像看电影、电视一样主要还是为了娱乐和消闲,所以只能寓教于乐才能发挥其思想教育作用。这并不是低估连环画艺术的身价,而恰恰道出了它在人们生活中应该占有的位置,要知道能给人们以有益身心的欢愉,本来就是文化工作的重要使命。

连环画之所以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读物,关键就在于文图并茂所具有的特殊的浓郁趣味。而当前某些连环画之所以不受读者欢迎,其症结也恰恰在于缺乏浓郁的趣味,因而无法吸引读者。

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连环画是通俗文艺。它的通俗性既来源于文学故事和绘画表现,也来源于文图相结合。因为文图相结合依靠语言和造型两种艺术手段来描绘某个事物,就有可能互相补充,各显其能,把某一事物表现得更全面、更真实、更具体、更生动,因而也就更具有通俗性。特别是故事图画化所形成的直观性,能使人们一看就懂。诚如达?芬奇所说:"绘画不同于文学,不需各种语言翻译就能像自然景物一样,即刻为一切人通晓。"当然,文图结合并不是绝对地保证作品的通俗性,还要看作者创作的动机如何。如果创作的目的不同,文图结合也可能导致与通俗化相反的道路。所以,我们创作连环画时,目的应该十分明确,它是普及读物,主要是给文化层次较低的广大读者看的。这一点乃是加强连环画通俗性的重要保证。

连环画属于通俗文艺的范畴。这似乎是一般人们的共识但历来对此又确有不同的见解和争论。在当前繁荣创作的热潮中,也确有一些连环画在向与通俗相反的所谓"高雅"方面一展。他们创作的特点就是大众看不懂或不喜欢看。他们的一些作品在广大读者当中虽没有什么市场,却在某些专业小圈里常常引起共鸣,并被某些专业同好视为优秀的楷模来加以提倡。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这里,我们对此问题也应稍加探讨。

有人认为这种所谓"高雅"连环画的出现说明连环画已登入"大雅之堂",是应该高兴称赞的事。并说,鲁迅早在30年代就曾预言连环画要登入"大雅之堂",这个预言在80年代终于实现了。(参阅《登入"大雅之堂"和走出"大雅之堂,)刊《连环画艺术》1988年第2期)其实,这完全是误解。鲁迅虽然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用过"大雅之堂"一词,但那只是名人作品展览会的同义语。他从来没有要求或者预言连环画要登入"大雅之堂"的话。他只是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列举了中外绘画史中一些连环画形式的作品,来证明连环画不仅可以成为艺术,而且早巳经坐在"艺术之宫"里面了。"艺术之宫"与"大雅之堂"显然是不能混同的。前者意味连环画是否为艺术,后者则指艺术有雅俗之分。鲁迅之所以要为连环画辩护,是针对有人一笔抹杀连环画的谬论而发的,并非为要求连环画走进"大雅之堂"而辩护。鲁迅不仅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而且在《"连环图画"辩护》以及别的许多文章中对于连环画是通俗文艺的特点,更是反复强调的。因此,上述那篇《登入"大雅之堂"和走出"大雅之堂"》的文章主张两点论,认为"高雅连环画"应与"通俗连环画"并列,由于读者有不同的档次,连环画亦应有雅俗之分,"既组织创作出版不少'阳春白雪'以提高连环画的艺术水平,又出版更多的'下里巴人,以满足广大市场的需要。"这一观点,不符合鲁迅文章的精神。鲁迅在论述连巧画的俗与雅问题时说:"古之雅人,曾谓妇人俗子,看画必问这是什么故事,大可笑。中国的雅俗之分就在此:雅人往往说不出他以为好的画内容来,俗人却非问内容不可。从这一点看,连环图画是宜于俗人的。但我在《"连环图画"辩护》中,已经证明了它的艺术,伤害了雅人的高超了。"(引自《论翻印木刻)一文)这些话已经说得明明白白,连环画是"俗"艺术,它主要是给'俗人"看的。

不少人都不赞同连环画向高雅"方面发展。有的文章认为:"通俗文艺与正统文艺形式的不可比性,并不是谁高谁低,而是说明两种文化形态各有不同的社会价值,事实上古今中外任何社会中的通俗文艺与正统文艺都是生存互补的。让通俗文艺登入大雅之堂只能使通俗文艺变态。"并归结说:"这种登入大雅之堂是病态的中国连环画的病根。"(参阅《我看十五人连环画展》刊《连环画艺术》1988年第4期)上述两种意见是尖锐对立的。另外也有比较调和性的意见,认为:"连环画是大众的通俗艺术形式,又是一位由俗而雅、-有雅有俗的大稚之堂里面的座上客。……连环画坐在大雅之堂的里面,并不一定就失去大众化。"(参阅《连环画断想》刊《连环画艺术》1989年第2期)也有人主张连环画应该雅得俗,或是俗得雅,是个雅俗统一体。此外,1990年出版的《中国连环画》月刊还曾为连环少人参加了讨论。总之,对这个画的雅与俗进行过笔谈,有不问题是有不同主张的,很有必要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

何以在连环画的通俗性方面会出现这些分歧和争论呢?

从根本上说,是对于连环画的基本观念认识上有分歧。主要是对两个根本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一个是连环画究竟是一个画种还是独立的艺术?另一个是连环画是否应有雅俗之分?这两个问题又密切相关。持"画种论"者自然追求连环画的绘画性;

持"两点论"者所称赞的"雅连环画",实际上也在追求作品的绘画性。他们的目标都是要让连环画登入绘画的大雅之堂,因而就必然忽视连环画的独立性和通俗普及性。

那么古今中外确有一些"雅"连环画存在,又当如何解释呢?我们曾在《溯源篇》里分析过连环画的"隐身性"特点,某些作品虽然具有连环画的表现形式,但由于它的绘画性较强,文学性较弱,因而仍然被人们视为一般的绘画。这就是"雅"连环画存在的客观依据。所以,严格地说,那些"雅"连环画,与其把它归入连环画艺术当中,还不如归入一般绘画之中更为恰当些。这种骑墙艺术的存在,也并不奇怪,它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艺术分类当中的重叠现象吧!更何况连环画本是自绘画家族当中逐渐分化独立出来的艺术,它必然带有母体的若干遗传因子。我们觉得这个问题有争论的必要,是由于在连环画不断发展当中,恐怕也只有更多地摆脱单纯追求绘画性的倾向,而加强文图结合的功能,才能真正达到自立一家的目的。

通俗性是连环画艺术本质的特点。连环画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故事到图画,都应该是通件易懂,为读者大众喜闻乐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能是"一点论",而不能"两点论"。作为通俗文艺的连环画焉能再有雅俗之分?连环画当然要不断提高,但它的提高只能沿着"俗"的方向走,而不应朝"雅"的方向去。那种认为发展"雅"连环画可以提高"俗"连环画质量的说法,恐怕只能把连环画引入歧途。发展雅"连环画虽有可能扩大部分读者面,但同时必然会大大缩广大的读者面。某些所谓"高雅"连环画所以发行量很低正说明这一点。同时,我们如果不坚持连环画的通俗性,不仅背弃原来的读者大众,也不见得就能受到雅士们的青睐。某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也喜欢看连环画,或者某些优秀的连环画以能够得到雅俗共赏,恰恰因为连环画具有通俗艺术的吸引,和文图相结合的艺术魅力。有人认为连环画登入所谓"大雅之堂"为"连环画赢得了荣誉"。但紧接着就有人呼吁:连画应该走出"大雅之堂",回到群众中去!这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为了迅速走出目前连环画衰落的低谷,我们认为只有好地发挥其通俗文艺的特性,以满足读者大众的需要,才是唯一的出路!

§§第五章古代连环画赏析

中国连环画虽然源远流长,但长期以来却未能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种,而是隐身于各种绘画形式当中,成为各种绘画的一部份。因此,我们要了解中国连环画的发展源流,很难从纵的时代嬗替中理出一个编年史,只能从横的方面在各种绘画形式当中来搜寻它的存在,发掘两干多年来先辈们创作的各种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

在这一章里,我们准备从墓室绘画、人物画卷、宗教壁画、石刻雕塑、木刻版画、石印图书等几个方面,各举出一些重要的连环画作品,加以简要的介绍,以此来展示中国连环画的古老传统和其宽广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