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盗:惊心动魄的海上劫杀
38245500000044

第44章 中国古代海盗(9)

在郑鸿逵、郑彩与郑成功的影响下,郑芝龙选择了拥明抗清的道路。但郑家与隆武帝的合作因受到文官集团的抗拒,最终以郑鸿逵退隐、郑彩受贬而大受打击。

隆武朱聿键继位后一直想招揽降清的明朝大臣扩大势力,郑芝龙很快利用这个机会与洪承畴交好。他将洪承畴的家属养在自己的家里,显然是在做两手打算:形势对明朝有利,他就借此招降洪承畴;形势如果对明朝不利,他就可以凭洪承畴的关系降清。

隆武二年(1646)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南明政权已经岌岌可危。

八月,郑芝龙与弟弟郑鸿逵被任命为总兵,加封安南伯及靖鲁伯。同月,隆武帝诏赐,晋平国公郑芝龙加太师。郑家由此开始负责南明所有军事事务,一时间权顷朝野,这短短的几个月时光是郑芝龙政治生涯的顶峰。

然而,郑芝龙见局面不利,不打算再支持南明的隆武帝,却暗中与清军开始洽商投降事宜。

“黄熙胤身为我朝高级官员,他的家小食我朝俸禄,却公开降清,实为我朝耻辱。应立即逮捕黄熙胤、黄志遴、黄文焕、张鸣骏、邓孕槐、吴之奇、陈北琦等降臣的家属,除掉这些汉奸的家属,才能遏制众臣降清的颓势!”

“不可。我们可以通过黄熙胤等降臣的家属重新将他们招降回来。如果杀死他们的家属,他们就会死心塌地地为清朝卖命。”平虏侯郑芝龙嘴上这么讲,心中却想借这些降清的家属与清朝拉上关系。郑芝龙自海盗降明后的十七年内,先后在福建与广东任职。在广东的数年里,他深深感受到这个省份的发展潜力远胜福建。而且,广东在明清之际是仅次于福建的第二个海洋大省。在广东的潮州一带,一直活动着对抗郑氏家族的海洋势力。郑芝龙的梦想是出任闽粤总督,一统中国的海洋势力。可是,尽管他任过广东省总兵,但在他主持隆武政权财政时,还是受到广东方面的抵制,郑芝龙无一刻不在谋求占据广东。郑芝龙非常渴望通过降清实现借助清朝的力量占有广东。

不久,郑芝龙借黄熙胤的家属与闽籍降清大臣黄熙胤建立了关系。

隆武二年(1646)三月,清朝命令黄熙胤前去福建招抚郑芝龙。

黄熙胤派苏忠贵从小路前去招降郑芝龙。

“我于三月抵达福建,见到郑芝龙,见他确实有诚意归附。对我言称,唐王性情暴戾,广东苏观生曾派兵迎我,等我取了广东,立即归附。”苏忠贵回禀黄熙胤。

六月,黄熙胤随清军统帅博洛贝勒统帅大军渡江,把苏忠贵见郑芝龙的情况禀报给了博洛贝勒。

博洛贝勒叫来苏忠贵,当面问明情况,第二天,赏给苏忠贵纹银五十两,叫他带着招降密信前去会见郑芝龙。

这样,清军在入闽之前,统帅博洛贝勒其中已经暗中招抚了郑芝龙,并对郑芝龙许以高官厚禄。

于是,郑芝龙召集弟弟儿子共商降清大计。然而,在要不要降清问题上,郑氏集团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裂。

“局势对我南明已经越来越不利,看来还是降清为妙。与清朝对抗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与其合作才能保持权利,并向海洋发展。如今在海上,我们郑家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荷兰人的压力,迟早要再次一决雌雄。我们只有依靠清朝的势力,才能打败荷兰人。只有降清才有出路。”郑芝龙权衡以后宣布了自己的降清计划。

“清朝不会讲信用的,投降一定不会有好果子吃。”自幼接受正统儒家教育的郑成功哭着力谏。

“你年纪轻轻,懂得什么!”郑芝龙非常生气。

“如今,我们仍有很强的实力,有军队十余万人,精锐的海军就有三万多,战船有一千余艘,清军在海上完全不是我们的对手,足可以以东南台湾为基地与清军相抗衡。如今,我们的财富可供几年的军饷,如坚持抗清,可能会改天换地,恢复南明。而你却想把这三万海军与千艘海船作为投降求荣的资本,换取闽粤总督的高官,继续维持荣华富贵。您真是太糊涂了!”郑成功急了,边大哭边劝说郑芝龙改变主意。

“我意已决,尔等不必再讲!”

“你如果降清,就是卖主求荣,助纣为虐,就会成为牵制与瓦解抗清力量的绊脚石!”郑成功抛出了狠话。

“你这个逆子,从今以后,全当没有你这个儿子!”郑芝龙与儿子郑成功公开绝交了。

除了遭到儿子郑成功的反对,郑芝龙降清还遭到弟弟郑鸿逵、郑芝豹、安南侯杨耿、来夷侯周崔芝、安洋将军辛一根等人的极力反对。

其中郑芝豹、郑成功的反对最为激烈。

然而,郑芝龙一意孤行,还是秘密地向清军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递上了降表。

“你如果下令手下大将放弃各个关口,给我清军入闽让开大路。特别要撤退仙霞岭与分水关的守兵,我大清皇帝一定会封你为闽粤总督!”贝勒博洛投其所好,以闽粤总督为诱饵,精心设计了一个诱虎上套的陷阱。

郑芝龙接到回信立即撤除了入闽关口仙霞岭(今属浙江) 与分水关的防守。

与此同时,他还派隆武朝的兵部尚书黄道周北上抗清,郑芝龙只派给黄道周了一千老弱病残,三天的军粮,实际上是送黄道周入虎口。郑芝龙可谓煞费苦心。

郑芝龙然后带兵撤回到家乡安平镇。福建门户因此敞开,清军长驱直入,从仙霞岭(今属浙江) 与分水关入闽,一路畅通无阻。

得知消息,南明隆武帝朱聿键仓皇逃奔到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上擒杀,隆武政权从此灭亡,走完了它短短的一年生命。

“福京(福建长汀)的沦陷,都是因为郑芝龙通敌撤防而致呀!”杨凤苞当时痛心疾首。

郑芝龙利欲薰心,不顾国仇家恨,他这个海上枭雄完全被荣华富贵蒙住了双眼,智商也降到了零,只带了500卫兵就要前往福州的清兵大营,拜见博洛。

郑成功跪地力劝,郑芝龙不听。

于是郑成功到孔庙哭庙、焚烧了儒服,然后率领部队出海,继续反清。

郑芝龙部将周崔芝等人还以自杀等手段反对郑芝龙降清。曾樱、张肯堂等明朝旧臣干脆避居海岛。

尽管遭到弟弟、儿子和部将们的极力反对,郑芝龙还是决定降清。

不过,郑芝龙利用军队中对隆武帝不满的情绪,将他们引向降清的道路,他的降清主张最终得到了手下主要干将施福、施琅的的拥护。

投降清廷的郑芝龙到福州后,面见清征南大将军博洛贝勒,把酒言欢。

不料到了半夜,清军忽然拔营,郑芝龙也被挟持北上。

此后,郑芝龙一直被看管于北京城内。到了北京后,郑芝龙身边再无一兵一卒,再也没有人听他发号施令,如虎落平阳,龙陷沙滩,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孤家寡人,一个任凭清廷摆布的囚犯。

与此同时,郑芝龙在福建苦心创建的军队,很快土崩瓦解,大部分投降了清朝。他建立的海上贸易体系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郑芝龙降清,本能借清朝有力量全力对抗荷兰人,在东亚海上争霸。不料,美梦却化成了烟云。

郑芝龙助清灭明,如此“忠心耿耿”为清军效力,但清军并没有保护他和他的家眷。相反,他的府第、家眷与财产遭到清军的抢劫。郑芝龙的妻子田川松曾被南明诰封为镇国夫人,却惨遭清军污辱,最后投水而死,终年四十五岁。

得知母亲的死讯,郑成功按日本的风俗,将母亲的腹部剖开,取出肠子,用清水洗净,放回腹部后重新缝合,然后下葬。他要用这种独特的手段来洗涤清军对他母亲的污辱!

郑芝龙的祖坟也被清军挖开,先祖遗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祖坟被挖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法容忍的奇耻大辱。

见父亲郑芝龙降清失去自由,母亲田川氏被杀,祖坟被挖,南明隆武帝朱聿键被杀……国仇家恨,促使郑成功毅然起兵反清。郑芝龙的许多部下原来降清的意向并不明朗,他们见郑芝龙被清廷哄骗入京遭遇软禁,郑家降清而未能保全家眷、祖坟,知道降清不过如此待遇,一齐心灰意冷,以后都成为追随郑成功的坚定的拥明抗清派。

清廷对郑氏的错误行为使平定东南的战事延续了数十年,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不过,郑成功收编郑芝龙的残部,在海外仍然拥有强大的实力,迫使清廷对郑芝龙优待有加。清廷先是将郑芝龙编入汉军正黄旗。

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以归顺封一等精奇尼哈番。清朝对郑芝龙再也不提闽粤总督的事了,而是授予一个不伦不类的精骑尼哈番称号,意思是三等勇士。他想当闽粤总督、借清廷维持发展自己的海上帝国的美梦彻底破灭了。

此后,郑成功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收编郑芝龙当年余部,力量迅速壮大,抗清怒火燃遍东南沿海,成为恢复明室的重要力量。

郑成功的兴起使得郑芝龙又有了新的利用价值。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郑芝龙被清朝晋封为同安侯。为安抚郑成功,清朝不得不优待郑芝龙。

“你要利用父子之情,招抚你的儿子郑成功;如果招抚成功,你和你的家属不但可以保全性命,还可以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就是你的儿子郑成功也可以获得高官厚禄。”

于是,郑芝龙数次奉写信劝命郑成功归顺清廷,但郑成功均坚辞不受。

郑成功在一封信中说:“父亲的祸福存亡,早在我意料之中。清朝待投诚之人,猜意多端,有始无终,天下谁人不知,先以礼貌相待,后以血肉相视……”此信表明,郑成功根本不会接受清军的要挟。在另一封回信中,郑成功说:“儿子我名闻天下,如果我投降了,郑家不但不会得到清朝的承诺,还会贻笑于天下。”

到清顺治九年(1652年),郑芝龙以三族性命为担保,再次出面招抚郑成功。郑成功大义凛然,在回信中说“从来父亲都是教儿子忠于明朝故国,没有听说教儿子做投降的二臣的。……万一父亲你遭遇不幸,这也是天意,命运,儿子我只有穿上孝衣为你们复仇,以达到忠孝两全的结局。”显然,郑成功已经看到了郑芝龙最后的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