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盗:惊心动魄的海上劫杀
38245500000039

第39章 中国古代海盗(4)

知识放大镜

大名,日本封建社会对领主的称呼,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大名由比较大的名主一词转变而来,所谓名主就是某些土地或庄园的领主,土地较多、较大的就是大名主,简称大名。土地或庄园的领主为了保护家园,大多拥有武装力量,称为武士,相当于中国古时的护院、护卫。

由于日本松浦家庭领导的倭寇及中国海盗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当时中国的明朝本着朝贡贸易的基本方针,遵循海禁祖训,禁止中日间的一切自由贸易。

这时,一个不满明朝海禁政策、改变中日贸易史的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中国沿海走私大海商、徽州人王直。王直是活动于中国东南沿海和日本海附近的大海商,他主要从事生丝、绵、硝石、硫黄等走私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

1542年,为了拉拢中国海商王直,平户大名松浦隆信在平户为王直建造了豪华的宅邸。王直被平户藩主松浦隆信奉为上宾。

王直凭借日本的平户为基地,依靠松浦家族的支持,他从事日本——中国——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因暴利成为富商巨贾。有了王直的帮助,停靠日本平户的中国船只越来越多,日本平户港摇身一变成了日本对外贸易的重镇。

除了和中国人做生意,平户藩的大名松浦氏还通过王直的牵线搭桥积极开展和葡萄牙等欧洲列强的贸易。

1543年(日本天文十二年)8月25日,为了寻找马可波罗笔下的黄金之国,一艘葡萄牙殖民船漂泊到了距种子岛大约150米的东部近海,这是葡萄牙人第一次踏上日本国土。岛上一位叫西村的人了解到这艘船是葡萄牙人的,准备驶往中国,途中遇到台风迷失了方向。于是,西村协助船上的人驶入了北部的赤尾木港(地之表港)。有一天,岛上的统治者时尧发现葡萄牙人有一种让人十分害怕的武器,一勾扳机,飞机的子弹可以置人于死地。时尧请教了船上的人之后,才知道这种武器的名字叫作“步枪”。他也想拥有这种武器,于是出了2000两银子购买了两枝步枪,并命令家中的“锻冶栋梁”八板金兵卫仿制,但是,扳机部分却一直不能做成。事有凑巧,第二年又是由于台风的缘故刮来了另一艘葡萄牙船只,停泊在了中种子町的熊野近海。当八板金兵卫知道船上有铁匠的时候,喜出望外,立刻上船向其请教,并答应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葡萄牙人。葡萄牙人教会了他步枪制造术,八板金兵卫终于制成了日本自产的第一支种子岛步枪。后来,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制造步枪的技术迅速传到了日本各地。而当时正是日本的战国时代,统治各地的“大名”争相采用这种步枪,使他们的战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欧洲式步枪就是这样传入日本的,种子岛也因此名扬天下。

1549年(天文十八年),葡萄牙传教士、基督教耶稣会创始人之一圣弗朗西斯科·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1506年—1552年)初次在鹿儿岛登陆日本,他首先将天主教传播到亚洲的日本和马六甲。

1550年,由于与萨摩岛津氏的合作并不愉快,在王直的劝说下,葡萄牙船和沙勿略本人相继来到肥前平户,受到了当地领主松浦隆信的热烈欢迎。松浦隆信非常想从葡萄牙人那里得到铁炮这种新式武器,同时,他非常想要日萄商贸往来的丰厚利润。葡萄牙人知道他的心思,坚持在允许他们传教的前提下,才与日本人做生意,正所谓“胡椒与灵魂”一个都不能少。在双方达成协议后的一个月里,松浦隆信领内皈依天主教的人竟达到了千余人之多。沙勿略借着这次机会第一次将天主教传入了日本,他带动平户港开始接受西欧文化。因此无论在经济或文化上,王直和沙勿略对日本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样,日本平户开启了与欧洲(主要是葡萄牙及荷兰)的海上贸易。

此后,沙勿略离开平户前往京都寻求新的发展,而把另外一个传教士托雷斯留在了平户。

平户籓大名松浦隆信逐渐知道与欧洲人开展贸易非常必要,因此对沙勿略及之后来到平户的传教士们非常热情,允许他们在平户传教,并招来了大批葡萄牙商人,大大促进了日本平户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发展。

“平户是日本最好的港口之一。”葡萄牙传教士比尔拉在书信中写道。获得平户对外通商的消息,不少去中国做生意的葡萄牙商人纷纷来到日本,他们在萨摩、丰后、肥前等地登陆,进行停泊和补给。此后,葡萄牙前来平户港的次数越来越多。从1550年(天文十九年)开始,每年都有葡萄牙船只来到丰后府内、萨摩鹿儿岛和肥前平户等地,而从1556年(弘治二年)以后,每年至少有两只葡萄牙商船在平户靠港。弘治三年(1557)十月,传教士比尔拉在平户受到了松浦隆信的热情款待。此时,平户成了和日本和泉国的界一样繁荣的对外贸易港口。从永禄四年(公元1561年)之后开始,每年大概有五只左右的葡萄牙商船在日本的界或者平户靠港,中国的生丝、织物,欧洲的铁炮、大炮等的输入,日本的金银等的输出,造就了平户港的绝对繁荣,松浦家族不仅在经济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在军事上也大大加强了实力。

但是,盛极必衰,由于松浦隆信在通商的同时允许欧洲人布教,使平户本土的佛教徒对欧洲外来的宗教越来越不满。随着平户天主教徒的不断增多,对此十分反感的平户佛教徒们开始不断寻衅滋事,而领主松浦隆信则表现得优柔寡断、丝毫未加干涉,导致双方的对立情绪日益加深。永禄四年(1561)八月,一些葡萄牙水手与平户町民发生激烈冲突,结果葡萄牙船长及以下十四人被杀,酿成了最初的涉外暴力事件。在国内压力之下,松浦隆信不得不逐渐将一些葡萄牙传教士驱逐到领外。

松浦隆信的裁决令葡方大感不满,葡萄牙的布教长托雷斯愤怒地斥责松浦隆信背信弃义,开始劝说葡萄牙船只不要再停靠平户港,断绝了与平户的贸易往来,转而南下前往大村氏领内的横濑浦寻求通商机会,这让大村纯忠大喜过望。

大村纯忠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葡萄牙人的开港要求,并提供了相当优厚的条件,他将横濑浦港口周围三里范围之内的土地和农民交给天主教会使用,凡不愿信教的佛教徒一律迁走,同时,在当地贸易的商人可免除十年赋税。这样,横濑浦异常迅速地繁荣起来,托雷斯神父甚至在当地举行了盛大的复活节仪式。一时间,平户、博多、山口乃至于京都的商人在听说横濑浦开港后纷至沓来,大村纯忠由此在当地专门配置了一名奉行,以便及时听取传葡萄牙教士们的意见。此后,他自己干脆也皈依了天主教。

永禄七年(1564),由于大村纯忠的横濑浦开港,商业的中心开始由平户转移到了大村纯忠的领地。至此,平户大名松浦隆信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开始逐渐衰退。

就在松浦隆信与欧洲人的贸易出现严重问题时,他通过王直与中国沿海和东南亚的贸易也出现了严重问题。

平户市内所建造的王直像。

当时,王直在平户自封为“徽王”,他率领日本浪人多次攻打中国沿海,在江浙闽粤地区烧杀掳掠,要挟明朝朝廷开放海禁。

系列疯狂的举动后,王直在1557年被浙江总督胡宗宪诱捕,1559年被明朝政府杀死。

在中国正史中,王直是祸国殃民、投敌卖国、助纣为虐的倭寇首领,是抗倭名将俞大猷、戚继光的主要对手之一,然而对平户的松浦家族以及整个日本民族来说,王直却是带领他们进入大航海时代的领航者。今天,在位于长崎县平户市日本松浦史料博物馆外站着一座不足1米的铜像,他就是改变平户与日本历史的中国人王直。

王直被处死后,松浦隆信通过王直和中国大陆的贸易通道受到了极大影响,利益越来越少。

“没有了王直,就要想办法在中国人中间寻找王直的替代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平户恢复往日的繁荣。”平户藩三代大名松浦隆信、松浦镇信、松浦隆信(与爷爷同名)祖孙三代始终抱着这样的信念。

当松浦隆信的儿子松浦镇信(1549——1614))从丰臣秀吉处拜领了朱印通商证书后,开始大力开展对外贸易。他一生致力于发展平户港的贸易,他在任内把对外国际贸易发展成了平户藩经济的重要来源。他为西班牙商船的进港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在平户兴建了荷兰、英国商馆。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松浦家从平户港上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知识放大镜

丰臣秀吉,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他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是继室町幕府之后,完成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时代大名。

1614年,松浦镇信死后,松浦隆信的与他同名的孙子继承了父祖的海外贸易事业。

此时,王直和松浦隆信、松浦镇信父子这三个日本对外贸易史上的重要人物都已经离世,但日本与中国的贸易并未禁绝。后来,中国的海禁时而趋缓,更多中国商人逐利于东海与南海之上,有时,他们乘着商船与日本交通,与欧洲商人贸易。

中国泉州的大海商、日本的华侨海商领袖李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带着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来到日本的。

刚到平户港时,郑芝龙看到港湾里风平浪静,碧波荡漾。有一些抛锚下碇的双桅帆船,零零落落,浮荡在码头近处的水面上。这些大抵是乘东南季风而来的中国商船,也有几艘荷兰和西班牙的商船。

一开始,人地生疏,郑芝龙就以卖鞋子为业,或兼职为人缝纫以糊口。后来专门经商,替舅父黄程贩卖白糖、奇楠、麝香等商品。

“李旦是日本平户的华侨海商领袖,是目前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海上巨商,拥有相当雄厚的资本,并掌握着一支商业船队。德川家康统一日本的海外贸易,也是靠李旦的支持与资助。李旦原本在菲律宾经商,因与西班牙人不和,转至日本九州定居,借由平户日本海盗集团、平户大名松浦氏的帮助,组建了大型武装船队。二十多年来,李旦经常往来于澳门、日本平户等地、台湾、吕宋、印度、英国和荷兰等地之间经商贸易,还不时到中国沿海地区购置货物。李旦拥有大批的船只和大量的商品物资,同时还拥有一支大型武装船队,用以对付明朝朝廷的武装缉私力量和外国武装海盗。这位海上枭雄,却被明王朝视为‘海寇’。 明王朝曾经一度想用招抚方法使李旦的海上力量为朝廷所用,但并未被李旦所接受。当时西方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渐次东来,在中国沿海多方寻找市场。西方殖民者往往都借助李旦这支海上力量,或者是由李旦派人引航,或者与李旦合伙经营,共同开展海交贸易。此外,他的船队还乘机抢劫海上船只。李旦因海上作风强悍,被西方人称为‘China Captain’。”

想在日本平户发展的郑芝龙一心想谋求李旦的信任。一开始,郑芝龙主动为李旦担任翻译等日常服务工作,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

为了讨好李旦,郑芝龙甚至奉献出自己的肉体,与李旦发展男同性恋关系。郑芝龙天生英俊潇洒,很得李旦的欢心。

李旦觉得郑芝龙又聪明能干可靠,于是就将郑芝龙认做“义子”,随侍左右。郑芝龙便渐渐开始在日本帮助李旦从事海上贸易。

李旦非常信任郑芝龙,曾经交给他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做生意,结果大获成功。

“一官,我果然没看错人!你将来一定会有大前程的。”两三年间,郑芝龙就成了巨商,常往来中国、日本之间,居住在日本的华侨,都非常推重他,尊他为华侨领袖。

“郑一官可真不简单哪!他不但通闽南语和南京官话,还能说日文、荷兰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多种语言。他精通中国武术,听说最近在潜心学习日本图明流的双刀法,他还能演奏西班牙吉他等洋乐器,真是我们华侨海商中的大明星啊。”在与各行各业各国人的交道中,郑芝龙非常好学,历炼得多才多艺,左右逢源。

为了学习日本图明流的双刀法,郑芝龙专程赶到日本九州向田川昱皇求教。田川昱皇即翁昱皇,是来自郑芝龙老家泉州的华侨同乡,原来专门为平户大名松浦氏锻刀剑,是来自中国泉州的冶金工匠,后来入赘到田川氏家中,改姓田川,入成为泉州驻日本的海商。田川昱皇不但精通中国武术,还精通日本刀术。

翁昱皇因为入赘到姓田川的家中,因此女儿也从母姓叫田川松,田川松有一半的日本血统。(但在郑氏各个版本的族谱中,都将按她父亲的中国姓氏记载为翁氏。)田川松还是平户藩大名松浦隆信的母亲松东院夫人的养女。

郑芝龙攀龙附凤,一心向上,他一方面为求刀术,而真正的意图则是想与平户藩大名松浦隆信的义妹田川松结上姻缘。

“郑一官英姿豪迈,是个人中之龙,女儿心生爱慕之意,还求父亲成全。”当时,田川松只有十七岁,性格端淑。他看到年长自己一岁的郑芝龙英姿俊秀,风流倜傥,不由暗暗心生爱慕之意。于是就羞涩地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父亲田川昱皇。

“好啊,父亲我也有此意啊!”田川昱皇听到十分高兴。

“父亲打算怎么办呢?”

田川昱皇附在女儿耳边一阵耳语,田川松不由面露喜色。

不久,富有心计的郑芝龙以华侨领袖的资格,专程赶到骏府(今静冈县)晋谒了已经退隐的前幕府将军德川秀忠,并献上了一些中药材。

德川秀忠亲自向郑芝龙询问了一些中国的事情,谈得非常高兴,就下令在长崎宾馆招待他,并赏赐给他许多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