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龚自珍诗选
38245100000059

第59章 梦中作四截句十月十三日夜也(选一)

梦中作四截句十月十三日夜也(选一)[1]

黄金华发两飘萧[1],六九童心尚未消[3]。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4]。

[1]这组诗作于道光七年(1827),共四首,这里选第二首。诗题为“梦中作”,是一种掩饰,实则是为了更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现实的愤慨不平。这首诗,作者以童年时代丰富而天真的幻想,抒发了他始终追求光明、坚持变革的政治理想。写此诗的半月前,他在另一首《九月二十七夜梦中作》里写道:“翻是桃花心不死”,可见他对未来的憧憬、理想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诗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调子明快,极富于浪漫主义气息。截句:即绝句,古代旧体诗的体裁之一。

[2]“黄金”句:岁月匆匆过去,头发也花白了。谭嗣同《和仙槎除夕感怀四篇并叙》诗:“年华世事两迷离”句本此。黄金,此喻光阴、岁月,古有“一寸光阴一寸金”之说。华发,花白的头发。按:龚自珍时年三十六,但头发已花白。他在《与吴虹生书》(二)中说:“且知杨忠武年未四十,须发尽白,而弟亦如此,甚以自慰。”飘萧,飘摇萧疏。飘,喻时光过得快,萧,言因花发而哀伤。韦应物《淮人喜会梁州故人》诗:“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3]“六九”句:言童年时代天真、纯朴的感情尚未消失。他另有“觅我童心廿六年”(《午梦初觉,怅然诗成》)、“童心来复梦中身”(《己亥杂诗·少年哀乐过于人》),可与此处互参。六九,六至九岁之间,此举其成数,泛指童年时代。童心,“童心”一词始见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服虔注为“无成人之志”。龚诗中的童心含怀恋赞美意,系天真、纯洁、赤诚、美好等意的总和,与《左传》用意不同。又,李贽《焚书·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4]“叱(chi赤)起”二句:我喝叱起帘底海中的红月,四厢的花影比海潮更加汹涌奔腾。此为想像中词,诗人以儿童幻想的天真,寄托他追求光明、坚持革新的政治理想。叱,大声吆喝。海红帘底月,即帘底海红月,透过竹帘看到月亮映在海中的月影。帘底月,隔帘赏月,是中国传统的习惯,古典诗词中不乏其例,如李白《玉阶怨》诗:“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龚氏家居杭州,此所谓“帘底海红月”,指在楼上隔帘见海底(水中)月影。按:自珍童年居湖上小楼,月夜面海倚阑吹笛,详见前《杂诗,己卯……得十有四首·荷叶粘天玉蛛桥》注[4]。梦中月景,当与此有关。四厢,四周的厢房,这里是四周、四边意。厢,正房前两旁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