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龚自珍诗选
38245100000044

第44章 丙戌秋作

丙戌秋作。独游法源寺,寻丁卯、戊辰间旧游,遂经过寺南故宅,惘然赋[1]髫年抱秋心[2],秋高屡逃塾[3]。宕往不可收[4],聊就寺门读[5]。春声满秋空[6],不受秋束缚。一叟寻声来[7],避之人修竹。叟乃喷古笑,烂漫晋宋谑[8]。寺僧两侮之,谓一猿一鹤[9]。归来慈母怜,摩我百怪腹[10]。言我衣裳凉[11],饲我芋栗熟。万恨未萌芽[12],千诗正珠玉。醰醰心肝淳,莽莽忧患伏[13]。浩浩支干名,漫漫人鬼箓[14]。依依灯火光,去去门巷曲。魂魄一惝恍,径欲叩门宿[15]。千秋万岁名,何如小年乐[16]?(叟为金坛段清标,吾母之叔父也。)

[1]诗作于道光六年(1826)。诗人少年时代曾在法源寺就读。道光六年,诗人为寻少年时旧游,遂经寺南故居,惘然赋五古一首。丙戌,道光六年。法源寺:在北京宣武门外法源寺前街,原名悯忠寺,建于唐朝贞观十九年(645),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征辽阵亡将士而修建的。明代正统年间又重修此寺,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后改为今名。丁卯、戊辰,清嘉庆十二、十三年,时龚自珍十六、十七岁。寺南故宅:诗人嘉庆十二年(1807),曾侍亲住法源寺南宅。作者《怀人馆词·减兰》题下小引云:“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悯忠寺即法源寺的原名。又张祖廉《定庵先生年谱外纪》云:“幼时侍父兵备公官京师,居近法源寺。稍长,保母携之入寺,辄据佛座嬉戏,挥之弗去。”

[2]髫(tiáo条)年:幼年。髫,儿童下垂之发。

[3]逃塾:逃学。塾,私塾。中国旧时家庭、家族或教师自己所设立的教学场所。

[4]宕(dàng荡)往:豪纵不羁。

[5]聊:暂且。

[6]“春声”句:儿童朗朗的读书声响彻寺门上空。春声,儿童清脆的诵读声。作者另有《三别好诗》:“一种春声忘不得,长安放学夜归时。”可与此处互参。

[7]一叟:此指诗人的叔外祖段清标。段清标,即段玉立(1748~?),字清标,号鹤台,江苏金坛人,段玉裁之幼弟,乾隆五十一年副贡生,善草书。

[8]“叟乃”二句:此二句承上二句而来,诗人调皮,好逃学在外玩耍,段氏闻声而来,诗人见老人至,故意避入竹林。又被段氏发现,不禁发出笑声,段氏也变得像孩子一样,故意做出逗人的动作并讲一些诙谐俏皮的话,所谓“晋宋谑(xue血),”指此。晋宋谑,南朝宋、晋名士,喜欢讲一些耐人寻味的俏皮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排调》一门,就是这类诙谐俏皮的笑话。

[9]一猿:自喻。形容顽皮。一鹤:喻段玉立。

[10]百怪:各种奇思异想。韩愈《调张籍》诗:“精诚忽交通,百怪人我肠。”

[11]“言我”二句:写母亲对作者的疼爱。

[12]“万恨”二句:意谓少年时代,“万恨”尚未萌芽,其诗词美如珠玉。按龚自珍很早就写诗填词,但少作今均不存。作者于这些少作十分珍视,所谓“文侯端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

[13]“醰(tán谈)醰”二句:这两句诗乃承上两句而来。说自己的诗意味深厚,感情淳正,忧患意识已潜伏其中。醰醰,醇浓、深厚。《文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今,良醰醰而有味。”刘良注:“醰醰,醇浓也。”龚自珍另有“本朝闽学自有派,文字醰醰多古情。”(《己亥杂诗》之三十一)可与此处互参。忧患,是龚诗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可参见作者的《赋忧患》。

[14]“浩浩”二句:意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尽的生生死死在演进。浩浩,本指空间的广大无边,这里借喻时间的悠久。支干名,即地支、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古人用天干、地支配合作为纪日之用,后来又用以纪年。人鬼箓(lù路),俗言生死簿。篆,簿籍。

[15]“依依”四句:诗人写独游法源寺,又过故宅之情景。时值秋日黄昏,灯光依稀可见,巷子深曲,一时神情恍惚,惘然之情,油然而生。惝恍(敞谎),神志迷惘,恍忽不清。《楚辞:远游》:“视鯈忽而无见兮,听惝倪而无闻。”惝倪(谎),亦作“惝恍”。

[16]“千秋”二句:杜甫《梦李白二首》:“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诗用此典。龚诗意思是,名垂千古,也不如少年的快乐。小年,幼年,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