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龚自珍诗选
38245100000043

第43章 秋心三首

秋心三首[1]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2]。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珮当腰[3]。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4]?斗大明星烂无数[5],长天一月坠林梢[6]。

[1]这三首诗写于道光六年(1826),这年诗人第五次参加会试仍落第。是年,诗人的许多好友如夏璜(上年末卒)、陈沆、谢阶树相继去世,面对现实,诗人更觉抑郁悲伤。诗通过对亡友的悼念,抒发了自己伤时忧国的悲哀,和对统治阶级排斥压抑人才的愤慨。另方面,诗人仍强烈地追求社会变革的理想,寄希望于在野的改革派人士。龚自珍,作为改革派的先驱,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看不到人民的力量;而当时社会又没有出现足以促使其转化的新的物质力量,所以他虽然执著地坚持继续变革的理想,对前途似乎还充满着信心和希望,但这不过是幻想中彩色的泡沫,一经微风吹来,马上又消失了,给人们留下的只是疑云一团:“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正是诗人心头朦胧的一种反映。

[2]“秋心”二句:悲凉哀伤的感情如海浪江潮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而好友的亡魂,却怎么也招不回来了。秋心,《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秋天人多有迟暮之感,故心情悲凉哀伤。按:诗人在作品中把自己比作“秋士”(如“秋士多春心”、“秋士怨,可知矣”),喻自己的心情为“秋心”,如“秋心凄紧”(词《惜秋华·瑟瑟轻寒》),“似我秋心”(词《丑奴儿令·赤栏桥外垂杨柳》),“秋心自觉温”(词《菩萨鬘鬘·行云欲度帘旌去》),“天涯有弟话秋心”(《己亥杂诗》),均可与此互参。秋魂,指亡友的魂。

[3]“漠漠”二句:皆为人亡物在之意。此承上句而来,是说魂虽不可招,但亡友的遗香犹存臂上,古玉犹佩腰间。漠漠,此为淡淡意,因系亡友的遗香,故云。此和下文的“亭亭”,分别是“郁金”和“古玉”的修饰语。郁金,香草名,亦名郁金香,一种名贵的香,传说出大秦国(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古人常用香草、美玉比喻人美好的品德。龚自珍自己也有诗写道:“我有香一段,煎熬刳斯成。德坚能不死,心苦惜无名。大玉烦同荐,群灵感至诚。……”(《赋得香》)亭亭,明貌,沈约《丽人赋》:“亭亭似月。”古玉佩当腰,将古玉佩带在腰间(用丝绳将古玉系在腰间衣带上)。佩玉是古代贵族和有德之士重要的服饰。《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珮,本作佩。珮、香均作动词用。

[4]“气寒”二句:西北边疆****,何人能仗剑从军,报国杀敌;东南民怨沸腾,谁能唱出百姓幽怨悲愤之音?按:这年八月,回族叛乱头子张格尔(?~1828)由开齐山突至新疆,在喀什噶尔地区发生叛乱,并攻陷喀什噶尔、英吉沙等城,上句当指此。剑、箫,见前《漫感》注[4]。

[5]“斗大”句:寓意讽刺。说空中繁星似绵,但只是点缀,隐喻清王朝文臣武将,人数众多,名声显赫,却无补于国。

[6]“长天”句:诗人以落月自喻。龚自珍还曾以“落花”、“落红”自比,与此意同,均是感叹自己才能被埋没,不为当世所用。如“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减兰·人天无据》),“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鹤背天风堕片言,能苏万古落花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均见《己亥杂诗》),以及《西郊落花歌》中的“落花”形象,皆可与此句互参。

二[1]

忽筮一官来阙下[2],众中俯仰不材身[3]。新知触眼春云过[4],老辈填胸夜雨沦[5]。《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6]。晓来客籍差夸富[7],无数湘南剑外民[8]。

[1]这首诗抒发自己的孤寂之感,而将希望寄托于“湘南剑外民”。

[2]忽筮(shi市)一官:偶得一官。按:诗人于1820年首任内阁中书。筮,用蓍草占卦。古人将要做官时先占其吉凶,故后称初次居官为筮仕。阙(què雀)下,宫阙(宫殿)之下,皇帝所住的地方,此指北京。

[3]俯仰:随人高下,周旋、应付意。《庄子-天运篇》:“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不材身:无才之人。这句为诗人自谦之词,实则颇含愤慨。

[4]新知:新交的朋友,当指作者任内阁中书时接交的官场人物。触眼春云过:如春云过眼,稍纵即逝,意为与自己感情淡薄。

[5]“老辈”句:怀念老辈人物,说他们风貌虽存心中,但大都如夜雨之沦落,非去(离开京都)即亡。

[6]“《天问》”二句:我的满腹疑问,即使上天有灵,也难以回答;我有报国的谋略,既不为当权者采纳,也不必再陈述了。《天问》,屈原作品的篇名。诗中屈原提出许多问题对天发问,此借用“对天发问”意。详见前《夜坐·春夜伤心坐画屏》注[6]。《阴符》,即《阴符经》,古代的一部兵书,因谈兵总要讲计谋、策略,后泛指有关国事的谋略。

[7]客籍:登记客人的名册。战国时代,汗明见春申君,春申君很高兴,“召门吏为汗先生著客籍”(见《战国策·楚策》)。这里借指来访的朋友。他的《述怀呈姚侍讲》诗序中云:“又客籍皆变易,好事者希”,亦指“朋友”而言。可与此诗互参。差夸富:够得上丰富、众多。

[8]“无数”句:作者寄希望于京师之外的未入仕的“朋友”。湘南,湘水之南,指湖南一带。剑外,犹剑南,古代多指剑阁以南蜀中地区。杜甫《恨别》诗:“草木变衰行剑外。”按“湘南剑外”,当为虚指,与京师对举。所谓“湘南剑外民”,大约是指具有改革思想的在野人士。此可与“塞上似腾奇女气”(《夜坐》)互参。

我所思兮在何处?胸中灵气欲成云[1]。搓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2]。某水某山迷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3]。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4]。

[1]“我所”二句:我所向往的人在什么地方呢?每逢想起他们,顿时精神焕发,感情激荡,好像要变成彩云,腾空欢舞。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热切追求理想和极其兴奋的心情。灵气,精灵之气,此可解为精神焕发,感情激荡。欲,将要。

[2]“槎(chá茶)通”二句:承上而来,当诗人一面向现实,火热的心情便急转直下。诗意为:在现实情况下,要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有如“槎通碧汉”,路是不多的;而所能看到的,不过是人间又多了几座土坟(指好友的逝世)。槎通碧汉,古代传说天河与海通,后张骞乘槎去,至一处,见宫中多织女,一丈夫牵牛饮水(见《博物志》和《荆楚岁时记》)。后常以乘槎(用竹、木编成的筏子)比喻“登天”。李商隐《海客诗》:“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这里龚自珍把实现改革的理想喻为“登天”,足证其理想之渺茫。碧汉,碧天河汉的合称。土蚀寒花,落花被泥土侵蚀,喻人死后埋葬。于右任《吊李和甫》:“一瞑不顾亲何安,土蚀寒花封痴汉。”本此。

[3]“某水”二句:诗人又想到自己的好友中,有的隐居山林湖畔,常久不出,早已默默无闻;有的也已断绝音信,存亡难卜。一钗一佩,钗,旧时代妇女的一种首饰;佩,佩玉,见同诗“亭亭古玉珮当腰”注[3]。二者为男、女的装饰品,此代指作者的好友(其中也可能包括女性)。马君武《去国辞》其二:“某山某水留踪迹,一草一花是爱根。”诗本此。

[4]“起看”二句:诗人虽热烈追求变革现实的理想,但要实现这种理想靠什么力量呢?在他心目中只是疑云一团,这两句诗便反映了龚自珍的这种心情。龚诗另有“美人(理想中的革新力量)清妙遗九州,独居云外之高楼”(《美人》)、“终古天西月,亭亭怅望谁?”(《有所思》)均可与此互参。历历,分明的样子。秋星,作者理想中的人物,亦即“所思”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