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38244600000038

第38章 性格与个性优化(5)

四、自制

“自制”是调控自身行为方向的性格特征。具有自制力的人,能不为他人所诱惑,自主地决定行为方向,并能克服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干扰,将学习、工作贯彻到底。

在现实中,自制力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于能坚定自己的行为方式,以达到预定目标。人是有追求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学业或事业中取得成功,成为强者。然而,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当许多人从学习或工作的“起跑线”一同出发时,彼此间除了天赋因素稍有不同外,其余并无多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向预定目标的奋进中,彼此间的距离竟越拉越大。最终,就预定目标的实现与否而言,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强者与弱者便分道扬镳。究其原因,方方面面,错综复杂。不过,首先关注的应是自我状态。因为,一切以实现某种愿望为目的的实践过程,总是与一定的困难、干扰相联系的。而且,困难、干扰的大小多少与预定目标水平的高低相对应。目标提升得越高,为实现目标所要克服的困难、干扰也就越多越大。因此每一项复杂的工作或伟大的事业总要克服大量的困难、干扰,方能实现。当困难、干扰作为“拦路虎”阻挡我们的前进步伐时,由于每个人的自我状态不同,对预定目标的把握程度就会大不一样。有的人能通过自身行为的支配与调节,去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牢牢地把握住通向预定目标的方向。显然,这种人容易取得成功,容易成为学业、事业中的强者。有的人则不同,他们经不起困难、干扰的纠缠,在困难、干扰的几次冲击下,便会偃旗息鼓、退却妥协,轻易地放弃原来设定的追求目标。这种人尽管也渴求成为强者,但事事半途而废,处处一触即退。最终,只能落得个终生碌碌、一事无成,与弱者为伍。所以,法国的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6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自制力也能减弱人的受示性。受示性是一个人易于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暗示或影响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自制力强的人不容易接受暗示,凡事有主见与观点;而自制力弱的人则容易接受暗示,容易受人摆布。这种人会盲目地接受他人的任何意见或劝告,别人只要费一点口舌,就能轻而易举地教唆他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向,盲目地从事不符合自己的观点和信仰的行动。这种人容易受骗上当,容易屡犯错误。

自制力还能克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冲动,不让消极行为产生,表现出应有的忍耐性。人的情感、情绪是随时随地能产生的,只是强度不同而已。情绪的发生强度,一方面取决于引起情感、情绪的现象对人的生活所具有的意义大小,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人的自制力的强弱。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事件,有的人情感、情绪发生得十分激烈,有的人情感、情绪发生得比较平稳,这就与个人的自制力有关。由于情感、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行为自发地形成的动力,因而自制力对于情感、情绪的作用,最终体现于行为上。表现在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抑或让行为放纵自由。一个具有良好自制力的人,无论受到外界事件的多大刺激,始终能把握着理智的方向盘,并遵循理智的要求,实现对情感、情绪、行为的制驭。反之,缺乏自制力的人即使受到外界事物的微弱刺激,也可能因情感、情绪起伏而失去应有的理智,产生出一系列消极行为。由情感、情绪引起的消极行为,受其影响的不仅仅是行为者本人。人有很强的社会性,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而总要与社会的其他成员相接触,构成一定的人际关系。正因为如此,个人的消极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总会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作用于他人、集体乃至社会。尽管消极的激情具有突发性,但激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自制力的约束程度。当不良的欲望冲动之初,人的主观意识仍旧处在清醒状态。此时只要具有足够的自制力,完全能克制与理智相矛盾的情感、行为的发展,驾驭情感,调节行为,使行为与预定目标相一致,强迫自己执行应该进行的活动。所以,任何有害的激情都是可制驭的,只有自制力弱的人才会成为激情的俘虏。

自制力还能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相比之下,有的人缺点比较少,有的人缺点比较多。缺点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自我修养。有的人勇于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日积月累,自我就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轻而易举,这就有赖于自制力。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勇于检讨,坚决不改”的人,说句公道话,他们中主观上完全不愿意改正自己缺点的人终究是不多的,大多数人属于想改而改不成。其表现为:平时决心很大,一碰到具体问题,就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因言行失控,一错再错。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决心天天下,错误时时犯。长此以往,自我何时能完善呢?古语说得好:“人皆可以为尧舜”。要实现自我完善,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其实不难,关键在于要“有志”与“有制”。

鉴于上述,每一个有志气、有理想、有事业心的人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自制力。良好的自制力能使我们无论在什么场合,面临什么问题,接受什么影响,都能始终如一,将自己的情感、行为控制在预定目标所允许的程度或范围内,把握住学习、工作、生活的正确方向。既然自制力如此重要,就有必要在实践中加以培养、增强。那怎样才能培养,增强自己的自制力呢?首先,要把握自己的志向。志向是人生奋斗的目标。一个人只要能确立一个宏大的志向,该志向又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切合实际,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牢牢地把握住这一志向,就有助于养成自制这种良好的性格特征。

把握志向之所以重要,主要是由于志向能对行为起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反映在发动与抑制两个方面。即促使人去执行符合于志向目标的一切行动,鞭策自己坚定地向志向锐进。同时,又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为实现志向所允许的范围内,抑制、克制与志向目标相对立的行为的发生。正是这种发动与抑制作用,志向对行为起着支配与控制作用,使一个人的行为从属于他的志向的需要。这样,就不会因眼前的暂时的满足而放弃对6大志向的追求,也不会因区区小事,与人争执而有损于志向的实现。由此,他就能出言谨慎,办事稳妥,三思而行,表现出很强的自制力。长此以往,自制力也就伴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加强,逐渐成为良好素质中的一个部分。相反,如果志向把握不住,时隐时现,甚至对志向目标抱可有可无,实现与否毫不在乎的态度,那么,“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这种人的行为就会时常失控。当面临困难和干扰时,决不会劳神费力地去坚持自己的志向目标。于是动摇、退却、转向便随之而发生。

诚然,志向有不同内容,也有不同层次。斯大林说过:“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志向要达到的目标越重大越崇高,就越能动1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体现出惊人的自制力;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的志向虽有某种动力作用,在许多场合中也能经受得住困难与干扰的冲击,表现出应有的自制力。但困难与干扰过大,延续的时间过长,若这种志向所动1的力量不足,最终亦容易摧垮。此时,自制力也将随之而丧失殆尽。所以,有志青年都应确立崇高的志向,志向提升得越高,动1的力量越足,自制力才越坚定越持久。

其次,要优化自己的气质类型。气质类型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而气质类型一般不会影响个人的智力高低,任何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特征。但就自制的强弱而言,四种类型之间显然有较大差异。胆汁质者易激愤,易发生情绪、情感冲动,自制力较差;多血质者粗心浮躁,表情丰富,情感、情绪容易外露,自制力相对也比较差;粘液质者与抑郁质者由于情感、情绪、行为比较稳健、持久,因而自制力比较强。正因为如此,优化气质有利于增强自身的自制力。例如,一个属于胆汁质的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能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使每一件小事都置于自己的理智之下,做到三思而行。那么,在千百件小事的自我克制中,便能训练出冷静、稳健的气质特征。这样,在大事面前也就能稳如泰山,不盲从、不冲动。随着这种优化特征的日益巩固,自制力就会日益增强。所以,高尔基说:“哪怕是对于自己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更加坚强。”

第三,要宽阔自己的胸怀。人生活在集体与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与他人发生不愉快的摩擦与矛盾。那些心胸狭窄、凡事斤斤计较的人,当别人触犯自己,或与人发生利害冲突时,狭隘的心理容量,往往会驱使他们犯颜动怒,不让分寸。这种人很难自制。相反,那些心胸宽阔、凡事容忍豁达的人,则能谅解他人,不计前嫌,通达人情,经受得住暂时的误会与委屈,表现出良好的自制力。因此,在日常事件中,一个人的情感与行为究竟是“自制”还是“失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胸怀是否宽阔。

如果剖析一下生活中的冲突事件,就能清楚地看出,它们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即有一个积累与酝酿的阶段。心胸狭窄者平时与人发生的意见,不是发泄就是积郁。如无发泄的机会便深藏于心底之中。到一定阶段,意见变成成见,9气转成9恨。此时此刻,只要在任何一件细小事件的诱导下,便会与人反目成仇,当仇恨的情绪如火山一样喷涌而出时,甚至会冲垮理智的“防线”,将自身坠落到情感的巨浪之中,完全失去自我驾驭的能力。此时,失控的情感导致失控的言行,人际冲突由此越演越烈。而心胸宽阔者则全然不同,他们“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平时不为鸡毛蒜皮之事积郁9气,即使与人产生意见,也善于自我消除,不留“后患”。因此,他们心底“纯洁”,情感、情绪稳定,自制力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当然,提倡忍让自制,并非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问题而定。对于敌我性质的问题,当然应该立场鲜明,坚决斗争。对于同事间的原则性冲突,理应义正词严,据理还击,而对于同事间的非原则性冲突、生活中无关大局的小节,为了正确加以解决,还得提倡胸怀宽阔,懂得忍让自制。雨果曾说过一段诗化的语言:“世界上最广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这是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要忍让自制,必须以志向为精神支柱。一个人确立了宏6的志向,并牢牢地把握好自己的志向就能站得高,看得6,凡事从长远与大局着眼。就不会为日常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有损于志向的实现,这样就能避免许多无谓的纷争,表现出宏大的气量与良好的自制。

志向、气质、气量是影响自制力的三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着自制力。例如,一个人如果养成了三思而行的习惯,那么,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事都能表现出高度的理智性,就能避免冲动,显示出较强的自制力。又例如,法制观念强的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性大,即使有时在情感、情绪与行为上也会有所冲动,但法制观念这根弦能使他的行为控制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在大的问题上,自制性相对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