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38244600000020

第20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7)

a、b、c、d与a’、b’、c’、d’相似、相同。由该式可见,类比推理的结构包括根据和推断两部分。共有属性A的a、b、c和月的a’、b’、c’是根据,推移属性A的凿在作为一个对象的已知属性时也是根据,在推移到另一对象的未知方面时就成了结论。所以类比法是一种从对象间的已知同一性、相似性向对象间未知的同一性、相似性的推理过程。科学研究中,为了要认识未知对象或某对象的未知方面,往往把未知对象和已知对象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再利用这些共同点作为桥梁去推测未知方面,达到解决科学问题的目的。事实上,科学家们经常利用这种策略,使已知的东西去影响或帮助解决那些未知的但类似的问题。不过,类比推理的解题方案不一定可靠,多半带有很大的或然性。其原因在于:①类比的客观基础限制了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因为进行类比的两事物之间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而差异性则限制了类比结论。如果根据相似的属性(或共有属性)进行类比时,推出的属性正好是两者的差异性,那类比的结论就容易发生错误,形成的解题方案就可能在实践中失败;②类比的逻辑根据也是不充分的。类比是以对象间的某种相似为根据,但两个对象间的某些属性上的相似和相同,并不能因此而得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必然相似和相同。类比的这两个特点决定它只能作为提出假设的一种工具。为提高类比结论的可靠性程度,注意两项原则是有益的:①用作类比的两个对象的共有属性越多,推出的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高,形成的解题方案就越正确;②类比时以对象间的本质属性为推理的依据,才便于推出可靠性较高的结论。因为在事物的众多属性中,本质属性决定非本质属性。如果两个对象的共有属性是本质方面的,那么两者就会有其他一系列共有属性。因而推出的结论其可靠性程度就会大大提高,形成的解题方案就越正确。相反,如果对类比对象研究不充分,在不了解对象间的本质方面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贸然进行类比,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容易作出牵强附会的推论,建立在这种推理基础之上的解题方案十有八九会是错误的。

建构性策略是一种高度指向性的搜索策略。问题解决首先在知识经验的指引下,对问题作深入分析、推理、判断。然后,提出一个解题的可能性方案。这个可能性的解题方案能大大缩小解题的搜索空间,使问题解决具有高度的指向性。最后,对解题的可能性方案进行鉴定,看其是否正确、合理。如该方案被确认是错误的,须再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新的解题方案,并作鉴定。建构性策略有助于复杂性问题的解决。例如,公安人员为了侦破杀人案件,就要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罪犯的作案工具或作案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通过推理、判断,提出破案的初步方案,并在实践中确认其正确与否。

总之,解决问题要采用不同的策略,而不同的策略对问题解决的速度与效率也不尽相同。为此,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不同的解题策略,并在解题过程中将不同策略加以灵活地组合。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凡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能作出新发明,形成新观念,创造新理论,开拓新领域的思维活动,都是创造性思维。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凡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都能称为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对人类活动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能摆脱习常思维的束缚,独创性地探索新领域、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因而,容易获得具有突破意义的思维成果,作出新发现,建构起新的科学理论。事实上,人类历史上所获得的每一项科学发现,都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而每一项科学发现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人类的认识水平,推动认识向前发展。新的科学理论经物化又能创造出先进的生产工具,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增强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其次,创造性思维能不断获得新知识,增加人类的知识总量。由于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断开拓创新的思维活动,它要不断地探索新领域,研究新问题。因此,随着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展开,人类认识的领域不断扩展,未知事物不断转化为已知事物,使人类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新知识不断积累,从而迅速地增加了人类的知识总量。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具有不同于习惯性思维的四种特征:第一,新颖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性思维活动,它不会古板地遵循前人、常人的思维活动程序与方法,而力争有所突破与创新。因此,经创造性思维活动总能获得新奇独创的思维成果,或形成新的设想,或解决新的问题,或创立新的学说与理论,新颖性也就成了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第二,灵活性。创造性思维要获得具有创造意义的思维成果,必须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摆脱常规思维模式和程序的限制,使思维活动具有充分的灵活性。甚至可以完全不受逻辑规则的制约,从一种思路跃迁到另一种思路,从一种意境转入到另一种意境,从多方面探索解题方案。这样,才能使思维成果具有新奇特创的性质。所以,创造性思维要使思维成果具新颖性,其思维活动必须具有灵活性特征;第三,多样性。由于创造性思维不遵循习惯思维程序,不受逻辑规则所制约,因而创造性思维活动往往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呈现出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多样性特征;第四,不确定性。出于探索未知的需要,创造性思维敢于开拓、创新,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然而,新思路、新方法的使用并不保证问题一定能圆满解决,尤其在探究前人尚未涉足的领域时,试探性的思路更无法保证思维成果的正确性。试探性往往风险大于机遇,失败多于成功,因此,就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而言,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特征。不过,即使失败的尝试也并非毫无意义。因为失败能给人以启示,供他人借鉴,避免再走弯路。“此路不通”才便于再寻新路,推动新思路的开拓。许多科学发现正是在众多前人失败的尝试中实现的,这就是所谓“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6。

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从激发到形成大体上要经历四个阶段:

1.准备期

要成为一个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人,应具备一定的条件。条件之一就是要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尤其应掌握为解决当前问题所必备的专门知识,其中包括前人为解决同类问题积累的知识经验。有了这类知识经验,在思考当前问题时就能有所启发、有所借鉴,并结合当前问题的实际情况,确立独特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所以,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能为激发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也就成了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准备期。

2.酝酿期

要取得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成果,就要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指导下,对面临的问题进行反复、深入地思考与探究。在这一思索阶段中,问题解决者虽然还未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但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案正处在酝酿之中,亦即创造性思维正处在酝酿阶段。该阶段十分重要,因为思维成果的创造性程度主要取决于该阶段。而对问题的显意识思考中断时能否利用潜意识对问题继续进行思考,也取决于酝酿是否成熟。

3.豁朗期

当问题解决者围绕问题进行思索时,如受某一事物的启发,灵感突然出现,往往使问题解决者“茅塞顿开”,新的创造性设想一下子跃入意识,为解决百思不得其解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可能。由于灵感的启示作用是突发性的,因而创造性设想往往是在一瞬间形成的,具有豁然开朗、突然出现的特点。为此,人们将该阶段称为创造性思维的豁朗期。

4.验证期

由灵感触发的创造性设想是否完整、正确,还须经历一个以理论知识为依据,并遵循合理的逻辑规则,对其进行验证的阶段。因为,受灵感触发在瞬间形成的新思想、新观念可能发生在受主体意识控制的“现实思维中”,也可能发生在不受主体控制的所谓“潜意识”状态中,甚至还可能出现在梦境中。据此,这类瞬间触发的思维成果、或在非逻辑状态中,由无向思维凝聚成的思维成果,其正确性程序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对其进行检验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验证阶段,才能确认其正确与否,或否定、扬弃,或补充、修改,逐渐使创造性思维成果趋于完善。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的源泉,一切新思想、新发明、新理论、新形象都渊源于创造性思维,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才能增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鲁迅曾说过:“即使是天才,在生下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这就是说,“能力”、“才能”主要不是先天得来的。就创造性思维而言,更是如此。只要我们有意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持之以恒中必然会有所增强。目前认为,注重以下四个因素有助于培养、激发创造性思维。

1.积累知识经验

如前所述,积累知识经验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知识经验既有助于确定进行创造性探索的方向和突破口,也有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程序和方法。所以,知识经验越丰富,越能激发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知识经验主要包括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的知识和逻辑学知识等。积累了丰富知识就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了条件。

2.增强各种兴趣

兴趣能牵引人的注意力,推动人去探究事物的奥秘,并使人在解决问题与寻求答案中表现出力求深入、锲而不舍的精神。显然,具有广泛兴趣的人容易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也容易获得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成果。

创造性所需要的兴趣应有三个特征,即广泛性、收敛性和持久性。广泛的兴趣能使人接触和注意多方面事物,从多方面得到启发,激发创造欲望。收敛的兴趣,能使自己在一定期间内形成某一中心兴趣,将时间、精力、智力聚合起来,形成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力量。持久性的兴趣能使创造性思维持之以恒,直至取得最终的思维成果。由于兴趣对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各个阶段都有深刻影响,因此增强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3.学会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思维的方法”一节中已介绍过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含义与作用。事实上,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发散思维有助于开拓思路、提供多条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收敛思维则有助于从多条途径中选择到富有创造性的解题方案。在创造活动中,往往需要从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又从收敛思维到发散思维,经多次循环往复,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成果。所以,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如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必须学会发散与收敛思维。

4.善于利用直觉

直觉与创造性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直觉能敏锐地洞见事物的实质,从现存的众多问题中分辨出具有创造性意义的研究课题。科学史上许多重大发现,都起因于科学家的敏锐的直觉。直觉还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思路和最佳的解题方案。尤其在缺少资料,根据不足,分析推理难以胜任时,凭借知识经验,通过直觉往往能对几种很难分清优劣的解题方案作出相对正确的抉择。直觉更能激发灵感,使问题解决者在瞬间的顿悟中,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久违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得以脱颖而出。所以,只要善于利用直觉,就有助于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当然,要善于利用直觉,首先要具备产生直觉的条件。在“思维的种类”一节中,已对直觉产生的条件作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四个方面是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必备条件。这些条件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只有具备了上述条件,并在创造活动中又能加以综合运用的人才容易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